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形象探源(上1)
賈寶玉是《 紅樓夢》 的主人公,探索賈寶玉形象的素材與構思乃研究曹雪芹《紅樓夢》 創作思想的重要一環。
筆者在《 紅樓夢論源》 中已然指出:「賈寶玉的思想和性格顯示出成年曹雪芹的思想與人生觀。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賈寶玉這樣自覺背叛封建主義傳統觀念的貴族少年,即使是曹雪芹本人,在其少年時代也不可能達到賈寶玉的思想境界。因此,賈寶玉實際上是一個帶有很濃的理想色彩的形象。」「作者以文學典型化手法在幾個原型的基礎上集中塑造了藝術形象賈寶玉。此形象的思想性格多取之於成年曹雪芹,而具體的情節素材多取自脂硯、畸笏及作者等人,當然還有許多藝術想像、虛構的成分。」限於《論源》 的篇幅,關於賈寶玉形象的構思未能充分展開,本文即以此為討論目的。
一 六身一體的賈寶玉形象
佛教稱觀音有六種法相,可現三十三身;賈寶玉形象也有青埂峰頑石、神瑛侍者、賈寶玉以及隨之而來的三生石、通靈寶玉、甄寶玉等六身,顯示了物、神、人三種法相。筆者《紅樓夢神話論源》 對此已作了詳細考證。凡此文已詳論者,本文即簡述之,並據以進一步討論曹雪芹之構思1 。
(一)青埂峰頑石:賈寶玉之象徵
曹雪芹將一塊女蝸煉石補天時拋棄在青埂峰下的頑石作為小說主人公賈寶玉的象徵。作者這種構思乃受其祖父曹寅《巫峽石歌》 的啟發。曹寅稱巫峽石「頑而礦」, 「蝸皇采煉古所遺,廉角磨瓏用不得」. 「廉角磨瓏」即稜角磨損,「頑而礦」即癡頑愚鈍成不了金玉之器,因而這塊頑石「無材不堪入選」實則因不合「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補天標準,才被女媧棄於青埂峰下。據甲戌本第一回頁四眉批:「妙,自謂落墮情根,故無補天之用。」可見外形邊角的缺損只是它被棄的表層理由,深層的原因在於它本質上的癡頑愚鈍及「落墮情根."
「情根」,這是從佛教典籍中「愛根」發展而來的新詞。佛教認為愛慾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故《大乘同性經》 捲上有「無明愛根」之語。孔尚任《 桃花扇》 李香君唱詞有:「情根愛胎,何時消敗」、「拿住情根死不松」(分別見《逃難· 香柳娘》 曲及《 棲真,醉扶歸》 曲)。愛乃七情之一,故「情根」較「愛根」涵義更為豐富。由此可見:為「情根」所引發而投入人世歷盡悲歡離合最後又回到「情根」的青埂峰頑石,它的命名就顯示了它與「情」的不解之緣。頑石倚「情根」而立,正象徵著小說主人公賈寶玉以「情」為其人生哲學的起點與終點;頑石的「無材不堪入選」.亦正顯示了賈寶玉憤世嫉俗拒絕補天的塊壘不平。
當然,頑石的投向人間亦有其「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的物質慾望;一僧一道攜他「至昌明隆盛之邦,詩禮替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亦即有意將他送入榮府大觀園這社會環境,令其物質慾望完全得到滿足。作者以賈寶玉物質慾望的完全滿足與其精神的不滿足為反襯,凸現賈寶玉與周圍男性的截然差異,顯示其在此環境中而能不停息地尋覓最高人生價值即精神價值的不同凡響。雖然這是身倚「情根」之頑石先天察賦之所決定,卻亦是頑石即賈寶玉以其永不迷惑的精神理想對抗物質慾望引誘之勝利。
(二)神瑛侍者,賈寶玉的前身與青埂峰頑石的神格化身在曹雪芹的構思中赤瑕宮神瑛侍者是賈寶玉的前身。是他以甘露灌溉絳珠草,才使她脫去草胎木質,成為絳珠仙子;是他凡心偶熾意欲下凡,才使絳珠仙子決心下凡以一生眼淚償還甘露之債。甲戌本在這段情史上有眉批:「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歷盡風月波瀾,嘗遍情緣滋味,始結此木石因果以淺胸中抑鬱。」可見在作者構思中,這「赤瑕宮神瑛侍者」就是青埂峰頑石的神格化身.《玉篇》 謂「瑛」是「如玉美石」,故「神瑛」意即已通神性,具有知覺、思想、情感、靈性的假玉真石,當然也就是那塊變成晶瑩美玉的青埂峰頑石了。神瑛侍者與青埂峰頑石在作者構思中本是一而二,二而一,可分可合,亦分亦合的統一體。
在他們投入人世之後,神瑛侍者成為賈寶玉,青埂峰頑石化為通靈寶玉。這塊通靈寶玉與其主人賈寶玉又是不可須臾分離的統一體:它成為他的命根子、他人生經歷的觀察者、記錄者與《石頭記》 小說的敘述者。當它「為聲色貨利所迷」,他就陷於瘋狂乃至昏迷不醒,如第二十五回所寫。當通靈寶玉離開人世回到青埂峰下並恢復其頑石本相之時,賈寶玉亦將涅槳而回至太虛幻境,回復為神瑛侍者,並進而與青埂峰頑石合而為一。富察明義《題紅樓夢》 組詩第十九:「石歸山下無靈氣,總〔 縱〕 使能言亦枉然!」證實作者的確有這樣的構想。
