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解夢》之寧國府實隱清皇宮(四)
(四)烏進孝的一紙租單暴露出解謎的關鍵
在小說第五十三回寫到寧府田莊的烏莊頭給寧府交租子,作者寫了一張租單。霍氏認為《紅樓夢》一書具有自傳性,它的背後不僅隱寫了一部野史,還隱寫了曹家與清宮的關係。如果說《紅樓夢》一書具有自傳性,那麼寧榮二府也只能喻指江南的曹家,寧榮二府的田莊也自然應當在江南。曹家幾代都在江南作織造,在江南經營六十餘年。這一點在雍正六年隋赫德抄曹家時給雍正的奏折中可以得到印證,奏折上寫著曹家江南「有地八處,共十九頃零六十七畝」。然而從烏進孝的租單上所寫內容看,卻多為東北特產,如大鹿、獐子、狍子、熊掌、鹿舌、榛、松、桃、等物都是人們所熟知的東北特產。其中的鱘鰉魚、家風羊、風雞、鴨、鵝則更有東北出產的鮮明特徵。這些在清代吳振棫的《養吉齋叢錄》以及汪啟淑的《曹清暇錄》中都有記載。
作者為何在寫一部自己的家世小說時,會扯上這些與他家並沒有多少關係的東北特產呢?霍氏發現,這張租單與從《清稗類鈔》上讀到的《吉從歲貢》的貢單上內容如出一轍。(貢單內容太長了,先略去不寫吧)作者只是將貢單內容稍作改動、加工及遮掩後就將給皇宮進貢的貢單埋伏在烏進孝交租的租單中。對此,周汝昌在他的舊版《〈紅樓夢〉新證》以及陳詔先生的《〈紅樓夢〉小考》一書中都曾指出這兩張租單的相似之處。
以曹公之才,寫一張租單並非難事,那麼他為什麼非要將給皇宮進貢的貢單埋伏在烏進孝交租的租單中呢?霍氏認為,如果將此問題與前面的種種疑惑聯繫起來,答案就不難得出了。原來,作者之所以將給皇宮進貢的貢單埋伏在烏進孝交租的租單中是為了說明烏進孝不是在向寧府交租,而是給皇家進貢。門深九重的寧府也不是什麼公侯之家,而是天子腳下的宮庭禁闈了!
(五)自寧國府的大門看寧國府即清皇宮
曹雪芹在世時,清皇宮開向東西長安街的大門便是天安門,即現在的北京天安門。「寧國」與「天安」的意思相同,寧,即寧靜、安寧之意;安亦是安寧、平安、寧靜之意,安與寧同意。「國」即國家之意,而「天」為天下之一,國家與天下亦是同義詞。「寧國」即國家安寧之意,「天安」是天下安寧之意。只是作者要寫的是整個清皇宮而不僅僅是一座門,才將天安門的「門」改成寧國府的「府」。霍氏認為,這才是寧國府一名的由來。
對寧國府正門的描寫,是在小說第三回黛玉進京時寫出的:
「……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眼……匆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
霍氏認為,寧國府即天安門,那麼它的大門自然就是天安門。寧國府門前的兩個大石獅子,則是天安門前兩個大石獅子。所不同的是,清皇宮有五間獸頭大門,寧國府卻只有三間獸頭大門。不過作者在寫了三間獸頭大門之後,又寫了「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等語,這樣,三間加兩間,正好是五間了。作者只是繞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彎子,便將清皇宮的大門隱寫在了寧國府的大門上。
從《大清會典》中得知,親王府邸正門的規格為「正門五間、啟門三」。即正門為五間房的面寬,但只可以開出三個大門,即只能有三間獸頭大門。五間獸頭大門則為皇宮所特有。作者不敢直接寫出,所以才將它分成了「三」和「兩」分別交待。皇宮的五間大門中的正門下時是不開的,因為正門是皇帝出入的門,所以作者在寫到寧國府的門時,也加上了「正門卻不開」一句。
霍氏認為,寧國府的「寧」還有另一種含意:滿清的發祥地是東北的寧古塔。寧國府的寧字,是取了寧古塔中的第一個字,可視為寧古塔的縮寫,這正好是一筆兩用。寧國府「寧」字用的極妙,它既與寧古塔相關,又與天安門的「安」字暗合,霍氏認為作者用得真是巧妙。
(六)自寧國府的建築佈局看寧國府即清皇宮
在這一節裡霍氏將寧國府的主要建築與故宮的建築加以對照,將寧國府的九道門庭與故宮的中處於同一軸線上的九座大型建築物一一對應,不差分毫。只是作者在寫的時候給許多建築均加上了假名,也是出於隱寫的需要。(我對古代建築一竅不通,又沒有去過故宮,即使去過,想必也不會觀察的這樣仔細與深入,所以,這一段我看得也頗費勁,所以只好略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