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經濟探析

榮國府經濟探析

榮國府經濟探析

紅樓賞析

我讀《紅樓夢》的時候,每每看到賈府--主要是榮國府的主子們安富尊榮,錦衣玉食,揮金如土,總會想到他家的經濟來源是什麼?一年要耗費多少錢財?假如今天仍然有這樣一個家族,要花多少人民幣才能維持著這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勢派?遍尋各家紅學著述,對此少有涉及難獲答案。出於好奇和興趣,遂動手試圖解開此謎。通過探索,自感漸漸清晰,乃成此文。由於作者知識淺薄,涉紅不深,謬誤之處在所難免。如蒙高人點撥指正,至為感激。我閱讀的文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以程乙本為底本的120回四卷本。

一、榮國府的主要經濟來源和一年的收入

(一)地租--這是為主的,數量有多大,曹雪芹沒有明確交待。我們可以從黑山村向寧國府交租和榮府管租子的周瑞一席話兩個情節來分析推算。

1、第53回,寧國府所屬八九個莊子之一的東省黑山村莊頭烏進孝,在雪地裡跋涉了一個月零二天之後,於歲末來到京城交租。呈交的賬單上詳細列出了實物數量,外賣梁谷牲口各項折銀2500兩和烏莊頭送的一些"小玩意"。要估算出這張清單的總價,我們先從重量入手。

a、實物部份的重量約為:

米糧1102擔=110200斤,(斤為清制,每斤約合600克)

薪炭 33000斤,

牲畜300頭×80斤/頭=24000斤,

魚(鱘鰉魚極大,以20個計)=20×20+200=600斤,

禽、貓等1600只×3斤/只=4800斤,

乾貨等 2350斤,

小計約 175000斤,折合105噸。得裝載一百餘輛大車。

b、實物部份大體值多少銀兩?據清史,康熙中期米價為白銀0.6兩/擔,到乾隆末年上漲到2~3兩/擔。《紅樓夢》成書期間的米價約1.5兩/擔。肉類則3倍於米價。

故實物的價值可粗略估算為:

米:1102×1.5=1653兩

牲、禽、魚共重29400斤,計294擔,計價294×3×1.5=1323兩;

乾貨薪炭值銀500兩;

小計3476兩。

c、可見,烏進孝這一趟共給寧國府送來了近6000兩銀子的財富。賈珍當時縐眉說:"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銀子來,這夠做什麼的?"這裡指的是現銀,照他算定,現銀不是2500兩,而應是5000兩。他出此言不會是信口開河,至少說明他家以前向黑山村所收的地租現銀當在5000兩以上。也就是說,遇正常年景,烏進孝所管的黑山村到年底要給寧府送上價值8000兩左右的租子。

d、租分兩季析。第6回,周瑞的妻子對劉老老說:"我們男的只管春秋兩季地租子......","兩季租子"是怎麼一回事?難道烏進孝每年要兩次進京交租嗎?事關一年的收入,需要弄個明白。觀全書,談到具體的交租情況計有以下數端:一是烏進孝歲尾交租;二是第72回賈母慶八旬後不幾天,賈璉對鴛鴦說"幾次房租、地租統在九月才得";三是第88回,"適逢莊頭送果子來",那天周瑞與鮑二吵架,此時正是九月某日;四是第92回,榮府中管郝家莊屯裡地租子的家人來報:"十月裡的租子奴才已經趕上來了,明日(十一月某日)可到"。以上租事無一發生在上半年,既然是租分兩季,那麼黑山村是否春夏之交還要上京城來交一次租子呢?回答是否定的,從那天烏進孝的口頭匯報中也說明了每年只來一次。所謂春季租可能是房租之類,或者是莊頭送給東家一些時鮮果品菜蔬,屬於次要的進帳。我所熟悉的昔日江南一帶也是如此。佃戶每年只向地主交一次租,時在秋季。

e、榮國府一年可收多少地租?還得從寧國府這邊說起。賈珍說"如今你們(我們)一共只剩下八九個莊子",就算是8個罷,並假定都是等量交租,那麼寧國府一年的地租共可收入6.4萬兩。榮國府"比爺這邊多著幾倍",就算是兩倍罷,所以按照烏進孝交租的情景,可以推算出榮國府一年的地租收入在13萬兩左右。抄家之後,從來不管家事的賈政不得不來查看近年的帳冊,才發現"所入不敷所出,再查東省地租,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如今用度比祖上加了十倍。"只有急得跺腳,這裡的所謂"祖上"也就是近百年的事情。這一百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社會矛盾加劇,賈家子孫腐敗,所以年景是每況愈下。

2、第88回,賈珍來到榮國府,正好碰上周瑞和鮑二在外面頂嘴。周瑞為了尋求支持,他對賈珍訴說:"奴才在這裡經管地租莊子銀錢出入,每年出入有三五十萬來往,老爺太太奶奶們從沒有說過話的,......"周瑞面對著賈珍這個知情的權勢人物自然不敢瞎吹,應該說三五十萬這個數字是比較準確的。出、入各半,則每年入帳就不會少於15萬兩,其中包括房產收入。與按烏莊頭的帳單推算,基本吻合。

(二)祖傳銀庫

抄家後,賈母問賈政:"咱們西府裡的銀庫和東省地土,你知道還剩了多少?"這說明賈母最關心的是銀庫和土地二大財源。賈政只得據實回答:"舊庫的銀子早已虛空,不但用盡,外頭還有虧空。東省的地畝,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兒了。"銀庫者乃是祖上留下的一筆銀子,當然花一筆少一筆。銀庫只是昔日的靠山,如今已經無補於事。

(三)房地產

第116回,賈政要送賈母、黛玉、可卿、鴛鴦、王熙鳳的棺木回南方安葬,需花費幾千兩銀子,苦於借貸無門。賈璉說:"住房(指榮國府第)是不能動的,外頭還有幾所,可以出脫的(抵押),等老爺起復後再贖也使得。"於是將外面房產抵押了數千兩銀子,以作安葬之資。這說明賈府有些房產,南方也有,鴛鴦之父金彩就在南京看房子,周瑞也曾南下出差。但房地產不會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江南甄應嘉曾為賈府收著五萬銀子,安知不是歷年代管房產的積存!

