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談紅樓夢

劉心武談紅樓夢

劉心武談紅樓夢

紅樓評論

內容簡介:

產生於清朝乾隆時期中葉的《紅樓夢》,從它剛剛問世起就一直謎團不斷。它的作者到底是誰?它究竟要描寫怎樣的主題?它為什麼會有眾多的版本?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紅學流派的興衰成敗。而二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驚異地發現,回首紅樓,儘管我們破解了許多紅學難題,但困惑與疑問依然紛至沓來,我們對它依然如霧裡看花。

儘管《紅樓夢》以其高超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流傳於世,但對於作者曹雪芹,世人知道的實在太少。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前,人們甚至對《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都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隨著《紅樓夢》刊印本的流行與普及,關於它作者的話題便引發了世人曠日持久的爭論。這部令人蕩氣迴腸、愛不釋手的作品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曹雪芹與高鶚究竟是不是合作者呢?

根據專家的考證,曹雪芹最初本來已經基本完成了《紅樓夢》的創作,但由於借閱者的丟失與時間的推移,最終只留傳下來前八十回。清朝乾隆後期的1791年,書商程偉元邀請文人高鶚,在曹雪芹原著的基礎上,搜集、整理、續寫了後四十回,並最終完成刊印本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稱為「程本」,又根據出版的先後順序分程甲本和程乙本兩種。高鶚所續寫的這後四十回是錦上添花還是狗尾續貂?

根據考證,《紅樓夢》前八十回即曹雪芹的原作最初是以手抄本形式流行的。在傳抄過程中,由於手抄者的思想水平、生活閱歷與文學修養的不同,造成了多個版本。儘管版本的繁多為後人對《紅樓夢》的欣賞與研究造成了許多不便,但無疑也留下了探佚文本本身的巨大空間。《紅樓夢》到底有多少個版本?這些版本有什麼不同?《紅樓夢》在傳抄過程中又有過多少不同的名字?對《紅樓夢》的研究,除了曹學、版本學以外,還有哪些紅學分支?對於眾多的紅學流派紛爭,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潛心紅學十餘年的著名作家劉心武,將引領我們一步步走進奼紫嫣紅的紅學「百花園」,講述紅學的來龍去脈與分支流派。

(全文)

在晚清,有一個人叫朱昌鼎,是一個書生,他有一天在屋子裡坐著看書,來了一個朋友。這朋友一看他在那兒看書呢,一付鑽研學問的樣子,就問他,說,「老兄,你鑽研什麼學問呢?你是不是在鑽研經學呀?」過去把所有的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幾個部分,經書是最神聖的,聖賢書,孔夫子的書、孟夫子的書,四書五經都是經書,研究經學認為是最神聖的,所以看一個書生在那兒看書、鑽研,就覺得一定是在研究經學。朱昌鼎這個人挺有意思,他一聽這麼問,他就回答,他說,對了,我就是在研究經學,不過我研究的這個經學跟你們研究的這個經學有點不一樣,哪點不一樣呢?我這個經學是去掉了一橫三個折的、也就是三個彎的那個經,那個朋友一想,他研究的經學這麼古怪啊?大家知道,過去的繁體字的「經」字,它的左邊是一個絞絲,它的右邊上面就是一個橫,然後三個彎或者叫三個折,底下一個「工」字,這個「經」字,繁體字的「經」字,去掉了上面的一橫,三個彎,右邊不就剩一個「工」字了嗎?一個絞絲、一個工字,這個字是什麼字呢?是「紅」字。哦,這朋友說了,鬧了半天,你研究的是「紅學」啊?就說明在那個時候,《紅樓夢》就已經很深入人心,已經有這樣的文人雅士把閱讀《紅樓夢》、鑽研《紅樓夢》當成一件正經事,而且當成一件和鑽研其他的經書一樣神聖的好事。這就充分說明《紅樓夢》它在很早的時候就深入人心了。

學秋氏,估計也是一個藝名、筆名了,在學秋氏的《續都門竹枝詞》裡面,我們就發現了非常有趣的一個《竹枝詞》,現在我把這四句都念出來,你聽聽,你琢磨琢磨,很有味道,它這麼說的,「《紅樓夢》已續完全,條幅齊紈畫蔓延,試看熱車窗子上,湘雲猶是醉憨眠。」它傳達了很多信息,「《紅樓夢》已續完全」,就說明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懂得他們所看到的活字版印的《紅樓夢》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原來一個人寫的,不完全;另一部分是別的人續的,是把它續完全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嘉慶的時候,那些人可能還不太清楚《紅樓夢》到底原作者是誰,續書者是誰。但是他們已經很清楚、很明白,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不是一個人從頭寫到尾的,是從不完全發展到續完全的一本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紅樓夢》流傳以後,不僅以文字的形式流傳,很快轉換為其他的藝術形式,比如說圖畫,這個竹枝詞第二句告訴我們,《紅樓夢》已經不光是大家讀文字了。「條幅齊紈畫蔓延」,條幅就是家裡邊掛的條幅,就是一些比如四扇屏那種畫,畫的都是《紅樓夢》了,齊紈就是過去夏天扇扇子,扇子有很多種了,除了折扇以外,有一種扇叫紈扇,就是用絲綢繃在框子上,上面好來畫畫的,一邊扇的時候一邊可以欣賞這個畫。就在這個時候,《紅樓夢》的圖畫已經深入到民間了,在家裡面掛的條幅上可以看到,在人們扇扇子上能看見,你想《紅樓夢》的影響多大啊!更有趣的,他說,「試看熱車窗子上,湘雲猶是醉憨眠。」清朝的車是什麼車,大家都很清楚,一般市民坐的車都是騾車,騾車是一個騾子駕著一個轅,後面它有一個車廂,就跟抬著轎子那個轎廂類似,但是可能是上面是拱形的,是圓形的,這個車子在冬天可以叫熱車,為什麼呢?因為北京的氣候大家知道,冬天非常冷,車會有門簾,會有窗簾,裡面就比較溫暖,構成一個溫暖的小空間。而且大家知道,過去一些人乘坐騾車的時候,那個時代取暖工具可能是一個銅爐、銅缽,裡面有火炭,就是一個取暖的小爐子,《紅樓夢》也描寫了這個東西。在這種車子上,它的窗簾上畫的是什麼呢?明明是已經冬天了,需要想辦法給自己取暖了,可是窗簾上畫的還是春天的景象,畫的是《紅樓夢》裡面的那段情節,就是「史湘雲醉臥芍葯裀」。那是《紅樓夢》裡面最美麗的畫面之一,大家還記得吧?春天,滿地的芍葯花瓣,史湘雲用那個紗巾把芍葯花包起來當枕頭,她喝醉了,在一個石凳上,她就枕著那個芍葯花的枕頭,就睡著了,憨態可掬。這個就畫出來了,這個車在大街上一跑,史湘雲就滿大街跑。這就是當時《紅樓夢》深入民間的情況。

曹雪芹和高鶚是合作者嗎?

