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俗語運用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高爾基說得好,語言是文學創作的「第一要素」。《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包括它的敘述語言、描寫語言、人物對
白,代表了我國古代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峰,和任何一位外國作家相比,都毫無遜色。本文僅就《紅樓夢》在俗語運用方面的特點和功能,談點粗淺的看法。
《紅樓夢》俗語運用的特點俗語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的語句,也稱為常語、俗話。它包括諺語、俚語、歇後語等。《紅樓夢》中俗語的運用,特點突出,獨具匠
心。作者利用俗語的各種修辭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刻畫了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這些俗語的運用,與小說中人物的
命運、情節的展開、主題的深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這些俗語的修辭手段包括比喻、誇張、對偶、借代等方式。
比喻 在《紅樓夢》的第二十六回裡,小丫環佳蕙正碰上林姑娘給丫頭們分錢,她也得到一份,回頭興沖沖地跑到丫環紅玉這兒來,讓紅玉給數了並收起來。在談到賈府裡人分三六九等。人心向背吋,紅玉說:
俗語說的:「千里搭席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
「千里搭席棚。沒個不散的筵席」,比喻任何事物總是有盛有衰,總要有結束的時候,這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地位低下的丫環
紅玉,看透了賈府裡人們聚散無常的現狀,這個比喻,客觀真實地道出了賈府裡上上下下的人,終將要各奔東西的結局。俗語後邊說的
「各人干各人的」、「誰還管誰」的話,已經給這句俗語作了很好的註解。在封建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的基礎之上,人情淡薄、爾虞我詐,這才是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質。這不由使我們想起《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
臨終時「托夢」給鳳姐說的一番話:
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話,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這段話裡連續用了四個俗語,其中「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樹倒猢猻散」,一句是說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走向它的反面,《紅樓夢》所描寫的封建貴族大家庭,乃至封建制度,已經開始走到腐朽的末路,這種比喻從理性上使人看到事物的本質;另一句俗語,則具體形象地說明封建貴族大家庭敗落的必然結局。這些比喻的巧妙運用,不僅是封建社會末期人與人之間的複雜的階級關係的真實寫照,而且生動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和滅亡的客觀規律。在《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裡寫到賈璉在與他的外室尤二姐談起尤三姐的婚嫁時,賈璉說:
前日我也曾回大哥的,他只是捨不的。我還說「就是塊肥羊肉,無奈燙的慌;玫瑰花兒可愛,刺多扎手。咱們未必降的住,正經揀個人聘了罷。」
在這裡,「是塊肥羊肉,無奈燙的慌」、「玫瑰花可愛,刺多扎手」,比喻東西雖好,只是得不著。賈璉瞞著王熙鳳私自在外另設家室,娶了尤二姐之後,他的兄弟賈珍對尤三姐又饞涎欲滴,意欲霸佔。但尤三姐是一個性情暴烈、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她早已看透了賈氏兄弟欺男霸女的本性。對於像尤三姐這樣疾惡如仇,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不惜犧牲性命的純潔少女.賈氏兄弟的癡心妄想,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尤三姐的潔身自好和她的反抗精神,意味著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和維護人格的尊嚴,對封建惡勢力的憤怒抗爭。甚至連賈璉這個無恥的紈褲子弟,也不得不承認尤三姐好像「是塊肥羊肉,無奈燙的慌」,是一朵「玫瑰花兒」,雖然可愛,但「刺多扎手」,是惹不得的。
誇張 第六回,劉姥姥勸其窮困潦倒、無以生計的女婿狗兒,到賈府走動走動,她說:
你為什麼不走動走動?或者他還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只要他發點好心,拔根寒毛比咱的腰還壯呢!