(四)皇家賞銀

第53回,敘述了賈蓉去光祿寺庫上領年賞之事。他等了一天,才領回一個小黃布口袋,封條上寫著"皇恩永錫",單據上寫的是:"寧國公賈演,榮國公賈法,恩賜永遠春祭二份,淨折銀若干兩。"兩家只得著一個小包袱,數量一定少得可憐,曹雪芹只好用"若干兩"一筆帶過,不足道也。不明實情的烏進孝還以為娘娘和萬歲爺會有大把的銀子賞賜給榮府。賈蓉笑著解釋道:"豈有不賞之理,按時按節不過是些綵緞古董玩意罷。就是賞,也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一千多兩銀子,夠什麼?"可見皇賞是有名無實,還抵不上內廷官宦的勒索。

(五)俸祿銀米

1、賈政為官二十多年,從主事到員外郎,後來升為郎中,官銜由從七品到正五品,更多時間是從五品。這個低能少文的高幹子弟,其官職還不如他的妹夫林如海(探花出身,官至巡鹽御史,從三品)和親家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從四品),更不如大舅子王子騰。按清朝制度,賈政這個從五品官,歲俸銀不足八十兩,俸米不足四十石,兩項合計,每月薪水約十兩紋銀。本來用這筆薪水養活一名京官的家庭,還是勉強可以。無奈賈府排場太大,他這點薪水對全家來說就微不足道了。一遇外任,還要從家中帶銀子出去花。

2、世襲俸

賈演賈法曾封爵八公之列,歲俸銀及祿米分別為500兩及250石。賈珍世襲"三品威烈將軍",賈赦世襲"一等將軍",這兩個職銜都是曹雪芹虛擬的。參見《清會典》,清初對異姓功臣封爵的世襲,以次數計,歲俸銀米採取遞降制,到達最低位時則"世襲罔替",其品秩為"視七品京官",歲俸不超過八十兩銀子。赦珍已襲到第三、四代,俸銀有限,對賈府的龐大開支來說,顯然無足輕重。

(六)重利盤剝和收取好處錢

王熙鳳自稱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所以她貪得無厭,無惡不作。 憑賈家的一封信,長安節度使雲光拆散了張金哥與某守備兒子的婚約,王熙鳳就得銀3000兩。"自此鳳姐膽子愈壯,以後所作所為,諸如此類,不可勝數。"(16回)平兒向襲人透露:鳳姐扣發月例,利用時間差去放高利貸,一年所得即達一千多兩。為了尤二姐私嫁賈璉之事,她鬧到寧府,一張口就向賈珍詐銀五百。抄家時,在她房間內查出違例借據一箱,並抄走多年私攢的昧心錢五、七萬兩。但這些都是她的私房錢,分毫不會用於榮府『公家',故不能計入榮國府的總收入。

(七)簡單小結

榮國府的經濟收入以地租為主,數量不甚穩定,近百年來約少了一半。至寶玉時代,連同其它各項進帳,歲入約為15萬兩白銀。利用負債率也可以推算其總收入。第53回,賈蓉當著烏莊頭笑對賈珍說:"榮府這二年來,那一年不賠出幾千兩銀子來?"我們就估計它是6000兩罷,以年赤字率為4%來考慮,則其年收入也是15萬兩左右。祖傳銀庫由於歷年補貼虧空,已經告罄。收入減少而開支與日俱增,賈府經濟在抄家之前,早已陷入寅吃卯糧的衰亡境地。賈家是一個典型的沒落封建大地主家庭。

二、康乾時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兩"是我國古代的貨幣流通單位,我們今天對它很生疏,因此有必要將其折算到現代貨幣的對應值,才能對賈府的驕奢淫逸有一個比較貼切的感受。下面我們就來討論簡單的折算方法。

(一)最簡單的方法是以現時銀價來折算,其關係式為:

康乾時代的白銀 = 現代白銀 → 人民幣

清代1斤約重600克(現在台灣省民間仍行此制,稱為台斤),每斤16兩故1兩約為37.5克。2006年6月2日國內一號白銀現貨報價為3500元/公斤,即1克白銀價值3.5元人民幣,從而得到下式:

1兩白銀=37.5克×3.5元/克=130元人民幣 ............(1)

白銀是我國古代流通貨幣之一,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它與黃金的比價相對穩定,約為1:10。到清道光以後銀價逐跌,就是說銀子貶值了。2006年6月2日國際現貨黃金紐約市價為630美元/盎司,(1盎司=28.3克),即1克黃金價格=630÷28.3=22.2美元=178元人民幣。白銀:黃金=3.5:178=1:50。可見近200年來,金價升值5倍,銀價下浮至20%。所以,不能單純地以現在的銀價直接折算古代1兩白銀的所值。

(二)以黃金價格為基準進行折算

黃金是世界各國金融儲備的重要物資,民間也習慣以藏金保值。通過金價來折算的概念是:

古代白銀 → 古代黃金 = 現代黃金 → 美元 → 人民幣

按以上所引牌價,1兩黃金的價格為630÷28.3×37.5=834美元

從而得到:

1兩康乾時期的白銀=0.1兩古代(現代)的黃金=83.4美元=668元人民幣 ............(2)

(三)以糧價為基準進行折算

民以食為天,古今同理,其折算概念同上。

康雍時代白銀 → 同期糧食 = 現代糧食 → 人民幣

清制1擔米為百斤,約重60公斤。我們在前面已經說到,寶玉時代(即曹雪芹著書時代)之米價為1兩銀子可購米0.67擔,合40公斤。以2006年6月中米平均價為2.5元/公斤計算。

則:1兩銀子=40×2.5=100元人民幣 ............(3)

(四)今取(1)、(2)、(3)式之加權平均,銀、米、金之權重分別為1、2、2。

1兩白銀=(130+100×2+668×2)÷5=330元人民幣 ............(4)

上式就是本文得到的折算比價,即康乾時期1兩銀子可以折算為2006年6月時期的人民幣330元,因為它比照了金價、銀價和糧格的變化綜合而得,可能是比較合理的。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時期應有不同的比值。

1:330的關係,只適用於康乾時期的銀兩對2006年6月的人民幣,只有在這兩個特定的相關時期,上述比例才適用。在這裡,我們繞過了經濟學中有關商品、貨幣、價格諸多範疇的理論問題,而將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貨幣和物價直接掛勾。這樣求得的兩種貨幣的折算比是否基本符合歷史實際,本文準備通過同屬康乾時期,曹雪芹和吳敬梓的兩部文學著作中所提到的情況加以驗證。

三、折算比的驗證

驗證的目的是:把康乾時代一兩白銀折成人民幣330元之後,看看這兩種貨幣在不同時期是否具有相近似的購買力或能獲得同樣的服務。

(一)首先根據曹雪芹筆下的一些經濟描述進行論證。

1、劉老老第二次來到賈府,合計了一下,人家吃一頓肥大的螃蟹要費20多兩(取25兩)銀子,老嫗感歎地說:"這一頓的銀子,夠我莊家人過一年的了!"以當時每戶供養人數平均為4人計,則當時農戶人均年支出為:25×330÷4=2062元人民幣,與我國近年來農村人口的年純收入比較接近。