中外古今兩個人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合寫一本書,這個例子太多了,這個不稀奇,問題是如果兩個人聯合署名的話,這兩個人起碼第一得認識吧?互相得認識,這是第一;第二,不僅得認識,還得他們一起商量這書咱們怎麼寫,然後還得分工,比如說你寫第一稿,我寫第二稿,或者你寫這一部分,你寫那一部分,或者咱們說得難聽點,有一個人身體不好,或者歲數比較大了,他很快就要死了,他囑咐另一個人,說我沒有弄完的,你接著弄,你應該怎麼怎麼弄,倆人商量。

我的研究就從這兒開始,曹雪芹和高鶚是合作者嗎?他們是聯合創作了《紅樓夢》嗎?一查資料不對了,這倆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根本不認識,兩個人的生命軌跡從來沒有交叉過,一點關係沒有。曹雪芹究竟生於哪一年,死於哪一年,學術界有爭論,特別是他生於哪一年,有的學者認為不太容易搞清楚。死於哪一年,有爭論,但是這個爭論也只是一兩年之間的爭論,究竟是1763年還是1764年,按當時紀年的干支的來算的話,究竟是壬午年還是癸未年啊,也就是這麼點爭論。所以說,雖然曹雪芹的生卒年有爭論,但是大體上還是可以搞清楚,查資料能搞清楚,高鶚比曹雪芹差不多要小十幾、二十歲,甚至要小二十多歲,起碼小二十歲。小一點不要緊,老的和少的也可以一塊兒合作出書,但這倆人根本沒來往,根本就不認識。而且曹雪芹在1763年或者1764年去世之後,高鶚什麼時候來續《紅樓夢》呢?這個資料是準確的,那已經是1791年了,就是說已經差不多快三十年了,在曹雪芹去世以後將近三十年,才出現了高鶚續《紅樓夢》這麼一回事。高鶚是和一個書商叫程偉元,這兩個人合作,最後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就把大體上曹雪芹原著的八十回,加上了他們攢出來的四十回,這四十回,據很多紅學專家的研究,就是高鶚來續的,主要是他操刀來續的。

所以你看高鶚和曹雪芹根本不是合作者,而且他續《紅樓夢》,也是離《紅樓夢》八十回流傳了很久以後,三十年在當時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現在想來也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段。所以從著作權角度來說,一本書的著作權怎麼能把這兩個人的名字印在一起呢?《紅樓夢》,曹雪芹、高鶚,好像他們兩個共同合作了一本的書,從第一回到一百二十回是兩人合作的,不是這麼回事,所以我的研究不是沒有道理。實際上紅學界老早研究這個問題,但是不管紅學界得出什麼結論,令我納悶的是,直到現在,大家經常買到的《紅樓夢》還是這樣的印法,我對此提出質疑。我建議出版社今後再印的時候,最起碼你要在封面上這樣印,你可以還仍然出一百二十回的本,但是你要印是曹雪芹著、高鶚續,這樣還勉強說得通。按道理的話,根本就不要合在一起出,曹雪芹的《紅樓夢》,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誰願意看續書,續書其實也不只是高鶚一種,你就可以出一本高鶚續《紅樓夢》四十回。這樣就把著作權徹底分清了,分清這一點很重要。

續書四十回究竟如何

俗話說得好,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現在也有人認為,說後四十回續得非常好,還有極端的意見,說後四十回比前八十回還好,他作為個人意見我也很尊重,但是我很坦率地說我自己的感受,後四十回很糟,很糟。怎麼個糟法?簡單地說兩條吧!

第一條,就是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紅樓夢》的時候已經說得很清楚,暗示得很清楚,跟讀者一再地提醒,最後會是一個大悲劇的結局。你看看第五回,第五回在太虛幻境賈寶玉翻那些十二釵的冊頁上面怎麼寫的,還有警幻仙姑讓那些歌姬唱《紅樓夢》十二支曲給賈寶玉聽,怎麼唱的?那裡面說得太清楚了,八十回以後的結局應該是,最後是賈府「家亡人散各奔騰,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它的結局應該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嘛,它是這麼一個結局。但你看高鶚的續四十回不對頭了,甭等後頭,第八十一回他一續,八十一回的回目就非常古怪,叫做「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我們知道在七十多回的時候已經寫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了,你想想,外頭沒抄進來呢,賈家就自己抄自己了,就抄檢大觀園了,就死人了,就開始有人命案了。晴雯不就給,好端端的一個可愛姑娘,轟出去後不就給迫害死了嗎?是不是啊?在八十回已經寫到賈迎春嫁給孫紹祖以後,那也面臨一個死亡的命運,在前面不是早就暗示了嗎?一個惡狼撲一個美女,在警幻仙姑洩露天機,讓賈寶玉看的那個冊頁、那個畫已經畫出來了,八十回已經寫到了,她已經嫁出去了,怎麼在第八十一回的時候忽然一切又都很平靜?「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優哉游哉,若無其事。而且在前八十回可以看到,曹雪芹對迷信是反對的,像馬道婆魘那個鳳姐、寶玉,他是深惡痛絕的,怎麼會寫底下的美人,他認為是水做的骨肉的人去釣遊魚占旺相,去占卜呢?

什麼「中鄉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雖然也被抄了家,最後皇帝又對他們很好,一切又都恢復了,賈寶玉就算出了家,也很古怪。這點魯迅先生就指出來了,你已經出了家了,怎麼還忽然跑到河邊,去跟自己的父親賈政,本來是他最不喜歡的一個人,父子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大家記得吧?「不肖種種大受笞撻」,誰打誰啊?往死了打,是不是啊?跑去給賈政倒頭便拜,而且這個出家的和尚很古怪,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大紅猩猩氈的斗篷是非常華貴的,是貴族家庭的那種遺物,這就寫得不對頭。曹雪芹他自己在前面已經預告你,最後它會是一個徹底的悲劇,怎麼會是以這樣一個甚至是喜劇的收場呢?這不對頭。

