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宿命到革命——紅樓夢與家

從宿命到革命——紅樓夢與家

從宿命到革命——紅樓夢與家

紅樓評論

從宿命到革命——紅樓夢與家

我這篇文章,是要透過中國兩個重要作家曹雪芹與巴金,對比出不同時代下不同的時代困境與文人關懷。為什麼要選擇這兩個作家呢?因為曹雪芹的「紅樓夢」,絕對配稱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代表,而巴金,則是新文學革命後到三零年代,長篇小說作家的絕才。不過,因為巴金的長篇小說甚多,所以僅以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家三部曲」來作探討比較。

曹雪芹的「紅樓夢」寫於清朝鼎盛之時,巴金的「家」寫於民國建立後的三零年代。就美學角度而言,不管文字、譬喻、象徵、情節發展、角色描繪與架構之嚴謹,當然「紅樓夢」都是遠遠超越了「家」的,可是我們仍舊可以就幾個角色人物的對應比較,看出重大的時代變遷後,文人筆下關懷主題的不同。

「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主題是貴族家庭的道德墮落,宦海浮沈的無奈,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生命滄海之輓歌,其短暫逃遁的桃花源是大觀園,但是因著大觀園跟賈府的依存關係,它終將難逃瓦解的命運。所以最終的結局是死的死,散的散,出家的出家。

「家」,主題則是描述新時代的勢必來臨,與腐敗舊勢力對新時代最後的抗拒。一樣的,它有個松梅園成為短暫逃遁的桃花源,可是年輕人對一己命運的竭力奮鬥中,發現他們若要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的命運,只能離開家族舊勢力,所以小弟成為脫離家族斬斷過去的第一個象徵,當然,他也就永遠與松梅園揮別了。至於同情他也願意他離開的兄長們,就留在家族中,眼看著舊勢力的崩潰死亡。但是跟紅樓夢不同的,是當舊勢力死亡家族崩潰以後,年輕人並未死的死散的散出家的出家,反而是新生活新光明的開始。

光是這主題的不同,我們就可以看出不同時代下兩部文學作品主題的不同觀照。現在我就從幾個主題的對比詳加說明:

● 1.舊勢力的腐敗

「紅樓夢」中,腐敗源於寧國府。其實整本書宏觀下來,我們會發現曹雪芹對寧國府的腐敗著墨不多。寧國府道德的混亂,不只是奢侈靡爛吃喝瞟賭,明白見諸情節的就有秦可卿離奇的死、賈瑞對鳳姐的調情意在通*,以及賈珍賈蓉父子共享女人等等關涉倫理的重大問題,但曹雪芹只是將寧國府的道德腐敗,作為描述隱逸逃遁之大觀園的基礎,並不打算多所著墨。

可是巴金的「家三部曲」,幾乎是用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描述舊勢力的腐敗,家族不僅在道德上,也是在傳統觀念上,再在成為殺死新青年的源由。而新青年的代表覺慧在離開高家以後,巴金就比較少著墨,反而用大量的筆墨描述在新舊勢力間折衝成為犧牲者的覺新,透過描述覺新的遭遇,把高家家族舊勢力代表的一切腐敗污穢一覽無遺。新青年出走邁向新生,反而成為描述高家崩潰的基礎,不多著墨。

● 2.賈母與高老太爺

賈母在「紅樓夢」中是地位最崇高的長者,她這一生親身經歷了賈家的最輝煌歲月,與賈家的漸趨沒落。她成為賈府的支柱,也是她護衛著一無所恃的孤女林黛玉,並疼惜著在賈府原本沒有地位的女子們。賈母的形象是母性的,充滿愛也需要愛的,因著她,大觀園才能有那段不被邪惡腐舊干擾的美麗歲月,成為隱逸的桃花源。

高老太爺在「家」中也是地位崇高的長者,可是他卻是護衛腐敗舊勢力的源頭。他是男性,在他心目中,除了面子與地位,沒有任何其它事物值得重視珍惜。他的心中沒有愛,沒有義。他周圍環繞的,都是腐敗,包括迷信而勢力的陳姨太、還有鞏固腐舊勢力的朋友馮太爺。順著高老太爺維持面子與社會地位的命令,斷送了一個又一個的年輕人的幸福,尤其斷送了年輕人渴望愛情的婚姻。

