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為何又「紅」起來
剛過去不久的2005年,被許多人稱作「《紅樓夢》年」。若用「石頭(記)滿天飛,紅樓(夢)遍地蓋」一語來形容,亦不為過。
不僅有關《紅樓夢》的圖書在各大書店被擺上專櫃放到了非常顯眼的位置,而且新說怪論層出不窮。尤其是由劉心武的「揭秘」《紅樓夢》而引發的文化風波,更是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實際上,2005年的《紅樓夢》熱,是近年來紅學逐漸升溫的必然結果。尤其是2003年以來,有關《紅樓夢》的著作便十分搶眼。諸如周汝昌的《紅樓奪目紅》、孫玉明的《紅學:1954》,便曾經在京、滬兩地的一些大書店榮登暢銷書排行榜。蔡義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馮其庸的《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文化藝術出版社的「名家解讀紅樓夢叢書」、山東畫報出版社的《插圖本解讀紅樓夢》等,也都一版再版,銷量可觀。《紅樓夢》為何又熱起來?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對精神食糧的需求。《紅樓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以及它在中國歷史上不斷引發的各種熱潮,使許多愛好傳統文化的中國人,都將與《紅樓夢》有關的著作和藝術品當成了滿足精神需求的首選。《紅樓夢》內容上博大精深及藝術上魅力無窮,誠如孫偉科所言:「《紅樓夢》作為千年不朽之名著,自身有著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藝術魅力,其挖掘不盡的文化寶藏和美學精神是中國學人和讀者的永久謎題。」馮其庸所謂「大哉《紅樓夢》,再論一千年」,端木蕻良所謂「說不盡的《紅樓夢》」,表達的便是這個意思。
《紅樓夢》成書過程及版本的複雜性,尤其是該書沒有最後定稿完成,且一部分書稿「被借閱者迷失」,給人們留下了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恰如有人試圖修補維納斯的斷臂一樣,這種缺憾,將永遠激盪著人們追求完美的心理。紅學領域中的所謂「探佚」,便是這種心理的產物之一。中國是一個史的王國,而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又是小說的源頭之一。國人稱小說為「野史」、「稗史」,便是文、史不分家的最好註腳。國人往往都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小說,偏偏曹雪芹又在《紅樓夢》中聲稱「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致使一些存有好奇心的人,定要拋開「假語」去尋求「隱去」的「真事」。而漢語的豐富性和漢字的特殊性,又為這種近乎文字遊戲的方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往往被許多人所利用。索隱派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也正是利用了今文學派的注經方法和思維方式。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週年,自2003年起,中國紅學會與有關單位和地方政府聯合,共同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和學術會議,特別是劉心武的「揭秘」《紅樓夢》系列講座在「百家講壇」播出以後,新聞媒體的競相炒作,以及網民們在互聯網上的激烈辯論,乃是促成《紅樓夢》熱急劇升溫的重要原因。
在湧動的紅學大潮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諸如出於個人私利的意氣之爭,欺世盜名的造假文物,不著邊際的妄解經典,超出學術規範的偽學術論著,不負責任的胡亂炒作等。
《紅樓夢》之所以又熱起來,深層的原因還有很多。可以預見,這場「揭秘」風波在短期內會由熱變冷,但《紅樓夢》卻將永遠流傳,而且還會一次又一次地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