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心武承繼下來的學術觀點的評價(3)

對劉心武承繼下來的學術觀點的評價(3)

對劉心武承繼下來的學術觀點的評價(3)

劉心武紅學之疑

對劉心武承繼下來的學術觀點的評價(3)

   

(三)盛名之下,真假莫辨

周汝昌先生是紅學界的元老,盛名之下,別說一般讀者對他盲從,就是一些專家學者也隨其後人云亦云。最典型的是八十年代《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改編,由於受周汝昌「崇曹貶高」偏見的影響,其權威地位「造成不能按後四十回改編的惡果」。「探春遠嫁」改編時落入「昭君出塞」的俗套;鳳姐結局改編成瘐死獄中,還用蓆子捲上在雪地裡「拖屍」;讓湘雲作了「官妓」……這所有的改編都是依照脂評本和脂硯齋的提示進行的,甚至把秦可卿與公公「爬灰」,「遺簪」、「更衣」都用正面畫面補出,改變了《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流傳兩個世紀的客觀事實和欣賞習慣,有損《紅樓夢》的完整性。拋開《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以脂評本八十回和脂硯齋對後四十回的提示去改編一部投資如此之大的電視連續劇,可見周汝昌先生「權威」影響之大。

周汝昌先生八十年代初發表了《〈紅樓夢〉「全壁」的背後》一篇長文,公佈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十月,和珅擔任《四庫全書》總裁後,出重金請文士,為他續補《紅樓夢》。當一些人對這個結論搖頭的時候,已被歷史學者所引用,成為史傳的證據。如《和珅評傳》:

據紅學家們考證,《紅樓夢》的流傳是差不多與《四庫全書》成書同時開始的。《紅樓夢》成書後,被作為是一部對當朝有不利「礙語」的秘本書。當時只有少數書販為了牟取暴利而冒險傳抄出售。但是到了乾隆五十四五年之後,不僅各種抄本的八十回和一百二十回並行,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一百二十回的刻印本也已傳佈在市井之間,特別是在江浙地區,更廣為流傳,幾至家喻戶曉,人人爭閱。為什麼乾隆帝大搞禁毀礙書的高潮時期,《紅樓夢》卻得以公開流行呢?據周汝昌先生研究,是和珅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四、劉心武的考證和探佚其實更有誘惑力

劉心武先生從周汝昌那裡接受的學術觀點自不必多說了,但和周汝昌考證和探佚相比,有哪些新的發展和新的特徵,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劉心武把自己的研究歸納為「秦學」,並從理論上劃分出四個層次,最後落腳點還是探尋曹雪芹原來的構思,恢復《紅樓夢》原來的面貌。這與周汝昌先生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效。半個世紀前,周汝昌先生與其兄周祜昌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石頭記會真》的對勘工作,疏理考證、篩洗粗陋,終於出版了這部浩繁的書籍,其目的就是為了恢復曹雪芹《紅樓夢》的真文本意。但劉心武先生不同於周汝昌先生的是,他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真正使探佚走向了文學化、故事化

劉心武先生是一位作家,他的紅學探佚具有其他人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文學化、故事化。探佚並不是像一般人的理解,只是對《紅樓夢》具體的情節和人物作一些索隱和考證,而是有更高的追求。還是讓我們先看一看從事探佚學研究的梁歸智的解說:「因為探佚的具體操作固然是『顯示原著中情節和人物命運的基本輪廓和脈絡』,但這種『顯示』並不是探佚的最終目的,它的終極目的是通過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探討以『顯示原著整體精神面貌的基本輪廓和脈絡』,這也就是『悲劇性質、價值觀念』等『形而上』層面的『清醒的認識』。

紅學界的一個大問題是大多數研究者缺少藝術感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因而不能進入《紅樓夢》的思想和藝術殿堂,不能與曹雪芹的心靈作深層的對談,也就是不『解其中味』。」

梁歸智先生所說的「大多數研究者缺少藝術感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在劉心武先生那裡不但不缺少,反而是優長。劉心武自己也這樣認識到這一點,他說:「我有我的優勢,我會寫小說,我把我的研究成果以探佚小說形式發表。」劉心武就是根據脂硯齋殘言斷語的簡單而又模糊的提示或點撥,生發出了「秦可卿故事新編」。這是他比其他搞探佚學的人更能贏得普通讀者或觀眾歡迎的重要原因。

第二,劉心武的解說通俗化

目前有關紅學的著作沒有比劉心武的解說更通俗的了。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古代通俗小說傳播的一個原因是:話語通俗方傳遠。周汝昌的文章有「掉書袋」之嫌,本來能夠說明白的話,有時還要添上一兩個一般人都不認識的字眼,如強調榮禧堂那副對聯隱語的意義:用一個「隱語」就說能清楚,再重複一個「廋詞」,還是隱語的意思,多一個生僻的字眼,有何用呢?劉心武的文章當然和電視講座有關,但也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視通俗的解說。脂硯齋對寶玉的考語是「情不情」,劉心武先生在這裡馬上解釋:「第一個『情』是動詞,第二個『情』是名詞,她說黛玉的考語是『情情』,第一個字是動詞,第二個字是名詞,黛玉是把她的感情只獻給她愛的那個人……」整部書都有這樣通俗的解說,是他贏得了廣大觀眾和讀者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他使用「原型說」來解釋他的索隱和探佚,更具有誘惑力

「索隱」這樣的字眼,在紅學史上多少有點貶意,而「原型說」是中外文化理論交流中引進的一個理論詞語。它是文學從原型語義學借用過來的,語義範疇有家族相似性的特徵。所謂語義範疇的原型性,就是一個由原型程度不一的成員組成的範疇,原型程度高的成員構成該範疇的中心,代表了該範疇的原型特徵,而那些原型程度低的成員就構成了該範疇的邊緣。不難看出,語義範疇的大部分變化都是通過引申機制,如隱喻、轉喻、聯想等方式從原型發展而成的。文學形象的形成也如同語義範疇的家族相似性一樣,也是從原型發展而來。當然,劉心武先生使用這一詞有理解不當的地方。因為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放到下一章專門解釋。

1劉心武:《紅樓望月》,書海出版社2005年。2 周汝昌:《紅樓奪目紅》,作家出版社2004年。3 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4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59 周汝昌:《曹雪芹小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6十劉心武:《紅樓望月》,書海出版社2005年。7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8 周汝昌:《紅樓小講》,北京出版社2002年。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東方出版社2005年。 蔡義江:《藝術評論》2005年,第10期。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 郭豫選:《紅樓夢研究小史續稿》,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 陳維昭:《紅學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棠棣出版社1953年。 周汝昌《我對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錯誤觀點的看法》,《人民日報》1954年10月30日。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工人出版社1989年,第52頁。 周汝昌:《紅樓真夢》,山東書畫出版社2005年。 陳維昭:《紅學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馮佐哲:《和珅評傳》,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梁歸智:《關於「紅學探佚學與結構論」的對話》,山西大學學報1998,第2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