● 3.桃花源

「紅樓夢」和「家」,都有桃花源。「紅樓夢」裡就是鼎鼎有名的大觀園,而「家」呢,則是沒有命名、卻詳加描述有松有梅的園子。非常有趣的是大觀園中黛玉的住所充滿竹、妙玉的住所有梅,而「家」中的園子,除了對松與梅的景致詳加描述,梅也成為一樁美好戀情卻被舊勢力一則命令斷送掉的象徵。松竹梅,都是中國文化中最傲睨世俗的隱匿象徵,大觀園與松梅園,也都隱藏不被世俗認可的淒美戀情。前者是寶玉與黛玉,後者是覺新與梅芬、覺慧與丫環鳴鳳。

但是如前所述,「紅樓夢」和「家」描述桃花源的旨趣並不相同,「紅樓夢」中寧國府的混亂是基礎,大觀園成為隱逸主題,而大觀園又與賈家成為共生共依存的關係,所以大觀園的唯美極致,也就是幻滅消亡的開始,所以曹雪芹特別描述了大觀園是從寧府會芳園和賈赦住的榮府舊園起造。賈赦賈璉父子都很淫。此外,十六回以前,紅樓夢重大事故都發生於會芳園。會芳園的天香樓,乃秦可卿自殺之處,也是七十五回賈珍諸人聚賭、說髒話、玩巒童之所。凝曦軒,是鳳姐說的「背地裡又不知幹什麼去了」的所在,登仙閣,則是秦可卿、瑞珠自殺後停靈之地。會芳園還是賈瑞見熙鳳起淫心之處。甚至大觀園中最乾淨的水,也是從會芳園流出來的。

曹雪芹刻意鋪陳紅樓夢最乾淨的隱逸世界,是建築在最骯髒的現實世界的基礎之上的。最乾淨之地,從最髒的地方建造出來,又回到最髒之地。「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不僅是妙玉的歸宿,也是紅樓夢的歸宿。

所以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不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關係是動態的,採取一種確定的方向的,當這種動態關係發展到它的盡頭,紅樓夢的悲劇意識也就升進到最高點了。

正因此,大觀園世界的描述,絕不只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精神之愛──儘管兩人的精神之愛成為大觀園象徵的極致──在大觀園中的隱逸,還包括女兒對男性墮落世界的抵制、詩詞棋畫對四書五經的抵制、逍遙於四季變換對做達官貴人的抵制....。

它共通連結成兩種世界觀人生觀的互斥,透過大觀園的地基,暗示著其中一種隱逸的世界觀建構在另一種達官貴人的世界觀之上,有後者才能有前者,當然也就意味後者毀壞,前者也就不存在了。

而「家」中的松梅園,一樣是年輕三兄弟隱逸之所,儘管仍是起造於高家,但是巴金沒有鋪陳此園建造的來歷,也沒有在文字中暗指任何不乾淨的地基。因為巴金的著眼點,是以媒妁之言與自由戀愛的對比,襯托出新時代與舊勢力的互相抵制敵抗。

松梅園的隱逸,在於它是年輕人自由戀愛的秘密場所,不見容於舊勢力,卻自在顯出年輕人一片真心誠意。而摯誠戀愛被活生生拆散,就成為悲劇產生之因。覺新與梅姐被拆散了,導致梅姐不幸的婚姻與命運最終早死;覺民與琴也幾乎因馮太爺的梅妁,差一點毀掉,覺民只好逃家以抵抗。至於覺慧跟丫環鳴鳳的戀愛,是遠比覺民和琴的戀愛更加的不可能的,他們只有在松梅園暗譜戀曲,一離開園子,便得恢復公子與丫環那永不可逾越的階級。

「家」中有一處「紅樓夢」並未提及的,那就是戰亂兵禍。「紅樓夢」面對的是獨裁政權下的聖世,一個官宦貴族家族的危難,除了來自自身的混亂腐敗自食惡果外,還會來自獨裁政權下黨派的政爭與君主的愛憎。宦海浮沈下,為官的得看人眼色巴結逢迎,並想辦法*身當權的黨派。賈雨村正是典型的代表。

