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程脂之爭
眾人可能忽略了另一種情況,即高鶚並沒有撒謊,後四十回的主要文字確實是其「鼓擔所得」,但他所得到的文字又並非曹雪芹的原稿,這中間還另有作者!換句話說,就是高鶚並非一個原始的「作偽者」,卻是一個十足的「上當者」,他也把別人的續作當成曹雪芹的原稿了。
應該說,胡適的考證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在考定後四十回作者的時候,只抓住張問陶「艷情人說紅樓的詩句」及注「紅樓夢後四十回皆高君所補也」一項,便輕率地斷言高鶚「作偽」。卻不細想此處的「補」字,也確實有可能系「斟情酌理,補疑訂訛」之意。將「鼓擔所得」的奇巧性,視為高鶚「作偽」的「鐵證」,也很缺乏說服力。常言道:「無巧不成書」,世間奇巧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可是,擁「程」一派的觀點,也存在著極大的漏洞。論者竭力想證明的,就是後四十回並非高鶚所「續」,而是高鶚所「補」。但問題在於,後四十回即便就是高鶚所「補」,你又如何能證明高鶚所「補」的文字,就是曹雪芹原構思的殘稿呢?你怎麼能保證在曹雪芹之後,到高鶚之前,就沒有另外的人來續寫《紅樓夢》呢?但高鶚「鼓擔所得」的東西,就很有可能來自於這位不知名的續作者!(我猜想「夢稿本」的作者,可能就是程偉元。程以此欺騙了高,讓高花了一兩年的時間來整理程的作品。最後的「程高本」,系程偉元所著,高鶚所補。)我們只要把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的文字筆法,拿去細細地比較一番,就不難知道這兩者究竟是不是「一色筆墨」了。
我認為學界的程、脂之爭,應該跳出一種思維的定勢:凡是「偽作」必然「不好」;凡是「不好」就必然是「偽作」。而應該看到,曹雪芹的原著,有原著的價值;後人的續作,也有續作的價值。不能非此即彼,一味地捧殺一方、罵殺一方。擁「程」反「脂」者,一律將脂批斥為「曲解」、「破壞」,甚至胡說什麼「偽造」、「假托」、「胡適受騙」……擁「脂」反「程」者,則把火力集中到高鶚身上,大罵其「狗尾續貂」,說他「有後台授意」、「有政治目的」……像這樣殺氣騰騰地罵來罵去,恐怕永遠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紅學還是應該有一點兼容並蓄的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