2、賈府大丫環,吃穿住都在東家,月薪是1兩銀子,即330元人民幣,與現時小保姆工資不相上下。

3、甄士隱於中秋夜助銀50兩給賈雨村赴京參加來年三月舉行的春闈。從蘇州到京都,水陸跋涉至少要3個月,考畢還要候選,必須備足將近一年的盤纏,以現今開銷水平,16000元人民幣比較符合實際。

4、賈政是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副局級,其俸銀(包括俸米)為10兩紋銀/月,現在同級官員的工資亦不過如此。

5、賈璉在小花枝巷的一所房子私養尤二姐、三姐、尤老娘和幾名僕役,每月出生活費15兩銀子,計人民幣4950元。現在稍稍優裕的家庭其開支需要此數。

6、怡紅夜宴,幾個丫環自發湊了三兩二錢銀子,替寶玉慶賀生日。約千元人民幣,一共裝了40碟果品,近20個人盡歡一夜,還賞了婆子許多,所費現在也是需要的。

7、大觀園小食堂的伙食老總柳嫂子說:"連姑娘帶姐兒們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兩隻雞、兩隻鴨,一二十斤肉,一弔錢的菜蔬,你們算算,夠做什麼的?"當時1弔錢約值8錢銀子,折幣250元左右,要供買四五十人的精細蔬菜,符合目前物價水平。

8、劉老老二進賈府,王夫人贈銀100兩,叫回家做個小本買賣,或置幾畝地餬口度日。33000元在今天來說不失為一個大數,但作為在京城郊區做生意的本錢則非此數不可。(至於置地一途,乾隆初,上等田地價每畝10兩銀子,與現今無可比性)。加上其他饋贈,老老可謂不虛此行。

9、賈珍為了辦秦可卿的喪事風光些,給賈蓉捐了個"五品龍禁尉"的空銜,開給太監戴權銀票1000兩,合民人幣33萬元。現代買官賣官的交易不也是這樣的嗎?

10、尤二姐被王熙鳳逼得吞金自殺,賈璉靠平兒偷出的200兩碎銀,才辦完後事。唸經超度,辦一處像樣的墓地,這項花費不算多。

11、趙姨娘之弟趙國基(在賈環跟前為男僕)死後得賞銀20兩,趙姨娘前來與臨時掌櫃探春理論,探春堅持不變。6000多元的撫恤金和現今相當。

綜觀上述11例,說明銀兩與人民幣之間按1:330的比價進行折算,大體上是合理的。

以下4項價格,至今觀之未免有點不知高低。

1、大觀園小伙房老總柳家的說當時市面上雞蛋難求,需10文錢一個,相當每個3元多錢,豈不成了天價!

2、劉老老說大螃蟹值5分銀子1斤,相當於25元/kg,又太便宜了。在產地也買不著。

3、賈芸向倪二借銀15.3兩(人民幣5000元)買了一錦匣的冰片麝香各4兩送給王熙鳳,並憑他那一套高超的拍馬術,取得了承辦大觀園種花栽樹的工程。工程款200兩,回扣率是8%,否則貪婪無比的王熙鳳不會賣帳。麝香采自雄麝的香囊,目前異常名貴,每克值150元上下,四兩(150克)麝香要值到2.9萬元左右。由於古今供求關係的變化,麝香的價格看來是在飆漲。

4、晴雯生病,寶玉請來胡庸醫為她把脈開方,婆子說得付馬錢(出診費)1兩銀子。由於怡紅院的主僕們不識戥子,更不會夾銀子。實際上付了二兩有餘,交給婆子去打發。醫生實得多少無法查考,但婆子提出的330元出診費著實也高了一點。

此外,書中還有敘述銀兩的事情40~50處,如賈府懸賞萬兩尋玉,賈赦花500兩銀子買嫣紅等等,因為和現在的經濟活動無可比性,就不一一羅列了。

(二)借助《儒林外史》來驗證

吳敬梓(1701~1754)稍長於曹雪芹,《儒林外史》與《紅樓夢》二書的寫作時間相近。二位作家的身世不盡相同,揭露社會矛盾各具慧眼。曹雪芹隱去了故事發生於何朝何代何地,但沒有人懷疑他寫的是清代康雍乾朝代北方的事情。吳敬梓托筆於明初,描繪了眾多中下層儒士的市井生活,對物價敘述得細緻入微。不管他們兩位把故事安排在什麼朝代,但寫作時代的社會經濟背景卻是相同的。有關物價的設計來源於生活,反映的都是康乾時代的社會存在。所以我們也可以根據《儒林外史》的相關情節,來進一步驗證1兩銀子相當於330元人民幣這個關係的適用性。

1、處州馬純上在儒林群丑中,以其憨厚俠義,不失為一個可愛的人。那天他獨遊杭州西湖,走得餓了吃不起魚肉,"只得走進一家麵店,十六個錢吃了一碗麵條,肚裡不飽。"(第14回)十六個錢相當於人民幣5元。第三天,他又登吳山,正在餓累之際,"看見有賣的蓑衣餅,叫打了十二個錢的餅吃了,略覺有些意思。"走著走著,腳又酸了,肚裡正餓,"恰好一個鄉里人捧著許多燙面薄餅來賣,又一籃子煮熟牛肉,大喜,買了幾十文餅和牛肉,就在茶桌上盡興一吃,吃得飽了。"這一頓也不過花了十多元人民幣。馬二先生這幾次小吃都是大眾食品,所費與現時物價吻合。

2、隔上幾天,馬二先生偶遇溫州樂清落難孝子匡超人(匡迴,自學數年,原是一個本分的青年,以後混跡儒界,附庸風雅,就變壞了,另作別論),萍水相逢,無親無故,馬見其勤學乖覺,孝心感人,慨然助他十兩銀子,叫他"回去做些生意,給父親醫病。"匡迴也就靠這點錢,回到老家殺豬磨豆腐,侍奉老父,在當前的貧困地區,這點本錢是可謀生。(儒15回)

3、周進早年在山東汶上縣薛家集設館授徒,每年得館金12兩銀子,相當於每月薪金330元,與現今窮鄉僻壤鄉村民辦教師的待遇相差不多。他在廟內和尚處包飯,每月飯金6錢,相當於人民幣200元,合乎當今貧困地區生活水平。(儒第2回)

4、匡超人中了秀才之後,又到杭州結交了一群不務正業,以詩人自居的酸名士。一日,眾人約定到西湖宴集,分韻賦詩。每人酒資2錢, 9人湊銀1兩8錢。由吝嗇的胡三公子經辦,買了鴨子、雞、肉、魚還有筍乾、鹽蛋、栗子、瓜子之類,酒米自不必說。600元吃了一天,還剩下一些,物價與今相當。文中還寫到:肉饅頭每個3文,胡三公子只肯出2文/個,這肉饅頭的價錢與當今不相上下。(儒第18回)

