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紅樓夢》與詩

談《紅樓夢》與詩

談《紅樓夢》與詩

紅樓詩詞

林冠夫:

一、詩非詩

剛才傅先生已經講到了,我要從丫鬟入手談《紅樓夢》與詩。《紅樓夢》的詩在整部小說裡面以詩的形式出現很多。但我認為那許多詩,是詩,又不是詩。說又是詩,為什麼呢?因為,它裡面寫的,都是以詩的形勢出現的。但是又不是詩。他這些詩僅僅是表現小說人物的一種手段,所以它仍然還是小說。裡面曹雪芹代擬的這些詩,有些人講,這些詩非常好,如果曹雪芹作為詩人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這話說得有點過分了。曹雪芹作為小說家是非常高明的,作為詩人的話,這些詩,並不怎麼樣。只能說從小說家的這個角度是非常好的,反映人物是非常好的。

比如說林黛玉寫的詩,就是貴族小姐寫的詩,證明她的文化素養高。但是除此之外有些詩,裡面還講到香菱寫的詩,那是初學者寫的詩。還有一些詩,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說那位呆子薛蟠,他也寫詩,「一個蒼蠅嗡嗡嗡,兩個蚊子哼哼哼」。他居然說,這些也是詩。這怎麼能說《紅樓夢》裡的詩也是很高明的呢?這個就有點過分了。但這些作為小說反映人物確實是高明的。也就是剛講的,林黛玉寫的詩是林黛玉的詩,香菱寫的詩是初學者的詩,也很反映她人物的性格特點。像薛蟠那個不是詩的詩,確實很能反映薛蟠這個人的特點。因此說《紅樓夢》裡那些以詩的形勢出現的詩,是詩又不是詩,只是小說。

二、非詩是詩

今天我要說的是那些不詩的,以散文形式出現的這些東西,卻充滿著詩情詩意。我想通過幾個紅樓夢裡的丫鬟來看這個問題。

可以這樣說,書中關於林黛玉、薛寶釵、妙玉等許多人物的文字,都是一首詩。在這些人物形象的形成,充滿著詩情詩意。那些小姐們,我就不說了,我在這裡面,講幾位丫鬟。

一、晴雯

晴雯在《紅樓夢》裡的筆墨比「金陵十二釵」許多正冊人物的筆墨還要多。《紅樓夢》裡曹雪芹寫丫鬟花了最多筆墨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晴雯,一個是襲人。有人做了一些統計,說晴雯出場多少次,襲人出場多少次。我看了人家的統計,覺得這很難統計,也是不準確的。所以,只能從總體說,這樣的人物在《紅樓夢》中筆墨份量很重。如果說作為丫鬟,晴雯是曹雪芹寫得最好的一位,或者說最具有詩意的一個人物。寫晴雯著重的幾個大段落,比如說,撕扇子是她著重表現晴雯的一個重要情節。

到後來,最重要的一個情節是晴雯補裘,就是賈寶玉的大衣燒了一個洞那件事。當時襲人母親死了,她回去,晴雯和在怡紅院裡留下的這幾個丫鬟鬧著玩,結果早上起來著涼了,於是就生病了。生病這裡面,又有些和晴雯的性格有關的。就是醫生開了虎狼藥這些。差不多快好了,醫生講還要靜養。就在這時候,賈寶玉娘舅作壽,寶玉去了。去的時候,賈母把一個最高級的皮裘,稱為「雀金裘」,給了他。可回來的時候他唉聲歎氣的,為什麼呢?因為皮裘被燒了一個洞。這件衣服又不能換,因為是賈母專門給他的,而第二天壽誕的正日,又不能不到。這個「雀金裘」,是孔雀毛做的皮裘。賈府裡有很多針線人,就是管作針線活的,都沒辦法。托人上京城最高檔的裁縫鋪裡,找高級裁縫看看能不能補。結果沒人敢承攬這個活,實在太難補了。有的甚至連這個孔雀毛織的料子都沒見到過。只好把皮大衣拿回來。正這個時候,晴雯病還沒有好,結果她就掙扎起來,幫寶玉把這件皮裘補好了。這個情節,曹雪芹用的筆墨應該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酣暢」。那天晚上,賈寶玉在那裡著急,晴雯連夜把這個裘補好。等她補好的時候,自己也倒下去了。後來醫生一看,說本來這個病已經好了,肯定是經過了一場大勞累,又加重了。這是晴雯補裘的情節。

