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南明小朝廷關係之考證(二)

《紅樓夢》與南明小朝廷關係之考證(二)

《紅樓夢》與南明小朝廷關係之考證(二)

紅學研究

二、 《紅樓夢》人物背景考證

《紅樓夢》書中描寫了二百多個人物,這些人物絕大多數都栩栩如生,性格特點十分鮮明。《紅樓夢》是原創型小說,同《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世代累積型小說不同,不會寫出那些程式化人物面孔,因此書中主要人物必然有生活原型為參照,方可寫出這一系列鮮活的人物。過去,我們紅學界的大師們,在乾隆朝的曹雪芹身邊,找不到《紅樓夢》人物的原型,於是就用《紅樓夢》是小說、不是信史來自圓其說。豈不之,越是獨創型小說,越必須有人物原型,《安娜卡列尼娜》、《老人與海》、《青春之歌》中的人物,沒有原型,作者寫得出來麼?在曹雪芹身邊找不到生活原型,只能說明胡適先生當初的「大膽假設」有問題,圍繞曹雪芹所做的考證統統是南轅北轍之舉。當你把考證的目光對準南明時期,《紅樓夢》人物的原型便一個個清楚地閃現出來。

1、 關於「元妃」和「女史」

《紅樓夢》中的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命大,長成後,先被選入宮中做「女史」,後來又被冊封為皇貴妃。書中有時稱她為「賈妃」,有時又稱她為「元妃」。

什麼是「女史」?這是明朝特有的宮中所設的職務。據《明史》記載,宮中設六局,即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每局均設女史,分掌宮中事務,正八品。清初順治年間曾沿襲明朝女史制度,但很快就廢除了,終清一代,再沒有設置女史。從《紅樓夢》中元春進宮做女史這件事看,作者實際上是隱約告訴讀者:這是明朝的事情。

元春後來被晉封為貴妃,稱為「元妃」。從「元妃」這個稱呼來看,《紅樓夢》作者可謂煞費苦心!什麼叫「元妃」?表面上看,就是元春的元字加上貴妃的妃字,並無深意;但仔細想來,任何朝代對貴妃也沒有這種稱呼法,並且絕對不允許這樣稱呼!

「元妃」一詞在皇宮中是個專用稱呼,只能用於對「太子妃」的稱呼。太子是皇帝的儲君,登基前,太子的大妃稱為「元妃」,意思就是將來皇后的繼承人!皇宮中其他任何皇妃,均不得稱為「元妃」!

《紅樓夢》中的「元妃」,身份似乎更特殊一些。書中如果稱元春為元妃,其丈夫似乎應該是太子,但書中有「太上皇」的稱呼,元春的丈夫似乎又應該是當今皇帝!既然是皇帝,其妻子應該稱皇后,而不是元妃;既然稱元妃,其丈夫應該是太子而不是皇帝!這種矛盾只有在一種特定情況下方可以成立,就是皇帝因特殊原因不在了,太子以「監國」的身份執掌朝政,雖然尚無皇帝的名分,但事實上已經稱孤道寡。此時他的妻子,雖然有皇后的事實身份,但又只能暫時稱為元妃!

這種特定的情況在明清兩代只有一個時期存在,就是明末清初的南明小朝廷時期。崇禎皇帝吊死在北京煤山後,馬士英等權臣擁戴福王在南京即位,是為弘光朝。這個弘光紀委之初,並沒有稱皇帝,而是稱「監國」,也就是以太子身份即位。

弘光的妃嬪在洛陽城破時,均死於亂兵之中,到南京時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弘光元年三月十三日,突然有一個姓童的女子從河南來到南京,自稱是弘光的「元妃」。自己說「年三十六歲,十七歲入宮」,並雲崇禎十四年生育一子,名字叫做「玉哥」。整個過程言之鑿鑿。但弘光卻絕對不承認這個「元妃」,並將她下獄審問。後來清兵進入南京,弘光逃跑,這個「元妃」不知下落。