(三)三生石:青埂峰頑石的別名
西方靈河岸上有一塊三生石,石畔有一裸絳珠草。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絳珠草遂得長生化為絳珠仙子,由此引出了神瑛與絳珠亦即賈寶玉與林黛玉的一段情緣。
西方靈河,或謂即印度恆河。筆者認為:這樣以虛為實解釋神話地名未必恰當,且並無文獻出處可據。「靈河」原指銀河(首見隋代蕭珠《奉和月夜觀星》 詩:「靈河隔神女,仙髻動星牛。」後屢見於詩詞),曹雪芹借用為神話河名;「西方」是佛教經典中天國所在地:「西方靈河」即呈現出神話和宗教境界寧靜靈異的氛圍。三生石及絳珠草情史發生於此,更為這神話和宗教境界增添了「情」的色彩。
「三生石」在唐代袁郊《 甘澤謠· 圓觀》 一文已經出現(見《 太平廣記》 卷387 ) ,蘇軾據以改寫為《圓澤傳》 ,張岱《 西湖夢尋》 也有短文《 三生石》 ,清初古吳墨浪子《 西湖佳話》 又將它們合而改編成白話小說《三生石跡》 。故事情節眾所周知,不必重複。所可注意者,圓澤轉世前與李源相約:「十三年後(唯《 甘澤謠· 圓觀》 作「十二年後,' )在杭州天竺寺外三生石畔相逢。是年中秋之夕,轉世為牧童的圓澤從寺後出現,歌《 竹枝詞》 兩首,詞云:「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溪山尋已遍,卻回煙掉上瞿塘。」歌罷遂去,不知所之。《三生石跡》 小說云:李源「即記其事於天竺之後那一片石(按,即三生石)上」。這塊記述著李源與圓澤兩世情好的三生石,就這樣進入了中國文化史,成為人們熟習的典故,激發了曹雪芹的創作靈感。甲戌本第一回頁九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旁批:「妙,所謂『三生石上舊精魂』也。」可為此說之確證。圓澤與李源之情記在三生石上,神瑛與絳珠之情記於青埂峰頑石之上;青埂峰頑石作詩渴亦自稱「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顯系模仿圓澤後身牧童所歌「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故青埂峰頑石與三生石有同一性。
筆者《 紅樓夢神話論源》 考出:曹雪芹構思中的絳珠草實即古代神話中炎帝季女瑤姬精魂所化的靈芝仙草,而絳珠仙子即瑤姬形體所化的巫山女神。巫山頑石峻蹭不平,最易成為清露凝聚之處,石畔靈芝因而多得甘露之惠長青不凋。青埂峰頑石來源於巫峽石,又與三生石有同一性.則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其實也就是生於青埂峰頑石之旁了。顯而易見,在曹雪芹構思中,西方靈河岸上兼有神話、宗教、「情」之色彩的三生石實即青埂峰頑石。
(四)通靈寶玉:青埂峰頑石的幻相
通靈寶玉是青埂峰頑石的幻相。曹雪芹的生花妙筆多次披染,方繪出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通靈玉的形貌。第一回楔子中,茫茫大士「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收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在甄士隱夢中,它第二次出現:「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讀者方知賈寶玉「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第三回襲人介紹:「聽得說落草時他口裡掏出,上頭有現成的穿眼。」第八回又借薛寶釵「識通靈」細細描寫:「只見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正面有「通靈寶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反面有「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等篆字,然後才點明「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塊頑石的幻相」。這塊通靈寶玉,具有真假的兩重性。真,因為它在世人眼中確是塊晶瑩美玉;假,因為它本是「落墮情根」的頑石。寶玉其表而頑石其實,正象徵著賈寶玉秉正邪兩賦之性,聰明靈秀而又乖僻邪謬的性格特徵。在宵雪芹的構思中,通靈寶玉、青埂蜂頑石、神瑛侍者、三生石四者的實際同一已是無可置疑.