《紅樓夢》裡許多人物都有其一個重要的、代表性的情節,晴雯的代表性情節應該說是補裘。之後還有一個重要情節,就是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的表現,一直到後來她死,這是歌頌中充滿血淚的一個情節。為什麼抄檢?又牽扯到《紅樓夢》中的許多問題。原先為什麼?後來性質發生了變化,且不去說它了。原來是查處,後來變為權力之爭。「抄檢」抄到怡紅院的時候,別人都毫無反抗表現,只有兩個人反抗是很強硬的,一個是探春,她是小姐。除此,就是晴雯。抄到別人的時候,都是把自己的箱籠打開。到晴雯把箱子打開,用了一個很有趣的詞,捉著箱底「豁啷」整個箱子裡的東西,當著抄檢的人的面,全倒在地上,讓他們看。這是那個時候一種很了不得的真正反抗。抄檢人員裡,帶領的人是王熙鳳。除此之外,還有幾位夫人的陪房,有邢夫人的陪房,還有王夫人的陪房。邢夫人的陪房是個二百五,結果吃了探春一個耳光。

所以晴雯在這上面的表現是很強烈的。還有麝月、秋紋這些怡紅院裡的丫頭,談論夫人賞他們衣服時,晴雯說,人和人都是一樣的,我就不吃這一套。就是這樣一個晴雯,後來被從大觀園裡趕出去了,而且病沒有好就被趕出去了,使晴雯致死,充滿血淚。然後賈寶玉,背著家裡人跑到那裡看她。晴雯終了這一筆,曹雪芹寫得太高明了。

我要講,為什麼說晴雯在這裡是一首詩呢?我們不妨讀一首唐代詩人秦韜玉的詩《貧女》,寫貧家女孩子的一首詩。這首詩是這樣的: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詩,頭一句是怎麼說呢?是說她生在蓬門,對綾羅綢緞沒有見識過太多。這個女孩子準備嫁出去,「擬托良媒」,打算托媒人說媒的時候,感到很傷心。為什麼呢?「誰愛風流高格調」。「誰愛」就是沒人愛,中國古代的詩歌,疑問詞用作否定詞是常有的。沒有人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大家共同喜愛的是一些流行的打扮。下一句,「敢將十指誇針巧」,我的手巧,自己可以誇耀一番,「不把雙眉斗畫長」,不和人家比眉畫得怎麼樣細長,就是不和人家比打扮。「苦恨年年壓金線」,就是年年在這裡刺繡,做針線活。做活為什麼呢?「為他人作嫁衣裳」。她不是自己出嫁給自己作嫁衣,而是給別人作嫁衣。

說幾句題外話。我有幾位朋友是當編輯的,他們這些編輯的感覺就是「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作衣裳」。編輯辛苦,不像作家。書出版的時候,寫上作家的名字。編輯卻只能為作者辛苦忙碌。

這首詩的作者秦韜玉為什麼寫這麼貧家女兒的一首詩呢?因為他自己有切身體會。他不是貧家女兒,這個人是文人,沒有當上官。但他給人家當幕僚,一輩子大多數的時間是在別人的幕府裡當幕僚過來的。舊時代的幕僚有兩種,一種是在大官家裡面能夠擔任一些職務的,比如說杜牧,一開始當「掌書記」,在宰相牛僧孺當節度使的時候,替他管文字工作。用現在的話講,給他當秘書。這是一種幕僚。第二種幕僚相當於卿客,不擔任具體職務,就在他的衙門裡做一些咨詢性的工作或者有些什麼事情商量商量、談談。過去有一些大官,往往有這麼一個很大的班子。這裡面,有職務的,就以職務稱呼,不擔任職務的,往往稱為「師爺」。這位秦韜玉一生大多數的時間在當幕僚,所以借這首詩來發牢騷。覺得自己是「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衣裳」,都不是為自己出嫁勞碌,而是為他人出嫁勞碌。這首詩寫的感慨很深,這是唐人詩的特點,非常有韻味。秦韜玉寫這首詩就是為了發這種牢騷。《紅樓夢》妙就妙在把晴雯活動、形象及其中的情節,一個是補裘,一個是在病中被趕出大觀園致死,融入到這首詩中。看看晴雯是不是這種情況?所以《紅樓夢》裡有許多地方有詩的用筆。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相對的兩個形象。俞平伯老先生講她們是「雙峰對峙」。從丫鬟來說,晴雯同襲人也是一種對峙。這兩種對峙都是才與德的對峙。林黛玉是才的代表,薛寶釵是德的代表。丫鬟裡,襲人是德的代表,晴雯是才的代表。曹雪芹的高明在於,他不是在哪裡都用通行的對比。林黛玉的才是詩才。《紅樓夢》中所有寫到林黛玉的時候,比如說,幾次寫詩評高下的時候,最集中的就是寫菊花詩的那一次,李紈評的。李紈作評判,大家都信得過。評的最好的三首詩是林黛玉寫的三首。所以林黛玉在《紅樓夢》裡是才的代表,她的才是詩才。為什麼呢?她是貴族小姐,她父親是前朝探花。