南明時期,不止弘光朝廷出了這個轟動朝野的「元妃」案,唐王和魯王兩個小朝廷成立之初,也都曾經冊封原來的王妃為「元妃」。這在《南渡錄》、《甲乙事案》、《弘光朝實錄》等文獻中均有明確記載。唐魯二王為什麼也把妻子冊封為「元妃」?道理一個樣,就是小朝廷建立之初,都只是「監國」身份,所以只能給妻子「元妃」的名譽。

在封建社會,哪個朝代都有太子,也必然有元妃,並不罕見;但太子「監國」臨朝,冊封元妃,卻只有南明時期連續發生三次,並且出了轟動朝野的「元妃」案。《紅樓夢》作者特意在書中寫這個「元妃」,其用意大概也是為了交代故事的南明背景。否則,故意讓「元」字與「妃」字搭配在一起,不合情理地稱為「元妃」,是很難解釋清楚的。

2、 關於「甄賈寶玉」

《紅樓夢》中,在主人公賈寶玉之外,作者又特意安排了一個「甄寶玉」,甄賈兩個寶玉一個在北,一個在南,並且年齡、長相、性情、愛好都一模一樣。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寫「真假」兩個「寶玉」究竟有什麼用意?按照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傳統思路是無法解釋的,我們的紅學家們事實上也沒有解釋,都葫蘆提含糊了事。

世界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任何小說的作者,也不會無緣無故去杜撰兩個一模一樣的書中人物。《紅樓夢》之所以這麼寫,自有他的道理,我們解釋不通,只能說明我們沒有讀懂《紅樓夢》,沒有解開「其中味」。

《紅樓夢》之所以寫真假兩個寶玉,並非憑空杜撰,信手拈來,而是以南明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原型創作的。據史料記載,南明時期,在清政權控制的北京和南明政權控制的南京,確實發生過兩起「真假太子案」。

甲申(1644)年李自成進北京,崇禎皇帝吊死,他的三個兒子太子和永王、定王皆下落不明。南明政權派往北京的特使左懋第,曾發回一道密書,書中雲,在北京發現一個崇禎皇帝的「太子」,當時清廷曾派人驗證太子真偽,崇禎的長公主認為是真,並與太子抱頭痛苦,崇禎的西宮袁妃卻指認太子是假冒,大臣和太監們也都說真假不一,最終也沒有搞清真假,就被糊里糊塗地砍了頭。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在南京又發生一件「真假太子案」。三月,有一自稱太子的年輕人從北方來到紹興,南明政權聽到消息後接來南京。為了辨別這個太子的真偽,南明朝廷曾派「百官」三次「會審」太子,並嚴訊帶領太子南來的穆虎、高成等人,五毒備至,通過刑訊逼供要他們承認太子是假冒的。在酷刑逼迫下,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說這個太子是一個名叫「王之明」的人所假冒,太子當場反問,你們何必說我是「王之明」,為什麼不說我是「明之王」?

這一句反問說到了問題的要害,假如太子是真的,南明政權的皇帝就將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皇位的合法性成了問題。所以不論太子真假,都必須通過逼供鍛煉成假。就像當時領頭會審的大學士王鐸說的那樣:「千假萬假,總是一假。」百官會審後,朝中大臣們異口同聲說太子是假,而軍隊將領和居民百姓又異口同聲說太子是真。由太子的真假之爭,引發了左良玉兵發南京「救太子」,江北四鎮又調兵南京救朝廷;南明政權忙於打內戰,清兵南下,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南京就失守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弘光皇帝逃出南京後,南京的老百姓居然把這個太子從監獄放出來,把皇帝的龍袍披在他身上,簇擁到皇宮,居然當了三天皇帝!這個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回監獄,宣佈敕封獄神的「聖旨」!聯想到《紅樓夢》後四十回中的「獄神廟」情節,難道不發人深省麼?

