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妒
前不久,王蒙來到寧波市圖書館,為二百多名聽眾作了題為《紅樓夢中的政治》的講座。王蒙淵博、機智、幽默,嘴裡蹦出一連串有趣的新名詞,其中就有一個叫「忘年妒」。他把寶玉的奶媽李嬤嬤與晴霎之間的矛盾,稱作「忘年妒」。他說:一個50歲的老太太嫉妒49歲的婦人還好說,但若和一個16歲的丫頭計較,那不是「忘年妒」又是什麼?
以前只聽說過「忘年交」,沒聽說過「忘年妒」,它應該屬於王蒙的發明。被冠以「忘年」的現象,都與年齡有關。一般地說,交朋友,談戀愛,都在年齡相仿者中發生,嫉妒也是一樣。同學、同事、同輩、同鄉、同庚之間,容易產生嫉妒,而年齡相差懸殊的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一般不會生妒。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年齡相差懸殊的,成了朋友,是例外,成了戀人,是例外,產生嫉妒,也是例外。所不同的是,「忘年交」甚至「忘年戀」,屬於雙向互動型,「忘年妒」則是單向主動型,李嬤嬤嫉妒晴雯,晴雯絕不嫉妒李嬤嬤。
這種現象,不單是《紅樓夢》那個時代有,現在也不少見。比如婆媳之間的矛盾。婆媳不和,有的是因為媳婦不孝敬婆婆,有的則是婆婆不能容忍年輕的媳婦佔據了自己原有的位置。我的老家有一個婆婆,早年喪夫,與小兒相依為命。兒子長大了,結婚了,母親卻仍要與兒子睡一個房間。媳婦開始以為,母子情深,一下子難以適應,慢慢總會過去的,想不到婆婆就是容不得兒子同媳婦親熱,最後只好分手了之。其他如老作家與新作家之間,老教師與新教師之間,老把手與新把手之間,老專家與新專家之間……也能找到「忘年妒」。年輕人做出了成績,年老的心裡酸酸的。這種酸酸的感覺,俗話叫吃醋,官話叫嫉妒。有的人手中有權,就不只是心裡酸酸,還付諸行動,運用關係和權力來打壓年輕人。
「忘年妒」不但給年輕人帶來精神壓力,也給嫉妒者自己帶來苦惱。年輕人要迅速成長,需要有一個寬鬆的社會環境;年老的想健康長壽,更需要心情平和。被稱為「健康教育第一人」的洪昭光將健康按照100分來計算,外界因素占40分,自己可控因素占60分,而其中心理因素有30分。成天為年輕人的進步生悶氣,那是要得病的。
從整體上說,年輕的一代,比我們漂亮,比我們聰明,比我們能幹,比我們富裕,比我們幸福,這是正常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如果年輕一代和他們的上輩一個樣,說明社會停滯了;還不如上輩,那社會肯定倒退了。只要想明白這個道理,「忘年妒」這種心理病就可以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