在舊時代,科舉制度裡狀元沒有探花吃香。許多小說裡的男主角都是探花。為什麼呢?在隋唐時代,只有狀元,那時候每年考,有的人一直考二三十年。狀元是第一,但考取的時候往往已是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糟老頭。而探花是選出來的,選探花,就是第一次宴會,瓊林宴舉行這番宴會的時候,要到洛陽或長安的名園裡把名花採來,放在這次瓊林宴上,這個稱之為探花,是選的。選取的標準是兩條,一要年輕,二要英俊。至於說文采,就從新考取的進士裡選出。用現在流行的話是,不但文章好,還得是「帥哥」。所以唐宋時代探花比狀元吃香是這個道理。這個觀念延伸下來就是探花比狀元更吃香。

《紅樓夢》裡很妙,寫林黛玉主要寫她的才,因此寫林黛玉童年受到很高文化教養,不是一般的。像薛寶釵,她家是皇商。寫林黛玉的父親是前朝探花,文化淵源不同,童年受到了不平常的文化教養。因此林黛玉後來才華橫溢是有來由的。再加上她父親在她小時候把她當男孩子教養。《紅樓夢》裡還有一個人是賈雨村,這個人的人品不怎麼樣,才華還是有的。生活裡也有,有些人有才未必人品高。她小時有賈雨村教她讀書。所以,林黛玉的才表現於詩上是不奇怪的。

另外一個人物就是晴雯,晴雯的才。她是一個貧家女兒,《紅樓夢》寫她從小就賣到賴家,後來賴大的母親把這麼一個小丫頭孝敬給賈母。所以貧家的女孩子不可能有機會讀四書五經,讀詩。這是曹雪芹很準確的地方,寫這個人物不能像寫林黛玉那樣。曹雪芹曾經嘲笑過「鬟婢一開口」,就是丫鬟婢女一開口,「之乎者也」,不符合她的身份。晴雯正好是貧家女兒,不管家裡貧窮還是富有,老天爺給她的天賦是一樣的。她的天賦也很高,她的很高的天賦表現於她的針藝。就是女孩子用針線的這個技術是絕對高超的。《紅樓夢》的背景是首都,京城,連京城最高的裁縫鋪裡的裁縫都沒辦法補這個東西,晴雯能夠補它。她的針藝是超凡脫俗的。所以「敢將十指誇針巧」這句用在她身上是毫無愧色的。下面一句「不把雙眉斗畫長」她同別人不比畫眉打扮。事實上,這裡的畫眉打扮暗含著另一種意思也就是在賈府裡投人所好。就是在主子面前表現自己,討他們喜歡。晴雯在整個《紅樓夢》裡,沒一處被寫到投主子所好。所以,她「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這在她身上形成了一種很強烈的反差對比。本事很高,但絕不投人所好。這一點在那個時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晴雯的性格,按照我想,她同秦韜玉這首詩的關係是,確實反映了秦韜玉這首詩裡的貧女。但曹雪芹不是簡單地寫這個人針藝高、人品高、不投人所好,還有更深刻和有趣的一點是什麼呢?她補了這個裘以後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根。是很深刻的。許多人在舊時代裡,解決了一個生活裡面的巨大難題,不但不得到人家的感謝,反而給自己埋下禍根。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中國一部古代文化史裡有許多作家、詩人往往最後送命,也是送在他自己幫人家解決了一個大問題。最後自己不是送命就是倒一輩子大霉。有一位詩人劉禹錫,他就是在詩壇上已經成名以後,有一位後輩寫了詩請他看。這位大詩人覺得這位小伙子的詩寫得不怎麼樣,拿起來幫人家改了。可能改動的地方太多了。後來這位小伙子逐漸逐漸在官場上當到宰相的位置,這時候,劉禹錫還在外地流放。後來他倒了一輩子霉。當然不一定是因為這件事。但他後來怎麼樣都倒霉。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搞改革。但在這時候沒有人幫他忙,就是因為他幫人家做了好事,幫了人家的忙,幫出禍害來。

