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薛寶琴進榮府談到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
從1684年鄭克塽進京受封漢軍公並隸屬正紅旗,到2005年四五月份國親兩黨主席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整整321年過去了。歷史繞了一個大圈子,將國家統一與台灣回歸的嚴肅課題,再一次擺在炎黃子孫的面前。當年的鄭克塽是在施琅將軍強拉硬拖的情勢下來到北京的,這位少年公爵受到朝廷的隆重歡迎,但仍然滿腹孤疑,對施琅甚至有些抱怨——《石頭記》云:「小紅(施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雖被夫人(孝莊)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國公爺鄭克塽)同行。」
鄭克塽是被迫來到北京的,而連戰宋楚瑜卻是受邀而主動來到北京的。這是歷史的進步,說明中國人在政治上有了更多的智慧。
《石頭記》是如何記載康熙年間台灣回歸的歷史呢?
仇十洲的《雙艷圖》——孝莊對台灣回歸的期盼。
《石頭記》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寫孝莊與康熙朝廷對收復台灣的態度。原文加註:
一看四麵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眾人都笑道:「少了兩個人,他卻在這裡等著,也弄梅花去了。」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
《註解》
賈寶玉康熙皇帝「乞紅梅」,就指「梅翰林兒媳婦」薛寶琴鄭克塽抱著的「一瓶紅梅」。「梅翰林」隱射順治皇帝,「梅翰林」的兒子隱射康熙皇帝。
「仇」者,諧音求也。「仇十洲」者,要求祖國十全十美的統一也。中國古稱九洲,台灣可謂第十洲也。仇十洲——隱射賈母孝莊太皇太后要求台灣鄭克塽的第十洲歸順中央朝廷。施琅前去和談十三次,明珠主持和談兩次,可謂用心良苦。先禮後兵,勿謂言之不予也。「乞紅梅」的小說意思,暗指賈母與王熙鳳(孝莊太皇太后)想娶薛寶琴(康熙取台灣),與賈寶玉百年好合(台灣回歸中央)。後來知道兩年前薛寶琴的父親(鄭經)臨死前己經答應許配「梅翰林」的兒子(歸附康熙朝廷),就舊事不提了——「那年在這裡,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偏第二年他父親(指延平王鄭經)就辭世了。」
第五十回原文加註: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問他的年庚八字並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明說,自己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嶽都走遍了。他父親是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著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這裡,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偏第二年他父親就辭世了,他母親又是痰症。鳳姐也不等說完,便(口害)聲跺腳的說:「偏不巧,我正要作個媒呢,又已經許了人家。」賈母笑道:「你要給誰說媒?」鳳姐兒說道:「老祖宗別管,我心裡看準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已許了人,說也無益,不如不說罷了。」賈母也知鳳姐兒之意,聽見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註解》
「賈母也知鳳姐兒之意,聽見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隱射孝莊太皇太后不提台灣問題了。既然說明了兩年前己經有歸附朝廷的意思,再提過去的舊帳,真的沒有意思了。
