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除夕祭宗祠,而是元旦行朝賀

不是除夕祭宗祠,而是元旦行朝賀

不是除夕祭宗祠,而是元旦行朝賀

紅學研究

一、「臘月二十九日」的次日到底是哪一天?

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寫道: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次日,由賈母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坐八人大轎,帶領著眾人進宮朝賀,行禮領宴畢回來,便到寧國府暖閣下轎。諸子弟有未隨入朝者,皆在寧府門前排班伺候,然後引入宗祠。

……

至次日五鼓,賈母等又按品大妝,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兼祝元春千秋。

這幾段文字寫了連續三天之中發生的事情。第一天是「臘月二十九日」,榮寧兩府做好了過年的準備;第二天是「臘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賈母等人進宮「朝賀」,朝賀回來之後,又去宗祠祭祀祖先;第三天,賈母等人又進宮「朝賀」,還去為元春祝壽。

我們從第二回冷子興口中知道,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第五十三回回目又明寫「除夕」祭宗祠,這樣看來,「臘月二十九日」的「次日」顯然就是除夕大年三十,第三天理所當然就是正月初一元旦。

可是,如果我們再細究一下「朝賀」問題,就會發現上面對日期的推斷完全錯了。

二、朝賀

什麼叫「朝賀」?

王景海、陳勞志等編著的《中華禮儀全書》對「朝賀」的解釋是:

朝賀  中國古代朝廷的慶賀大典。即在指定的時日,群臣朝見拜賀皇帝的禮儀活動。據文獻記載,自漢代定為每年正月初一日為朝賀之日。這一天在史書上稱為「元日朝賀」或「元正朝賀」。

至唐玄宗時,中書門下省上奏,以為「冬至,一陽始生,萬物潛動。自古聖帝明王皆以此日期萬國,觀雲物,禮之大者,莫逾是時。」於是定冬至為朝賀之日。這一天在史書上稱為「冬至朝賀」。

朝賀有盛大的儀式。漢書載:漢高祖七年,長樂宮落成,儒生叔孫通參照先秦文獻記載,制定了一套朝賀禮儀。群臣在長樂宮朝賀劉邦。是日平明,臣僚衣冠楚楚,由謁者導引,依身份地位依次進入宮殿,殿廷上車騎戍卒、旌旗號角,陳列整齊。俟百官就位,劉邦乘車入殿,諸侯王以下相繼拜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靜。」由於當時許多官員出身草莽,不懂禮法,舉動稍不如儀,便被御史帶出,算是懲罰。臣下均十分嚴肅,「無敢喧嘩失禮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此後,歷代王朝朝賀都有一套嚴格規定。

從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知道,「朝賀」是發生在特定時日中的慶賀大典,具有鮮明的時間特徵和嚴格的禮儀制度。那麼,哪些時日才會舉行「朝賀」呢?上面的解釋僅列出了兩個日期:元旦(正月初一)和冬至。

也許有人要說,上面的解釋僅列舉了漢唐兩個朝代的「朝賀」日期,後世未必沒有「除夕」朝賀。那麼,後世,尤其是清代,究竟有沒有「除夕」朝賀呢?回答非常明確:從來沒有!絕對沒有!

何本方、岳慶平主編的《中國宮廷知識詞典》對「朝賀」制度作了詳盡的解釋。從這部詞典的解釋我們可以知道,「朝賀」是「朝會」制度的一種。詞典「朝會」條解釋道:

朝會 古代稱臣見君曰朝,君見臣曰會,合稱朝會。古代朝會有兩種,一為大朝,指皇帝於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御正殿受群臣朝賀;一為常朝,指皇帝於平時召見文武官員,處理政務。前者屬於禮節慶賀性質,後者屬於日常公務性質。常朝中因御殿的時間不問而有早朝、午朝之分;因覲見的人員身份不同而有皇太子、諸王朝、諸司朝覲、藩屬來朝等區別。

我們再來看看詞典對「大朝」的解釋:

大朝 帝王於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如萬壽聖節)御正殿受文武群臣參拜慶賀,稱為大朝。《爾雅·釋言》注云:「臣見君曰朝。」大者,蓋指其禮儀隆重、規模盛大而言。大朝不同於常朝,後者為處理日常政務而設,而前者則純為禮節慶賀而設。大朝時,明代皇帝御華蓋殿,後改乾清官,清代皇帝御太和殿。親王、太子、以及清代的貝勒、公等與群官依身份,先後賀帝,明代太子還稱賀辭。

詞典在對「正旦、冬至大朝會」詞條的解釋中寫道:

古代元旦和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個節日,歷代王朝皆規定於元旦和冬至(或冬至後一日)舉行大朝會以示慶賀。《宋史·禮志》:「元正一歲之首,冬至一陽之復,聖人重之,制為朝賀之禮焉。」

這個解釋不但明確了朝賀所發生的特定的日期,而且說明了朝賀的根本原因。按這個解釋,除夕哪裡有可能出現朝賀呢?絕對沒有這個可能!

我們從《中國宮廷知識詞典》還可以看到,不僅皇帝受「朝賀」,皇帝的老媽、老婆和兒子都可以受「朝賀」。以下照抄三個詞條的解釋:

皇太后受朝賀 清制,每逢元旦、冬至及皇太后生日(聖壽節),皇帝率王公大臣、侍衛、都統、子及尚書以上官詣皇太后宮行慶賀禮;皇后率公主、福晉、命婦行禮;京官及地方官具表致賀、行禮於午門外。參閱《清史稿·禮志·皇太后三大節朝賀儀》。

中宮受朝賀 皇后受妃嬪、命婦朝賀。唐制,皇后正、至受群官和外命婦朝賀(見《通典·開元禮纂類·禮八十三》)。唐以後無皇后受群臣賀儀。明制,皇后正旦、冬至、千秋節於坤寧宮(後改為仁智殿)受皇貴妃、眾妃.公主及外命婦朝賀,平時每月朔望受命婦朝參,統稱為中宮受朝。詳見《明史·禮志·中宮受朝儀》。

朝賀東宮 指文武百官於元旦、冬至等節朝見皇太子,行禮致賀。其制始於隋代。《通典·禮三十一》:「隋文帝開皇初.皇太子勇准故事,張樂受朝,宮臣及京官北面稱慶。」明制,皇太子於元旦、冬至、千秋節俱受群臣朝賀。其儀詳見《明史·禮志·朝賀東宮儀》。

各位,看清楚沒有?哪裡有什麼除夕朝賀?!

舉行朝賀的特定日期:元旦、冬至(或冬至次日)、國家慶典(萬聖節、聖壽節、千秋節等)。

接受朝賀的特定人物: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

三、清會典及其則例

對於那些絕不甘心失敗的妄人來說,富察敦崇著《燕京歲時記》可能是其最後惟一的救命稻草。《燕京歲時記》「除夕」條寫道:

京師謂除夕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賀;庶僚叩謁本管,謂之拜官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懸掛影像。黃昏之後,閤家團坐以度歲。酒漿羅列,燈燭輝煌,婦女兒童皆擲骰斗葉以為樂。

妄人們為了拚死捍衛其歪理邪說,會不顧一切地將除夕清晨「皇上升殿受賀」解釋為接受「朝賀」。可是,這個解釋合乎邏輯嗎?這個解釋合乎自漢代以來歷朝歷代的禮儀規範嗎?

《燕京歲時記》「元旦」條明確寫到了「朝賀」:

京師謂元旦為大年初一。每屆初一,於子初後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連宵達巷,絡繹不休。接神之後,自王公以及百官,均應入朝朝賀。

從邏輯上來說,如果我們單看《燕京歲時記》這兩個詞條的記載,實在無法斷定除夕清晨「皇上升殿受賀」到底是不是接受朝賀;從歷朝歷代的禮儀規範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斷定絕對沒有「除夕朝賀」,如果富察敦崇的本意是在寫除夕皇帝接受朝賀,那他真是「荒謬絕倫」。

現在,我們來看看《欽定大清會典》和《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對「朝賀」是如何規定的。在抄錄具體的條款之前,我不妨向各位先交待一下,會典及其則例到底是個什麼東東,為什麼要以它們為判斷取捨的惟一標準。