所以曹雪芹很憤慨,寫晴雯的性格,幫賈寶玉補了這個孔雀裘,幫人家解決了大問題,卻給自己留下了禍患。別的不用說,襲人就心裡很不舒服。一直到《紅樓夢》的情節隔了好久以後,晴雯和一幫小丫頭在一起互相談論,她說將來我得走。襲人卻說:「別人可以走,你卻不能走。將來二爺的皮大衣再燒個洞,誰來補呀?」這個話並不是爭辯。下面還有一句說:「病得七死八活的時候,給她掙扎著趕出來,補好的」。表面上說,你是走不掉的,事實上,這裡話中有話。事隔許多時間後,襲人還用這些話來說,表面上是恭維她,暗地裡是刺她。所以《紅樓夢》裡有許多地方在字裡行間,有這些東西,太多了。所以晴雯就是「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誇針巧」可誇,最後給自己留下禍害。

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有沒有按照秦韜玉這首詩來寫呢?在下不敢作判斷,留待高明者深究。這是我要說的《紅樓夢》裡充滿著詩情詩意的第一個丫鬟晴雯。

二、襲人

襲人在《紅樓夢》裡,也是曹雪芹用詩的心態寫出來的。有關襲人的情節,曹雪芹是好幾首詩拼湊在一起。是什麼詩呢?要先講襲人這個名字的來歷。

賈寶玉後來把她的名字改叫襲人,她原來叫珍珠。改成襲人因為她姓花。他說有陸游的一首詩。《紅樓夢》書裡只講「花氣襲人知晝暖」,有這麼一句詩。因為她姓花,所以叫襲人了。陸游的詩裡是驟然的「驟」。《紅樓夢》裡可能是版本不同或是記憶有誤。講《紅樓夢》的人都說襲人的名字來自陸游的這首詩《村居書喜》,寫他居住在農村裡的一番喜悅。我覺得這只是情節,而不是曹雪芹寫這個人物的命意。《紅樓夢》裡的情節同命意是有差異的,是不能等同的。舉個例子,賈家的四姐妹,情節講,大姐是大年初一生,所以叫元春,其他的姊妹依她的春字排行排下來。這是小說裡的情節。而作者的命意,寫賈家四姊妹,是「原應歎息」,就是原來應該歎息。也就是作者寫這幾個人物都感到悲歎,為什麼呢?《紅樓夢》裡這些無論是小姐、少奶奶還是丫鬟,都是出於薄命司,一個個都是薄命的,所以應該歎息。這是作者的命意。

因而,我用這個說明命意同情節是不能等同的。所以,襲人的名字是根據陸游的詩來取的,只是情節。情節中不止一次提到這個,比如說,後來賈政有一次聽說,賈寶玉每天晚上讓襲人把藥吃下去,賈政就問了,襲人是誰?人說是賈寶玉的丫鬟。他說,為什麼取這麼一個刁鑽古怪的名字?賈寶玉在這個時候推說賈母起的。賈政當然知道老太太不可能起這樣的名字。然後推不過的時候,他就講陸游詩裡有「花氣襲人知驟暖」這樣的句子,所以這個丫鬟姓花,改叫花襲人。這樣應付,賈政罵他兩句也就了事了。後來,還有一次是在酒席上,賈寶玉和一幫朋友行酒令,蔣玉菡,就是後來襲人嫁給的那一位,行酒令的時候席上生風,就是拿著席上的一個東西然後吟出一句古詩來。這裡蔣玉菡正好拿著一支桂花,就說「花氣襲人知驟暖」。結果就在這個時候薛蟠講,你怎麼犯了諱了。這都是情節。

按照我想,曹雪芹寫襲人,真正的命意並不是陸游的這首詩。為什麼呢?這裡,我們不妨把這首詩念一遍:

紅梅橋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間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紫荊。

這首詩講的所有內容,同襲人在整個《紅樓夢》裡,沒有一處是有關的。「花氣襲人」,知道白天變暖了,這是晚春的,春天的一首詩。最後結尾是,他在農村種了地以後,按時交了田賦田糧,所以沒有衙門的人來敲他的門。這首詩同襲人毫無關係。賈寶玉這時還是個小孩,懂的詩不多,所以他用陸游的詩來應付他父親。有這麼很巧的一個詞是「花氣襲人」。同襲人在《紅樓夢》中的形象關係不大。畢竟只是一個字面上的聯繫。這就是情節。