「已許過梅家了」——薛寶琴隱射鄭經的兒子鄭克塽。鄭克塽於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歸順朝廷,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逢旨進京,冊封漢軍公。此處隱射鄭經死前已經答應歸順朝廷,但沒有實行。
「前年他父親就沒了」——隱射鄭經死於康熙二十年。與史實完全吻合。
「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嶽都走遍了。」——隱射鄭克塽自幼跟隨父親轉戰東南沿海。
「他父親是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著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隱射鄭經帶領部隊佔領過福建、浙江、江蘇、安徽等省。
「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隱射鄭成功部隊在江南東南一帶的軍事行蹤。
《石頭記》作者讓薛姨媽偷換了概念,將婚姻概念換成了政治概念,讀者與紅學家就被蒙住了,認為薛寶琴許配給別人家了。但實際上,「梅翰林的兒子」就是順治皇帝的兒子康熙(孔梅溪——指孔有德、順治、康熙三代。《風月寶鑒》說孔子的後人為紅樓題過書名,很可能是孔尚任)。「那年在這裡,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隱射鄭經臨死前同意鄭克塽歸順朝廷,但鄭克塽直到戰敗才勉強歸順。
由此可見,《石頭記》作者多麼聰明,紅學家多麼糊塗。前者給後者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的小題目,後者就連小說的表面故事也讀不懂了,根本不知道「梅翰林的兒子」就是隱指賈寶玉。否則沒頭沒腦的弄出一個梅翰林,豈不是毫無道理??「賈母也知鳳姐兒之意,聽見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是說賈母腦筋轉的很快,明白台灣鄭克塽問題已經解決,所以「也就不提了。」
《石頭記》第五十回寫平定三藩與台灣回歸的經驗與教訓。原文加註:
寶琴(鄭克塽)聽了,點頭含笑,自去尋思。寶釵(康熙皇太妃)也有了一個,念道: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破譯——收復台灣)
二十年來費經營,台灣寶島初建成。
歸順朝廷戰火停,何曾聞得樂昇平。
黛玉(孝莊太皇太后)也有了一個,念道是:
(馬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破譯——平定三藩)
良驄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康熙大帝一聲令,三藩盡廢獨立名。
《註解》
寶釵(康熙皇太妃)認為鄭成功祖孫三代經營台灣很有成效,現在剛歸附朝廷,百廢待舉,民心未服,不是昇平世界,皇帝不能掉以輕心。
黛玉(孝莊太皇太后)對孫子平定三藩收復台灣感到驕傲,認為好馬何勞縛紫繩?但劣馬必須強力馴服,不久前便有成功的例子,「康熙大帝一聲令,三藩盡廢獨立名。」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孝莊對台灣的政策
《石頭記》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隱寫了孝莊與康熙朝廷對台灣的既定國策,原文加註:
我八歲時節,跟我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的也沒他好看。有人說他通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作詩填詞,因此我父親央煩了一位通事官,煩他寫了一張字,就寫的是他作的詩。」 眾人都稱奇道異。寶玉忙笑道:「好妹妹,你拿出來我瞧瞧。」寶琴笑道:「在南京收著呢,此時那裡去取來?」寶玉聽了,大失所望,便說:「沒福得見這世面。」黛玉笑拉寶琴道:「你別哄我們。我知道你這一來,你的這些東西未必放在家裡,自然都是要帶了來的,這會子又扯謊說沒帶來。他們雖信,我是不信的。」寶琴便紅了臉,低頭微笑不語。寶釵笑道:「偏這個顰兒慣說這些白話,把你就伶俐的。」黛玉道:「若帶了來,就給我們見識見識也罷了。」寶釵笑道:「箱子籠子一大堆還沒理清,知道在那個裡頭呢!等過日收拾清了,找出來大家再看就是了。」又向寶琴道:「你若記得,何不唸唸我們聽聽?」寶琴方答道:「記得是首五言律,外國的女子也就難為他了。」寶釵道:「你且別念,等把雲兒叫了來,也叫他聽聽。」說著,便叫小螺來吩咐道:「你到我那裡去,就說我們這裡有一個外國美人來了,作的好詩,請你這『詩瘋子』來瞧去,再把我們『詩呆子』也帶來。」小螺笑著去了。