(五)甄賈寶玉:賈寶玉與其對立面的同一
在賈寶玉之外,有一甄寶玉在篇。「甄賈」之諧音「真假」已由脂評點明,則甄賈寶玉構成對比當不成問題。
在中國古代的辮證思維中。對立面雙方必趨向同一的思想早已相當成熟(如《老子》 、《 莊子》 中就不乏此類論述)。故曹雪芹構思中的甄賈寶玉當是對比而又同一的人物,實際可能是同一人物向兩個相反方向之發展。這不僅由前八十回對甄賈寶玉的重登對比描寫可以見出,而且有多條脂批為佐證:
( 1 )甄家之寶玉乃上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力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寶玉之文,則正為真寶玉傳影。(甲戌本第二回頁31 旁批)
( 2 )與甄家子恰對。(甲戌本第三回「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句旁批。又見蒙戚三本。)
( 3 )甄玉賈玉一干人(甲戌木第一回「金滿箱」三句旁批。)
今前八十回僅在第二、五十六回側筆寫及甄寶玉,且都是在強調二人之同。則在曹雪芹的構思中,後半部將寫二人之由同趨異(今後四十回對甄寶玉走「立身揚名」之路的處理我認為是符合曹雪芹構思方向的).最後甄賈寶玉又趨於同一,這也可在脂評中略見端倪:己卯、庚辰、蒙戚三本、列藏及夢覺本在第十八回元春省親演戲第三出《仙緣》 下均有雙批:「《 邯鄲夢》 中,伏甄寶玉送玉。」眾所周知,《 邯鄲夢》 系湯顯祖據沈既濟《 枕中記》 改編,《 仙緣》 乃其中第三十九出《 合仙》 (《綴白裘》 名為《 仙圓》 ,是舞台演出本),內容為呂洞賓將夢醒後的盧生帶至仙境,七仙點化盧生,盧生醒悟,遂離塵而去。可見小說最後將使甄賈二人相遇併合二而一同歸太虛幻境。當然,具體的情節構思已難確知,但大致的構思方向即甄賈寶玉的由同趨異,最後又趨於同一卻是可以推知的。
綜上所論,可見曹雪芹在構思描繪賈寶玉形象時,採用了一種特殊的手法,即同時以六個形象立體構成之。其中,以對入世後的賈寶玉(即小說主人公)的描寫為主體,其他五個形象都是這主體的背影或側影。在人類藝術史上,可以用來類比的大約只有法國現代畫家畢加索的立方主義繪畫了:採用同時從不同角度表現人物的技法顯示其立體的存在。生活於十八世紀中國的曹雪芹,真是個超越了時空的天才啊l
二 賈寶玉形象性格本質兩重性之構思
曹雪芹以六身一體的新穎藝術手法表現賈寶玉形象,顯示出作者構思中這一形象本身的複雜性。但無論何等複雜的性格,仍然有其穩定一貫的、定向發展的基本特徵,表現出這一形象的本質。賈寶玉形象當然也是如此。
早在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作者就借賈雨村之口提出了對賈寶玉性格形成的哲學解釋亦即「正邪二賦」說:
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乘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使男婦偶采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明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
這哲學解釋本身的正確與否是另一問題,但從中已可見:曹雪芹對賈寶玉形象的兩重性格已有清楚的理性認識。綜觀《紅樓夢》 全書,曹雪芹也確實是在表現賈寶玉形象複雜性格的同時,突出展示了他性格本質的兩重性:他離經叛道、不孝不忠,自覺地有理論地拒絕「立身揚名」 ,拒絕走仕途經濟之路;他胸懷博大,尊重女性,向悲劇女性奉獻了自己全部的愛與同情。
曹雪芹賦予賈寶玉以這樣的典型性格,顯示出他本人思想及人生觀與小說主人公的重合.這是何等偉大卓絕的胸襟,需要何等勇敢無畏的膽識裡因為,按照封建正統的代表者賈政判斷:這兩方面的本質性格,後者證明賈寶玉是「好色之徒」、「淫魔色鬼」,前者顯示他將來必然會發展到「弒君殺父」。相對這性格本質而言,賈寶玉形象的其他特徵都是次要的、非本質的,當然,為了豐滿這一形象,作者也必須多方描繪並表現這些性格側面。限於篇幅,本文將就曹雪芹對賈寶玉形象性格本質的構思試作考察與論述。
其一:離經叛道,不忠不孝的「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縱垮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這是第三回賈寶玉出場時作者從封建正統立場所作的評論。兩詞顯示:作者將要塑造的賈寶玉形象「潦倒(落拓不羈,舉止不自檢束)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以致封建正統視為:「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這就證明:曹雪芹所要塑造的賈寶玉形象,乃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不肖」,因而也就是最為叛逆、最為反動的人物。然而賈寶玉卻對自身思想行為充滿了合乎道德與正義的自信:「那管世人誹謗j;賈寶玉視封建正統的評價為「誹謗」,顯示他必不會接受任何勸諫,必將我行我素,終身決不回頭。
