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雪芹是此雪芹嗎?
對於曹雪芹,我們知道得太少。1921年以前,人們根據書中第一回的講述,只知道曹雪芹只是一個編輯身份,將《紅樓夢》「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對於作者是誰,人們採取的是闕疑的態度。例如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偉元寫道:「《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先生刪改數過。」嘉慶刊本《綺樓重夢》的作者蘭皋居士說:「《紅樓夢》一書,不知誰氏所作。」訥山人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為《增補紅樓夢》寫序,也認為:「《紅樓夢》一書,不知作自何人,或曰曹雪芹之手筆也,姑弗深考」。對於今人所認為是《紅樓夢》作者的的曹雪芹,當時所說多是輾轉相傳的傳說,沒有真憑實據。
1921年胡適根據《雪橋詩畫》、《八旗文經》和《熙朝雅頌集》三部書,寫出了著名的《紅樓夢考證》,其考證結果可概括為五點:(一)《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二)曹雪芹是漢軍正白旗人,曹寅的孫子,生於極富貴之家,身經繁華綺麗的生活,又帶有文學與美術的遺傳與環境。他會做詩,也能畫,與一班八旗名士往來,但生活非常貧苦,他因為不得志,故流為一種縱酒放浪的生活。(三)曹寅死於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於此時,或稍後。(四)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以上的接駕的闊差,但後來家漸衰敗,大概因虧空得罪被抄沒。(五)《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作的。作書的年代大概當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書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根據敦誠的《挽曹雪芹》詩(四十年華付杳冥)芹,胡適假定曹雪芹活了四十五歲,因為「四十年華」只能是舉整數。1928年,胡適購得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依據脂批,認定曹雪芹卒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改變了卒於甲申的說法。
胡適這個「改變」,實際上體現了史料間的尖銳矛盾。關於曹雪芹的卒年,胡適始主甲申,後改主壬午。到底哪個對?也許都不對,也許都對?說都不對是說所引用的史料本身都不可靠。說都對則因為這兩個曹雪芹本是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生年不一樣,死時也有異,只不過今人張冠李戴地把他們弄在了一起。
先讓我們看看具體的史料,以便我們作進一步的分析。
A、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不遇獺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
從這則史料中可以看到,「芹」死於「壬午除夕」。因為干支紀年是六十年一循環,這年究竟是哪個「壬午」年,我們不知道。
B、佩刀質酒歌 (敦誠,乾隆27年,即1762年,壬午年)
「秋曉遇雪芹於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佩刀質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聞賀鑒湖1,不惜金龜擲酒壚。
又聞阮遙集,直卸金貂作鯨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間更無黃金檔。
秋氣釀寒風雨惡,滿園榆柳飛蒼黃。
主人未出童子睡,□(jia,古代酒器)干甕澀何可當!
相逢況是淳於輩2,一石差可溫枯腸。
身外長物亦何有?鸞刀昨夜磨秋霜。
且酤滿眼作軟飽,誰暇齊鬲分低昂。
元忠兩褥何妨質,孫濟溫飽須先償。
我今此刀空作佩,豈是呂虔遺王祥。
欲耕不能買犍犢,殺賊何能臨邊疆。
未若一斗復一鬥,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
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
我有古劍尚在匣,一條秋水蒼波涼。
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C、《小詩代柬寄曹雪芹》(敦敏,乾隆28年,即1763年,癸未年)
「東風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駕,來看小院春。
詩才憶曹植,酒盞虧陳遵。
上己前三日,相勞醉碧茵。」