半日,只聽湘雲笑問:「那一個外國美人來了?」一頭說,一頭和香菱來了。眾人笑道:「人未見形,先已聞聲。」寶琴等忙讓坐,遂把才纔的話重敘了一遍。湘雲笑道:「快念來聽聽。」寶琴等忙讓坐,遂把才纔的話重敘了一遍。湘雲笑道:「快念來聽聽。」寶琴因念道: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
《註解》
《昨夜朱樓夢》是康熙二十三年冬,孝莊皇太后接見鄭克塽時懿旨的縮寫。所謂「在南京收著呢,此時那裡去取來?」——隱射孝莊與康熙皇帝的旨意早就通過大臣達知台灣方面。
此時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在場。寶玉隱射康熙皇帝。真真國的女孩子與林黛玉隱射孝莊太皇太后。寶釵隱射蒙古八旗勢力。李紈代表「佟半朝」老漢軍八旗勢力。史湘雲隱射孔四貞定南王漢軍八旗的勢力。香菱隱射歸附中央的三藩舊部。
「我知道你這一來,你的這些東西未必放在家裡,自然都是要帶了來的,這會子又扯謊說沒帶來。他們雖信,我是不信的。」——「薙發登岸」進京受封,是歸降的基本條件,鄭克塽的一切都必須帶到北京來。所以「寶琴(鄭克塽)便紅了臉,低頭微笑不語。」
「跟我父親到西海沿子上」——隱射鄭克塽跟隨延平王鄭經到台灣海峽西海沿子上,即江浙福建沿海籌辦糧草。不是到非洲西海沿子上(那裡是黑人),不是到歐洲(那裡是地中海北海沿子上,或大西洋東海沿子上),不是到南北美洲(麥哲倫還沒有環行地球)。
「外國美人」是障眼法,明明是「真真國的女孩子」,「通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作詩填詞」——隱射「美人」不是漢族女人,而是少數民族女人。孝莊的模樣兒象蒙族與回族的混血兒,甚至還有東歐斯拉夫血統。這與成吉思汗遠征歐陸,四個兒子統治歐亞大陸長達將近三個世紀,娶納過那裡的女子有一定的關係。
所謂「真真國」——真正的祖國也。女人是指蒙族太皇太后孝莊。國家可是各族兒女共同的真正的祖國。
一句「真真國」——使《石頭記》作者與自己的政敵,化干戈為玉帛也。
薛寶琴一出場,賈母就認他為孫女,並讓王夫人收她為「女兒」。《石頭記》作者在此處說的都不是假話(假語村言),也沒有將真事隱去。而是真正的實話。兄弟民族打了近半個世紀,難道還不互相諒解嗎?難道還不應該相認嗎?
「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的「真真國的女孩子」,隱射孝莊太皇太后。「祖母綠」即「祖母祿」——隱射孝莊食的是康熙祖母的「太皇太后」俸祿。
「有人說他通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作詩填詞」——隱射孝莊太皇太后不但精通蒙古文化,而且對漢學也有一定的造詣。「才十五歲」同時還隱射從康熙十五年以來,欽差大臣明珠奉詔與鄭經談判,談判共計十五次,明珠兩次,施琅十三次。談判的原則與宗旨就是《昨夜朱樓夢》這首詩(相當於如今的「九二共識」)。
「我八歲時節,……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八歲」加「十五歲」,總共二十三歲,隱射這是康熙二十三年的事情。
中央對台灣談判的目的是——「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過去是明朝國號,今後是清朝國號。國號變了,但台灣的歷史地位沒有變——因為「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也。也就是說:台灣與大陸山水相連,自古就是而且永遠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央政權改變時,各種政治勢力的恩怨有淺深,但祖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並無談判的餘地。現在三藩之亂已經結束,江南地區,一片春光,中央怎麼可能不關心孤懸海外的台灣島呢?鄭經早歸順朝廷,中央何必用兵。劉國軒與馮錫范拒絕談判,中央必然用兵。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台灣被打的落花流水,鄭克塽、劉國軒與馮錫范終於願意歸順了,當然很好。既然來到北京,還是要封公封伯,還是「中華民族,千古功臣。」三百年後,張學良在瀋陽面對日本的壓力,莊嚴宣佈「東北易幟」,歸附中央,得到的歷史評價,就是「中華民族,千古功臣。」