5、牛浦乘坐長江木船,從南京去揚州。船上伙食價目如下:飯2厘一碗(約6角人民幣),葷菜每份銀1分(約人民幣3元),素的半價。(儒第22回)與現今的快餐盒飯價錢差不多。

6、一字不識的金耀,用500兩銀子雇個槍手,竟成了秀才。廬州主考官,公然以300兩銀子的代價拍賣秀才頭銜。這與前幾年披露過的大陸高考舞弊案何其相似乃爾。

7、揚州地面,五錢六分銀子,可以備辦一桌"七碗兩點"的回族筵席,有燕窩、魚、雞、鴨和酒。折合人民幣180元,與時價相近。(儒第42回)

一部《儒林外史》涉及銀錢之事不勝枚舉,以上略摘七處,多屬下層社會的經濟活動,全面反映了吳敬梓寫作年代的物價,大到中下層官員的貪瀆,小到一碗飯、一個饅頭。通過《紅》、《儒》兩書經濟活動的驗證,可以證明1:330關係式的合理性。另外,《浮生六記》也是與《紅樓夢》同時期的寫實作品。沈復生於1763年,正是雪芹卒年前後。他於1809年開始箸述《六記》,此時,程高《紅樓夢》刻本已經問世18年。在前四記中提到銀兩之事凡11處,若一一將其折成人民幣,均無悖於情理,也可作為1:330之佐證。本文不再詳加引述。行筆至此,我認為1:330已經引證完畢。榮國府歲入15萬兩銀子,折算人民幣近5000萬元,相當於現時2萬農民的人均年純收入。以昆明房價,可購150m2/戶的高級住宅80套。此數也幾近西部貧困縣份全年地方財政收入之半。那麼,15萬兩銀子在寶玉時代又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呢?可從下兩個側面加以衡量:

1按《情會典》,"親王"的歲俸銀為一萬兩,祿米5000擔,兩項共折銀1.75萬兩。官拜總督者,其正俸、恩俸不過千兩,但"養廉錢"則甚高,可達2萬兩之鉅。賈府歲入15萬兩,相當於8位親王或6位總督的歲俸。

2按《車華錄》所記,乾隆30年度的奏銷中,屬於中央王公百官加地方疆吏養廉錢,共為515萬兩。賈府收入約為這筆開銷的百分之三。而為當年全國總收入四千餘萬兩的千分之三點六。賈家雖然夠不上"富可敵國",也算得"富甲一方"了。

五、閒話榮國府一年開銷

清朝定鼎,賈法以軍功彰顯,封榮國公,賜爵圈地,擁有大量金銀田產,成為顯赫貴族。到曾孫寶玉一輩已歷時百年。"人口日多,事務日盛,主僕上下都是安富遵榮,運籌謀晝的竟無一個,那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這鐘鳴鼎食的人家,外面的架子雖沒很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東省地租不及祖上一半,已是寅吃卯糧,舊庫存銀早就花完並有虧空,而用度卻比祖上增加了十倍。這就是赫赫榮府經濟狀況由盛而衰的實情和原委。前文中我們已經推證出在元春省親後,榮府歲入15萬兩,年虧空約6000兩,就是說其年開支應在15.6萬兩左右。榮國府有一套收支賬冊,王熙鳳當家時,每晚要親自與彩明核對賬目,賈寶玉有時也被叫去記上幾筆沒頭沒腦的實物賬,弄得他莫名其妙。賈府的陳年賬本都保存有序,隨時可查。為了弄明白奴僕死亡的賞銀標準,控春調閱過。抄家後賈政看過歷年賬簿才知道他家經濟早已衰敗。榮國府每年是怎樣揮霍掉這15萬多兩銀子的呢?下面將對此作大概的分析。我們將充分利用文本中所提供數字作為推算的基礎,盡量做到下筆有據,少作無據猜想。

(一)女主的月例和年例

女主子的月例銀占榮國府的開支只是極小的一部份,微不足道,但是這筆錢卻是文本中交筆得最為詳細的,我們就從這裡說起。

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每人20兩;

李紈連同賈蘭共計20兩;

王熙鳳為李紈之半,5兩;

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湘雲諸小姐每人4兩(其中含脂粉錢2兩,後被探春取消);

周、趙姨娘、賈郝妾翠雲、嬌紅、嫣紅等5人,每人2兩;

岫煙、李綺、李紋(此三人領取時間不長)每人2兩;

以上18人,全年近1500兩。

主子們除領取月例之外,年終還能分到"年例"。年例是按等級發放。第15回鳳姐數落李紈時說:"年終與年例份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總共沒有10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大官中的。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李紈母子的月例銀全年為240兩,稻香村園子裡土地的租子也不會有多少,可以推出李紈所分到的"上上等年例"應在200兩左右,幾與月例收入相同。由此推算,女主子們的年例近1200兩,年月例共計為2700兩。

(二)男主子們的耗用

榮府的男主人計有:賈赦、賈政、賈璉、寶玉、賈環、賈琮和賈蘭七人。其中賈蘭已在其母名下領取。賈環、賈琮月例2兩。餘者赦、政、璉、玉4人有待查證。賈璉看來名義上是享有月例的,第72回王熙鳳說過:"我和你姑爺(賈璉)一月的月錢,再連上4個丫頭的月錢,通共一二十兩,還不夠3~5天花的呢。"照此推算,賈璉的月例約為10兩銀子(寶玉大概也就是此數)。一貫花天酒地、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賈璉,這區區10兩的月例當然不夠他花用。但是他憑著當家人的權勢,挪用公款是很容易的,自有管家替他園賬。如鮑二媳婦姦情事發,懼而上吊,其族人要來打官司,管家林之孝以公款200兩打發了事,攤在官家流水賬報銷。賈赦、賈政二人屬於頭等老爺身份,當然更不會靠領月例過日子。賈赦已另居,恣意行樂無人可管。他能花500兩銀子買嫣紅當小妾,對石呆子的10把古扇原來也打算以500兩強購之。這說明他可以揮金如土,錢不夠花了就借外債,欠下孫紹祖5000兩,只得以親生女兒迎春抵債。他是屬於寧府賈珍式的人物,賈珍能夠"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過來了。"賈赦又豈能甘拜下風?寧府年耗六萬餘兩,我們以此為參考,賈赦每年用度當在2萬兩上下。賈政雖然比較迂腐和正統一些,他作為賈母次子,佔住著榮府正房榮禧堂,養著眾多清客相公,他外任二遭,都要從家中帶錢去花。如此看來,赦、政、璉他三人可以隨意支用公款,或者甘脆劃出幾筆家產供他們揮霍。這個詭異的分配製度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夫權社會的清代,賈府老爺們的糜費決不是月例制度所能限制的。我們參照寧府情況,可以估定榮府三位老爺年耗3萬兩。