清軍統帥多鐸進入南京後,弘光皇帝也被清軍捉住,青衣小帽押回南京。當太子與弘光皇帝在多鐸面前見面時,多鐸居然讓這個太子坐在自己身邊,讓弘光皇帝坐在太子下手,對南明皇帝和投降的百官說,太子的確是真的!你們南明政權不承認合法的太子,弘光登基本身就是不合法的。隨後,多鐸將弘光皇帝、太后和太子以及百官,押往北京,後來下落不明,很可能是一起遇害了。

前面在「以金代玉」中說過,「寶玉」實際影射的是皇帝的玉璽,《紅樓夢》書中描寫南京和北京真假兩個寶玉,可以清楚地看出,就是影射南明時期發生在北京和南京兩個「真假太子案」!《紅樓夢》作者之所以要這麼寫,目的不外仍然是要交代作品的歷史背景。我們的紅學家們,不去考證這段信史,卻熱中於到乾隆朝的曹雪芹身上去「猜笨謎」,學問做到這個份上,可悲也夫!

3、 關於「賈雨村」

《紅樓夢》中與甄仕隱這個人物相對的,是賈雨村。賈雨村這個人,原來是一介窮儒,寄住在葫蘆廟中。後來得甄仕隱資助,進京應考,居然中舉,被外放為「本府知府」。這個人雖然「才幹優長」,但有「貪酷之弊」,做官「不上一年」,被上司奏本參他:「生性狡猾,擅篡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皇帝見本「龍顏大怒,即批革職」。後來走「護官符」中「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的門路,居然起復,「輕輕謀了」「金陵應天府缺」,後來越干越得心應手,直到官升「大司馬」之職。

這個賈雨村究竟有沒有生活原型,他的原型是誰?也是紅學界長時期沒有解決的問題之一。之所以沒有解決,主要原因還是把考據的目光局限在在曹雪芹生活的乾隆朝轉圈子,因此必然不得要領;倘若我們把《紅樓夢》作品放回到南明背景中,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前面我們分析過,《紅樓夢》「護官符」中所說的「四大家族」,是以南明時期「馬、史、王、錢」為原型的,所謂「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影射的是南明小朝廷的權臣馬士英。南明時期依靠馬士英而青雲直上的大奸臣,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阮大鉞!

阮大鉞確實是原籍金陵的一介窮儒,為人品行不端,中舉後一方面投靠閹黨魏忠賢,一方面又鑽營東林黨人,崇禎登基,閹黨失勢後,被東林黨人參奏為「生性狡猾,擅篡禮儀」,「沽清正之名,結虎狼之屬」,所謂「虎狼之屬」,指的就是閹黨。於是,崇禎皇帝把他歸入閹黨成員,雖然保住了腦袋,但被御批革職,遣送原籍金陵。

南明小朝廷成立後,阮大鉞不甘寂寞,走了馬士英的門路,居然輕輕謀得一個「金陵江防」長官的肥缺,也就是《紅樓夢》中所說的「金陵應天府」吧。後來,又當上了兵部侍郎,晉陞兵部尚書,也就是《紅樓夢》中所說的「大司馬」之職。他與馬士英沆瀣一氣,把持朝政,賣官鬻爵,殘酷迫害朝中東林黨人,又縱容引誘弘光皇帝荒淫腐敗,導致南明政權朝政腐敗,迅速潰敗滅亡。

《紅樓夢》作者用簡潔洗練的筆墨,描寫了賈雨村「結虎狼之屬」,謀「金陵應天府缺」,晉陞「大司馬」的人生三部曲,清晰地展示了其原型阮大鉞惡毒骯髒的一生,所以,斷定南明時期的阮大鉞是《紅樓夢》中賈雨村的原型,是可信的。反過來,也間接證實了《紅樓夢》作品的南明背景。

4、 關於「一僧一道」

《紅樓夢》中虛無縹緲地描寫了「一僧一道」,每個關鍵人物、關鍵故事,幾乎都用「一僧一道」引出,在作品中雖然不是關鍵角色,但卻是個不可或缺的串場人物。這

「一僧一道」,一個是「癩頭和尚」,一個是「跛腳道士」,經常結伴而行,時常判人命運,有時還救急「解冤孽」。實在說,小說中出現這樣的人物,一般不需要有生活原型,作者完全可以根據中國傳統文化杜撰出來。但在研究南明史的過程中,還真的發現了「一僧一道」原型的線索,這就是著名的「大悲和尚案」。