封建社會裡的廣大農民,深受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狗兒一家瀕臨破產的境地,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的岳母劉姥姥,一位久經世故的老寡婦,想起了早年曾和他家有親戚關係的賈府,儘管賈府已經走向衰敗的下坡路,其經濟實力仍然是很雄厚的。劉姥姥以「拔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壯呢」來形容兩家生活差距,雖說誇張一些,但卻道出了封建社會貧富之間的差距,這種誇張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這句俗語,出自《紅樓夢》第十八回。尤氏二姐原木與張華定親,張父為了得到尤婆子的二十兩銀子,退了親,可張華對此事並不知曉,後來尤二姐成了賈璉的外室。王熙鳳從興兒那裡知道了底細,心生計謀,於是封了二十兩銀子給旺兒,令其勾結張華寫一張狀子,假告賈璉奪妻之罪。鳳姐兒在尤氏面前大鬧,歷數賈璉的不是。這句俗語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尖銳的矛盾衝突,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意願。
借代 在《紅樓夢》中的第六十七回,薛寶釵把其兄薛蟠從外地帶回來的土物兒,分送給賈府裡的姐妹們,趙姨娘的兒子賈環也分得一份兒,趙知道薛寶釵和王夫人是親戚,於是便到王夫人跟前買好。結果,王夫人是知其來意,又見她說的不倫不類,也不便不理她,說道:
「你只管收了去給環哥玩罷。」趙姨娘來時,興興頭頭,誰知抹了一鼻子灰,滿心生氣,又不敢露出來,只得訕訕的出來了。
所謂「抹了一鼻子灰」,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在鼻子上抹了一層灰,而是利用這種借代的修辭方法,說明一個人遇事不順心,碰了釘子,受到了挫折。趙姨娘滿心想借此向王夫人買好,緩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改善她本人的處境,然而卻弄巧成拙,弄了一身不是,碰了釘子,掃興而歸。這件事兒,可以進一步印證賈府統治階級內部那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紅樓夢》的第九回,在敘述薛蟠為了自己的「龍陽」之興(即喜好男色)時寫道:
因此也假說來上學讀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卻不曾有一點兒進益,只圖結交些契弟。
這裡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指代做什麼事情沒有恆心,最後不了了之,結果是一事無成。成語裡有「一曝十寒」,其意思是相同的。
對偶 《紅樓夢》是一部經典的古典文學名著,其語言表達已近於爐火純青的程度,其中屬於對偶形式的俗語更是俯拾即是。比如,
「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這句俗語,它出自《紅樓夢》的第八十二回。寶玉上學後,襲人在屋裡清靜閒暇,想到自己的終身。雖說老太大已把自己許給寶玉當偏房,但畢竟不是正娶。倘或將來寶玉娶個厲害的,只怕自己落得個尤二姐、香菱的下場。又想,寶玉必娶黛玉無疑,於是,起身到瀟湘館探探口氣,當襲人和黛玉提及尤二姐和香菱時,書中寫道:
黛玉從不聞襲人背地裡說人,今聽此話有因,心裡一動,便說道:「這也難說。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在自然界,不能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風向,說明兩種勢力不能調和,這句俗語不僅有比喻的特點,同時它也是一種對偶的形式。「牆倒
眾人推,鼓破亂人捶」,這句俗語,意思是說,倒霉的人總是受欺侮。在《紅樓夢》第五十五回中,眾媳婦們因疏於職守,被替代鳳姐兒臨時理家的探春申斥,而眾媳婦們又遷怒於趙姨娘吋。平兒悄悄地對她們說:
「罷了!好奶奶們,『牆倒眾人推』。那趙姨娘原有些顛倒,「著三不著兩」,有了事就都賴他。
平兒在這句俗語裡,只說了前半句「牆倒眾人推」。對偶的特點之一,就是前後兩句的意思是相近或相反的,那麼在表達時,便只說前半句或後半句就可以了。
俗語之所以生動、形象,主要原因是它取材於現實生活中大量的活生生的人和事兒,同時也因為它採用了許多修辭格來加強作品語言的表達效果。作為全部作品整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在《紅樓夢》中對於作品情節的展開、主題的深化、人物性格的刻畫和環境的渲染,的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紅樓夢》俗語運用的功能俗語是人民群眾語言的精髓,曹雪芹善於吸收人民群眾語言藝術的營養,《紅樓夢》裡所運用的大量的俗語,就是人民群眾生活
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人民群眾思想智慧的結晶。《紅樓夢》俗語運用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揭示了封建社會崩潰的必然趨勢
《紅樓夢》的第一十三回,秦可卿對王熙鳳所說的「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樂極生悲」、「登高必跌重」、「樹倒猢猻散」等四句俗語,非常生動形象地預示了封建大家族必然沒落、運終數盡、不可挽回的歷史命運。這是封建貴族窮奢極欲,致使階級矛盾尖銳化的必然結果。大觀園在抄檢之前,賈府富貴榮華的表面現象,已經掩飾不住他們由於荒淫無度、奢侈靡費所造成的空虛脆弱的階級本質。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重重困難和難以救藥的政治危機。在第五十七回,薛姨媽給湘雲、黛玉解釋什麼是「當票」時:
二人聽了,方笑道:「……姨媽家的當鋪也有這個?」眾人笑道:「這更奇了!『天下老鴰一般黑』,豈有兩樣的。」
一句「天下老鴰一般黑」,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賈府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連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包括夫妻關係、父子關係、親屬關係,
