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的沉與浮

曹雪芹家族的沉與浮

曹雪芹家族的沉與浮

劉心武紅學之疑

曹雪芹家族的沉與浮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一講「追尋《紅學》謎蹤」首先就談到:

要讀通《紅樓夢》就要瞭解曹雪芹的家世,最起碼要查三代——知道他的祖父是誰,父親大概是誰,他本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經歷,什麼遭遇?他的家族怎麼在康熙朝鼎盛一時,輝煌得不得了;在雍正朝,雍正很不喜歡,就被抄了家,治了罪;在乾隆初年怎麼又被乾隆赦免,一度小康;但是在乾隆四年,一下子又怎麼捲進了一個大的政治鬥爭;乾隆在撲滅政敵的同時,也把其他的有關的那些社會上的人予以整治,曹家被株連徹底毀滅,最後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所以你要知道曹雪芹的家世,才能夠讀通《紅樓夢》,要讀通《紅樓夢》,就必須進入曹學領域。現在有很多的有關這方面的著作可以來讀。我就是先進入這個領域,覺得非常有意思。

他在講述時,不知說到哪就捅出一段曹家本事來。而「曹學」長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領地,突然間,劉心武先生把它帶到了大眾文化之中,在人們感到新奇的時候,也常常流露出困惑的眼光。

「曹學」和「紅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二十世紀以來《紅樓夢》研究的焦點問題。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中,虛構了一個百年望族的賈氏世家,其主要素材來源於作者曾經生活過的曹氏家族,甚至《紅樓夢》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其原型也是曹氏家族中的成員。因此研究曹雪芹的家世,對於我們研究《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成書過程以及《紅樓夢》的思想意蘊等都大有裨益。如果說新紅學戰勝舊紅學是以「曹學」為起點的,「曹學」的研究推動了「紅學」的發展,那麼新索隱派的出現,也是以「曹學」為資源的。「秦學」就具有這個特點。劉心武先生對曹家家世的認識,是建構「秦學」的支點。

「(雍正)他有一個基本原則,凡是當年他父親喜歡的,他都不喜歡;凡是他父親不喜歡的,他就偏要喜歡。雍正在這樣一個思維的情感支配下,整治了一大批在他父親那個朝代裡面受寵的官員,其中包括曹睢T謨赫迥昃桶巡薌腋槌恕!?

劉心武先生依照小說家的審美思維去處理史事,以《紅樓夢》探佚構思為圓點,對歷史史事隨我解說,任我嫁接。歷史空缺的地方,以虛補實,虛實相生。有用的拉長,微小的擴大,假如我們批評他違背史事,他也許不服氣,因為「探佚學」給他提供了一個新的理性的根據。正如他所說:「如果說曹學或者說版本學,或者說脂學它的資源就是那麼多,空間還不是最大的話,那麼探佚學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每一個人我們都可以來參加。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前八十回的文本的理解,根據脂硯齋批語,以及根據我們自己的善察能悟,我們自己的聰明智慧,去探索《紅樓夢》或者說《石頭記》在流傳過程當中丟掉的是什麼,我們爭取把丟掉的找回來,這本身就是閱讀當中的樂趣。西方後來有一種審美的觀點,叫做接受美學,就是讀一本書,不是說被動地去接受作者寫的那些東西,而是參與作者的創作,他雖然已經寫完了,我閱讀當中把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想像參加進去,最後我們共同完成這樣一個精神之旅。這個觀點我覺得也可以挪到我們的探佚學裡面來,我們可以搞探佚。」他把探佚學的精髓表達得淋漓盡致,而這樣操作的結果,就違背了一條基本的原則:歷史的敘事必須建立在史料的基石上。對《紅樓夢》與曹家檔案素有研究的張書才先生對劉心武的史學觀提出了批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