《石頭記》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云:「賈母因笑道:「怪道昨日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一面敘些家常,一面收看帶來的禮物,一面命留酒飯。」——隱射各路大軍得勝回朝,孝莊太皇太后喜形於色,在慈寧宮設國宴招待的情景。
第四十九回云:「然後寶玉忙忙來至怡紅院中,向襲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們還不快看人去!誰知寶姐姐的親哥哥是那個樣子,他這叔伯兄弟形容舉止另是一樣了,倒像是寶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們成日家只說寶姐姐是絕色的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更有大嫂嫂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誰知不必遠尋,就是本地風光,一個賽似一個,如今我又長了一層學問了。除了這幾個,難道還有幾個不成?」一面說,一面自笑自歎。」——隱射康熙皇帝看到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各路大軍得勝回朝,喜形於色的癡迷情景。
「探春道:「老太太一見了,喜歡的無可不可,已經逼著太太認了乾女兒了。老太太要養活,才剛已經定了。」」 ——隱射孝莊太皇太后冊封鄭克塽為漢軍公的歷史事實。
「正說著,只見琥珀走來笑道:「老太太說了,叫寶姑娘別管緊了琴姑娘。他還小呢,讓他愛怎麼樣就怎麼樣。要什麼東西只管要去,別多心。」」——隱射孝莊皇太后吩咐蒙古親貴不要發作草原脾氣,對漢軍公鄭克塽要特別優待,因為鄭克塽剛剛十四歲,還是一個大孩子呢。
《石頭記》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云:「眾人都笑道:「少了兩個人,他卻在這裡等著,也弄梅花去了。」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大陸古稱九州,台灣在三國時代就稱為「夷州」,即第十州。「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隱射孝莊皇太后期盼台灣回歸,兩岸統一的焦急心態。掛在老太太屋裡——等於掛在孝莊太皇太后的心上。《石頭記》作者對孝莊年輕時代的男女醜事挖苦的狗血噴頭,但對她老年收復台灣的國事,卻歌頌的錦上添花.這就是《石頭記》令人歎服的歷史唯物論與自然辯證法。
用簡單的「反清復明」或「仇恨滿蒙胡虜」的觀點,豈能正確理解紅樓夢??
《石頭記》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云:「寶玉喜道:「這才是女孩兒們的藥,雖然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裡飲食停滯,他瞧了,還說我禁不起麻黃?6唷四資檔壤腔⒁N液湍忝且槐齲揖腿縋且胺厝ψ永琉募甘甑囊豢美涎釷鰲北τ襉Φ潰骸八砂夭桓冶取A鬃傭妓擔骸旰緩籩砂蟮蛞病!芍飭郊韝匡牛慌灤嘮牟拍盟轂饒亍!?
《註解》
薛小妹(鄭克塽)寫了十首不知深淺的諷喻詩(懷古詩),作者借晴雯(索額圖)感冒,胡庸醫(滿蒙親貴)亂用虎狼藥,隱射了朝廷守舊勢力的錯誤處理意見。康熙皇帝發表了對新歸順地區的懷柔政策:「雖然疏散,也不可太過」。對台灣新歸附地區與領導人,必須採取特殊照顧的政策。
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後,康熙皇帝對自己的評價為「我就如那野墳圈子里長的幾十年的一棵老楊樹」,「不怕羞臊的才拿」松柏「混比呢。」