(三)關於"體已錢"種種

千方百計積攢"體已錢"是賈府主人們佔有財富的形式之一。王熙鳳的手段至為惡勢,敲詐受賄、重利盤剝無所不用其極。在王熙鳳的嚴密監視下,賈璉竟能積年攢下大筆體已"一併搬來給尤二姐收看",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夫妻沆瀣一氣。邢夫人一貫以婪取財貨為自得,凡出入銀錢,一經她手,便剋扣異常。查抄大觀園之前,她就以過中秋節為名硬逼看賈璉鳳姐挪移200兩銀子給她。榮國府的個人首富還推賈母,她一輩子的體已錢不亞於王熙鳳,不過鳳姐的是昧心所得,抄家時被劫掠一空,而賈母的終生積攢在家道極端危困之時,臨終前大都散發給小輩們了。即使是"槁木死灰"一般的李紈,看來也攢了不少的錢。第45回鳳姐當面數落她年入四、五百兩,紈大嫂對此未予反駁。地位卑下的准主子趙姨娘為了央求馬道婆加害寶玉叔嫂,除了拿出幾件首飾和一點散碎銀子作為酬謝之外,就只好留下一張50兩的欠約。毫不例外,王夫人也是有體已錢的,不然她怎能屢次拿幾十兩銀子賞人?劉老老第二次來賈府,王夫人一出手就賞了一百兩。但是在老太太八旬大壽之前,她卻急了兩個月,為的是壽禮無著,後來還是往後樓上找出五箱子大銅錫傢伙賣得三百兩才應了急。是裝窮?還是她平時不太貪財,緊要關頭才受此窘迫?所指的銅錫傢伙自然是賈府官中之物,豈容她私自變賣?邢夫人如有所聞,豈肯甘休?

黛玉父親林如海生前為巡鹽御史,留下獨女豈無半點遺產?黛玉投靠外婆家身無分文,窮得靠領月例度日,吃點燕窩,還要寶釵接濟,最後落到央求鳳姐預支月錢的窘境。看來這位候門千金是無體已錢的。這和王夫人售廢獻壽一樣,同樣令人難解。

(四)奴僕們的佣金

榮國府走上沒落之路,其原因之一就是大擺虛架子,其重要表現就是奴婢成群。根據文本測算奴僕佣金,難度也是很大的。一則是標準不明,二則是人數不清,今試分析如下。

先從丫頭講起,有一兩銀子、一吊銅錢和500銅錢的三個等級。丫頭中有名字(或綽號)的共約70人(1兩的18人,1弔錢和500錢的各26人)。不難算出每月需發給她們擁金共50兩。但榮府丫環的實際人數遠超此數。如:每位小姐除乳母、貼身丫環2人,教引嬤嬤4人之外,尚有干雜活的小丫頭4~5人,共計12人,而有姓名或稱謂的卻只有3~4人;鳳姐說李紈奴婢近8人,提到名字的只是素雲和碧月;賈政和王夫人身邊有名字的丫環有7人,加上無名者總數至少會近15人。賈赦和邢夫人房內不會少於此數;賈璉和王熙鳳房中出蓄有眾多婢女,絕不止豐兒、小紅和善姐三個丫頭(平兒和秋桐已收房)。即使是賈母死後,人員變動很大的情況下,榮府各房丫頭仍有30多人,由此可見,平時榮府丫環至少在百人以上,則丫環們的佣金年需800兩。

其次看看嬤嬤、媳婦、老媽媽等年令較長的女傭。這類人中有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宋媽、祝媽等有名姓的統計下來共有40人,正如丫環類的情況一樣,實際上也不止此數。無名姓的大有人在,如:1幾位小姐的教引嬤嬤;2劉老老親見王熙鳳回房吃午飯,就有一二十個婦人伺侯著;3黛玉首次去拜見大舅賈赦"早有許多艷妝麗服的姬妾丫環迎著";4大觀園查賭,抓獲20多人;5尚有船娘、廚娘、管茶房、管金銀器、管花園、內部看門的等等;6寧國府比榮府人數要少些,當王熙鳳協辦秦可卿喪事時,交來的女傭名冊竟有150之眾。所以榮府的女傭總共在180人左右,平均月錢以一兩計算,年需2200兩。

其三我們再來看男僕:(小廝、健僕、轎夫、車伕、馬伕、警衛、廚師、跟班、班頭、買辦、管賬、文書、倉管、清客等等)。有名姓的算來有50人。還有許多無名無姓的男僕散佈在榮府的各個崗位。如:1林黛玉和劉老老初到賈府都看到"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滿門口的轎馬、幾個挺胸疊肚之人坐在大門上。"2鳳姐有一回看著十來個小廝挪花盆;3寶玉幾次外出都曾碰見打掃的小廝20~30人,見他來了均垂手侍立;所以閤府男僕當在百名左右。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屬於管事的白領階層,如林之孝、賴大、吳新登等等,佣金自然會高於女僕,平均月酬以三兩計,年需開支3600兩。

綜上所述,榮府的男女奴僕總共當在380人左右,這個數字與第6回所載:"榮府上下有三四百丁"的口徑頗為接近,假如讀者們不求深探,只以有名姓、稱謂、綽號者為統計範圍,就得不出此數。這是要特別指出的。

榮府需每年支付佣金和相關賞賜,約6600兩。

(五)日常用度

榮府日常的衣、食、住、行、醫療、社交等開銷統一由官中支付,耗資巨大。

1先從吃說起。主子們平常享受的是稀世珍饈,筵宴如潮。設有賈母專用廚房、大觀園小廚房,賈赦、賈政、賈璉都是分灶起伙,更有那供應數百人的大廚房。賈母吃飯是最講究不過的,將天下名餚寫成水牌輪流著享用,各家還要孝敬幾個菜給老太太。用餐的氣派和規矩凸顯豪門氣度,高貴豪華,民間所無。要估測榮府上下400餘口一年吃掉多少款項實在難以下手。幸好曹雪芹為我們提供了兩個小小的線索。一是賈璉在小花枝巷私養尤氏母女,每月付生活費15兩。其二是大觀園小伙房老總柳嫂子無意說起:除官中提供的分例(柴米油鹽,山珍海味)之外,每天採購雞鴨肉約40斤和1弔錢的蔬菜。由此二例我們可以推算各類廚房的伙食標準如下表。

食堂類別

服務對像

伙食標準(兩/人、月)

每年開支

小花枝巷

尤二姐、尤三姐、尤老娘(按主子人數計算)

5兩

大觀園食堂

李紈母子、寶玉、探、迎、惜、湘、黛(按主子人數計)

20兩

20×8×12=1920兩

賈赦、賈政、賈璉分灶

六人(按主子人數計)

50兩

50×6×12=3600兩

賈母專廚

1人(原來有幾個孫女跟她吃,後來去了大觀園)