「家」,則是民國建立後軍閥割據自結外援的時代,軍人擁兵自重,老百姓人人自危。所以「家」描述了一段兵禍事件對高家造成的危機。那段兵禍事件是個伏筆,述及在亂世人人自危下,高家其實已顯出各房單顧自己,名為家族實則將近解體的狀態,這狀態在高老太爺過世後尖銳明顯的呈現為各房恩怨,終於讓高家解體。所以兵禍發生時,各房紛紛走散,只有覺新覺民覺慧守住高家。在槍炮子彈亂射的驚嚇下,他們決定暫避松梅園,「他們走進花園,似乎走入了另一個世界。雖然槍炮和大炮的聲音還在人底耳邊響,但是周圍的一切都足以使人忘掉是處在恐怖的環境裡,到處都是綠色的草和紅白色的花,到處都是綠色的草紅白色的花,到處都顯露著生機。」

這點區別,我們從「紅樓夢」和「家」過年熱鬧後的文路轉折更可明顯的看出。「紅樓夢」是以「病」作為賈家一路急轉直下的象徵,「家」則是以「戰爭」作為高家各房崩解的徵兆。

「紅樓夢」五十三五十四回描述完熱熱鬧鬧的春節元宵,鳳姐說了笑話「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吧」,隨即語氣一轉:「剛將年事忙過鳳姐便小產了,黛玉又犯嗽疾,湘雲亦臥病醫事不斷....。」而「家」呢,也在描述完春節元宵炮竹後:他們剛走出花園,便遇見覺英喊:「看見號外嗎?打起來了,督軍下令討伐軍長了,開火了。....」

● 4.不能見容的愛情

「紅樓夢」對賈府尤其是寧國府的混亂腐敗的著墨,只是作為切入主題的基礎,(儘管這基礎是全盤主題的基石),但花了非常多的篇幅描述大觀園女兒國中的二個世界:金與玉。金是薛寶釵,玉是林黛玉。

第十七回,寶玉奉父之命為大觀園題字。他看了瀟湘館(題字「有鳳來儀」,後為黛玉住所,在第二十三回點出它距怡紅院最近)、也看了蘅蕪院(寶釵住所,在第五十六回探春點出蘅蕪院和怡紅院一樣大。)於是木石雖近、金玉齊大,造成釵顰對恃的結果。

金玉配顯然偏重世俗世界的期待(金玉良緣與陞官發財),玉玉配則偏重精神世界的心靈相契(寶玉說『只有林妹妹不說混帳話』之刻,黛玉也在窗外感慨:知我者,唯寶玉也,而後寶玉見到黛玉,黛玉說,你想跟我說的話,我心裡都明白。)

但是隨著接近婚配年齡,世俗隱含的婚姻期待,和寶玉心中對精神心靈婚配的期待也越趨緊張。很有趣的是,每一次出現金玉配時,黛玉就會很神秘的跟在後面。如第八回金鎖靈玉比對之時、第三十四回探看挨打後的寶玉、三十五回黃金鶯巧結梅花絡,和第三十六回夢兆怡紅院。最後終於逼的寶玉說,你們都要金玉姻緣,我偏偏要木石姻緣!

所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是「紅樓夢」二個世界對立的主題中的一環象徵,大觀園女兒國,是精神世界的成全。兩人終不能成眷屬,暗喻了精神世界的不能長久。這不能見容於世的愛情,背後更有象徵的深意。

而「家」中愛情的奮鬥,是年輕新世界和老舊勢力對抗的戰場。從覺新不戰失去了梅;到覺民孤注一擲離家為琴而戰;最後最難的戰役則在覺慧與鳴鳳。

如果覺慧早早帶鳴鳳永遠脫離這個家庭,或者會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覺慧覺悟的太晚。鳴鳳竟然被一個老頭子馮樂山要去作姨太太,諷刺的是,這個老頭子馮樂山是孔教會的重要份子,年紀一大把玩戲子收姨太,毫不以為意,因為這是舊勢力舊觀念下讀書人的清高風雅行為。

鳴鳳身為賣身丫環,沒有自主權,主人要把她當禮物送人,她沒有拒絕的權力。鳴鳳決定去松梅園投湖自盡以殉情。死前她曾企圖找覺慧作最後的奮鬥,覺慧卻專注於辦刊物寫稿筆戰的大事業,沒有聽見鳴鳳在窗外的輕喊。覺慧懷抱獻身的熱情慾改革社會,當他奮力投效文字革命時,是可以完全忘記鳴鳳的。