《欽定大清會典》彙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光緒五朝的會典,因此又被稱為「五朝會典」。吉林大學法學院呂麗《〈清會典〉辨析》一文論證了《清會典》「是一部具有典制史書特點、法規彙編形式、綜合性法典之外觀、根本法之地位的行政法典,是禮儀之邦『官禮』的集大成者」。作為一部在行法律,會典所載的「故事」必須是在行的,即「凡廟朝典禮官司所守,皆據現在所行直書於典」;因特殊情況不按會典行事的,則屬特例,需經皇帝御批方才得行;會典未有記載的,則不准行;違反會典要受處罰。會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要與會典的內容和精神相符合,不得與其相牴觸。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丁華東《清代會典和則例的編纂及其制度》一文又論述了會典和則例的關係。該文寫道:「除了作為行政憲章的會典以外,在清代,各衙門都還纂輯則例。所謂則例,就是把衙門中經辦的事例歸納起來,編選成冊,由皇帝批准頒布實施,作為會典的實施細則,使有關官員在辦理事務時有所參照遵循。」

《欽定大清會典·凡例》則是如此描述會典、則例及其相互關係的:

一、會典以典章會要為義,所載必經久常行之制,茲編於國家大經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總括綱領,勒為完書。其諸司事例,隨時損益。凡頒之綸綍,議自群寮,舊制新裁,與夫微文末義,縷析條分,並詳則例。以典為綱,以則為目,庶詳略有體。

會典和則例的性質搞清楚了,我們現在就來看看清會典和則例對「朝賀」是如何規定的。

《欽定大清會典·卷二十·嘉禮·朝會一》:

凡元日、長至(即冬至,本道注,下同)次日、萬壽聖節及遇國家慶典,皇帝御太和殿,群臣上表稱賀,則有大朝之儀。在外直省官及四夷屬國豫期表賀,至日各率屬望闕行禮,與京朝官同。

月之每旬五日,皇帝御太和殿受朝,則有常朝之儀。

看清楚了?朝賀屬於大朝之儀,只有在上述引文所規定的特定日期內才能舉行。除夕有朝賀嗎?「除夕朝賀」那叫荒謬絕倫。

再來看看《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六·禮部·朝會三》的規定:

一元日皇太后宮朝賀 順治八年題准元日設皇太后儀駕及丹陛大樂,皇帝御禮服,率王公、大臣、侍衛詣皇太后宮行禮。畢,公主、福晉以下,都統、尚書、子、命婦以上詣皇太后宮行禮。

康熙八年,題准元日太皇太后儀駕中和韶樂全設,皇太后儀駕丹陛大樂全設,皇帝御禮服,率王公以下、內大臣、侍衛暨都統、尚書、子以上,鹹朝服,先朝於太皇太后宮。畢,次詣皇太后宮,行禮如儀。

次日,皇后御禮服,率公主、福晉以下、都統、尚書、子、命婦以上,鹹朝服,朝於太皇太后宮。畢,次詣皇太后宮行禮如儀。

由以上兩段引文可以看到,從順治八年開始,元旦當天,有「命婦」朝賀皇太后的法律規定;從康熙八年開始,命婦朝賀皇太后的日期改在了正月初二,在這一天,命婦不但要朝賀皇太后,而且首先要去朝賀太皇太后。這樣一來,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到的兩次朝賀,都可以在清代的法律制度上落實了,都可以從清代的根本大法及其實施細則上找到依據。

這就是說:

按照法律規定,「臘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賈母等人進宮朝賀,這個「次日」毫無疑問、千真萬確、鐵板釘釘地就是「元旦」,這個「朝賀」毫無疑問、千真萬確、鐵板釘釘地就是去朝賀皇帝;

第二天賈母等人又去朝賀,這一天毫無疑問、千真萬確、鐵板釘釘地就是「正月初二」,這個「朝賀」毫無疑問、千真萬確、鐵板釘釘地就是去朝賀皇帝的奶奶(如果他奶奶還活著的話)和老子娘。

由此看來,元春真實的生日毫無疑問、千真萬確、鐵板釘釘地就是「正月初二」,鄙人按八字命理對元春生日的推斷完全正確,歷史及法律的定例跟鄙人的理論推斷與數值計算構成了完美的相互證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