北京的崇禎朝廷覆滅後,當時在南京朝廷中,大臣們為擁立福王還是擁立潞王爭執嚴重,東林黨人多數主張擁立潞王,而馬士英等軍閥多數主張擁立福王。最後,在軍隊的護擁下,福王終於坐上了金殿。

正在這個微妙的時刻,甲申年十二月,在金陵城內,出現了一個十分招搖的「大悲和尚」,自稱姓朱,是皇族,曾被崇禎皇帝封為「齊王」,三十五歲就成了「活佛」,是天下第一「聖僧」。並且宣稱與潞王認為一家,潞王曾為他「披紅」,委託他來南京「探聽消息」,聯絡重臣,保潞王登基。這個「大悲和尚」,經常住在「挑水張道人」家中,與「挑水道人」一起活動,「一僧一道」招搖過市,十分令人矚目。

這個「大悲和尚」,精神似乎有點不正常,但舊社會民間也經常出現此類人物,本不足為奇。但他的時候趕得好,正值馬士英、阮大鉞輩羅織罪名,向東林黨人發難之時,「大悲和尚」的出現,正中下懷,於是,馬阮等人以此為契機,捏造了「十八羅漢,五十三參」的反對福王、擁戴潞王的陰謀集團,妄圖把史可法、黃道周、陳子龍等朝中正直之士一網打盡!後來由於福王不敢驟興大獄,此陰謀才不了了之。

「大悲和尚」和「挑水道人」本非什麼重要人物,但捲入了南明政爭之中,在南明時期成了轟動全國的著名人物。《紅樓夢》隱寫南明背景,以這個「一僧一道」的形象穿針引線,是十分巧妙、也十分妥帖的。

5、 關於「鹽課林老爺」

「鹽課林老爺」是誰?在《紅樓夢》中,他是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父親,第一男主角賈寶玉的姑夫林如海。所謂「鹽課」,就是皇帝欽派的「巡鹽御史」的簡稱。在封建社會,鹽稅是朝廷的主要收入來源,皇帝自然對管理鹽務的官員格外重視。明清兩代,朝廷設兩淮、兩浙、長蘆等鹽課,皆是肥缺,其中尤其是兩淮鹽課,更是肥得流油的美差,是官員們趨之若騖的角色。

據紅學家們考證,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曾輪流擔任兩淮鹽課十幾年時間,期間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過著極端窮奢極欲的生活。所以,紅學專家們推斷,這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間接證據之一。

此說表面上看似有理,但細細思考起來,卻又大謬不然!為什麼呢?兩淮鹽課確是美差,曹寅、李煦當的也是美差,可是《紅樓夢》中,「鹽課林老爺」當的似乎並非美差,簡直就是個苦差、窮差、濫差!

朋友們如若不信,可細細品味書中的描寫:堂堂鹽課老爺,只有一個妻子賈敏,並無三妻四妾,這在封建士大夫階層是極不正常的;妻子病死後,連續絃的能力也沒有,父女二人苦苦度命;家裡不要說沒有田產美宅,恐怕制錢也沒有幾文,連幾個像樣的丫鬟都養活不起,心愛的獨生女兒林黛玉去依附外祖母家生活,只可憐兮兮地帶一個不懂事的小丫鬟雪雁,隨身也沒有為女兒帶一點零用銀子,在賈府中受盡勢力小人的白眼,與寶釵的闊綽形成鮮明的反差。父親死後,黛玉回去奔喪,回來時沒見到帶回一點遺產,只買了一點不值錢的土特產送禮。生病吃一點燕窩,還得靠寶釵施捨。與寶玉盤算結婚時的嫁妝,林家是一點也沒有,完全靠賈家的錢財。

天底下果真有這樣的窮鹽課麼?整個大明王朝沒有,整個大清王朝也沒有!紅學家們找不到生活原型,便毫無來由地說是《紅樓夢》作者筆下疏忽。如果《紅樓夢》作者的文筆疏忽到了這分天地,還稱得上偉大的文學家麼?真不知這些紅學家是在讚美《紅樓夢》還是在醜詆《紅樓夢》!

