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說《紅樓》:當蔣玉菡的汗巾繫在襲人腰上

王蒙說《紅樓》:當蔣玉菡的汗巾繫在襲人腰上

王蒙說《紅樓》:當蔣玉菡的汗巾繫在襲人腰上

紅樓評論

賈寶玉與蔣玉菡在吃花酒的時候相識,蔣行酒令的時候說出了「花氣襲人知晝暖」的詩句。蔣建議與賈互換汗巾,賈把原屬於襲人的松花汗巾給了蔣,蔣則贈賈一條紅色汗巾。襲人發現賈將自己的汗巾送了人,極不快,並拒絕了寶玉轉達贈給她的紅汗巾,最後此物被寶玉夜間趁襲人入睡時為她系到了腰上。三個人,兩個汗巾,不無肉麻感。而襲人,在經過了一番滄桑巨變,嫁給了蔣玉菡。

這樣的情節安排給人一種恐怖感。冥冥中自有定數,一酌一飲,莫非前定。於是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掙扎,所有的拚搏,所有的祝願與躲避,計謀與勇武,堅忍與犧牲……都是徒勞,都是空忙。

其恐怖還在於,表面上看純屬偶然經歷,細小事物,卻預兆著未來天大的結局。而這一切難以破解,只是在命運到來,到了襲人與蔣玉菡成婚,襲人欲為寶玉守節忠烈而未成功的時候,她與蔣才明白了早有預兆的天意。沒有誰能從原因看到結果,天機不可洩露。而人類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渴望,從原因推算結果的渴望不可稍減。於是,人們改為在一切都發生了,不可更易了以後,再逆向尋找徵兆,自欺欺人地為這徵兆的找到而激動不已,敬畏不已,匍伏不已。

就是說,人類的智力,至少是在寫作《紅樓夢》的時代,人類智力不足以預言未來,英明洞悉;卻足以尋找跡象,使自身安然接受上蒼的安排。襲人接受了,而黛玉就不接受,不接受怎麼樣呢?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說襲人與蔣的婚事的前兆,酒令也好,汗巾也好,表面上看像是撞上的,那麼,端午節貴妃元春賞賜禮物唯獨寶玉與寶釵的規格相同就是以意為之了,而且這個意出自高高在上的,不介入園內府內事務的賈元春,令人惶惑莫名。她當然通過這表示了些什麼,卻又沒有說破什麼。這是非常中國式的略帶謀略的做人乃至為政之道,有所表示,無所痕跡,若有若無,若無實有,殺人則不見血,得罪人則不出面:全靠你去體會去理解去執行,執行好了,上心大悅,執行不好,則是你理解錯了。

人們罵王熙鳳破壞了寶黛的愛情,人們會追究到賈母的決策作用,人們卻常常忽略了最早的一項舉措、一項意旨、一個信號:賈元春的贈禮。這是自上而下的一個不可以討論不可以質疑的信號。

而此時的寶玉和黛玉不失天真。寶玉猶自納悶,心想應該是林的與我的禮物一樣才合適,怎麼卻換成了寶姐姐?寶玉天真地把自己所得禮物轉贈給黛玉,被黛玉拒絕。而黛玉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卻又沒有多少話可說,黛玉說自己無金無玉,只是草木人兒。至今,平頭百姓口中仍有草木人兒的說法,這是黛玉在「紅」中唯一一次與平民認同。說了草木人兒又怎麼樣呢?白說,說了也處處被動,更加被動,注定未說已然失敗。多麼厲害的元春贈禮,她怎麼會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或者是曹雪芹為什麼要她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呢?要把寶黛的愛情故事與朝廷聯繫起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