按照我想,幾首詩裡真正寫到襲人的詩就是這個。第一首是屈原《九歌》裡有一篇叫《少司命》。屈原《九歌》裡有大司命、少司命,是命運之神,是根據民間的祭歌改寫而成的。現在,評價屈原最高的詩是《離騷》。但我個人最欣賞、最喜愛的是《九歌》。這首《少司命》寫命運之神,或叫命運女神。當中兩段: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兮襲予。

屈原的楚辭裡有許多地方寫香花,用花來象徵自己的高潔。這裡秋蘭是花中的精品,「蘼蕪」是野菜,各種各樣的花草都在堂下生長著。「綠葉兮素枝」,寫這些花草的枝和葉。最後「芳菲兮襲予」,它的香氣,花的美好,能向我襲來。下面還有一段,也是寫蘭花的: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獨與予兮目成。

前面兩句講秋蘭的綠葉青枝。最後,引出兩句,滿堂的美人,就獨與他「目成」。「目成」就是說,兩個人的眼光相對,用不太莊重的話說就是眉來眼去,莊重的話就是目光相遇,單獨目光相遇,意思是只有這位美人同他目光相遇。這是屈原《少司命》裡面的兩小段。

不止一首詩,還有一首詩,初唐四傑中有一位詩人叫盧照鄰,他非常有名的一首詩叫《長安古意》。《長安古意》結尾的兩句是: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這個丫鬟的名字為襲人,我想原意會在這裡。為什麼說在這裡呢?我們返回《紅樓夢》第五回的兩句,第五回是給《紅樓夢》人物的命運,每人一個判詞。後面還有一首曲,預示著人物結局的,寫襲人的有兩句話叫:

空雲似桂如蘭。

後面是:

堪羨伶人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就是賈寶玉沒緣份,最後那個「伶人」倒是有福份。

前面兩句,「空雲似桂如蘭」。怎麼似桂如蘭,在《紅樓夢》裡襲人同蘭同桂沒有地方同這個人物性格是有相聯繫的。所以,這裡面襲人同蘭桂的聯繫就是屈原的詩裡講蘭,盧照鄰的詩前面講桂。「空雲似桂如蘭」,空雲就是白說,襲人同蘭桂沒有關係,是這個意思。但是有一條,「飛來飛去襲人裾」,是說桂花飄落到人的衣裾上。《紅樓夢》裡襲人,應該是「飛來飛去襲人裾」。開頭有一段話,講到襲人,說她是老太太的一個丫鬟,後來給了寶玉。她在侍候老太太的時候,心裡只有老太太;後來伺候寶玉的時候,心裡只有一個寶玉。在下有一本小冊子,寫到這位怡紅院的女主人,後來嫁到蔣玉菡那裡,恐怕她的心裡只有蔣玉菡一個人。

在《紅樓夢》裡寫她更多的是桃花。她同蘭桂無關,卻與桃花聯繫。桃花在歷史上,在《詩經》時代還是很高尚的,但到唐代以後,桃花就被人說的不怎麼樣了。杜甫的一首詩說「輕薄桃花逐水流」,後來桃花常常同輕薄相聯繫。還有襲人用桃花來比就是「再度桃花」,等於說改嫁。所以她是「空雲似桂如蘭」,我想應該是包含著這層意思。這樣,在《紅樓夢》裡面真正符合襲人的性格的,不是陸游的這首詩。襲人性格的形成,應是剛才舉到的屈原《少司命》裡的這兩小段,同盧照鄰《長安古意》的結尾的這幾個詩句。這只是我的聯想,事實是不是這樣,只能有待讀者和在座諸位判斷。

三、小紅

小紅,這個人物,我有些想法,但文章還沒有寫出來,以後要寫一篇談小紅的文章。這個人物也是從詩裡面化出來的。有兩點,第一點,現在《紅樓夢》裡的小紅是矛盾的,或者說是兩個小紅拼湊在一起的,前後矛盾的;第二點,小紅這個人物在小說裡是開放的,沒有收攏的。小說裡這個人物在《紅樓夢》裡散出去了,沒有收回來,也就是前八十回這個人物沒有完成。晴雯在前八十回是完成了,寫到她死為止。襲人在《紅樓夢》裡大體完成,後來出嫁在前八十回沒完,是在後四十回完的。小紅從現在的《紅樓夢》裡看,前八十回以後的情節裡面,應該還要大寫她一通。為什麼呢?你看當中有一段情節,第二十二、二十三回,寫她同賈芸的關係。她有一塊手絹丟了,賈芸撿到了。這個道具在這裡面露了一下以後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都是文章沒有收攏來的一種狀況。當然脂硯齋的評語裡後來提到她的事。