150兩

150×12=1800兩

大廚房

奴僕350人,還有招待不斷出入的客人(標準不一,人數不定)。

2兩

350×2×12=8400兩

合計:16000兩

2衣飾

賈府的人十分追求行頭光鮮,以衣著亮麗為能事。仕女扮若天仙,丫環妾姬莫不花枝招展,即使是守門之人也是華冠麗服。這些情景,通過黛玉和劉老老的初次所見,已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衣著有綾羅裘皮,名目繁多,聞所未聞。王熙鳳說賞給劉老老的20兩是挪用王夫人給她丫環們作冬衣的銀子,這自然是騙人的謊話。但可以說明賈府僕人衣裳要四季更新。丫頭中慧潔如晴雯者在賈家服役約6年,夭折後所遺衣裳簪環約值四百兩銀子,原值還要更高,賈府內像晴雯這樣等級的丫環何止半百,年費3000不為過也。主子們每年都要添置大量的首飾,金玉如糞土。賈府大劫之後,王夫人和薛寶釵都自稱擁有頭面飾物各值萬金,足以踐和尚還玉之諾。每年衣物所費難以細算,出於衣食等價,錦玉並論之說,賈府這筆開支每年也在16000兩左右。

3住之所費

賈府不管新園老宅都是畫棟雕樑,處處奇花異石,山水相間,樓閣隱疊,相連數百畝,宛若仙境。房屋要維修,陳設要添置,環境必需美化清掃。植樹一次就支付白銀200兩。平兒還算過一筆賬,各處掃帚撮箕鳥兔吃食,一年即需要400兩。全年在居住方面的花費非萬兩不可。

4行之所費

賈家似不尚旅遊,但朝覲皇親,來往慶吊,拜佛朝神的活動是非常頻繁的。清虛觀打醮是賈府最大的一次出行和郊遊,這次出動了大量的輿轎馬,黑壓壓地擺滿了寧榮全街。說明榮府有著一支十分龐大的交通服務隊伍,裝配著各式各樣的豪華交通工具。包括長途辦差,年耗銀4000兩。

5保健是賈府一項重要開支,終年延醫不斷,有時一人生病要請多位大夫斟酌處方,每次診費一兩,對太醫院則逢年節付費。賈家多數夫人小姐經年服食自製的丸散丹膏,文本中介紹的有20多種,其中有13種至今仍作為保留傳統中藥而列入"國家社會保障部職工基本用藥名錄"。除自用外,還要不時供應親友。醫藥年開支需4000兩。

以上日常用度共約5萬兩。

(六)喜慶弔賀

賈府不放過任何一個尋歡作樂的機會。喜慶弔賀也是顯示其富貴豪華的重要場面。主子過生日是必需慶祝的。王熙鳳生日一天戲酒共花了130兩。抄家之後賈母給寶釵做生日,風光大不如前,還是耗銀百兩。遇到老太太、老爺、太太們的生日,規格要大為提高,榮國府主子17~18人,過一次生日的平均費用以200兩計,全年需共3400兩。每逢節慶更是不能放過,每年從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除夕、賞花踏雪大小節等十餘次,過節用度不菲。就拿賈母壽八旬之後不幾日,賈璉對鴛鴦訴苦:"這幾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幾千兩都使了,這會子竟接不上。明兒又要送南府裡的禮,又要預備娘娘的重陽節,還有幾家紅白大禮,至少還得三二千兩銀子用"。可見圍繞著一個重陽節,就要花二、三千兩銀子。鬧元宵、辭舊歲、請年酒、賞中秋,那一次不是張燈結綵,戲酒連連,豪華排場鬧得閤府人翻馬仰?每次以平均開銷1000兩計算,一年之內過年節得費1.2萬兩銀子。公候之家相互之間紅白喜事是連綿不斷的,有時還會應接不暇。賈府幾次喜慶甄家賀禮均不少於500兩,由此看來賈府的對外應酬費用也會在此數上下,以每月5次,每次送禮300兩計算,應酬方面年費當在1.8萬兩左右。

(七)應付太監內侍的敲詐

皇帝身邊的太監和朝廷的官員莫不把高等奴才宅第當作俎上肉。一個身份不高的夏太監自認已欠下賈家1200兩銀子,居然還派一個小太監再來向賈璉硬索銀子200兩,王熙鳳只好忍痛對付。還有個周太監一出口就要1000兩,賈璉應付稍慢,他還不高興。像這種敲詐勒索並不是個別現象,要是不予滿足,元春在宮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賈璉也只有皺著眉頭唉聲歎氣地說:"這筆外祟如何是了?"一個普通的太監都可以開口索銀千兩以上,對付這些人年耗2萬兩並不為多。

(八)齋僧佈施

賈府為了祈求上天保佑,往往裝出一付佛心慈面的樣子,一年中對僧道寺廟的施捨也不在少數。他家有家廟鐵檻寺、饅頭庵、散花寺、水月庵、地藏庵、清虛觀、玄真觀、玉皇廟、天齊廟 、在大觀園內辟還有櫳翠庵養著年青尼姑妙玉。就是對馬道婆吹噓的大光明菩薩也每日施捨燈油5斤。這些佛場每月都要向賈府支領月例銀錢。從元春探親之年起,蓄養著小尼姑、道士各12人,每月100兩。僧道女冠、尼姑道婆出入賈府是常有的事,齋僧布道的費用,估計每年當在3000兩左右。

(九)貪盜肥私

榮府的經濟大權把握在極度貪婪的賈璉、王熙鳳手中,他倆私慾熏天,巧取豪奪是不擇手段的。趙姨娘曾咬牙切齒地說過:"這一分傢俬要不都叫她搬了娘家去,我也不是個人!"上行下效,那各層管家辦事之人,又豈能不損公肥已?內外勾結,上下使壞,不難搬空金山,抽乾銀海。賈政門客程日新旁觀者清,早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終於有一天對賈政說出了心裡話:"我雖知道那些管事的神通,晚生也不敢言語的。"可見弊端之大,少算每年也要蠹蝕掉萬兩銀子。

(十)榮府年支出一覽

榮府年度支出一覽

序號

項目

全年金額(銀兩)

1

女主子月例及年例

2700

2

男主子花費

30000

3

奴僕佣金

6600

4

伙食費

16000

5

穿著

16000

6

居住、環衛

10000

7

交通

4000

8

醫療保健

4000

9

節日、喜慶、弔賀

33400

10

太監勒索

20000

11

齋僧布道

3000

12

貪污蠹蝕

10000

13

合計

155700

五、榮府糜費種種

(一)元春省親和修建大觀園

元妃省親是曹家往年接駕豪舉的重現。曹雪芹通過趙嬤嬤的敘說,以古射今,托甄論賈。她說:"噯喲!好勢派!獨他們家接駕四次,要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也不相信的。別講銀了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連王熙鳳聽了都覺得納罕,人家怎麼會那樣富貴?