這樣的窮鹽課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的紅學家考證錯了地方!明清兩代確實沒有窮光蛋鹽課,但明末清初的南明小朝廷期間,兩淮鹽課卻真的是個既窮的叮噹響又苦不堪言的糟糕差事!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南明小朝廷賣官鬻爵,名器廝濫,兩淮鹽課本是個美差,但朝廷一放就是好幾個,誰也不是專差,誰也沒有真正的權利,結果一個美差變成了一堆濫差!

二是當時兩淮地盤上為軍閥「江北四鎮」盤踞,這些軍閥不僅每年向朝廷逼索大量軍費,還視駐地為禁臠,自己設關收稅,朝廷派去的官員根本無法執行公務,當然也收不到鹽稅。

三是當時兩淮地區是軍事上的割據區,南明軍隊、李自成殘餘軍隊、清朝軍隊,「你方唱罷我登場」,「江北四鎮」之間又經常打內戰,地方幾乎沒有一天寧靜!什麼朝廷的錢糧鹽稅,根本無法徵收。

這樣一個「兩淮巡鹽御史」,你說是不是一個苦不堪言的差事!林黛玉的父親,當的就是這樣一個鹽課!林如海之所以甘願忍受父女骨肉分離之痛,把心愛的女兒送往外祖母家去「寄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女兒躲避戰亂,反正自己也沒有妻室、沒有家產、沒有奴僕,一個人在戰亂的揚州苦熬吧!封建社會的官員,是絕對不可以擅自逃離職守的,林如海除此還有什麼辦法?

《紅樓夢》作者之所以要描寫這樣一個「鹽課林老爺」,其目的不外是要交代作品的南明背景。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紅樓夢》書中描寫林如海的死期有矛盾,有的紅學家考證,書中原來交代林如海死的日子,就是清軍攻克揚州、開始「揚州十日」大屠殺的日子,這難道僅僅是偶合麼?

6、 關於「甄英蓮」

《紅樓夢》中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子「甄英蓮」,其命運確實是「真應憐」!小時候就被拐子拐賣,連家鄉父母都不記得;長成後又被薛大傻子霸佔為妾,受盡這個「呆霸王」的折磨;年輕輕就被薛蟠與妻子夏金桂折磨成「干血癆」,淒慘地病死。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這一點,這個「甄英蓮」似乎與《紅樓夢》故事主線並沒有多大關係,書中假如沒有這個人物,並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那麼,惜墨如金的《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要在書中創作這樣一個人物呢?

要明白這一點,必須首先搞清《紅樓夢》作品的社會背景和人物原型,方可了然不惑。我們說,《紅樓夢》是以南明小朝廷時期為背景的,那麼,「甄英蓮」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應該是南明時期一個比較有影響的重要人物,把她寫入書中,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出《紅樓夢》故事的時代背景。

南明時期果真有「甄英憐」這樣一個重要女性麼?有,確實有!她的生活原型,就是「秦淮八艷」之首,大名鼎鼎的柳如是!柳如是最早的名字叫什麼?就叫「楊影憐」!「影憐」和「英蓮」的關係,還用筆者饒舌麼?

這個「楊影憐」,確實是從小被拐子拐賣的,其家鄉父母全都不記得了。開始拐子把她賣給一個姓周的退休老官僚為妾,後來不容於大婦,被逐出家庭,被迫淪落風塵,成為雛妓。長成後,由於容貌嬌媚,又鍛煉得多才多藝,詩書畫在當時可稱三絕,結果名滿天下,大紅大紫。

楊影憐年輕時,曾與當時著名文人、復社骨幹、幾社領袖、著名民族義士陳子龍鬧過幾年自由戀愛,並曾在嘉興「小紅樓」中同居一段時間。後來由於陳家的干涉,二人不得不痛苦分手了。分手後,楊影憐終生都在思念陳子龍這個昔日的戀人,尤其是陳子龍為國捐軀後,楊影憐幾乎終生流不盡思念的淚水。《紅樓夢》中「絳珠還淚」、「木石前盟」的故事,就是以陳楊戀情為原型創作的。

二十六歲時,已經不再年輕的楊影憐,幾經選擇,最終嫁給了撈名士、東林黨領袖錢謙益,並改名柳如是,號河東君。柳如是別號很多,如蘼蕪、美人、瀟湘等,《紅樓夢》中的「金玉良緣」,也應是根據錢柳姻緣為原型創作的。《紅樓夢》中的寶釵姓薛,薛柳二姓都是河東郡望,所以「河東君」也是「蘅蕪君」!

