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俞平伯

才子俞平伯

才子俞平伯

紅學研究

到過南京的讀書人,幾乎都會本能地想起朱自清那篇有名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當年還有一位名作家也寫了一篇同名散文,他就是俞平伯。

 1923年8月,朱、俞兩位好友夜泊秦淮,泛舟河上,相約各寫一篇同題散文,文章發表後被稱為「雙璧」,一時傳為文壇佳話。可是歲月無情,今天的讀者往往只知朱自清,而不知俞平伯,歷史有時就這樣令人無奈。

 俞平伯生於典型的書香世家。曾祖俞曲園,進士及第,著有《春在堂全集》,為清代有名的經學大師。父親俞陛雲,探花出身,著述頗多。母親乃知府之女,俞平伯從小便跟母親學經書詩文,13歲讀《紅樓夢》,15歲便考入北京大學,師從國學大師黃侃。1922年以新詩集《冬夜》名動文壇,此後出版詩集《西還》,散文集《雜拌兒》、《燕知草》以及學術論著《紅樓夢辨》、《讀詩札記》、《讀詞偶得》等諸多作品,成為新文學著名作家。

 俞平伯一生交友無數,但與朱自清的友情最為人稱道。1920年,俞平伯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與朱自清是同事,遂成好友。從此開始了30年的交往,相互唱和,書信不斷,並視朱自清為一生知己。《冬夜》出版後,朱自清是最早給予較高評價的人之一,稱其「凝煉、幽深、綿密」,「有不可把捉的風韻」。此後,二人經常切磋。北京淪陷時,許多文人學者逃往西南聯大,俞沒有來得及逃出北京。在北京文化界,俞當年與周作人關係最密,朱自清擔心他步周作人後塵,給他寫信,希望他潔身自好,不要寫詩。俞從此真的不再寫詩了,以此向友明志。朱自清去世後,俞因太過傷心,以致記者採訪他時連話都說不出來。俞與夫人本是昆曲愛好者,想起與亡友朱自清生前交往,從此連「遊園」「驚夢」都不唱了,亦可見二人感情之厚。

 俞平伯個子不高,頭方而大,鑲金牙,戴深度近視眼鏡,穿一身褪色的藍布長衫。俞長於作文,也善於講課,先後做過北大、清華的教授。他的弟子張中行晚年回憶說,他的文章「確是雜,或說博;可是都深入,說得上能成一家之言」,是「五四後的著名散文家」,與周作人比較,「苦雨齋平實沖淡,他曲折跳動,像是有意求奇求文。」文筆「奇峭而有情趣」。然而張中行最佩服的還是他的「才」,「但我總是覺得,俞先生,放在古今的人群中,是其學可及,其才難及。」

 俞平伯先生從事創作60餘年,一生創作的散文數以百萬計,既有像《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雪晚歸船》、《冬晚的別》、《陶然亭的雪》這樣純粹的美文,也有如《中年》、《身後名》、《獨語》、《生活的疑問》這樣人生感悟的哲理小品;有《清河坊》、《湖樓小擷》、《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此類記游佳作,也有《關於治學問和做文章》、《讀書的意義》之類記錄其治學讀書心得的篇什;作為紅學大家,其探討紅樓的文章,不可不讀。

 江蘇文藝出版社今年1月出版了俞平伯的《中年》一書。書中選錄的一組紅樓漫談,大多是作者死後發表的遺作,從別樣的視角解讀紅樓,讓人一窺紅學大家的真知灼見。收入這本《中年》的散文,都是從俞平伯先生一生創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遴選出來的名篇佳構,也是俞先生散文精華之所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