都被塗上了一層厚厚的銅臭,可以想見他們對廣大農民、奴僕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了。第七十四回,在抄檢大觀園時,探春說得更為形象、逼真:
「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可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
一方面由於探春是庶出,再加上她的性格耿直倔強,她早已對賈府裡人的行止不滿,她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句俗語表達了自己痛切的心情,實際在客觀上預示了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行將敗落的前景。
2.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
作家、藝術家努力追求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這是由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徵決定的。曹雪芹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主張在人物對話中,著意刻畫各類人物的不同性格,反對千人一面,反對眾口一腔。因此,他在創作中,人物的對白採用了大量的俗語,其目的就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化特點。《紅樓夢》的第六十五回,藉著興兒的話,對鳳姐兒的性格作了高度的概括,說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著,腳底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事實上,這個「鳳辣子」的確是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無惡不做。她依仗權勢,暴戾恣肆,是賈府裡一隻地地道道的母老虎。興兒所說的這些俗語,恰恰是她性格的寫照。在第五十五回裡,平兒向鳳姐說去探春那裡的前後經過時,談到了薛寶釵和林黛玉,鳳姐兒說:
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人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薛寶釵是《紅樓夢》裡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的一個大家閨秀,她滿腦子都是功名利祿,表面上卻是溫文爾雅,甚得賈府上至老太太、下至諸奴僕的喜歡。「事不幹己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是封建士大夫「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明哲保身的思想。薛寶釵遇事不說活、不表態,不意味著她不關心自己,恰恰相反,這正是一種極端利己的個人主義人生哲學。在《紅樓夢》的第六十五回,尤三姐當著賈璉、賈珍這對荒淫無恥的兄弟二人的面,揭露了他們男盜女娼的陰暗心理:
你們別糊塗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呢!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兒倆,拿著我們姊妹兩個權當粉頭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了算盤了!
在這段話裡,尤三姐用了「糊塗油蒙了心」、「打錯了算盤」兩個俗語,充分表達了一個雖然地位低下,但卻敢於反抗,直言快語,不甘心被侮辱、被玩弄的青年女子的性格特點。
3.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人生哲學
「言為心聲」,在文學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分別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觀、世界觀。在《紅樓夢》裡,人物對白運用了大量的俗語,不僅表現了不同人物各自的身份特徵,特別應該看到,它同時也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各種心理狀態,表現了他們對事物的理想、觀念和追求。在第二十九回,賈母看到寶玉和黛玉在一起經常鬧彆扭,於是說了下面一段話:
偏偏的遇見了這麼兩個不懂事的小冤家兒,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是俗話兒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了。
「不是冤家不聚頭」,有時又當作反義詞用,是指一對相愛的人在一起會經常鬧意見。這句話是說彷彿他們是專為作對才相識或相愛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句俗語,原意是說只有經歷過一件事,才能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在第六十回裡,丫環春燕的娘被眾丫環數落之後,春燕勸她以後不要再多管閒事兒了,她娘說了一句:「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人類的知識來源於實踐,無論是在社會實踐中還是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總是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紅樓夢》裡還有一些類似的俗語,作者巧妙的運用,使說話的人活起來了,成為文學作品中的典型,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紅樓夢》語言藝術成功之所在。
[參考文獻]
[1]何士龍:《紅樓夢語言美鑒賞》,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邱崇丙:《俗語五千條》,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周中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
[4]《中國語言學大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