「河東君」柳如是,確實是個值得歌頌的女中豪傑,其原因不僅在於她的才藝出類拔萃,更在於她的高尚的民族氣節!南明小朝廷覆滅之際,他的丈夫錢謙益身為當朝禮部尚書,柳如是沉痛地勸丈夫自殺殉國,錢不肯,柳如是又親自為丈夫做出樣子,奮身投水,由於解救及時,方沒有死成。柳如是愛國獻身的故事,三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讚美!

《紅樓夢》用「甄英戀」這個形象來引出故事,不僅巧妙地交代出了作品的時代背景,也清晰地勾勒出來「絳珠還淚」、「金玉良緣」的故事框架,作者的創作技巧,不可謂不高明!

7、 關於「秦可卿」

《紅樓夢》中最說不清的人物是秦可卿,這個在「享強壽」之年就上吊自殺的當家少奶奶,引起多少紅學大家的奇思妙想。其實,秦可卿這個人物,也是以柳如是為原型寫成的,目的是為了交代柳如是最終上吊自殺的悲慘下場!

前面我們說過,「甄英蓮」的生活原型就是柳如是,「絳珠還淚」和「金玉良緣」都是按柳如是的愛情婚姻生活寫成的。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紅樓夢》書中特意交代,這個香菱(甄英蓮)的「眉眼兒」,長得就像「東府小大奶奶」似的;而在「太虛幻境」中的「可卿」,又名「兼美」。什麼叫「兼美」?就是兼釵黛之美,「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看!《紅樓夢》作者把甄英蓮、秦可卿、林黛玉、薛寶釵四人,就是這樣巧妙地串在一起了!

柳如是確實是上吊自殺身亡的。柳如是嫁入錢家後,雖然是偏房,但一直按嫡妻對待,家中財產一直由她當家管事。康熙三年,錢謙益病死後,家族中惡勢力聯合起來,奪占家產,長子錢孫愛懦弱無能,幾乎破家。就在這關鍵時刻,柳如是挺身而出,寫下遺書,毅然吊死在靈堂上。家族惡勢力因此受到官府懲處錢氏家庭子女因此得到保全。

柳如是自殺時,年僅四十六歲,正所謂《紅樓夢》中交代的「享強壽」之年!柳氏的死亡,激起了錢氏門生故交、社會正直人士的極大憤慨,他們聯合起來,不僅為柳如是向官府討回公道,還確實風光地為柳如是搞了一次震驚四方的「大出殯」!柳如是的墳墓,至今仍在常熟錢氏祖墳中,與錢謙益墓相伴,接受著後人的弔唁追思!

8、 關於史湘雲

《紅樓夢》中史湘雲這個人物很有意思,她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從小父母雙亡,出身孤苦;二是性格「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三是詩思敏捷,詩中有「喃喃負手扣東籬」等出世思想;四是婚姻不幸,丈夫早亡,「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當我們知道了《紅樓夢》中寶釵、黛玉的原型是柳如是時,湘雲的生活原型就不難考證了。她就是以柳如是最要好的「手帕姐妹」黃皆令為原型創作的。

黃皆令幼年生活坎坷,父母早逝,不幸被賣入青樓,逐漸成長為一名走紅的名妓,與柳如是一生交往甚厚。黃皆令的詩畫才能在南明時期的名氣很大,其詩中有濃郁的出世思想,柳如是曾經編輯過她的詩,評價為「皆令詩近僧」。黃皆令的性格確實是「英豪闊大」一類,早年並為像柳如是等「手帕姐妹」一樣,急於出嫁從良,似乎缺少「兒女私情」。後來嫁給一個姓楊的窮秀才,連續生育了三個孩子,但丈夫又不幸早死,一個人拖著三個可憐的孩子,以賣畫為生,生活十分窘迫。