昔日國公府的深宅大院不足以駐蹕皇妃,所以迎省的第一要務乃是建蓋高檔的省親別院。大觀園由園林建築名家山子野規劃設計,鑿地開池,壘石堆山,引水成溪。有富麗堂皇的省親別院,更多的是深具詩情畫意的居住別墅群,具有受賀、飲宴、遊園、居住、文會、禮佛等各種功能,是綜合了皇家園林與私家花園特色的貴族園林。它周長3.5里,如果設想為長寬分別是500米和400米,佔地面積達20萬平方米(300畝或20公頃)。總面積有半個天安門廣場那麼大。當時的工程造價無從查考,我們只好按現代造價進行反推。一般而論,這類園林,建築物佔地面積約為場地面積的4%,即8000m2。用材考究,做工精細。近人仿建的北京牛街和上海澱山湖兩處"大觀園"僅存大意,均無可望其項背。

a、建築工程直接費(不含地價及各種稅費利潤等)0.8萬m2×1600元/m2=1280萬元人民幣。折銀4萬兩

b、室外工程直接費(道路、圍牆、小橋、流水、山巒、水面......)19.20萬m2×180元/m2=3460萬元人民幣。折銀11萬兩

c、下姑蘇聘教習,採辦女孩子,置辦樂器行頭(家樂團隊)............3萬銀兩。

d、置辦綵燈花燭並各色簾帳............2萬銀兩。

e、金銀器皿(賈蓉負責)、陳設、接待等............3萬兩

以上總計約白銀............23萬兩,折人民幣7600萬元。

元春看到園內外光景,點頭歎道:"太奢華過費了!"臨別時再次囑咐:"以後不可如此奢華糜費了。"也難怪賈蓉說:"再省一回親,只怕就精窮了!"

(二)奢侈驕淫的生活

古人以"衣、食、住、行"來概括人們物質生活的基本方面。賈府主子們盡享上乘。他們穿的是綾羅綢緞,稀世皮毛,飾金戴玉。出行有八人轎、四人轎、八寶車、華蓋車、銀鞍白馬、彩轡頭纓、駕車大青騾,鞍前馬後,前呼後擁。住的是庭院樓閣,畫棟雕樑,人間仙境,勝似年畫。更有那奴婢成群,單單是賈寶玉身邊就有男僕、小廝、媽媽、丫環等不下40人。眾小姐每人除自幼奶媽之外,另有四個教引嬤嬤,二個貼身丫頭,還有四、五個供一般役使的小丫頭,總數也在一打以上。吃喝飲宴更是賈府的行樂之道,"錦衣玉食、鐘鳴鼎食"的生活,在曹雪芹的筆下,寫的淋漓盡致,《紅樓夢》的敘事之中,吃飯的場景是最多的。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寫宴樂之事則達50餘場,(其中不包括日常的三餐,也不包括紅白喜事的流水席,各家輪流請吃年酒只記作一次)。全書寫飲宴的文字占篇幅的10%左右。曹雪芹有聲有色地敘述了各式各樣的飲宴場面,將中國的飲食文化描繪的出神入化,把無休無止的飲宴穿插在賈府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多變的氣氛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這個家族的興衰歡悲。

迎省之夜,火樹銀花,豪宴自在意中,曹雪芹只用22字簡單交待。是夜,慶賀為表,別離是真,酸楚之情溢於言表,筆透重紙。賈母兩宴大觀園、賀元宵、慶八旬和怡紅夜宴均為重彩之筆。大觀之會由於安排了劉姥姥逗樂其中,妙趣紛呈,並從中深刻揭露了豪門與平民對待物質生活的巨大差異。史太君八十歲生宸,大宴八日,熱鬧非凡,幾位當朝王妃都鶴駕親臨,耗資3000兩。賈寶玉十五歲的生日,大觀園內風和日麗,鮮花盛開,白日慶賀了還餘情未盡。入夜之後怡紅院又閉門邀客,重啟通宵之樂,豪情奔放,主僕同歡。李紈、探春、寶釵、黛玉、湘雲都破戒參加,她們和眾丫環在院內拼桌擠炕,抽籤划拳,飲酒唱曲,一直鬧到二更天。這是大觀園女兒國建立以來空前絕後,最無拘束的一個歡樂場面,是最開心最具活力的一個良宵,也是全書之中描寫得最歡暢淋漓的一次聚會,真情交流,最是令人難忘。賈母還組織過兩次為小輩做生日的活動,一是發動大家湊分子給王熙鳳做生日,一天的戲酒花費128兩銀子,最後引出一場院捉姦風波,大打出手,可謂樂極生悲。另一次是抄家後賈母出資百兩,給寶釵做生日,這是怡紅夜宴之後的第四年,此時已是曲終人散,賀者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狀極淒涼。賈政舉行的兩次宴會都遭遇了尷尬。一次是給他辦生日酒宴,酒到半酣,突逢皇帝下旨宣其入朝,致使全家都傻了眼,驚疑不定,卻原來是元春封官;還有一次是他任江西糧道被撒職,回到家中請親友吃酒勉為慶賀。這次可倒大霉了,錦衣衛前來抄家,賈府一時哭喊連天,大禍降臨,席不終而散,賈府從此破敗不堪。

七十五回運用側筆揭露了寧國府的一個黑暗之夜。說的是賈珍居喪,竟在天香樓勾引來一些紈褲子弟日日以習射為名,行賭博之實,鬥雞走狗,擁妓尋歡,每日輪流做東,宰豬割羊,屠鵝殺鴨,鬧得烏煙瘴氣。有一天晚上尤氏過路於此,目睹一切醜態,恨恨地罵道:"這一些沒廉恥的小挨刀的"。賈府主子們的荒淫無恥被刻畫得入骨三分,成為寧府被抄的原因之一。此幕雖然發生在寧府,但賈赦、賈璉與賈珍何嘗不是一丘之貉。

薛蟠娶夏金桂和寶玉寶釵圓房都是兩家的大事,都曾擺酒為賀,薛呆子狐群狗黨眾多,大喜之日焉有不鬧之理?可是書中均以十數字簡單交待了事。值得玩味的是:《紅樓夢》的敘事,以甄士隱在姑蘇葫蘆廟與賈雨村對飲賞月開始,以二人相逢於急流津覺迷渡口草庵中共食結束,前後均以飲食為平台,"假語村言,真事隱去"的寓意,不點自破。真個是盛宴必散的千古絕唱。

(三)富豪一瞥

1、押歲錁子

時近歲尾,尤氏派興兒辦一件事,將153.67兩成色不等的碎金子,到外面銀鋪傾鑄成二百二十個各式各樣的錁子,作為壓歲錢散發。每個錁子重量為153.67×37.5÷220=26克,榮府自然也要按俗辦理。