為了完成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前所未見的新人,曹雪芹選擇了他對最基本的封建道德倫理「忠孝」的態度以及圍繞這一核心思想言行一筆筆描繪渲染,層層推進,終於凸現了賈寶玉形象反「忠孝」的性格本質。
(一)「忠幸」內涵及相互關係的歷史發展
忠、孝是儒家倫理學的範疇,其涵義及相互關係都在不斷發展。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離經叛道,反對「忠孝」;然他所反對的並非孔子所說「忠」、「孝」的本來涵義,而是經漢儒改造以後,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明清時代官方哲學所提倡的「忠孝」。
「孝」的基本涵義是敬愛父母,就此層面而言,「孝」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道德要求。孔子對「孝」所作的解釋是:「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他認為「孝」不是單指贍養父母,而是指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如果缺乏尊重之心,那贍養父母即等於飼養犬馬,乃大逆不孝。孔子還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事父母幾諫」(《論語·裡仁》),即婉言相勸力請改正,並非主張對父母要絕對服從。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對這一意義的「孝」,應該說是做到了。
但「孝」的涵義在擴大、發展並變化。《 論語》中「孝」字出現19 次,《 學而篇》 記孔子弟子有若所說名言:「其為人也孝弟(梯,意為順從兄長)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即把「孝弟,』作為維持社會制度與既定秩序的基本道德力量。由於「孝」從縱的方面、「弟」從橫的方面維繫並團結了古代社會的血緣宗法家族,而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實際上只是宗法家族制度的擴大,只有鞏固宗法家族才能進一步鞏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樣,「孝梯」當然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提倡的「為仁之本」,成為全民特別男性最根本的道德責任與社會責任。
與「孝」一樣,「忠」的涵義亦在發展變化,《 論語》 中「忠」字出現18 次,曾參將孔子的「仁」概括為:「夫子之道,忠忽而已矣。」 (《 論語· 裡仁》 )朱熹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為怒,而已矣者,竭盡而無餘之辭也。」故孔子所謂「忠」本義為對他人忠誠老實且盡心竭力。《論語》 中名言「為人謀而不忠乎」、「行之以忠」、「忠告而善道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等句之「忠」都是此義,細讀《 紅樓夢》 ,可見這一意義的「忠」,賈寶玉對其周圍諸人,特別對姊妹、侍女及友人都已真正做到。到漢代,先後出現了《孝經》 和《 忠經》 兩部儒家後學編寫的經典。《 孝經》 在廣泛論述「孝」的基礎上將「孝親」與洲忠君」合而為一:「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註:「以孝事君則忠。」(《 孝經· 廣揚名章第十四》 )《 忠經》 更進一步將忠孝並列論述:「孝者俠君而成之,所以答君親之恩,明臣子之分。」(《忠經· 序》 「忠能固君臣,安社翟,感天地,動神明,而況人乎。忠興於身,著於家,成於國,其行一也。」(《忠經」天地神明》)可見漢儒認為:非「忠」不足以成「孝」, 「忠」又不僅是「孝」的發揚光大,而且是「孝」的檢驗標準與最高典範。後來經過歷代儒學大師韓愈、二程、朱熹等從理論上反覆闡述、論證、推行,「忠孝」終於成為最根本的政治道德範疇,神聖不可侵犯的「夭理」了。從韓愈的「臣罪當誅天王聖明」到明清時代的「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 「君父」的權威越來越走向極端,以致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 首二篇《 原君》 、《 原臣》 中大聲疾呼反對極端之君權,反對臣對君的無條件服從,實際上正是對封建社會後期官方哲學提倡之「忠孝」的否定。