還有,這個人物身上有矛盾。矛盾是什麼呢?一個地方說她出身是家裡面沒有靠山背景的,是普通農戶的女兒或是哪個不起眼的貧家女兒買來的。哪個情節提到這些呢?賈寶玉生病的時候,評獎,兩個人在發牢騷,說那些人家裡有靠山背景的都評一等獎,我們這些沒有靠山背景的人只能評一個下等獎。而另外一個情節寫到小紅的時候是,王熙鳳很欣賞她嘴巴的銳利,說話說得清清楚楚,這個時候王熙鳳要收她為乾女兒。她說弄錯輩分了,說我母親也是你的乾女兒。那她母親是誰呢?是林之孝家的。後來王熙鳳就很奇怪,說林之孝兩口子是針都扎不出話來的,怎麼生了這麼一個伶俐的女兒。但是,林之孝在《紅樓夢》管家的地位裡是很高的。別的不用說,在第六十三回賈寶玉過生日的時候,那些人在怡紅院集中給他過生日,這時候林之孝家的帶領一些老婆子,在整個榮國府巡視,晚上照看一下。是這麼一個人物。林之孝在家族裡是管家,不是普通的僕人,負責管一方面事情的。這就說明,這個小紅是林之孝女兒的小紅,同賈寶玉病後評獎裡的小紅是兩個人。《紅樓夢》是兩本書,是兩個初稿拼湊以後出現的現象。

我有一篇談史湘雲的文章。史湘雲也留下明顯的兩個稿子拼湊的跡象。《紅樓夢》裡,有人算他們的年齡,怎麼也算不清楚。比如說賈寶玉,有大寶玉,有小寶玉;林黛玉有大黛玉有小黛玉。有的本子講,林黛玉進府的時候是十三歲;有的情節在講林黛玉同賈寶玉鬧脾氣,賈寶玉哄她的時候講,從前我們多好呀,我們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一張床上睡。十三歲在那個時代,絕對不可能同比她大一歲的表哥睡在一個床上。所以另外一個黛玉是小黛玉,六歲。五六歲同男孩子一起睡,表兄妹,是可以理解的。到後來十三歲了,古代的女孩子最佳的出嫁年齡是二八芳齡,十六歲。所以,這裡面也留下了兩本書拼湊的痕跡。

小紅這個人物,曹雪芹在寫她的時候也是用詩表現情節,或者說是帶有一種詩意來寫她的。賈寶玉第一次發現了小紅的時候,那是她給他倒茶引起注意。第二天早起,他到外面去看她,去找這個丫鬟,他不認識怡紅院有多少個丫鬟。找來找去找不到,後來在一個花陰旁邊看到了是這個丫鬟。但是她的臉又看不清楚,為什麼呢?因為她被花陰遮住了,所以說,《紅樓夢》充滿了詩意。如果一眼看過去清清楚楚、一覽無遺,這詩意就不夠了。就這樣讓他又看得見又看不見,是文章充滿了詩意。小紅這一段,賈寶玉在花陰底下把她找到,又被花陰遮住看不清楚,這時脂硯齋有句批語說:隔花人遠天涯近。是《西廂記》裡的兩句話。《西廂記》裡《崔鶯鶯夜聽琴》這一段,當中有一支曲子[混江龍]裡面兩句是:隔花陰,人遠天涯近。就是這種詩的心態。他覺得他看到那位令他傾心的女孩子,天涯反而倒近,人卻是遠了。就是人比天涯還遠。所以,小紅第一次的出現就是這麼一個富有詩意的情節。

主持人:林先生講的也是詩情詩意,他單從曹雪芹寫三個丫鬟的筆調之高妙,就讓我們感覺到《紅樓夢》的筆墨無論是否有詩的形式,它都是一部詩的小說,也是一部小說的詩。當然,《紅樓夢》如果僅僅是詩的,那它還遠遠談不到偉大。它之所以偉大我想還是在於體現出了曹雪芹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和悲憫精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