鳴鳳終於死了,最讓人震撼的,是鳴鳳死後,高家未曾有任何心動悔悟,竟拿另一個丫環婉兒作代替,又斷送了婉兒的一生。

從「紅樓夢」和「家」對愛情的描述,可看出「紅樓夢」並不著意社會文化改革,在它當中描述出來的愛情,是為著「精神」與「世俗」的對立、「隱逸逍遙」與「入世官宦」的對立,愛情成為這兩個對立世界的象徵。而「家」,是著意於新世界與舊勢力的對抗的,社會文化革命、自由戀愛的爭取,都是對抗的一個環節,每一個悲劇的發生,只加深新世界對抗舊世界的決心。

所以「紅樓夢」中小兒女之間金與玉的永不妥協,在「家」中並不存在。覺新放棄了梅按家族期待娶了瑞玨,梅和瑞玨卻彼此同情諒解情同姊妹。她們之中並沒有二元世界的對抗,因為她們都是犧牲者,她們有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高太爺和馮太爺象徵的腐舊勢力。

● 5.賈政與馮太爺

「紅樓夢」中賈寶玉要對抗的「金玉良緣」與「入世官宦」,只是精神心靈世界的對立,還不至於走向腐敗絕路,這是因為薛寶釵和賈政的存在。薛寶釵是世俗期待的金玉良緣,賈政是世俗期待的入世官宦,其實他們兩人都是好人,只是他們的好不能成就義,薛寶釵有個呆霸王哥哥薛璠,賈政做官支撐賈家下一代的為惡。

寶玉拒絕了功名富貴,只選擇溫柔鄉。他除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它一概不接受。他拒斥了儒家的經世致用的功名之路。所以寶玉要對抗的其實是賈政,因為賈政將會一再干擾他的抉擇。至於寧國府,他早就虛應故事理都不理會了。

賈政和寶玉的父子衝突在賈政打寶玉的第三十三回達到高峰,不過,遠在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父子因稻香村意見不合已見衝突端倪了。稻香村,後來成為李紈住處。李紈是寶玉的嫂嫂,早寡,但她自幼便被教育成女子無才便是德,守寡後又是清心寡慾謹守本分,甚得賈家敬重。賈政和寶玉,都知稻香村的農家外貌,乃「人力穿鑿」,但賈政深喜其「清幽景象」,寶玉卻惡其「實非天然人力扭捏」。這不僅暗指賈家對李紈角色的期待絕非天然,也指出父子對生命觀的不同態度。賈政入世官宦,故對清幽的期待必有人力造作;寶玉出世隱逸,所以要他求取功名就得強凹。

賈政和賈寶玉的衝突,仍舊是二元對立世界的衝突。

可是「家」中的馮太爺就不只是二元對立的衝突了。他乃「孔教會」的中堅份子,也就是禮教思想的捍衛者,可是卻視玩戲子、年老仍收姨太之事為文人高雅之興。他沒有賈政雖冬烘卻老實忠厚之性;反有寧國府似的墮落,卻又以禮教來包裝成典雅。所以跟馮太爺對抗,是新與舊的對抗,也明明白白是正與邪的對抗了。

● 6.女兒宿命與男性革命

分析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何以「紅樓夢」充滿宿命色彩,「家」則以覺慧為先聲打出革命的響炮。二元對立卻又互相依存的世界,其一瓦解勢必造成另一的死亡,當然只能宿命不能革命。而新世界必須以徹底擺脫舊勢力為起始,當然的絕不能宿命必須起來革命。

「紅樓夢」與「家」的比較,最終是讓我們看到兩個不同時代面對的不同問題。宿命觀的底下,女兒被命運擺弄,終究成為淒美孤絕的生命哀歌。所以「紅樓夢」根本從一開始太虛幻境的女兒冊,便透露了所有女兒的命定結局;此後一再用夢、文賦、詩歌、戲曲、燈謎、對聯、吟句、答令、笑話暗示這悲劇的不歸路。而「家」在革命論底下,每一個犧牲,都是年輕人逼往革命之路的階梯。所以「家」中的主角以年輕男性為主,不是女性。

● 7.劉姥姥

「紅樓夢」當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鄉下小人物劉姥姥。雖然也著墨不多,但是劉姥姥的兩次出現,都非常關鍵,也都留有伏筆,可以預見賈府遭難後,她將三次出現,扮演拯救的正義角色。