從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 以後,思想界在高壓下對此敏感論題保持沉默近一百年.這黎明前的黑暗與沉寂竟為曹雪芹之《紅樓夢》 所衝破,因為我們從曹雪芹所構思的賈寶玉形象驚異地看到:棄絕這一意義層面的「忠孝」乃至在行動上堅持不忠不孝,正是賈寶玉所自覺選擇的人生道路,而且是堅持不改,至死不悔。
(二)賈寶玉反對「立身揚名」即反時「忠幸」
賈寶玉最厭惡並反對「立身揚名」。反對「立身揚名」實即反對「忠孝」,因為名列「十三經」的儒家要典《孝經》 卷一將「忠孝」的內涵作了這樣的規定: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立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份,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字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這段論述十分簡要,它指出了實行「孝」的三個階段:「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邢是註:「言行孝以事親為始,事君為中。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紅樓夢》 中賈寶玉所拒絕的「立身揚名」,正是《 孝經》 所規定的最高之「孝」,即所謂「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根據這一權威理論,曹雪芹所構思的賈寶玉形象顯然是一個離經叛道、不忠不孝之人。對「始於事親」的初步之「孝」,賈寶玉並沒有拒絕.作者有不少筆墨寫及少年賈寶玉對賈母、王夫人和賈政的血緣親情,即使面對賈政的訓斥,也未有明顯的悖逆之語。第十七回遊園題額時關於「天然」的提問固然有冒犯嚴父之嫌,但合乎孔子「事父母幾諫」的教誨。從賈寶玉對賈母和王夫人的親密,更可見他並不是缺乏骨肉親情的冷人。在「不肖種種大承答撻」之前,對尊長的晨昏定省他也還能做到。因而在這「孝」的第一階段「始於事親」,少年賈寶玉行動中尚無大錯。然而,此時少年賈寶玉思想上的不忠不孝已經開始萌芽生長。在第二十回,我們看到,對維繫鞏固封建宗法家族的「孝梯」這一根本倫理,他漠然處之,「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獨物,可有可無。只是父親、叔伯、兄弟中,因孔子是亙古第一人說下的,不可憐慢,只得要聽他這句話。所以,弟兄之間不過盡其大概的情理罷了,並不想自己是丈夫,須要為子弟之表率。」賈寶玉既「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濁物可有可無。」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他自己的父親、叔伯、兄弟。雖勉強在表面上聽從孔子教誨,實際「不過盡其大概情理罷了。」可見在「始於事親」這一階段,賈寶玉最多只做到了不違反血緣親情的最低要求而已。在其思想深處,「孝梯」這一根本的為仁之道早已被他拋到九霄雲外,不復顧念。
對「孝」的第二階段要求「中於事君」亦即忠君,少年賈寶玉從思想、言語到行動都已大大背離。試看曹雪芹為展現賈寶玉形象之不忠而構思的兩段情節:
其一,第十六回賈元春晉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寧榮兩處上下裡外莫不欣然踴躍,個個面上皆有得意狀,言笑鼎沸不絕。」而賈寶玉卻「雖聞得元春晉封之事,亦未解愁悶。賈母等如何謝恩,如何回家,親朋如何來慶賀,寧榮兩處近日如何熱鬧,眾人如何得意,獨他一個皆視有如無,毫不曾介意。因此眾人嘲他越發呆了。」賈寶玉在此所顯示的完全是對「皇恩」的蔑視。而在這蔑視的背後,正是他對封建君權的否定,最根本的叛逆,最根本的不忠。
其二,第三十六回,賈寶玉與襲人閒談春花秋月,粉淡脂瑩以及女兒好、女兒死諸事,作者忽然讓賈寶玉發一通議論,評論封建時代被譽為臣子最高道德規範亦即「忠」之最高表現的「文死諫,武死戰」,斥之為「沽名」, 「並不知(君臣)大義」,實際正是反對君臣之間的主奴關係,反對在明清時代無限擴大了的極端君權。「必定有昏君,他方諫;必定有刀兵,他方戰」:君主既是昏君,臣子就不必諫不必戰,更不必為此昏君而「死名死節」。正是基於這樣的理性認識,賈寶玉才拒絕走仕途經濟之路,實際已進入拒絕為封建君主效力的層次。(參見拙作《 曹雪芹與黃宗羲》 ,《 紅樓夢學刊》 1995 年第2 輯)