對於三藩之亂與收復台灣,孝莊與康熙採取了軟硬兼施、恩威並重的兩手策略。對吳三桂採取堅決撤藩,殺其長子長孫,血腥鎮壓的政策。對追隨者其他兩藩王採取分化瓦解,綏靖懷柔,秋後算帳的政策。對台灣採取耐心等待,伺機奪取,安撫開發的政策。
《清史稿—列傳十一》載:順治三年「芝龍率所部降,成功諫不聽。芝龍欲以成功見博洛,鴻逵陰縱之入海。四年,博洛師還,以芝龍歸京師,隸漢軍正黃旗,授三等精奇尼哈番。十二年,左都御史龔鼎孳請誅芝龍,國器亦發芝龍與成功私書,乃奪芝龍爵,下獄。……七年,成功攻潮州,總兵王邦俊御戰,成功敗走。攻碣石寨,不克,施琅出降。……(九年)上命芝龍書諭成功及鴻逵降,許赦罪授官,成功陽諾,詔金礪等率師還浙江。十年,封芝龍同安侯,而使繼敕封成功海澄公、鴻逵奉化伯,授芝豹左都督。……十一年,上再遣使諭成功,授靖海將軍,命率所部分屯漳、潮、惠、泉四府。……十二年,左都御史龔鼎孳請誅芝龍,國器亦發芝龍與成功私書,乃奪芝龍爵,下獄。……上又令芝龍自獄中以書招成功,謂不降且族誅,成功終不應。十三年,濟度以水師攻金門,成功遣其將林順、陳澤拒戰,颶起,師引還。……十七年,命靖南王耿繼茂移鎮福建,又以羅託為安南將軍,討成功。十八年,用黃梧議,徙濱海居民入內地,增兵守邊。……是歲,聖祖即位,戮芝龍及諸子世恩、世廕、世默。……十二年,耿精忠將以福建叛應吳三桂,使約錦(鄭經)為援。十三年,精忠遂反,錦仍稱永歷年號。……二十年,錦卒。……二十二年,國軒投書啟聖,復請稱臣入貢視琉球。上趣琅進兵。六月,琅師乘南風發銅山,入八罩嶼,攻澎湖,……七月吳啟爵持榜入台灣諭軍民薙發,克塽使請降,琅疏聞。上降敕宣撫,克塽上降表,琅遣侍。八月……克塽及國軒、錫范率諸將吏出降,詣京師,上授克塽公爵,隸漢軍正紅旗,國軒、錫范皆伯爵。」
順治與康熙王朝,對台灣採取了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對待方式的靈活政策。哪個政策對統一有利,就採用哪個政策,因為真理本來就是相對的。
《石頭記》第五十回寫平定三藩與台灣回歸後,國家尚不太平,康熙皇帝總結經驗與教訓。原文加註:
寶玉(康熙皇帝)也有了一個,念道: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詮麝澐饋?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破譯——預防叛亂)
宮闕內外兩渺茫,戰火初停謹隄防。
秘密信使須凝睇,好把信息報中央。
《註解》
諾大一個中國,上下不通,國毋寧日,吳三桂降後三十年復叛。鄭克塽孤懸小島四十年就想獨立,要求「尊琉球或高麗例」,說明令行禁止,上下通達,結束戰亂,盡快統一是多麼重要。所以「密聞奏折」制度應運而生。而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的國家安全局的作用加強了。康熙開始了延續幾十年的南巡行動。
《清史稿—列傳四十七》載:「及錦死,子克塽仍其爵,稱延平王,凡事皆決之國軒等。啟聖令知府卞永譽、張仲舉專理海疆,多以金帛間其黨與。克塽乃遣使繼書,原稱臣入貢,不薙發登岸,如琉球、高麗例。啟聖以聞,上不許,趣水師提督施琅進征。」——小小的鄭克塽竟然提出了脫離祖國,謀求獨立的無理要求,除了武力征服,豈有他哉?
四十年的等待與鬥爭,最後付注一戰!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大江東去,逝者如斯」!大家都是「真真國」的子孫後代,一笑抿前仇,此其時也。
《石頭記》作者們對滿清政權的態度,是正反兩面看的,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正面看康熙盛世是「美女」——比在「天香樓」懸樑自盡的崇禎皇帝要美。反面看是「骷髏」,一將功成萬骨枯,50年統一戰爭,各族人民「白骨如山忘姓氏」也。
《石頭記》作者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與坦蕩胸襟,令後代讀者,手捧《石頭記》,不能不心潮澎湃,熱淚盈眶也。
連戰宋楚瑜主席相繼訪問大陸,必將青史流芳。因為歷史是要曲折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