另外,寫賈寶玉這個主角,越寫越不對頭。

賈寶玉這個角色我們在前八十回就感受到,那是一個和封建主流社會不相融的人,他罵那些去讀經書、去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是「國賊」、「祿蠹」,那些官迷,他恨死了。可是在高鶚的筆下,賈寶玉怎麼會忽然一下子,變成一個乖孩子,聽賈政的話,兩番入家塾,一心去讀聖賢書了?大家還記得後四十回寫到,賈寶玉有一天見巧姐,這個賈寶玉寫得就太怪了,賈寶玉聽說巧姐讀了《女孝經》,覺得非常好,於是又跟她講《列女傳》,長篇大套講封建道德,這是賈寶玉嗎?曹雪芹在前面已經寫得很清楚了,賈寶玉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是一個聽說到學堂,一聽說要讀書就腦仁兒疼的人,一度到學堂是為了和秦鍾交朋友,也不是正經讀書,不是那麼一個人,所以他把這個人歪曲了。

當然我也承認,高鶚續這個四十回它對《紅樓夢》整體的流傳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得曹雪芹的八十回得以以一個完整的故事在世上流傳,所以通行本為什麼印得比較多呢?我也能理解,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理解歸理解,但是咱們研究《紅樓夢》該發表的意見還要發表,高鶚的續書是不對的。當然,很多人說高鶚寫「林黛玉焚稿斷癡情」,那應該還是好的吧?那個是高鶚的四十回當中寫得最好的部分。底下的話可能讓你掃興了,經過一些紅學家的考證,在曹雪芹的構思裡面,林黛玉也不是這樣死的,這樣也並不符合曹雪芹原來的構思,這個咱們不細討論了。

總之,就是說,從封皮往裡看,發現的就是說曹雪芹和高鶚他們不是合作者,後四十是要不得的。也有人說,你是不是太危言聳聽了,你怎麼什麼意見尖銳你就奔什麼意見去啊?你是不是有點想譁眾取寵啊?不是這樣的,這是我的真切感受。而且我要告訴你,老早就有人對後四十回提出了遠比我尖銳得多的意見。在清朝嘉慶年間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這個人叫裕瑞,他是一個貴族的後裔,當然是滿族人,他寫的這本書叫做《棗窗閒筆》,估計他的書房窗戶外面有棗樹,這種書的文體類似現在的隨筆,等於是一個隨筆集,他寫一本書叫《棗窗閒筆》,在《棗窗閒筆》裡面有大段文字講到了《紅樓夢》,講到他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應該是曹雪芹,當然他對曹雪芹的身份、家世的介紹後來被紅學家、後來的紅學家考證出來是不準確的,但是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問題是那個時候,在那麼早的時候,他就對後四十回發表了非常尖銳的批評意見,可以說是批判意見。他是這麼說的,他那個時候還不知道高鶚,他不知道是高鶚和程偉元他們續的後四十回,他還不知道是誰續的。但是他覺得不對頭,他說「細審後四十回,斷非與前一色筆墨者,其為補著無疑。」他又說,「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頗似一色筆墨,細考其用意不佳,多殺風景之處,故知雪芹萬不出此下下也。」他認為那個文字是下下品,萬萬不會是曹雪芹寫的。還有一句話更厲害了,他有一句話太厲害了,「誠所謂一善俱無,諸惡俱備之物。」他連剛才咱們說的那點優點都不保留,認為是「一善俱無,諸惡俱備」,深惡痛絕。所以老早有這個老前輩,很早很早的紅學研究者,對後四十回提出了非常尖銳的批判。

紅學分支——曹學

剛才說了嘛,從封面研究開始吧,發現曹雪芹和高鶚根本不是合作者,高鶚續書不符合曹雪芹原意。高鶚續書續得好不好,怎麼評價,咱們可以把它撇在一邊,暫且不論,咱們就研究曹雪芹的這八十回。要研究曹雪芹的八十回就要研究曹雪芹本身,這個作家他怎麼回事——他是什麼人?誰家的孩子啊?怎麼就寫出這本書啊?前人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多,魯迅先生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裡面,他是採取當時紅學研究的一個最新成果,就認為曹雪芹寫《紅樓夢》是一種自敘性的作品,帶有自傳性的作品。魯迅先生是這麼說的,「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紅樓夢》的特點是八個字,「正因寫實,轉成新鮮。」他寫實寫到力透紙背的程度,本來寫實好像是最不新鮮的,虛構、想像是最新鮮的,因為他以最大力度來寫實,寫得非常之好,「轉成新鮮」,反而賽過那些純虛構的、純幻想的作品。這是魯迅先生對《紅樓夢》的評價。到今天來看,我覺得我還是很佩服的,我覺得先生說得非常準確。

有人說了,說你這麼一來的話,是不是你就要把曹雪芹跟賈寶玉劃等號了?要把《紅樓夢》的賈府和曹家劃等號了?您是不是《紅樓夢》就是報告文學啊?裡面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場面都是百分之百的機械的生活實錄?我沒那麼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其實說得是很明確的,就是我理解魯迅先生的意思,就是曹雪芹他寫《紅樓夢》,他是根據自身的生命體驗,根據自己家族曹家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裡面的盛衰榮辱,驚心動魄的大變化、大跌宕來寫這個作品的。所以它是帶有自傳性的,是自敘性的,我沒說它就是自傳。更不是說就是通通去和生活真實劃等號,說他沒有藝術想像的過程,他當然是從生活的真實,昇華為藝術的真實,這個是不消說的。所以要讀通《紅樓夢》就要瞭解曹雪芹的家世,最起碼要查三代——知道他的祖父是誰,父親大概是誰,他本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經歷,什麼遭遇?他家族怎麼在康熙朝鼎盛一時,輝煌得不得了;在雍正朝,雍正很不喜歡,就被抄了家,治了罪;在乾隆初年怎麼又被乾隆赦免,一度小康;但是在乾隆四年一下,又怎麼捲進了一個大的政治鬥爭;乾隆在撲滅政敵的同時,也把其他的有關的那些社會上的人予以整治,曹家被株連徹底毀滅,曹家最後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所以你要知道曹雪芹的家世,才能夠讀通《紅樓夢》,所以要進入曹學領域。現在有很多的有關這方面的著作可以來讀。我就是先進入這個領域,覺得非常有意思。

紅學分支——版本學

我們來談曹雪芹的本子的話,現在一般把簡稱古本,就是手抄本,曹雪芹他的原作基本上是以手抄形式流行的,有人說後來高鶚不是給印了嗎?續了四十回,但是前八十回不是也給印了嗎?但是高鶚和程偉元做了一件很不應該做的事,你續書不是續就行了嘛,他把前八十回進行了一番改造,改動了很多地方,有的地方是改得是不倫不類,有的地方改得不通,有的時候拗著曹雪芹的意思改,所以現在通行本不但後四十回靠不住,前八十回也靠不住。所以你要真正讀《紅樓夢》,你要買影印的《紅樓夢》的古本來讀。