賈寶玉在思想上既已蔑視君權,拒絕忠君,第三階段的「孝」即「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就更不可能實行。曹雪芹多次描繪賈寶玉拒絕「立身揚名」的言行:
( l )第十九回襲人以妾婦手段勸諫賈寶玉改去三件毛病,「第二件,你真喜讀書也罷,假喜也罷,只是在老爺跟前或別人跟前,你別只管批駁俏謗,只作出個喜讀的樣子來,也教老爺少生些氣,在人前也好說嘴。他心裡想著:我家代代讀書,只從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讀書,已經他心裡又氣又愧了,而且背前背後亂說那些混話,凡讀書上進的人,你就起個名字叫作『祿蠢』;又說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這些話,怎麼怨得老爺不氣,不時時打你。叫別人怎麼想你?」從襲人之言可以推知賈寶玉反對當時社會上「讀書上進」、追求功名(其實追求高官厚祿亦即金錢與權勢)的鬚眉濁物,否定除「四書」而外的所有儒學(包括宋元以來的理學)著作。這正是他反對「立身揚名」的具體表現。
( 2 )第三十二回寫賈寶玉為堅持走自己的路,不惜得罪自己平時親近的表姊妹薛寶釵與史湘雲。史湘雲勸他「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間,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賈寶玉立即說:「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對素昔友愛的湘雲下了逐客令。據襲人說:「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並從此與寶釵「生分」了。賈寶玉甚至表示:「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視勸導「立身揚名」之言為「混帳話」;誰說這「混帳話」就和誰「生分」,即使她是最親近的姊妹乃至深心愛慕的意中人:由此可見賈寶玉拒絕「立身揚名」的堅定性。
( 3 )第三十六回,賈寶玉被笞之後,仍然我行我素,拒絕走「立身揚名」之路:「那寶玉本就徽與士大夫諸男人接談,又最厭峨冠禮服賀吊往還等事,今日得了這句話,越發得了意,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亦發都隨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園中游臥,不過每日一清早到賈母王夫人處走走就回來了,卻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閒消日月。或如寶釵輩有時見機尋勸,反生起氣來,只說『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言豎辭,原為導後世的鬚眉濁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因此禍延古人,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所謂「別的書」,顯指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及闡發四書涵義的為「立身揚名」作理論指導的書籍。焚書之舉進一步顯示了賈寶玉拒絕「立身揚名」的堅定性。
( 4 )第七十三回,賈寶玉認為:「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此道,原非聖賢之制撰,焉能闡發聖人之微奧,不過作後人餌名釣祿之階。」表現了對科舉八股取士制度的深惡痛絕。第七十八回賈寶玉撰《芙蓉女兒誄》 ,曹雪芹有一長段文字寫寶玉構思詩文時的心理活動,其中再次突出賈寶玉「我又不希罕那功名」的人生態度,可見其拒絕「立身揚名」之堅定不移。
( 5 )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寶玉稱讚她:「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寶釵乘機勸導寶玉:「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不答。實際是以沉默再次拒絕其勸導。據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總評,曹雪芹構思中的後半部將有「薛寶釵藉詞含諷諫」而「他日之玉已不可蔑」,賈寶玉終於棄寶釵而為僧的情節。可見賈寶玉拒絕「立身揚名」的人生態度終身未曾改變。
綜上所論可知:拒絕「讀書上進」、「立身揚名」是賈寶玉一以貫之始終不變的思想與人生態度。在封建社會即將開始崩潰的黑暗前夜,曹雪芹勇敢地直面整個社會與傳統,構思並創作了賈寶玉這樣堅定不移地實行不忠不孝的典型形象,顯然表露了曹雪芹本人的思想及人生態度與賈寶玉形象的重合.
