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在乾隆朝是否中興過呢?(1)
曹家在乾隆朝是否中興過呢?(1)
曹家被抄以後,幾乎沒有史料可考。只能根據國內外在這方面的史學研究成果,我們對曹家在乾隆朝是否中興這一問題作出回答。
雍正五年底,曹頫\因「騷擾驛站」受審之時,因曹家家人密報曹頫\轉移家財,以致「龍 顏大怒」,下令抄家。雍正六年曹家離開江寧北上,自此結束了在江南長達六十年的生活。
(一)曹家回到北京
「自雍正六年回京後,既蒙雍正恩諭留有蒜市口十七間半房屋及家僕三對,一般日常生活已無虞匱乏;李氏(曹寅的妻子)與馬氏(曹顒的妻子)均是誥名夫人,其誥封非由曹頫\而得,故不會因曹頫\獲罪而褫去誥封;曹家孤寡又有官發銀米可領(每人每季銀四兩);其闊親戚數量又不少,當仍可維持小康生活水平,不至於陷入絕境。」3曹頫\未能如期清納騷擾驛站應賠銀,按照雍正五年《大清會典·內務府六·慎刑司》的規定:「嗣後內務府佐領人等,有應追拖欠官私銀兩,應枷號者枷號催追,應帶鎖者帶鎖催追,俟交完日再行治罪釋放,著為定例。」曹頫\被枷號。
曹頫\戴著六十多斤重的木枷,究竟戴到了何年何月,沒有看到歷史記載。周汝昌先生說:「惟內務府檔案,涉及曹頫\一門者,適自此以下遽然中斷,查抄以後之情形余不可知。」直到乾隆登基,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頒布恩詔:
八旗及總管內務府五旗包衣佐領人等內,凡應追取之侵貪挪移款項,倘本人確實家產已盡,著查明寬免。
據史載,雍正六年六月確認曹頫\應賠銀是43032兩銀子,到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被寬免時,還欠3022兩銀子,而被「寬免」的前提是「本人確實家產已盡」。七年的時間,他只有能力「交過銀一百四十一兩」,可見曹頫\此時確已無能力償還。
(二)曹家在北京是否受到親戚的幫助
劉心武先生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曹雪芹的祖姑夫傅鼐,一個是曹雪芹的表哥福彭。他們兩人在雍正晚年和乾隆初年都身兼要職,按理應當幫助過曹睢?
曹家回到北京,其幾位關係較近的親戚還正在得勢。曹寅的女婿納爾蘇被革職後,其子福彭於雍正四年七月承襲平郡王的封號。這是曹雪芹的表哥。另外雍正二年傅鼐為漢軍鑲黃旗副都統,不久又被授予兵部右侍郎。這是曹雪芹的祖姑父。主張曹家在北京中興的說法,重要的依據是曹家有這兩門親戚。劉心武先生便採用如是說。關於這方面的史料幾乎找不到,從老平郡王與被革職的隋赫德的關於「古董」一事中,我們可以間接地瞭解一點當時曹家的狀況。
曹家被抄時,將曹家的財物都賞給了繼任隋赫德。後來隋赫德因「種種負恩行為」被革職,在雍正十年(1732)前後回京,離開南京時,「曾將官賞的揚州地方所有房地,賣銀五千餘兩。」回到北京,又將「原有寶月瓶一件、洋漆小書架一對、玉壽星一個、銅鼎一個,於今年二三月間,交與開古董鋪的沈姓人拿去變賣。」此事被老平郡王納爾蘇得知,便叫自己的兒子與古董商沈四去隋家看貨。顯然這不是普通的古董交易,從老平郡王納爾蘇的心理來看,他認為隋赫德變賣的古董是他岳父的,是皇上將曹家家產賞給他的,原本就應歸還曹家。從隋赫德一方分析,他說:「後來我想,小阿哥(福彭)是原任織造曹寅的女兒所生之子,奴才荷蒙皇上洪恩,將曹寅家產都賞了奴才,若為這四十兩銀子,緊著催討不合,因此不要了是實。」後來老平郡王納爾蘇除索討古董外,又張口向隋赫德「借錢」,隋赫德先後向老平郡王家送去3800兩銀子。總之,這件事的背後,是要,還是送;是強行索取,還是鑽營巴結,都難說清楚。正如事發後審定的結果:「其中不無情弊」,一言以概之。
雍正十一年三四月間小平郡王福彭知道了此事,他與其父的做法截然相反,告誡其弟福靖:「所借銀兩務必急速清還,若不還使不得。」他又派兩個護衛到隋家,據隋赫德之子富璋交代:他們「向我父親說,你借給老王爺銀子,小王爺知道了,嗣後你這裡若再使人來往,或借給銀子,若教小王爺聽見,必定參奏,斷不輕完等語」。從福彭對此事的做法,可以看出當時朝廷對被革職圈禁、枷號等一批廢官之間的交往,頗為警惕。像這樣一件「古董」事,充其量不過是兩家各有所圖罷了,沒有太多的政治色彩。而事發後,莊親王允祿審查後所寫的奏折為《審訊綏(隋)赫德鑽營老平郡王折》來看,朝廷甚為重視。事後隋赫德受到嚴厲的制裁,被發往「北路軍台效力贖罪。」
福彭在此事未發之前,就如此警惕是有原因的。雍正奪嫡上台,朝野非議,朋黨猖獗,令雍正十分惱火。雍正採取嚴厲的手段,打擊敵黨。他性情急躁,殘忍無情,猜忌心重。朝野上下,都怕因一件小事,惹出殺身之禍,所以福彭十分警覺。另外,他從雍正四年七月承襲平郡王封號後,一直沒有被朝廷任用,直到雍正十年正月才出任鑲藍旗滿洲都統。五月授宗人府右宗正。雍正十一年二月任玉牒館總裁,四月軍機處行走。也就是說在「古董」一事的前後,福彭才走出父親革爵革職、外祖父家被革職、被抄家的政治影響,開始得到皇上的啟用。但在他心裡不能不留下陰影,雖在位,對外祖母家給他帶來的政治影響,不會不在意。他對曹家能有多大的幫助?何況老平郡王家貴而不富,他以勢壓人,以買為名,索要古董;以借為名,索要銀子,固然看出其人之貪婪,但也透露出沒落的貴族只圖享樂,不知進取,「外面架子雖沒倒,內囊也盡上來了」,經濟情況並不是太好。
曹革成先生在《兩代「西平郡王」與敗落的曹雪芹家族》文中分析:「審富璋時,記錄下他這樣一句話:『從前曹家人往老平郡王家行走,後來沈四帶六阿哥(福靜)並趙姓太監到我家看古董』。這句話表明落魄後的曹頫\仍與平郡王府聯繫。因為曹寅之妻還在世,對老平郡王來說是岳母,對小平郡王來說是外祖母。這層關係在曹寅妻活著時,會比去世後更起作用。顯然是『曹家人』向老平郡王說了隋家佔用了自家哪些物品,又從沈四那裡知道還在隋赫德手中,因此老平郡王依仗小平郡王的威勢派人索要。所以曹家人的『行走』與後來的『看古董』是一個前因後果的關係(目前從歷史檔案只見富璋這一句話,肯定當時會有詳細的交代記錄)。如果不是這種前因後果關係,富璋冒出這麼一句不是節外生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