論《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形象(一)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寫就的《紅樓夢》成就了偉大,感動了世人。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淡淡地寫出了他心中的美,寫出了美的毀滅,留給世人的是深深的悲歎和無盡的思索。從表面看來《紅樓夢》主線結構只是為了訴說一段纏綿淒美的愛情故事,其實它縱多交錯的線索中蘊含了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無比憤怒和對人生的哲理思索。它所展現的人生理想在現實社會中的破滅以及人性的毀滅,那一幕幕,那一樁樁,無不讓人震憾!圍繞這一中心,作者把一大批貴族、平民以及奴隸出身的女子不同的生活遭際推上了歷史舞台,結合封建社會極其複雜、錯綜的典型生活環境,為後人創作了出了許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讓人難忘、令人思索的精典人物形象。這眾多的人物形象中有許多至今爭議很大,比如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形象。今天我以「論《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形象」為題,就是要談談我對薛寶釵這個人物的一點理解。
記得在作品第一回有這樣一段話:「至若佳人才子等,則又千部共出一套……。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故逐一看,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 從這段話其實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創作寶釵的意圖:薛寶釵決不等同於清代以前小說中常有的給主角添亂的小丑,也決不是以一種挑戰者的身份來和林黛玉爭奪那份在前世就以成就的「木石之盟」的,否則作者定不會在行文中稱她為「山中高士」。她的存在其實蘊含了作者一種現實的人生態度。如果說林黛玉是一種「理想美」,那麼薛寶釵就是一種「現實美」。雖然作品中薛寶釵的重要性比不上林黛玉,但是硬把薛寶釵定位在「林寶愛情」旁一個小丑的位置,我想《紅樓夢》這部名著就太落入俗套了,這和前代那些野史小說的結構又有什麼區別呢!
《紅樓夢》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側面的、複雜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切都壞」的寫作模式,寫出了寶釵性格的複雜性,即她有優點,也有缺點。如果不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分析,以偏概全、以一葉遮森林,我想憑幾個缺點就很容易給薛寶釵定論了。不過,這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呢?我認為不是。作者塑造「薄命司」中眾多女子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批判反面人物,歌頌正面人物。他只是通過展示幾千年來一直處於深閨的不諳世事的女子所罕有的才情,以及她們所經歷的坎坷的遭際,來表達對她們深切的同情和真誠的讚美,同時用她們的這種無邪、率真的「美」的毀滅來暗示社會最底層的人們遭受的更悲慘境遇,從而發洩出對這個黑暗社會的不滿。
文學作品中與主角伴得越近的人性格常常是很有特色的,薛寶釵的形象也一樣。她是一個複雜的矛盾糾葛體。作者既寫了她大家閨秀卓越的氣質,沉靜淡泊、溫柔和平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靈深處隱藏的豪放大度。同時也一針見血地寫了她性格中的弱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且分析出它存在的原因是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太深,無法擺脫這沉重的約束。其實這與薛寶釵的生長環境有關。她出身於封建皇商家庭,「家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慧質的她看過許多複雜爭鬥所帶來的殘酷。她深知自己做為一個女人力量的弱小,在這個男權的社會裡,無論自己有多大的才幹,這種的反抗注定是要以失敗告終的。因此她養成了一種「罕言默語」的生活習慣。以無言來表達對這個黑暗社會的不滿,這確實很無奈,但對她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她卻沒有料到這種人生態度會把她推入一條不歸之路。 因此薛寶釵決不是什麼陰險奸詐、處處搞陰謀詭計的人,否則作者決不會在薛寶釵判詞中,將她與林黛玉並列,寫道: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總之,我對薛寶釵定位的看法是:雖然薛寶釵在重要性方面次於林黛玉,但她決不是「林寶愛情」之間的小丑性人物。她是一個被封建禮教壓搾得思想禁錮、行為僵化、可悲可歎的女才子。她作為「薄命司」中的一員,終逃不出「一哭」、「同悲」的命運。她的一言一行所體現出來獨特的藝術魅力給後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下面談一談寶釵形象上的特點:
一、慧質
她天資聰慧、博學宏覽。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造就了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對文學、藝術、歷史、醫學以及諸子百家、佛學經典,都有有廣泛的涉獵。連以「雜事旁收」著稱的賈寶玉也遠非所及,如元妃歸省時對寶玉詩中「綠玉」改「綠臘」的指點,以及對湘雲問「 」樹的解釋。 她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見」、「不與人同」、「要命意新奇,別開生面。」其詩構思新穎,意境深邃,具有雍榮典雅、含蓄深厚的風格。在大觀園的詩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與之抗衡。
二、恬淡
曹雪芹寫寶釵極力突出其樸互淡雅的形象。如第八回對其住所環境的描述「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還有四十回寫蘅蕪院:「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己。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俗話說「觀人行,知人性」,從一個人的愛好就可以看出幾分該人的性格的。寶釵不喜歡涉及是非,不喜歡爭風出頭,所謂「藏拙守愚,安分隨時」,想來和這有極大的關係的。
五十五回王熙鳳說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有人用這種明哲保身式的處世之道說明寶釵的虛偽和世故。然而寶黛也是不喜出風頭,不喜有涉是非的。三人同樣瞭解世俗的濁惡。為何寶玉黛玉成了正統的叛逆,可寶釵卻成了正統的信徒!顯然,這在常人看來都是很難理解的。其實,寶釵這種態度和她的生活環境有關,薛家是商人和官宦的結合。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她深知這種環境中各種關係的複雜和鬥爭的激烈,因而只能選擇一種逃避方式讓自己的心靈有片刻的清靜。但是在旁人看來這就是明哲保身,這對一個弱女子來說是公平還是一種克刻,我想大家應該會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