通篇「紅樓夢」,越是「入世合宜」,越是沒有正義。男人世界中,賈雨村就典型的是個逐名逐官的政客,當他知道一場官司中的不幸小女子其實是他恩人甄士隱的小女兒,卻能為官位鐵著心不救,任何人都知道,不管賈政如何提攜他,日後賈府遭難是絕對不可能指望他的。

女人世界中,則是對薛寶釵幾乎到達「無我」的描述。寶釵的無我,絕對不是「忘我」,而是非常清楚知道「我」的存在、審度情勢評估人我分際之後的角色界定。她在賈府人際中的扮演是十分完美的演出。所以曹雪芹用她長年需吃「冷香丸」來暗喻:雖香卻冷。

她的角色扮演,在關鍵時刻的冷到無義,是在金釧這個丫環跳井自殺後表現出來。金釧是不該死的,她也不該承受來自王母這麼嚴厲的羞辱的處置,因為王母看到寶玉和金釧的調情,寶玉也該負大部分責任。金釧跳井死後,王母多少有些罪咎感,躲在房裡哭,這時寶釵去安慰王母,說金釧應當是不小心掉到井裡的、並說「不過是個糊塗人,不為可惜。」她會這樣做,當然是因為審度情勢,安慰王夫人比幫金釧伸張正義重要太多了。

對比之下,劉姥姥就非比尋常了。

劉姥姥是個人情練達的鄉間婦女,她第一次出場進賈府,是因女兒女婿生活艱難,想跟賈府拉點親戚關係要錢的,這絕對是個需要拉下臉皮的事,劉姥姥帶著外孫板兒(多少窺見華人文化下,兒童在成人尷尬人際中,必須承負他們未必瞭解個中狀況的緩頰角色。)進賈府了。儘管她表現的很鄉下粗鄙,但賈府當時正盛,王熙鳳即或對其粗鄙有些不屑,但仍相幫了。

未料劉姥姥儘管鄉下粗鄙,卻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等家境好些,便上賈府謝恩。這次湊巧賈母想有另一個老人作伴,劉姥姥幸運的進了大觀園遊玩,還酒醉在寶玉房裡睡了一大覺。就在這次,從劉姥姥為王熙鳳女兒改名「巧姐」,以及板兒、巧姐玩鬧下交換了手中玩物等伏筆,都暗示了劉姥姥一定會三進賈府,而這次進賈府,會是不顧可能受到牽連的危機,營救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

因為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屬賈府官宦世家下,一個非官宦、非有錢、非讀書家庭的特殊角色,特別對襯出她重情重義的珍貴。她從需要救助,到最後成為拯救者,與賈府的從拯救者,到最後需要救助,完全是相反的路線。

最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劉姥姥這個角色,在紅樓夢二元對立的世界中,無法安插進任何一個世界。她鄉間的粗鄙,絕非隱逸精神唯美世界中人,甚至會被隱逸精神唯美世界拒斥,(所以最重精神審美的寶玉、黛玉、妙玉三玉,都對劉姥姥保持距離,妙玉更嫌其髒,她喝過的杯子便想丟。)但她的情義與不顧危難的救助賈府,又顯出他絕非如賈雨村或薛寶釵的「識時務為俊傑」。

正因為無法安插,更顯出劉姥姥角色的特殊。

儘管劉姥姥角色很特殊也很重要,但她終究不是紅樓夢中的主要角色。

到何時劉姥姥這樣的角色會變成主角與主題呢?是到五四文學革命、政治革命之後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這麼說,只有真正的民主意識覺醒,普羅百姓被重視以後,劉姥姥才會成為主題。

這在巴金的「家」中,只透過丫環鳴鳳的純潔聰慧來表現,而到沈從文筆下,滇西鄉間百姓的情、義與人性之美,再在著力成為唯一主題。其重要作品「邊城」,劉姥姥的精神已經化身為許許多多鄉間男女,那種人性想像之美,已經是精神、是詩、是審美的極致。

從「大觀園」到「邊城」,從劉姥姥在二元對立世界中難以安插,到最後成為精神、詩、與審美,五四革命對文人世界觀、人性觀的影響實在是激烈的。但也從林徽音抗戰逃難到滇西後說「翠翠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看出這變動中的世界觀與人性觀,也是相當實驗冒險相當幻想的。我們會從大陸後來的傷痕文學中,再次看到其顛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