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研究的非常道
本站日前對青年學者陳林紅學論文《破譯紅樓時間之謎》的報道引起了強烈反響,既有紅學專家力挺,贊其為紅學研究打開了一條新路,也有紅學權威告誡,說年輕人不能一味「標新立異」。孰是孰非眾說紛紜,學者譚伯牛亦投書本報,對陳林及紅學研究發表觀點。
八十年前,顧頡剛在北京掀動一場史學革命,此即迄今為止餘波未歇的「古史辨」運動。支持者稱讚他,說他「替中國史學界開了一個新紀元」(胡適),反對者則斥之為「勇於疑古,疏於讀書」(柳詒徵),周樹人甚至專門寫文章,給他取了個「鳥頭先生」的綽號,並拿他的相貌特徵和口吃的毛病大開玩笑(《故事新編。理水》)。然學術之是非,決非一時毀譽便可輕率定奪,亦不因「偉人」之批駁而有所更變。
斯人已矣,其治學方法卻歷久彌新,被誠實、嚴謹的後世學者繼承發揚。近讀陳林先生論文《破譯紅樓時間之謎》(未刊稿),其論證方法儼然有顧公遺范,不禁大喜,故作此文,以為說項。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陳先生的論文,即是「紅學」研究中的非常道。陳文由兩部分內容構成,一則梳理《紅樓夢》前八十回、後四十回的小說時序,證明《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是一個整體,其書作者只有一人;一則根據整理而成的時序推斷出《紅樓夢》的作者並非曹霑,而是其父曹?這兩個結論倘然成立,勢必動搖乃至推翻百餘年來「紅學」
研究的基礎,以故,讀者第一反應,莫不瞠目結舌,大搖其頭,與前人初聞顧頡剛之怪論———大禹是條蟲、大禹他爸是條魚———的反應差不多。然如前所述,顧氏研究之價值,究不在於大禹到底是不是一條蟲,而在於他使用的方法;陳先生此文的價值,也不在於《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老子還是兒子,而在於他「還原」小說時序所作的精彩考證。他用曆法數據、八字命理和歷史文獻與《紅樓夢》進行比勘,極具說服力地證明了小說所採用的時間框架就是從1706至1724年這個真實的年代序列。他先根據曆法資料推定出元春的壽命和死日,然後,結合八字命理的論斷,確定她的生日,並以此為脈絡,結合小說文本提供的線索,同時以歷史文獻和天象曆法資料為佐證,還原出小說真實的朝代年紀。於是,陳先生告訴我們,《紅樓夢》的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一樣,都嚴格遵循同一個時間框架,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是一個整體,應該出自一人之手,而非他人續作。在此基礎上,他再拿小說時序比照曹畹納媸貝按蟮偕琛保喝簟逗炻巍肥恰耙徊烤哂信e褡源實男∷怠保蚱洹按鰲?br>
只能是曹睿遣茈暋S紗耍貿觥逗炻巍分魅u槭艫男錄U飧隹賈姆椒ǎ霾弧盎奶啤薄R蛭熱豢梢雜醚芯抗適碌難酃頭椒ㄈ芯坷罰嗖環烈匝芯坷返難酃頭椒ㄈ芯抗適隆!昂鍛鼻氨埠示駝餉醋齬孿壬鞝搜芯俊逗炻巍罰彩竊ㄔ從凶浴?br>
不過,我要指出,陳先生梳理小說時序固然原原本本,令人信服,但是,僅憑這個理由,以及對脂硯齋(陳先生認為這就是曹畹謀拭?br>
數段文字的解讀,便斷定作者應當是生存時代與故事發生年代相對應的曹睿葡又薟蛔悖嘸凰場G暈揭韃茴是作者,除了發現可靠的歷史文獻,其他證據都只能算是佐證。
儘管如此,陳先生的論文並不因此減色。這種基於文本的時序梳理方法,這種用歷史的眼光和方法研究文學的努力,無疑為「紅學」乃至其他自傳性質文學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鮮有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