進入《紅樓夢》版本這個研究的領域叫版本學,紅學除了曹學以後的又一個大分支叫版本學,非常有意思。就知道原來當年的《紅樓夢》是手抄形式流傳的,手抄大體上是八十回,但實際上嚴格來說可能還不足八十回,現在多數人認為最古老的本子是叫做甲戌本,就是乾隆十九年的一個本子,甲戌本的《紅樓夢》,它的書名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大家知道,《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曾經有過很多個名字,在現在甲戌本的文字,就自己總結了一下,在其他的一些本子裡面也有一些記錄,就是這個《石頭記》曾經在流傳當中,它有過各種名字。其實它最早就應該叫《石頭記》,最早的書應該就是《石頭記》。後來又被叫做各種名字,比如說又被叫做《情僧錄》,僧就是和尚的意思,唐僧的僧,《情僧錄》,因為其中主人公賈寶玉一度出家,叫《情僧錄》。後來又被叫做《紅樓夢》,又被叫做《風月寶鑒》,又被叫做《金陵十二釵》,但是這個古本《紅樓夢》最後它定的名字是《石頭記》。所以《石頭記》應該是一個最能夠體現曹雪芹的原創意圖的一個書名。只是現在咱們叫慣了《紅樓夢》,所以說《紅樓夢》,紅學都這麼叫,當然無妨,無非是符號的問題,但是應該知道,古本《紅樓夢》應該是《石頭記》。

乾隆十九年有一個甲戌本,乾隆二十四年有一個己卯本,乾隆二十五年有一個庚辰本,後來在一個蒙古王府發現了一個抄本,後來在——原來是蘇聯——現在是俄羅斯,原來叫列寧格勒,現在那個地方叫聖彼德堡,在那個圖書館裡面又發現了一個古本,是當年俄國的傳教士帶回俄羅斯去的一個古本。當然,後來又發現了一些晚清時候或者民國初年石印的一些版本,比如叫戚蓼生,他寫序的一個叫戚蓼生序本,簡稱叫戚序本,一個叫舒元煒的人寫序言的叫舒序本,一個叫夢覺主人的人寫序的叫夢序本等等。還有一些版本,我不細說。總歸就是說,一進入這個領域就覺得非常有意思,就知道一部書的流傳它有它的故事,曹雪芹說「十年辛苦不尋常」,鬧半天真不尋常,尋常不尋常啊?他寫出來,再抄出來,再流傳,困難重重。現在的這個古本《紅樓夢》好多也是不完整的,最完整的或者接近完整的像庚辰本,它有兩回也是後面補進去的,一個是六十四回,一個是六十七回。細心讀《紅樓夢》你會發現,這兩回的文筆在前八十回裡邊跟其他回比——咱們現在討論都不包括後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其他回比的話——這兩回不太相稱,好像是另外一個人寫的,所以有人認為是非曹雪芹的手筆,或者曹雪芹有一個沒有完成的稿子,別人把他描補完的,很有意思。書有書的命運,人有人的命運,研究《紅樓夢》的版本,我們的心得不僅在版本本身,我們可以瞭解中國的古典文明的發展過程是在如何艱難曲折的情況中,一本書現在成為了我們那麼熱愛的一本著作,家喻戶曉的東西。

紅學其它分支

《紅樓夢》思想性、藝術性研究: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紅樓夢》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它的思想性、藝術性的分析上,你不要老是去搞什麼曹學,搞什麼脂學,搞什麼版本學啊,搞什麼探佚學啊,現在不是有現成的《紅樓夢》的通行本嘛,你分析它的思想性、藝術性,它怎麼反封建,它怎麼歌頌純潔的愛情啦,這種意見也是很好的,也是很好的,也確實值得研究。但是我是建議,你最好還是不要把高鶚的四十回跟曹雪芹的原筆混在一起研究,你研究可以分開研究。當然這個誰能強迫誰啊,各有各的看法嘛,是不是啊?也有人認為,紅學它是一個很特殊的學問,它是因為《紅樓夢》特殊性而決定的,所以紅學的研究應該不包括對它的思想性、藝術性的研究,因為那個是所有的書都需要那麼研究的,三國、水滸、西遊都值得那麼研究,對不對啊,但是沒聽人說三學、水學或者叫西學,也有人寫很多的論文,它也構成專門的學問,但是它沒有約定俗成的、大家都接受的一個符碼,像紅學這麼鮮明的符碼它沒有,就說明《紅樓夢》它有特殊性,這些不同見解我都提供給大家參考。我個人覺得就是說紅學的分支可以包括對它思想性、藝術性的研究,應該一個很大的分支,研究它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紅樓夢》的詩詞歌賦:

還有很多小分支,而且就它本身而言也不一定小,有人就一輩子專門研究《紅樓夢》裡面的詩詞歌賦,因為《紅樓夢》本身它也是一個詩詞歌賦集大成的作品啊,它後面還有《芙蓉誄》,還有誄文,還有很古奧的古文呢,都是和他敘述語言的文本不一樣的,都值得研究,研究《紅樓夢》的詩詞歌賦也是紅學的一個分支。

大觀園學:

還有人研究大觀園,大觀園既是這個作者所營造的藝術想像的空間,又是對中國園林有著集中描寫的一大篇文字,是不是?所以大觀園學很熱了,其中包括大觀園的象徵意義,大觀園本身有沒有原型,有沒有園林原型,或者是幾個原型的合併,大觀園裡面的園林佈置,中國古典建築的審美價值怎麼體現出來的,等等,大觀園也構成一門學問。

紅樓飲食飲饌學:

紅樓飲食飲饌也構成學問啊,有人說,這個學問太俗了吧?你看,這麼高雅的一個學問,結果就變成一種商業行為,到街上看什麼紅樓菜館啊,吃什麼紅樓菜系啊。但是正好那天跟我說那個話的那個人就跟我一塊吃紅樓菜,我就笑他了,我說你這種人真是,自己又吃著這菜,又說不是學問,我說你這個就屬於什麼呢,自以為是,我認為「世法平等」,這是賈寶玉在《紅樓夢》裡面說的一句話,「世法平等」,你可以去研究那個比如說很高深的東西、很雅的東西,也有人從俗的角度,他也可以研究《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飲饌的也非常有意義啊,是不是啊?可以瞭解我們的上幾輩人他們是怎麼吃東西的,怎麼喝東西的,貴族和平民之間有什麼區別,有什麼講究,不可輕視,不好那麼譏笑人家的。

紅樓服飾學:

《紅樓夢》裡面寫到人們穿的服裝,《紅樓夢》裡面的斗篷,下雪天怎麼御寒,剛才我說了一個大紅猩猩氈斗篷,那裡面斗篷花樣多了,晴雯補的裘是什麼裘,我這裡不展開了,所以也有人專門研究紅樓服飾。

紅樓器物學:

《紅樓夢》裡面用的東西也很多啊,各種器物,我就寫過文章,比如蠟油凍佛手,這個蠟油凍佛手是裡面提到的一個古玩,有人說蠟油凍佛手這個值什麼錢啊?一個蠟油、蠟做的,是吧?做一個佛手的樣子算什麼呀?他不懂,蠟油凍是一種高級石料,它的樣子、質感像蠟油一樣,是一種高級玉石,不是蠟燭的蠟做的,這都有學問啊,怎麼不值得研究啊,是不是啊?所有還有人專門研究紅樓裡面的各種器物。

當然,紅學界的爭論很多,一百多年的紅學界爭論不休。有人覺得煩,哎呀,說的真是別提紅學了,您一提紅學我腦仁疼,頭大,意見太多,爭論太多,我覺得,咱們聽一聽先賢的話,蔡元培,大家知道吧,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的校長,這是一個大學問家,他在談到《紅樓夢》的時候他有八個字,非常好,非常好,他說什麼呢?他說「多歧為貴,不取苟同」。歧是分歧的歧,多歧就是出現了很多分歧,出現了爭論,出現了不同意見,出現了你覺得是逆耳的、聳人聽聞的意見,或者是覺得很刺激性的意見,或者你覺得人家是外行,你覺得人家那個是不該說的話,人家發表那個意見了,在學術領域裡面,在學術空間裡面,出現了很多的歧義,出現了很多爭論,應該怎麼看待?蔡元培、蔡先賢告訴我們,「多歧為貴」。求之不得啊,非常寶貴啊,千金難求一個不同的意見啊,你看人家的學術襟懷。他後半句又說得好,多歧為貴也不能這樣,聽這個說有道理有道理,聽那個說不錯不錯,你怎麼能那樣呢?他叫做「不取苟同」,在多歧、多分歧的情況下,你應該取一個什麼態度呢?不要輕易地去聽取別人意見,同意別人意見。不要苟同,苟同就是勉強地去同意別人的意見,不要那樣做,你要有學術骨氣,要堅持自己的觀點。正是在我前面所描述的紅學百年發展的浪潮當中,積累的成績當中形成了我自己的思路,我從一個覺得很卑微,不敢來談紅學,變成一個理直氣壯進入這樣一個公眾共享的學術空間,來大談紅學的一個愛好者,就是因為受到了前輩的紅學研究的激勵,受到了像蔡先生這樣的博大的學術襟懷的感染,進入到這個領域來的。

我自己對《紅樓夢》的興趣是從我的童年時代就開始了。我讀《紅樓夢》比較早,有的家長不讓自己的孩子小時候讀《紅樓夢》,覺得太小讀《紅樓夢》可能會學壞,其實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的話不盡然,我的父母喜歡《紅樓夢》,我的哥哥姐姐喜歡《紅樓夢》,我是我們家最小的,我就經常聽見他們討論《紅樓夢》,耳熏目染,對我是一種熏陶。

紅學除了曹學的分支,版本學的分支以後,還有一個很大的分支叫脂學,什麼叫脂學?就是你發現古抄本、古本《紅樓夢》,它和鉛印本都不太一樣,和活字版印本不一樣,它上面都有批語。這個批書的人有時候署名,有時候不署名,大多數情況下署一個什麼名字呢?署一個名字很古怪,叫脂硯齋,署這麼一個名字。

我看下面有人在微笑,說哎呀,一個人看一本書,寫一些評語,這有什麼稀奇啊?我看書我就寫評語,過去像金聖歎,這是一個大書評家,他自己不寫小說,可是他評別人的小說,評三國、評水滸,大批評家,那不都有嘛,有什麼稀奇的呢?哎呀,你得看脂硯齋的批語本身,咱們才好討論,脂硯齋批語可不得了,不是咱們所說的一般的批語,也不是金聖歎那種,跟作者原來沒關係,現在看了這書覺得有話要說,於是來批評,不是那麼回事。這個脂硯齋批語現在留下來非常多,各個古抄本上的批語還不盡完全相同,有相同,有不同的。這些批語非常有意思,在這個甲戌本的正文裡面就有脂硯齋的名字出現,就是說這個人還不光是一個批評家,他的名字出現在曹雪芹的正文裡面,在甲戌本裡面講到《紅樓夢》書名改變的過程當中,最後一句就是「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書名演變開頭是《石頭記》,到後來有人說應該叫《情僧錄》,又有人說叫《紅樓夢》,有人說叫《風月寶鑒》,有人說還是叫《金陵十二釵》吧,最後到甲戌時候,是脂硯齋本身,他就確定這個書名還是用《石頭記》,脂硯齋名字被曹雪芹鄭重地寫在書的正文裡面。

在古本裡面還有一些詩,比如一些甲戌本有一首楔子詩,楔子就是一個書開始之前的開場白,這段文字叫楔子,這段楔子詩裡面有兩句,叫做「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就顯然就是說批書的和寫書的關係非常之密切。一個是紅袖,紅袖當然是一個符碼,大家過去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做「紅袖添香夜讀書」,一個書生有福氣,旁邊有一個心愛的人,心愛的人即便貧窮,但是也可以稱為紅袖,表示是一個女的,給他添香,讓他能夠繼續讀下去。這個「謾言紅袖啼痕重」,就是有一個女士在那很悲痛,哭泣。「更有情癡抱恨長」,「情癡」這個詞在《紅樓夢》裡也多次出現,情癡、情種,就是賈寶玉的代稱,也是作者的自喻。情癡。就說明紅袖和情癡這兩個人關係非常之密切。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就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就是十年裡面等於他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著作,字字皆是血,他們共同奮鬥十年是不尋常的。光是這一首倒也罷了,又發現一首。在另一個古本裡面又發現一首,這一首裡面有兩句,一句叫做「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是茜紗,茜是紅顏色的意思,紅顏色的紗,「茜紗公子情無限」,這個茜紗在《紅樓夢》裡,在正文裡面是有描寫的,就是暗指怡紅院的窗戶,是不是啊?怡紅院窗戶糊的就是銀紅色的紗。有一次賈母不是告訴王熙鳳她們說,你們知道這個是什麼織品嗎?王熙鳳那麼一個能幹的人都不知道,說快教教我們吧。賈母就說,你哪知道啊,這叫軟煙羅,其中的洋紅的叫霞影紗。這個茜紗公子顯然就是指裡面的主人公賈寶玉,同時也等於是,因為他帶有自敘性、自傳性,不能和曹雪芹劃等號,但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又可以來作為曹雪芹作者的一個代號,「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脂硯齋我們已經知道了,她是一個女性,前面已經說了,「謾言紅袖啼痕重」,但是在過去,女性稱先生是很正常的,一個是自嘲,一個有時候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性別,更有的時候是為了互相尊重。比如說,有一個很了不起的女作家在世的時候,我經常去拜訪他,就是冰心,我稱冰心就是都稱她冰心先生,我不稱冰心女士的,這個是很自然的。

