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的建造者與「製造者」
園林的本意是回歸自然,但園林又是人造的,所以不及陶潛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之隨遇而安。
紅樓作者肯定是個戲劇家,因為紅樓故事大都是在大觀園裡演出,可見,大觀園是紅樓興衰四幕劇的佈景而已!
關於大觀園原型的地點之爭歷來有北京南京之爭,近來又加入洪園說水西莊說等,真是非常熱鬧,但都可以四字結論:瞎子摸象,自圓其說。
我現在提出江蘇太倉南園說,並不說服大家相信我,而是對紛爭的大觀園原型說進行辯偽!
《石頭記》第16回:會芳園本是從北拐角牆下引來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其山石樹木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杆等物,皆可挪就前來。如此兩處又甚近,湊來一處,省得許多財力,縱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者,一一籌畫起造。
在此,胭硯齋批曰:門前一片橫塘水乎?這一問真如美女驚鴻,讓人浮想連篇。吳梅村在其名著《圓圓曲》有言:
家本姑蘇浣花裡,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 ...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啣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 ...
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這裡的"橫塘水"點名蘇州,"浣紗女"點名西施,意思是圓圓為元春的一個影射也!最後一句"吳宮曲"是"秦懷八艷曲"的時空倒流也!
既然胭硯齋說大觀園原型在姑蘇,那其他的地點就不攻自破!
我們再來看"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者,一一籌畫起造"。
這句話讓各路紅學家都是一頭霧水,因為作者不寫其姓,由不得大家有十萬個猜想了!其中土默熱先生的猜測比較近些,土先生認為大觀園原型洪昇及其"蕉園姐妹"共同的故園,位置在今天杭州的西溪。"山子野"是明末文人施紹莘字"子野",號"山翁"。
其實,施紹莘(1588~約1630)字子野,號峰泖浪仙,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可見字"子野"不錯,號"山翁"大概是土先生的杜撰。
更為要害的是施紹莘是洪昇的隔代人,土先生也勉強說:文人李漁曾為很多大家族修建過不少園林,施紹莘幫助洪家建園,以他本人的名氣,以及他在佘山的園林名氣,是很自然的事情。
真是想當然耳!李漁是戲劇與小說等集於一身的文藝天才,和梅村是朋友,那個施紹莘雖然也是名家,但和李漁的成就肯定是差很多,二人在園林上都有造詣,但都不是專家,真正的園林專家是"張山子野"。
據太倉名作家凌鼎年累年多方考證結果認為:太倉名園大都是"上海製造"。
張南陽又稱張山人,明朝松江人,號臥石生。人稱"胸有成山",為王世貞所造弇山園名冠東南,王世貞在《弇山園記》有詳細記錄!
張南垣(1587~約1671年),名漣,明朝松江人,中年後遷居嘉興。面黑,身矮胖,性詼諧,是繼張南陽之後又一園林大家,張南陽特點是石包土,而張南垣的特點是土包石,更加渾然天成,這正是大觀園的特色:見水,見木,見月,石頭是個點綴。山東濰坊現存有張南垣設計督砌的我國唯一保存完好具有康熙風格的一座人造假山,它濃縮了九州山川秀水,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被譽為國寶。
南園是明萬曆年間宰相王錫爵初建,內院牆上有"素芬自遠"是文徵明所題,但"南園"匾額這樣的關鍵字卻是後生董其昌所題,這讓外人很不明白,但是太倉人知道,董其昌是王錫爵之孫王時敏的好朋友,是他推薦了張南垣為王時敏拓建南園,也是因為這次合作讓張南垣結識了吳梅村,並為其修建了梅園,吳梅村還進行了客戶轉介紹給好朋友秦松齡,無錫寄暢園就誕生了(清人張潮《虞初新志》有記錄)。寄暢園後來成了吳梅村尋愛地,因為附近就是無錫錦樹林,而林下棲一美女,就是妙玉的原型卞玉京!