(三)賈寶玉反「忠幸」的自覺性與先驗性
為了顯示賈寶玉反「忠孝」思想行為的自覺性,曹雪芹構思了秦鍾臨死前懺悔的情節。秦鍾給唯一的知己賈寶玉留下遺言:「你我自為見識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見第十六回,據甲戌、己卯、庚辰及蒙、戚諸本)這遺言透露出賈寶玉拒絕追求功名,不以「忠孝」為意,乃「自為見識高過世人」,亦即有其不同凡俗的思想,有反「忠孝」的理論根據。秦鍾臨死後悔,證明了他思想的動搖及反「忠孝」的不徹底性。然此後賈寶玉並沒有接受好友的勸諫,仍然我行我素,一次次地拒絕襲人、寶釵、湘雲等親近少女的勸導,一次次地拒絕王夫人和賈政的軟硬兼施。正如前文所論,賈寶玉堅持不走「立身揚名」的「忠孝」之路。
根據《 紅樓夢》 成書過程研究的成果,我們知道:有關秦可卿和秦鍾姊弟的情節均發生於賈寶玉遷入大觀園後數年之間(詳拙著《紅樓夢論源》 )。故秦鍾臨死的規勸也顯然應出自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而不是如今本那樣十一、二歲的少年。曹雪芹讓秦鍾提前死去固然有集中情節的作用,但這樣處理也就更突出了賈寶玉反「忠孝」的先驗性。這與卷首的頑石神話和正邪兩賦說形成了前後呼應:賈寶玉的反「忠孝」思想是與生俱來的,氣質稟斌中固有的。他生來就是這樣一個特殊人物,所以他才有這樣的思想,這樣的言行。他並不是為任何外力所逼迫,也不是接受了住何的命令,更不是為名利所引誘;他只是適應內心的必然,就像蠶要吐絲,太陽要發光。如說曹雪芹這樣的構思違背了「存在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理論,那麼這也正是曹雪芹本人的思想:對賈寶玉反「忠孝」思想之來源,他就是這樣認識並表現的,因為這思想特徵顯然更多地與那塊「無材不堪入選」的青埂峰頑石相聯繫。早在彼岸世界,他就是一塊「頑而礦」、「廉角磨瓏用不得」的頑石,因而在此岸世界,當他與頑石的幻形通靈寶玉一起降生時,他就開始了獨特的人生旅程。兒時的「頑劣」、少年時的拒絕「讀書上進」、「立身揚名」以及種種反「忠孝」的思想言行均來源於此。
(四)賈寶玉反「忠幸」思想行為的發展
為了表現賈寶玉反「忠孝」思想行為的進一步發展,曹雪芹構思了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的情節。以往在思想言論方面冒犯「忠孝」大義拒絕「讀書上進」、「立身揚名」的賈寶玉,在封建正統的代表賈政看來,終於發展到了「引逗」琪官出走並「淫辱母嬸」致死亦即在行動上侵犯君權、父權這不可饒恕的地步。封建時代母親的侍女實際上即父親的蟀妾,「淫辱母脾」不是一般可以原諒的「好色」,而是為傳統與法律所嚴禁的「亂倫上傑」,侵犯父權,乃是十分嚴重的罪名2 ,「引逗琪官」則更為罪在不赦,因為琪官不是普通的王府小旦,而是「奉旨所賜」(據列藏本,詳拙著《 論源》即原系供奉皇帝的優伶。琪官不堪忠義親王的狎玩侮弄,賈寶玉為之設謀劃策,在東郊紫植堡置買房地,幫助他逃離王府。這不僅觸犯了清代的「逃人法」,而且侵犯了皇權,犯了「大不敬」的彌天大罪。兩罪並發,賈寶玉不忠不孝罪案已定。因此「賈政氣的面如金紙,大喝快拿寶玉來!一面說一面便往裡邊書房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勸我,我把這冠帶傢俬一應交他與寶玉過去!