對一個女士稱先生,這不意味著她就是一個男性。可見這兩個人關係不尋常,也就是說脂硯齋她不是一個一般的批評者,她參與這本書的創作,她跟曹雪芹的關係密切到難解難分的地步。甚至於在脂批裡面,脂硯齋批語裡面出現這樣的話,說「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時候,她在批這個書的時候,曹雪芹已經去世了,她很悲痛,她就希望今後造化主,造化主就是上帝,主,就是主宰我們的命運,冥冥中的一個主宰者那麼一個意思,希望他今後再重造一個曹雪芹、一個脂硯齋,這樣的話,最後咱們兩個在地底下——九泉就是指地下,古人認為地下有九道泉,那是最深處——在那兒相會就大快遂心了,就是心裡就舒服,就踏實了。就是造化主許願,說你們倆都去世以後,今後我讓你們倆再復活,重新在世界上再生活一遍,她有這樣的批語,你說這兩個人什麼關係?誰是曹雪芹的合作者,高鶚哪夠格啊?高鶚八竿子打不著啊,這個人就在他旁邊啊,這個人跟他這麼說話,朋友都不是,就是夫妻。有一種意見認為就是夫妻關係,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這種意見,關係再密切不過了。

而且這個脂硯齋很厲害,她在批語上有什麼批語呢?很多曹雪芹用的生活素材她知道,她門兒清,北京土話,門兒清。

比如說她經常有這樣的話,寫到這兒,說「有是事,有是人。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作者與余,實實經過!」她能做這個見證。甚至於「此語猶在耳」,這句話她當時聽見過,現在還在耳邊響。「實寫舊日往事」,等等,她和曹雪芹共享《紅樓夢》的原始材料、原始素材,她厲害得很啊。她有的時候批著批著,《紅樓夢》裡沒寫到,她想到了,她還要過來提醒曹雪芹。比如說,她有一條,就是當《紅樓夢》裡寫到賈寶玉和秦鍾很要好,帶秦鍾去見賈母,賈母一看秦鍾出落得也不錯,很喜歡,就給秦鍾一個金魁星,送他一個魁星,這個時候脂硯齋就說了,「作者今尚記金魁星之事乎?撫今思昔,腸斷心摧!」這哪兒是一般的批語啊?是不是?她就掌握曹雪芹寫作的生活原型、事件原型、物件原型、細節原型。還有一回是寫到喝合歡花釀的酒,脂硯齋就批了,「傷哉」,她就很傷感了,傷感哦,「作者猶記矮 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你看她,什麼人啊?曹雪芹沒寫這個矮 舫,矮 舫估計是一個園林建築,她就知道這個生活素材來源於當年矮 舫的,咱們當時用合歡花釀過酒!這件事是二十年前的事,清清楚楚,所以你看她是什麼人。再回過頭來想想高鶚是什麼人,越想脂硯齋越冤枉,《紅樓夢》的封皮上寫上曹雪芹、脂硯齋我覺得都合理,寫上高鶚實在是太不合理了。

而且這個脂硯齋更厲害了,有的批語就發現她更厲害了,她這個人,她不僅知道這些原型,她甚至有的地方都自己直接來寫,她參與創作,她有這種話,比如說第二十二回,她有一條批語,她這麼寫的,「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她埋怨連咱們都埋怨上了,咱們就都光注意高鶚了,就把脂硯齋這麼一個重要的合作者給忘記了。第二十二回鳳姐點戲是脂硯執筆,當然這句話有兩解,紅學界有兩解:一種見解就是說裡面寫到薛寶釵過生日,大家給點戲,其中有一個角色其實就是脂硯齋本人,她就是其中一個角色,當時,她在場,她也點了戲,這件事情別人都不記得了,她認為作者應該記得,她認為知道的人太少了,她感到很傷感、很悲哀,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就是其中寫到鳳姐點戲這個細節的時候,曹雪芹可能打磕巴了,說鳳姐點個什麼戲呢?脂硯齋說行了,您一邊去,這次紅袖不添香,你給我添香得了,我來寫,「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也可能是這個意思,不管是什麼意思,你想想脂硯齋厲害不厲害?參與創作,聯合寫作,這是很厲害的。

更重要的線索是,脂硯齋整理過八十回以後的書稿,她不但目擊過、閱讀過曹雪芹八十回以後的寫作,她還整理過。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八十回以後曹雪芹寫的稿子不知道為什麼都丟失了。脂硯齋她留下很多這樣的批語。你比如說在《紅樓夢》前面第八回有一個丫頭叫茜雪,紅顏色的雪。茜雪這個丫頭出場很快就消失了,就因為她一杯茶的事情,我在下面我還會講到,為了一杯茶就被攆出去了,我是寫小說的,我懂得。我開頭,我蠢頭蠢腦,我當時沒讀古本《紅樓夢》,我說曹雪芹這麼一個大作家,設置一個人物,端一杯茶,啪,攆出去了,沒了。前八十回就沒這個人的事了,後四十回高鶚續的,更沒有這個人的事兒,我說不應該有這種失誤啊,是不是?你設置一個人物好端端的有這麼一段事,怎麼會就沒下文呢?長篇小說按說不應該這麼寫啊?錯的是我,我錯把高鶚的四十回當成曹雪芹的原筆了。曹雪芹是寫了的,脂硯齋在第二十回就有批語,說「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脂硯齋看見過。曹雪芹大手筆,叫什麼呀?叫「草蛇灰線,伏延千里」。什麼意思啊?打草驚蛇這話聽說過吧?一條蛇很長,在草裡面游動,蛇拐彎那麼游,草很高的時候,這個蛇身子會怎麼樣呢?一會兒現出這一段,一會兒現出那一段,似有若無,但實際上它有它的運行軌跡,草蛇。灰線,過去沒有現在這麼多劃線的工具,手裡捏一把灰,倒退著這麼劃一條線,現在偶爾還有一些人這麼劃線。灰線。拿灰劃線,它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這時候它會斷斷續續,因為畢竟它不是一個非常嚴密的工具,是吧?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說它又可以畫得很長,捏一把灰可以畫很久,是不是?所以「草蛇灰線,伏延千里」,就是曹雪芹的大手筆。這個批語對曹雪芹寫作這個特點在脂硯齋批語裡面多次出現。茜雪,你不要以為就沒有了,實際上我傻冒了,蠢笨了,以為人家就沒有了,告訴你,在後面,非常重要,在獄神廟這一回,有大段文字,茜雪成為那一回的主要人物要出場的。