D、《挽曹雪芹》(敦誠,乾隆29年,即1764年,甲申年)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
孤兒渺漠魂應逐,新婦飄零目豈瞑。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惟有青山淚,絮酒生芻上舊--。」
E、河干集飲題壁兼吊曹雪芹(敦敏,乾隆29年,即1764年,)
「花明兩岸柳霏微,到眼風光春欲歸。
逝水不留詩客杳,登樓空憶酒徒非。
河干萬木飄殘雪,村落千家帶遠暉。
憑弔無端頻悵望,寒林簫寺暮鴉飛。」
從B-E這四則史料,我們可以看出,毫無疑問這個曹雪芹是死於甲申年的。在壬午年他還與人喝酒,在癸未年他還訪友和喝酒。如果我們客觀地分析起來,脂硯齋是孤證,敦誠和敦敏所提供的是多證,如果這兩個曹雪芹是同一個人的話,似乎他應該死於甲申年,即1764年。這樣一來,從1764年上推40年,這個曹雪芹就應該生於1724年,即雍正二年。那麼當曹家被抄時他才兩三歲,根本就沒有過過賈寶玉式的富貴生活。
為了清楚的說明問題,我們可利用簡化和「變易處理」過的數理邏輯表描述解決此疑問的可能方案:
--敦記史料-----脂記史料---處理方案
--- 真 -----------真-----------1
---假 ----------- 真 ----------2
---真------------假 ----------3
---假------------假-----------4
對於此至關重要的紅學核心問題,歷來是爭論不休。由於江寧曹雪芹說「統治」和「限制」著人們的思想,作此研究者多半是嘗試著調和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故基本上棄方案1和4而不用,只選用方案2和3。例如周汝昌先生認為(1947年),「壬午」記年乃脂硯齋誤記,應該以敦記史料為準,用方案3。然而主張「壬午」說胡適及後繼學者認為,脂批說得明明白白,不應遭到懷疑,選用方案2。也有「篡改」脂批的,以期應用「雙真」的方案1。例如1980年梅挺秀認為,「壬午除夕」是上一批語的系年而非描述語句,人為地將完整無間斷、句意統一的脂批一截為二。細察甲戌本此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換頁)」,是一「筆無間斷、意義一貫」的句子,這樣大違常理地「篡改」脂批,實在不是「科學」的行為。然而,這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出台後,卻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許,可見此問題在紅學界實在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結。事有湊巧,正當梅先生這個「雙真」方案大行其道之時,真假莫辨的張家灣刻有「壬午」二字的曹雪芹墓石的出土,頓時將持此說的學者的觀點又轉變了過來。
對這個「改造過」然後再施行「雙真」方案的歡迎,體現了對選用方案2和3的不贊成。其原因,顯然是行此方案存在著明顯的邏輯謬誤。例如方案二,其邏輯結果本來為:編輯《紅樓夢》之脂記曹雪芹是「真」,而敦記曹雪芹是「假」,脂記曹雪芹非敦記之曹雪芹,即敦記之曹雪芹與《紅樓夢》毫無關係。然而,胡先生先已經確認了敦氏材料的可靠性,可甲戌本又確鑿無疑地說曹雪芹是死於壬午年,在此情形下,就只好模模糊糊地存而不論,不講理由,將兩個曹雪芹合而為一,假定了敦記曹雪芹之死期為錯。再說方案三,假定「脂批」所記有誤而敦記材料為真,這樣一來,雖然與《紅樓夢》有關係的曹雪芹與敦記曹雪芹掛上了鉤,可這條脂批並非「一般意義」上之脂批,如果脂硯齋與曹雪芹之間的關係就如周先生後來認為那樣「親密」的話,說脂批居然連曹雪芹死亡的日期都會誤記的話,那實在是說不過去的事情。如果連這樣大的、關鍵的事情脂批都會「誤記」的話,這脂批的史料價值就真真的大有問題了。有鑒於此,今天的我們就應該重新考察這個問題,考慮考慮方案1和4的可能性了。
先說邏輯方案4,即這兩組史料均假。這個方案是難以想像的,因為敦記之史料全沒有提及江寧曹雪芹與《紅樓夢》有關的問題,他們作為曹雪芹的好友,其交往被記錄於詩,載於自己的著作中,應該是可信的。脂批脂本,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著的,雖然有人提出過甲戌本及其脂批「有問題」,可畢竟那是無稽之談,不經一駁之說,難以憑信的。因此,方案4的處理途徑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那麼,這就只剩下邏輯方案1可供施行了,即脂記史料和敦記史料均真。這樣一來,脂記所載的曹雪芹就非敦記所記之人了,其邏輯結論就需要有兩個曹雪芹在歷史上存在了。不過,歷史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有兩位同名同姓之人並存並非什麼不可思議之事。雖然我們今天尚且不知道脂批之曹雪芹是誰,但至少可以問一句:彼雪芹是此雪芹嗎?!因為同一個人是不可能「死亡」兩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