2、寶玉娶薛寶釵送往薛家的聘禮:

金項圈、寶珠首飾 80件

妝蟒 40匹

各色綢緞 120匹

四季衣服 120件

外加折羊酒的銀子

3、一日,王熙鳳和平兒預計日後幾件大事的開銷,計列:

幾個姑娘的出嫁,破滿每人花上7000~8000兩銀子,折合人民幣230~260萬元/人。

老太太喪事的費用3000~5000兩銀子,這只是一些零星雜項,連同已經準備好的物事,總費不下8000兩。

賈環娶親3000兩。

寶玉和黛玉一娶一嫁將由賈母出資辦理,所費總在萬兩以上。

4、賈赦欠孫紹祖銀子5000,致使迎春嫁往孫家,終於受盡折磨而死。

5、賈母大慶八旬之後,重陽節前一天,賈璉對鴛鴦說:"老太太千秋幾千兩銀子都使了。明兒又要送南安府裡的禮,又要預備娘娘的重陽節,還有幾家紅白大禮,至少還得三二千兩銀子用。"央求鴛鴦去偷賈母的一箱金銀傢伙,外出抵押應急。慶壽慶節兩項合計花了近萬兩銀子。

六、賈府被抄

賈寶玉出家的頭年九月間,賈家受到查抄,執法人員對抄家物資還開列了一張單子。賈家受損絕不限於此單,在抄家過程中大部份財物是被搶去或砸損,最後登記造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根據這張單子的內容,我們今天已經不可能評估其損失的價值,因為其中有許多是文物古董、金銀器皿、輕裘綵緞、不經掂賞,無從估價。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已衰敗的賈府家底仍然厚實。下面擬對抄沒的幾個問題作一些分析。

(一)查抄的經過和政策界限

庸碌的賈政在江西糧道任上干的一塌糊塗,撤職回家竟在家中擺酒請親朋為慶。男賓招待在榮國府老屋榮禧堂,女賓則在賈母院內設席。酒到半酣,鳳雲突變。原來是錦衣府堂官趙全領著幾個司官,番役和趙全的家人前來榮國府抄家,由西平王爺宣讀聖旨。寧國府那邊另外派人同時進行。榮國府被抄的罪狀是"賈赦交通外官,依勢凌弱,辜負朕恩,有忝祖德,著革去世職。"西平王爺宣稱是來查看賈赦家產,其餘且按房封鎖,復旨後再作決定。本來這就是查抄的政策界限,應不牽連到賈政。可是,早已等著發這趟橫財的趙全堅持以他們兄弟並未分家,而認為"不能不盡行查抄。"西平王語塞,只得讓趙全帶來的人拉著本宅家人領路,分頭查抄去了。正當抄的亂騰騰的時候,北靜王又來宣旨:"著趙全提取賈赦回衙質審。"這樣就將趙堂官提前支走。其時賈政已被羈押在下房看守,兩王將其喚來反覆交代:著賈政帶司員將賈赦的家產呈出,不可隱匿,也就完事。外面正鬧得厲害,內院知情稍晚,王熙鳳還在賈母跟前抱病逞嘴,以博一笑。不料邢夫人那邊的人急嚷嚷進來說:多多少少穿靴帶帽的強盜來翻箱倒籠地搶東西。平幾也哭著來報被趕出家門的情況,一時眾人都魂飛天外,王熙鳳竟然昏死過去。由於趙全的離去和二王的蓄意袒護,賈母身邊得以保全,賈政財物也少受塗毒。

(二)劫後慘狀

寧國府,被抄的罪狀是賈珍引誘世家子弟賭博,強佔良民之妻為妾,因其不從,凌逼致死。賈珍、賈蓉被捕,女主子們都被衙役搶的披頭散髮,關在一處空房,僕役被圍;東西被抄出來擱著,木器釘的破爛、磁器打的粉碎,府第入官,所有財產房地等項並家奴等俱已造冊收盡;只剩下尤氏婆媳及佩鳳偕鸞二妾,連一個傭人都沒有,日後幸得賈母照看,才得以維持生活。

賈赦被捕,待邢夫人回家,只見門戶全被封鎖,丫頭老婆子們也鎖在幾間屋內,她已身無所歸。財物自是一空,以後全仗王夫人照應度日。

賈璉回到自己家中,只見箱開櫃破,物件被搶得半空,所存者只有傢伙物件,急得兩眼直豎,淌淚發呆。因為被查出一箱違例的借據,他也被一度收押。他屋內的東西,有的入官,有的披查抄之人盡行搶去,損失不下五七萬金,多年積攢一朝而盡。

(三)抄家清單之所由來,物屬何主?

我們不妨來個逆推反證以求答案。寧國府雖是查抄的重災區,但寧榮二府中間隔了個大觀園,抄封的東西,決不會拿到榮國府來登記,故單上物資不屬於寧國府其理甚明。可以認定,賈母不在劫掠之列,只是曾經被嚇得回不過氣來,一時也就甦醒了,清單上沒有賈母的東西。賈璉在竊聽司員們念抄家清單時,就因為沒有聽見報他的東西而心生疑惑,或許他的東西被搶走和砸碎,所以聽不到他被抄的物件也就不奇怪了。兩位王爺一再宣稱只抄賈赦的資財,只要將賈赦那邊所有的交出就是。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念的抄家清單主要是賈赦的家產,即使混進一些賈政和榮府公用之物,也不是主要的。賈赦一家是抄得一乾二淨,而賈政則損失不大。次日,各親友來看候,才有"沒有動你的家"之說。當然,賈政這邊還是經過了一番抄檢,並非完全無恙,損失還是會有的,正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抄家之後,榮府家人(除去賈赦入官的人)在冊尚有男女212口,賈政一方與寧府及賈赦家有很大區別。抄家清單所載只是賈府損失的一小部份。頹落的賈家仍有如此巨額的財產,死而不僵,可見清王朝社會階層兩極分化之甚。

(四)賈母余資

八旬史太君稱得上是一個深明大義的老婦人。賈府受抄,只有她的財物無損。眼見著子孫們已是窮途末路,生活無著,她只有忍痛伸出援助之手將自己畢生的私房錢俵散給大家。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原來她的余資數額竟不在王熙鳳的昧心錢之下。試看她分資的大賬:

分給賈赦、賈珍、王熙鳳各3000兩;

留給惜春出嫁之用8000兩;

林黛玉運柩500兩;

寶玉6000兩;

李紈母子4000兩;

給賈政金子若干以償還賈家所欠外債,折銀20000兩;

辦理自己身後之事4000兩;

衣服首飾,折銀10000兩;

合計61500兩,都由大丫頭鴛鴦經管,是以賈赦千方百計要將她挖過來做小老婆。邢夫人心領神會,活動不遺餘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