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台與曹家的敗落(1)
雍正上台與曹家的敗落(1)
在康熙執政的最後20年裡,曹寅和李煦輪流接管兩淮鹽政。
當時兩淮鹽政已經虧空。正如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曹寅在《奏謝欽點巡鹽並請陛見折》中所說:「鹽政雖系稅差,但上關國計,下濟民生,積年以來委曲情蔽,難逃皇上洞鑒。」從康熙四十九年二月戶部的一個奏折可知,由於「兩淮從前積欠」,康熙四十二年派曹寅接手時,朝廷借給他「一百萬」來啟動鹽政主持。可見兩淮鹽政已到了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地步。康熙讓曹、李二人兼理鹽政,目的至少有三:(一)清理鹽政弊端,補上歷史虧空; (二)為朝廷財政創收;(三)可貼補織造上的虧空。
當然,康熙是為了利用自己的人,把更多的權力和金錢集中到自己的手裡。那麼曹、李二人除卻「臨危受命」外,為什麼又敢趟「火中取栗」的險路呢?曹寅連性命都搭上了,還斷送了百年望族曹、李兩家的前程。
曹寅和李煦在江南執行康熙的特殊使命,籠絡名士,應酬士大夫,監督地方官員,瞭解世風民情,修造行宮,向皇上進貢名貴古玩、地方特產,還要應酬皇子的勒索詐取……加之曹家、李家豪奢的生活,這豈是曹寅這個年俸一百三十兩銀子的三品官所能支付的?因而,這多半是動用鹽課國庫。曹寅和李煦後期已是兩頭「困乏的駱駝」,只是「疲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在外人眼中,織造府的曹家、李家哪裡像個「衰敗之家」?而曹寅心裡則明鏡似的,應了《紅樓夢》裡那句話:「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沒有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所以他不止一次地發出「樹倒猢猻散」的哀鳴。
曹、李二人輪流主持鹽政,彌補虧空,初有成效後又開始滑坡,到康熙四十九年初,新舊虧空升至102萬兩。康熙皇帝對曹寅和李煦很是倚重,視為耳目,這確實是事實,但是他對曹、李二人在本職和兼職中的虧空也是早有警覺的。他改換容忍和規避的態度,開始過問二人吏治:
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初二日8
兩淮虧空近日可曾補完否?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日
虧空太多,甚有關係,十分留心,還未知後來如何,不要看輕了。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九日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康熙嚴飭李煦:
已後凡各處打點費用,一概盡除。奉承上司部費都免了,亦未必補得起鹽差之虧空。若不聽朕金石良言,後日悔之何及。爾當留心身家性命子孫之計可也。9
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做何法補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康熙四十九年八月二十二十
每聞兩淮虧空甚是利害,爾等十分留心。後來被眾人笑罵,遺罪子弟,都要想到方好。
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十一
康熙盯住兩淮鹽政虧空,發出一次次嚴韉木妗!傲交辭楸錐嘍恕保翱骺丈醵唷保勻灰巡皇侵覆堋⒗疃私尤吻暗淖純觶膊皇塹咐險肆恕R蛭鍬至髦鞒盅握汛鋨四曛茫碌目骺沼性鑫藜酰圓龐形甯觥靶⌒摹保母觥傲糶摹鋇母娼搿?滴跫復窩俠魈岬椒縹擰翱骺丈醵唷保且蛭腥嗽詬孀矗巳司褪橇澆芏礁晾瘛K尾堋⒗疃絲髑妨交囪慰?00萬兩,被康熙制止了。康熙派人調查,查實結果是曹、李共欠180餘萬兩。這大概就是康熙五十年三月曹寅提到的「尚該銀一百九十餘萬兩」。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李煦在曹寅去世以後,為了幫助解決曹寅虧欠下的銀子,向康熙皇帝奏請《曹寅身故請代管鹽差一年以鹽餘償其虧欠折》中稱:
江南織造臣曹寅與臣煦,俱蒙萬歲特旨,十年輪視淮鹽。天恩高厚,亙古所無,臣等雖肝腦塗地,不能報答分毫。乃天心之仁愛有加,而臣子之福分淺薄。曹寅七月初一日感受風寒,輾轉成瘧,竟成不起之症,於七月二十三日辰時身故。當其伏枕哀鳴,惟以遽辭聖世,不克仰報天恩為恨。
這樣曹寅本人連織造府所欠,共有32萬餘兩的虧欠。李煦要求代管一年鹽差,替曹家還債。康熙雖然同意了,卻批出這樣的話來:
曹寅與爾同事一體,此所奏甚是。惟恐日久爾若變了,只為自己,即犬馬不如矣!
由此也看出曹寅和李煦的人品在康熙眼裡是不同的。果然9月初在曹顒的《奏曹寅故後情形折》中清楚點明:「特命李煦代管鹽差一年」,但要曹顒「看著將該欠錢糧補完,倘有甚麼不公,覆命奴才折奏。」表明康熙對李煦的既不信任,又無可奈何。
在曹寅生前,發生一件事,對曹寅打擊很大。當時作為新任內務府總管赫奕,大概受到內務府對曹寅嫉妒或不滿的人的蠱惑,於康熙五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奏請查對西花園工程經費一案。後來查明是一個冤案,康熙嚴厲地懲辦了告狀的人。
這一事件雖然是上司、同僚落井下石,但也說明兩淮鹽政的巨大虧空,已把曹、李兩家推向險象環生的境地。西花園工程經費清查還沒有完結,曹寅面對茫茫債海,思想負擔很重,日夜陷入驚恐之中,終於在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公元1710年),一病不起,死在揚州。他的死與負債纏身、同僚陷害是分不開的,是難以招架而急死、憂死、累死的。曹寅的死,大概也使康熙內心感到負疚,曹寅畢竟是他的心腹奴才!於是康熙任命曹寅的兒子曹顒接替其父擔起織造重任,安撫恐怕是其中一個因素。西花園查賬這一事件把內務府上層與曹寅之間的矛盾暴露出來,統治集團內部的互相傾軋、爭奪,都是為了權力和利益。說到底,康熙給曹、李兩家的好處太多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輪流主持鹽政達八年之久。
康熙四十年(1701年),曹寅在主管江寧織造之外,又主動承攬了一件承辦銅勇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