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團圓與大離散:《傲慢與偏見》與《紅樓夢》中愛情喜劇與悲劇陋
《紅樓夢》和《傲慢與偏見》作為同時代的代表東西方文學的兩部經典愛情著作,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幾代讀者。現在,重讀這兩部巨著,不僅是重新感受其中的震撼力,而且為其中的某些東西所感動著。《紅樓夢》敘述了以貴族子弟賈寶玉和多情敏感的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中心的系列愛情悲劇,結局是大離散。《傲慢與偏見》則是營造了一個以聰明自尊的伊麗莎白和傲慢貴族達西愛情喜劇為中心的愛情大團圓。通過比較,不難發現這兩部作品之間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就是都反映了一個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情。但是其中又有不同。筆者認為,《紅樓夢》的愛情悲劇不只是寶黛的悲劇,而且是整個社會的悲劇,當然主要是與作者所處環境有很大關係;而《傲慢與偏見》的愛情喜劇則與作者個人的創作風格有很大的關係。現試就這方面作些分析,難免有愚陋之處。
(一) 大離散:《紅樓夢》中愛情悲劇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來給人看。愛情是美好的,是純真的,然而因愛生恨,因情魂斷天涯卻讓人覺得似乎該悲天憫人了。《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感情糾葛注定要走上一條不歸路。悲劇是《紅》的主線,林的香消玉隕和賈的情歸無稽涯是不可逆轉的結局,萬事都尋因問果,因果相生,現就這原因略做分析。
一是作者的現實與理想強烈碰撞的結果。家道中落使曹雪芹的理想難以成為現實,這必然會使他在精神上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受壓抑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偏頗,內心的澎湃與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產生翻江蹈海,石破天驚的撞擊,使作者看透現實,只有把現實看得透徹,加上自身的悲慘遭遇,有責任心的文人都會站出來,用手中的筆針砭時弊,不會讓自己的作品成為統治者的附庸,而是廣大人民的喉舌。詩酒風流可能只適與那些貴族士大夫及時行樂,在那個時代,他的生活環境不允許他超現實地去創作華麗詞藻的作品,而只能是把憤世嫉俗之情流淌於筆端。《紅》中賈,林便是這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 人物性格與理想追求導致悲劇的產生。賈寶玉是大家族中的花花公子,在封建大家族下他不得不遵循「父母之命不可違」的綱常道理,不得不學孔孟之禮,讀八股之道,精經濟之行。然而作者卻沒有把他塑造成一個溫馴的羔羊,而是賦予他反叛的性格。在任何時候單一的反叛者都不能夠力挽狂瀾,只能反抗不適合自己的方面,然而卻達不到 任何效果。他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因此他的反叛只能在痛苦的無奈掙扎中死去。反叛中有著軟弱,這也是導致他失敗的致命弱點。他的軟弱使他對封建社會的反抗毫無力度可言,真心喜歡他的一個個香消玉隕,他的最愛只剩黛玉了。從林妹妹生前到死後,他都未向外人宣稱過對他的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林黛玉的死去,他能做到的只是哭,如此軟弱之人,注定只會無疾而終。林是真摯愛情的追求者,他希望賈心中只有她一人。她是花,花開必有花謝,她狂熱追求的那種超脫現實的愛情是不切實際的,最終只能灰飛煙滅。
三 封建的倫理制度和以婚姻為手段來維繫利益是悲劇產生的又一原因。史太君是封建禮教的忠誠衛士,理想僵化,不容許耳中有一絲異聲。史太君為了所謂的封建正統,為了她至高無上的愛情。賈、林之愛是超現實的性靈之愛,但是他們不可能有現實之愛,這也正是正統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抗爭,,封建家族之間的維繫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反對他們結合是為了賈府乃至史、薛、王等封建家族的利益。
在封建社會下,孤傲對抗庸俗、高潔對抗骯髒、美好理想對抗冷酷現實。社會,個人,作者都是悲劇的動因。
(二) 大團圓:《傲慢與偏見》愛情喜劇
正如十九世紀著名學者、批評家喬治亨利路易斯曾經指出:簡奧斯汀「掌握了戲劇手法這門難得的、困難的藝術」,「如果說用最簡潔的手段達到最真實的表現可稱為藝術的最高成就,那麼可以說奧斯汀最大成功就在在於成功地運用了喜劇這「最簡潔的手段造成了一個愛情的大團圓,而不是像當時所流行的滑稽模仿的形式那樣矯揉造作。
十九世紀初,英國小說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奧斯汀以現實主義先驅姿態打破了這一局面。她反對假浪漫主義,嘲弄當時流行的感傷派小說,認為小說應該真實並要有「四處洋溢的機智幽默」。《傲
慢與偏見》就是這樣一個現實主義「四處洋溢的機智幽默」的愛情喜劇。
《傲慢與偏見》第一章第一句就定下了喜劇的調子,「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實際上,全篇基本都圍繞著這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展開,就在班納特一家在為嫁女兒而憂慮的時候,「有錢的單身漢」們——彬格萊和達茜
來到了,這給了他們希望。然而,很快希望破滅了,彬格萊被無知的班納特太太又喋喋不休了。很快,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傲慢的達茜先生向伊麗莎白髮出愛情信號,而伊麗莎白卻因誤信他人言而產生了偏見,拒絕了他的求婚。事情又一次陷入困境。全書達到高潮。之後,經歷種種戲劇性變化,終於形成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伊麗莎白與達茜成了幸福的一對,彬格萊和吉英喜結連理。
事實上,書中的情節並不複雜,簡直可以說有點簡單。可是,正如毛姆所說,這體現了「出色的觀察力,生動的幽默感和巧妙的措辭」。這樣就使簡單的情節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有了喜劇的色彩。而讓愛情喜劇化正是奧斯汀「對人性的透徹理解」的結果。讓人們知道,傲慢與偏見會給愛情帶來曲折,但最終又會為真愛所屏棄。這樣愛情大團圓的局面的出現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三) 大團圓與大離散之愛情讚歌
在把《紅樓夢》和〈〈傲慢與偏見〉〉納入比較視域時,我們得對二者進行重新審視,不能主觀地割斷它們之間的聯繫。不管結局是大團圓還是大離散,也不管過程是喜劇還是悲劇,其間昇華耀眼的是愛情的永恆。
〈〈紅樓夢〉〉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愛情的悲劇,而且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人物性格的缺陷——軟弱,不能容忍自由愛情的社會,以及作者辛酸的遭際,都促成了悲劇。其中沒有圓滿的愛情,有的只是眼淚和有情人的大離散。與之相比較,〈〈傲慢與偏見〉〉雖背景也差不多,卻成為了喜劇。這從原因上去追問,主要要歸結到作者奧斯汀的創作手法上。奧斯汀特有的幽默感和喜劇化的敘事手法使得全書充滿了不可抗拒的魅力。
參考書目:<<紅樓夢〉〉 曹雪芹著
〈〈傲慢與偏見〉〉 奧斯汀著
〈〈奧斯汀和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 朱虹 選自〈〈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五)〉〉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紅樓夢〉的悲劇意識與旋律美〉〉 唐富齡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比較文學教程〉〉 陳淳 主編
〈〈文學理論原理〉〉 童慶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