錢柳結成「金玉良緣」後,硬「手帕姐妹」邀請,黃皆令曾經到錢柳居住的「絳雲軒」居住一個時期,與錢謙益、柳如是夫婦詩酒唱和,傳下了一段佳話。後來錢柳死後,黃皆令便不知所終了。《紅樓夢》描寫的「金陵十二釵」,最初的原型本來就是南明時期的名妓,《紅樓夢》最初確實是一部寫妓女的書,這在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明確記載,無須懷疑。

9、 關於妙玉

《紅樓夢》中的妙玉,是個十分奇怪的人物,她是個出家人,但卻不僧不道;她自幼出家,卻不容於家鄉豪族,被迫流亡在外;她沒有什麼收入來源,但卻似乎很有點家底,拿出的貴重茶具,連堂堂榮府也找不出幾件來;她性格孤僻,只與林黛玉、刑岫煙還合得來;她的詩才不在釵黛之下,但很少參與大觀園活動,只在凹晶館為黛湘聯詩做了一次收尾。

妙玉的生活原型,應該是寄居在杭州西湖的名妓林天素。柳如是在同陳子龍分手後,一段時間曾寄住在杭州西溪的「黃衫豪客」汪然明家裡,既承受著感情上的巨大痛苦,又接受著身體上的痛苦折磨,曾經連續長時間吐血。其間柳如是與汪然明之間信件往來頻繁,柳如是手書的信函,深得魏晉風骨,受到汪然明的賞識。汪然明將柳如是的三十一篇書信彙集起來,整理成《柳如是尺牘》出版;出版前,就是請林天素為該書做的序。

林天素本是福建名妓,性格孤僻鯁直,詩才著名當時。因家鄉豪紳迫害,不容當地,憤而出家,先是流浪到蘇州玄墓居住,後來又輾轉到杭州西溪,依附汪然明,寄住在西溪的「隨喜庵」。林天素由妓女而出家,確實是不僧不道的形象,而性格更加孤僻,不喜與當紅「手帕姐妹」往來,也封筆不再作詩寫文章,但卻不過汪然明的情面,很不情願地為《柳如是尺牘》寫了序言。

今天,林天素的這篇序言,與柳如是的尺牘一起流傳下來,從中不難看出林天素的孤僻性格,也不難看出她的行文特色風格。

10、 關於馮小青

《紅樓夢》中並沒有直接出現馮小青的形象,但在描寫黛玉孤苦無依的生活場景時,卻直接引用了馮小青的詩:「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馮小青最著名的詩是:「冷雨敲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從《紅樓夢》中描寫的林黛玉形象看,明顯是受了馮小青故事的影響。

馮小青的故事,是發生在杭州西溪的真實故事。她原來是揚州的「瘦馬」,被杭州紈褲公子馮雲將買來做妾。馮雲將的父親馮夢楨是明朝後期著名權臣,馮氏家族在杭州是著名「望族」。馮雲將的妻子是個冷血「妒婦」,馮小卿進門後,被她隔離在西湖孤山居住,不僅與丈夫不得見面,除了一個老婆子,其他人也絕對無法見面。在這種孤寂的生活中,馮小青整天以讀《西廂記》、《牡丹亭》打發日子,整日以淚洗面,不久就在抑鬱中孤淒地死去了。臨死前,把自己梳洗得整潔乾淨,焚燒了多年的詩稿,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馮雲將與柳如是、汪然明是同時代人,柳如是在汪然明家寄住時,與馮雲將也有較為密切的詩畫往來。《紅樓夢》作者在搜集柳如是事跡,創作《紅樓夢》時,必然同時接觸馮小青的事跡,並用於《紅樓夢》人物的刻畫,這是小說創作的必然。更何況,《紅樓夢》作者本身就是杭州西溪人,對馮小青的故事,本來就應該熟悉。這是後話,下文再提。

(未完待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