在另一回批語裡面,又寫到,告訴大家,曹雪芹已經寫出來了,就是獄神廟這一回故事,就是後來賈家徹底敗落以後,賈寶玉跟鳳姐都鋃鐺入獄了,關大牢裡了。過去的監獄都有一個獄神廟,允許犯人在進監獄和出監獄的時候去拜獄神,這個是當時監獄裡面的一個風俗,獄神廟。茜雪就出現了,而且小紅也出現了。小紅這個角色也被高鶚寫丟了,小紅多重要啊!《紅樓夢》前面你看看小紅的故事,要真說衝破封建道德觀念,大膽戀愛,那賈寶玉絕不是冠軍,冠軍是賈芸跟小紅,賈寶玉跟林黛玉恐怕得屈居第二,甚至於得屈居第三了,那多大膽啊!小紅「遺帕惹相思」,她什麼把帕子丟了啊?她比現在咱們過情人節那還巧妙,敢在大觀園裡面向自己所愛的男子丟下信物,這很有種。這個角色怎麼寫著寫著沒了,那怎麼行呢?脂硯齋告訴你了,在獄神廟這一回裡,小紅也要出現,茜雪也要出現,她們去幹嘛?去安慰寶玉,去救助寶玉,關鍵時候這種人就站出來了,很重要的情節。但是非常可惜,脂硯齋又告訴我們,「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還不是一份稿,五六稿,大概有五六回,「被借閱者迷失,歎歎!」我現在跟著她歎,多想看啊!這借閱者是什麼借閱者啊?這麼缺德啊!是不是啊?不但毀了當時曹雪芹的著作,也使咱們失去了這種眼福。當然也有紅學家考證,這不是一般的借閱者,實際上當時曹雪芹寫作可能已經被人盯上了。

在清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是非常厲害的。前面寫那些繁華生活還可以,到後面你要寫這個貴族家庭的敗落,這很危險。你寫到獄神廟,這更危險。所以就有人以借來看看這個名義,拿走了就沒還,非常大的損失。所以你說《紅樓夢》的研究,紅學的第三個大分支——脂學多有意思啊!多值得研究啊!是不是啊?應該到裡面去逛一逛。

她透露很多東西,包括八十回以後有的一些文字,她也透露。比如說前面八十回裡面寫到賈寶玉在寧國府看戲,覺得熱鬧到不堪的地步,太煩了,要出去玩,最後是茗煙(焙茗)就陪他出去,到襲人家,襲人家就趕快招待他,但是你想他一個貴族公子,襲人家,也不是很窮,但是襲人覺得你們擺上這些東西啊,叫做「襲人見總無可吃之物」,沒一樣能給他吃,當然最後襲人想一想,到我們家一趟,你不吃也不好,最後就撿了幾個松穰,吹了吹細皮,拿手帕托著給賈寶玉吃,這個時候脂硯齋就有批語,她透露後面的文字,她說「留與下部後數十回『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等處對看。」就是說,現在就說這麼好的東西,其實襲人家當時是過元宵節,擺出的茶果都非常好,但是襲人就覺得沒有能給賈寶玉吃的,你賈寶玉過的什麼生活啊?後面一些描寫,我們就知道他過的什麼生活。但是在後面會寫到賈寶玉什麼處境呢?會披一個大紅猩猩的斗篷嗎?大紅猩猩氈斗篷?見鬼了。脂硯齋說得很清楚,後面要寫他是「寒冬噎酸齏」,「齏」,就是咱們過去有句話叫做把他碾為齏粉,就是碎沫,酸菜的渣子,知道嗎?寒冬就只能吃那個。用什麼取暖呢?是一個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嗎?叫做「雪夜圍破氈」,不知道在哪兒撿一個破氈子圍上。所以高鶚完全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人家脂硯齋看過後面曹雪芹怎麼寫的,告訴你有這個句子。

而且脂硯齋透露的有的信息更驚心動魄,她說《紅樓夢》最後一回有一個情榜,就是寫完了,就跟那個《水滸傳》最後一百單八將排座次,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樣,它有一個情榜,這個情榜怎麼排呢?可以推測出來,除了賈寶玉全是女性,賈寶玉單獨,賈寶玉可能叫做絳洞花王,這是在活動裡面正式出現過的一個詞,瓊花的一個護花仙子,一個護花人。她就說了,她說賈寶玉後面還有考語,就是情榜對每一個人,後面都有幾個字的考語,考語就是曹雪芹評語,用今天的話講就是一個鑒定了,但是他用非常精煉的話,賈寶玉的考語是「情不情」,她寫出來了,她在前面的批語透露出來了,說後一回,最後賈寶玉是「情不情」,她說難怪「情不情」,第一個「情」是動詞,第二個「情」是名詞,就是賈寶玉他能夠用自己的感情去賦予那些沒有感情的東西,這個人就屬於人文情懷深厚到這種地步。她說黛玉的考語是「情情」,第一個字是動詞,第二個字是名詞,黛玉是把她的感情只獻給她愛的那個人,獻給她自己的感情。她愛情很專一。薛寶釵是什麼,很可惜,我們沒查到,沒留下這樣的痕跡,估計是比如說「無情」或者什麼的。很顯然就是說,從第五回冊頁我們就知道,它是有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的構想,可能它就像《水滸傳》一樣,它是每十二個人一組,分九組,十百零八個女性都在榜上,它寫完了的。而且脂硯齋乾脆就告訴你,其中最後有一個回目,《紅樓夢》的回目很有趣,都是八個字,不是像中國傳統那個,中國人喜歡六個字、七個字,它是八個字,她就告訴你後面有什麼回目,她說有一回是什麼呢?有一回是「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她把回目都告訴你了,怎麼會八十回以後曹雪芹沒寫呢?說句老實話,本來怎麼輪得到你高鶚去續後八十回的故事呢?人家都寫完了的,只是書稿沒有定稿,還缺一些部件而已。所以這個《紅樓夢》是一部很悲慘的書,曹雪芹真是一個天才的悲劇。研究脂批,我們真的心得可以非常之多。

什麼叫佚?就是丟了,就叫佚。探佚就是把丟的東西找回來,就叫探佚。根據脂硯齋的批語,我們有很多探佚收穫了,就是探佚嘛。除了這以外,還可以探佚,探佚有很大的一個空間,探佚的空間太大了,如果說曹學或者說版本學,或者說脂學它的資源就是那麼多,空間還不是最大的話,那麼探佚學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每一個人我們都可以來參加。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根據對前八十回的文本的理解,根據脂硯齋批語,以及根據我們自己的善察能悟,我們自己的聰明智慧,我們都會去探索,《紅樓夢》或者說《石頭記》在流傳過程當中丟掉的是什麼,我們爭取把丟掉的找回來,這本身就是閱讀當中的樂趣。西方後來有一種審美的觀點,叫做接受美學,就是讀一本書,不是說被動地去接受作者所寫的那些東西,而是參與作者的創作,他雖然已經寫完了,我閱讀當中我把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想像參加進去,最後我們共同完成這樣一個精神之旅,這個觀點我覺得也可以挪用到我們的探佚學裡面來,我們可以搞探佚。