畫家董其昌(1555~1636年)也是上海松江人,與同裡園林家施紹莘文人陳眉公(1558~1639年)都是老相識,而董其昌是清初太倉四畫王的影響者,並且是王時敏與王鑒的指導老師,可以說沒有董其昌就沒有"太倉四畫王"的迅速崛起!
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董其昌能成為"南園"匾額的題者,這是清朝初期上海與蘇州園林文化交流的結晶!
而這一結晶的製造者,顯然還是張南垣,前面說張南垣性詼諧,儘管吳梅村惜墨如金,還是寫了幾首調侃張南垣,並且為其寫了《張南垣傳》,這是很意外的,就是紅樓書中的"賈璉",是不是拿張南垣的"名漣"來潤色,也未可知!
但從上面的考證分析,我們很明白地看到了"山子野"是兩個園林專家的組字:"山"為"張山人"張南陽,"子野"是施紹莘的字"子野",獨獨少了與南園梅園寄暢園有直接關係的張南垣,可見吳梅村故意抹煞張南垣的功勞,也是有意為張南垣的子孫避貨禍,如果有文字獄的話,下獄的是張南陽施紹莘的嫡系,可見吳梅村對友之愛護也。退一步說,就是清朝當局查到了張南陽施紹莘,他們早已經過世,也對其子孫無大礙也,可見吳梅村之用心良苦,真真"天下第一苦人"也!
上面從大觀園的胭硯齋批語與製造者做了分析,實質問題已經很明白了,但是世人偏偏看中大觀園的園區表象!目前紅學層次也是如此!
近期韓吉辰先生推出《水西莊與大觀園探源》,看似景觀一一對應,卻搞不懂時間先後問題,隨邦森與土墨熱進行辯偽,大意是那是傳書後的建築,有道理!
大觀園的原型探密,還是越原始的越正確,後來的贗品再華美,也不是原裝!
在本篇短文裡我不能把南園梅園寄暢園與大觀園的景物做詳細對照,僅取黛玉與湘雲的兩句詩來探尋: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南園之"寒碧舫""匾額的題者是吳梅村,吳梅村曾造有一舟,二者可以比美!
南園之"潭影軒"是明文人祝枝山手筆,再此可觀魚拜月!
南園之"鶴梅仙館",裡面有"憶鶴堂",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說的是明末清兵入太倉,滿人捕鶴,鶴則破棚而飛,見城池矢火,無枝可棲,無地可落,旋即飛回園內,繞樹三匝,一聲長鳴後,引頸墮向魚墩,血染黃石。後邑人念其忠烈,專造憶鶴堂。又清代湖南巡撫、一品大員錢寶琛買下南園後曾作"鶴梅碑記",記載甚祥。
聯繫三個景點,體味"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你就知道吳梅村是比杜甫更偉大的史詩大家,更附麗了史詩悲艷的意境,好比司馬遷之"霸王別姬"!
中國人向來喜歡小說勝過歷史,易中天先生《品讀三國》的熱銷就表明國民文化素質的整體提高。大觀園在國人的心目中是最美的園林,勝過眼前的園林!不過,大家也都知道,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而張山人所造弇山園在明代名冠東南,後來的張南垣所造的南園更是冠絕一代,弇山園大約70畝,南園大約30畝,而梅園卻是100畝,吳梅村也在晚年說:一生最大的唯一的豪奢就是梅園!可見,梅園才是婁東園林的代表,而婁東園林曾經是蘇州園林皇冠上的"寶玉"!
可惜,太倉兩大文學名片王世貞與吳梅村的弇山園與梅園已經是過眼雲煙,好在現實的南方人一貫重看的政治家王錫爵的南園有所恢復!這裡還有個題外話,80年代深圳一家公司相中荒廢的南園買去開發房產,後經有識之士呼籲,市政府才出重金收回重建!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在於發現。斯言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