我免不得做個罪人,把這幾根煩惱鬢毛剃去,尋個乾淨去處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眾門客僕從見賈政這個形景,便知又是為寶玉了」。曹雪芹此處用一「又」字,顯示賈政以往曾為寶玉大逆不道之思想言行多次氣憤得失去常態。賈政一見寶玉,「眼都紅紫了」, 「只喝命堵起嘴來著實打死」, 而且自己親手操起木板,把寶玉打得死去活來。他對兒子不是沒有父愛,只是憑他的敏感直覺加理性判斷,他清楚地認識到賈寶玉思想言行的危險性:在少年時代就膽敢蔑視君父的權威,他日必將發展到「弒君殺父」而後已。
曹雪芹以濃墨重彩寫出了這場父子衝突的嚴重性:它不是一般的嚴父與不肖子的衝突,而是堅持「忠孝」大義的賈政與堅持不忠不孝的賈寶玉之間的衝突,實際上是忠孝與反忠孝的衝突。在形式上,賈政似乎取得了鬥爭的絕對勝利;在實質上,這場鬥爭卻是以賈寶玉的堅持不改宣告了「忠孝」大義的失敗。當天傍晚他就對林黛玉「你可都改了罷」的提間回答:「你放心,我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況已是活過來了。」他從死亡的邊緣回到人世,不是「不知生,焉知死」,而是「不知死,焉知生」,獲得第二次生命的他更懂得:寧可為所愛者而死,也決不為「立身揚名」而生。高揚儒學傳統的中國封建社會將追求「忠孝」這根本的道德價值為人生最高目的,曹雪芹卻構思創造了否定「忠孝」的賈寶玉形象為《紅樓夢》 的主人公.顯然,曹雪芹與其創造的賈寶玉形象所追求的乃是一種超道德價值。這超道德價值是什麼呢?值得紅學研究者思索。
在《 紅樓夢》 成書過程研究中,我們注意到:今本第三十三、四回寶玉被答原在第三十六回之後3 .為什麼曹雪芹要作此更動呢?聯繫第三十六回出現了大段的賈寶玉拒絕「立身揚名」、痛斥「文死諫、武死戰」等描寫分析,曹雪芹顯然是要讓賈寶玉在死過一次之後,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價值,從此便更義無反顧地走向叛逆的不忠不孝之路。
其二向悲劇女性奉獻全部愛與同情的「古今天下第一淫人」
在構思賈寶玉形象的神話淵源時,曹雪芹已以那塊「落墮情根」的青埂峰頑石及其幻形通靈寶玉、西方靈河岸上記錄生死不渝之情的三生石,以甘露之愛灑向絳珠草的神瑛侍者象徵賈寶玉形象的靈秀穎慧、意淫情癡。這與生俱來的本質性格決定了他將與眾多少女產生密切的感情聯繫.第二回作者借冷子興之口追敘了賈寶玉週歲時行「抓周」: 「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以幼兒的無意識動作預示賈寶玉一生對女兒之美的讚賞與追求。然而曹雪芹並沒有停留在將賈寶玉塑造為類似西方文學中的唐瑛或日本文學中的源氏等美之愛悅者追求者的層次,而是讓他目睹身歷了一場美伴隨著醜惡而毀滅的大悲劇,通過對眾女兒人生悲劇的觀照與思考認識了社會與人生,向她們奉獻了自己全部的愛與同情。警幻仙子因而稱讚賈寶玉為「古今天下第一淫人」,與其離經叛道不忠不孝而致「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相輔相成,構成賈寶玉形象的本質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