探佚又分很多層次了,首先就是說我們現在讀到的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的。八十回以後,曹雪芹打算怎麼寫,寫過什麼,可以探佚出來,是有線索的,雖然資源不是非常豐富,但是絕不是零。

另外就是前八十回要不要探佚?前八十回也可以探佚。首先不是有人就提出來嘛,說第六十四、六十七回不太像曹雪芹本人寫的,當然那也不會是高鶚續的,會不會是脂硯齋幫他補完的呢?或者是什麼別的人幫他補的?這也可以探。為什麼曹雪芹六十四、六十七回傳下來的本子裡面,這兩回的文筆有一點奇怪?就可以探,有很大的探佚空間。還有就是說,前八十回裡面,有的地方他做了改動。我自己寫小說,我當然是一個小說的學徒了,不好跟經典著作的大師這些作者來比,但是有一句詩說得好,「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青苔,苔蘚上的花就像米粒那麼大,它也要正正經經地開,它開的時候很有尊嚴,它說我學牡丹,牡丹怎麼開我也怎麼開,我覺得我有這股氣。中國人不能老是妄自菲薄,老覺得自己不行,別人也覺得你越說不行,別人說你是不行,你謙虛,你有謙虛美德,你真好,這就是把人誇死,不能這麼誇人的。要怎麼誇人呢?你要敢想,敢說,敢做,有大師寫的經典著作,你也寫一個試試。所以我雖然是苔花,咱也學牡丹開。我就體會曹雪芹的創作,我覺得我雖然是一個苔花,在有些方面和牡丹花是相通的,比如說都是植物,開花都有一個從花蕾到張開,把花朵漲圓的過程,咱們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我就開始琢磨前八十回裡面有沒有可以探佚的空間了,我就發現了十三回的問題,第十三回,就是寫秦可卿之死,這一回。這一回很要緊,他寫了金陵十二釵第十二釵秦可卿死亡的故事,這個人物出場就很晚,還沒到第二十回呢,剛到第十三回,連十五回都沒到,她就死去了。這個無所謂了,一個大的著作,對人物的設置有早死的,有後死的,有老也不死的,有老不死的,都有可能。問題是,這一回有一條脂硯齋的批語,脂硯齋批語說得很清楚,她說「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這句話我們以後還會分析,我這兒不展開。然後她說,「老朽」,那個時候脂硯齋可能和曹雪芹一起來很辛苦搞這個書,經過十年了,她就說自己「老朽」,也有幽默的意思。她說「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兩件」,就是曹雪芹寫到秦可卿的陰魂去向鳳姐去說話,她說「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那很不容易的,那不是一個,思想比較深刻的人不會說出這樣的話。說「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因赦之。」「赦之」就是赦免的意思,「因命芹溪刪去」,「芹溪」是曹雪芹的號,別號,就是說,鬧半天,「秦可卿死封龍禁尉」這個回目是後改的,原來這一回叫做「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而且曹雪芹寫了淫喪天香樓的種種事情、種種情節。脂硯齋由於她所說的那些原因,覺得秦可卿這個生活原型、這個人她的命運還是很值得人寬恕的,別把這個事寫出來了,把這個事隱過去算了,她就讓曹雪芹把它給刪了。刪了多少呢?哎呀,刪得太多了,也是脂硯齋自己說的,她算了一下,「此回只十葉,因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卻四五葉也。」請注意這個「葉」,我又得說這個繁體字了,研究《紅樓夢》,有時候你必須得回到繁體字上來。因為過去的繁體字的「葉」,它也代表線裝書的一頁,線裝書大家知道是一張紙窩過來,裝訂在一起的,它的一頁相當於現在的兩個頁碼,刪去了「四五葉」,等於刪去了現在的八個到十個頁碼,是不是啊?《紅樓夢》的信息傳遞是非常密集的,你比如說妙玉,妙玉真正正式出場的那個戲就是品茶的櫳翠庵那一場戲,只用了一千多個字,不到一千五百個字,形象就完成了,性格就出來了,而且她和賈母的關係,她和寶玉的關係,她和林黛玉的關係,她和薛寶釵的關係全活跳出來了,一千多個字,厲害不厲害?那麼,這一回刪去了「四五葉」之多,刪去得多不多?傷筋動骨啊!是不是啊?他為什麼要刪?我剛才說了,「苔花如米小」,自己知道我為什麼刪我的那個小說,我也寫小說。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藝術性考慮,我寫著寫著,我覺得這麼寫不好,不如那個寫法,這個多了,我把它刪了,改了。那個刪了改了就不要了,要也沒有意義,我覺得不好我還要它幹嘛;另一種,就是說我有心理障礙,有心理障礙,非藝術考慮。這不得罪人嗎?這不是要惹事兒嗎?我別這麼寫了,我改了得了,咱們忍痛刪了得了,這個是非藝術考慮。顯然,曹雪芹當時聽脂硯齋的意見,是在當時那種嚴酷的人文環境下,出於非藝術的考慮,刪去了這一回達「四五葉」之多,那麼他刪去的是什麼,這丟掉的是什麼,我們為了研究作者整個的整體構思,為了研究當時一個作家所處的人文環境,為了更深入地、更全面地理解這本書,我們就需要探佚。我的探佚從這兒切進去的。

我進入這個領域以後,我就在1992年開始發表關於秦可卿研究的文章,後來陸續形成了四本書,這四本書是不斷更新內容,不斷增添內容的,層層推進我自己的研究。這個時候內容,就跟開頭我講的一樣。有一個書生,不過這個書生不叫朱昌鼎了,這個書生叫劉心武,他在那兒看書,看著《紅樓夢》,在那兒研究,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王蒙,大家知道王蒙也是一個作家,同行,王蒙見了我就說,心武啊,你的研究我給你取個名,你那不就是研究秦學嗎?他在笑談當中為我的研究命了名,我很高興。我相信民間的紅學研究從笑談開始,到最後一點都不可笑。只要我們有志氣,苔花也可以像牡丹一樣開放。所以我非常高興,能夠系統地來講述我自己的紅學研究的心得。我的研究,最後形成獨家思路的就是秦可卿研究,就是秦學研究。所碰到的第一個課題就是秦可卿的出身是否寒微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