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懷古詩謎底破釋(下)

十首懷古詩謎底破釋(下)

十首懷古詩謎底破釋(下)

紅樓評論

十首懷古詩謎底破釋(下)

現在我們來繼續破釋前四首懷古詩的謎底。在破釋之前,我想說明一下,在破釋第五首到第十首這後六首懷古詩的謎底時,我認為我是很自然的,即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成份,按文說義,其謎底是什麼就是什麼。比如說第五首的謎底是「柳絮」,我們不管「柳絮」的含義如何,是「柳絮」就是柳絮。但在破釋的過程中,發現第八首的謎底是「簪子」,第六首的謎底是「蘭草」時,才發現十首懷古詩的謎底蘊藏著與十二釵有關,不,恰當地說,是與《紅樓夢》「大觀園」「四大處」之中的兩大處的主人身份有關,這時,我才感到十首懷古詩的謎底非同尋常。在此之前,我還沒有大某山民的意識,並沒有認為十首懷古詩的謎底特別重要,而亦不過當作一般詩詞謎語而已。由於第六首謎底「蘭草」和第八首謎底「簪子」以及這兩首謎底與十二釵之中的李紈母子和薛寶釵有關的這個問題特別明顯,一看便知,所以我才從第七首謎底的「松樹」和「柏樹」看到了與林黛玉的「兩株枯木」有關,與林黛玉的「林」字有關。既然《紅樓夢》的描寫核心是以賈府為核心;賈府又是以大觀園為核心;大觀園又是以「四大處」為核心;在十首懷古詩謎底中發現了其中的「三大處」謎底,還有一「大處」賈寶玉的原來形質「石頭」尚未見下落,說實話,我才不得要費一點心思的去在十首懷古詩的謎底中尋求其「下落」。這一點就是我在破釋十首懷古詩謎底中未免要帶著一種「成見」。還有,既然第五首到第十首(第五首暫且除外)每首懷古詩的謎底都非同尋常,所以在破釋第一首到第四首懷古詩的謎底時,難免要帶著如同太平閒人註釋十首懷古詩謎底的「偏見」;但是,我不是破釋這前四首時一開始便如此。即就是在破釋這四首謎底時,也力圖客觀一點,實事求是地討論問題。這也是研究的必然準則。這是我在破釋前四首懷古詩謎底前要說明的一個問題。

第一首懷古詩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這首懷古詩是曹雪芹借孫權聯合劉備,周瑜在赤壁火燒曹軍的故事寫成的謎語。此首懷古詩的謎底,周春解釋為「走馬燈」。徐儀鳳、太平閒人、陳毓羆均解釋為「法船」。

對於「法船」一物,一般人並不怎麼理解,我亦不知其為何物。陳毓羆查錄了某些關於「法船」的記載資料。現不妨全抄錄陳毓羆的一段文字如下:

【HT5K】《赤壁懷古》的謎底似是「法船」。據乾隆二十三年刊印的潘榮陞  《帝京歲時紀勝》,其「中元」條下載:「錦紙紮糊法船,長至七八尺者,臨池焚化。」又據一九二八年舊吾著《舊京風俗志稿本》,其「中元法船」條下載:「法船系用紙糊扎而成者,船上亦扎列和尚唸經之形式,船頭羅列種種鬼形。至夜請真和尚放焰口,然後將此紙法船焚化。」舊時農曆七月十五日(所謂「中元節」或「鬼節」),各個寺廟裡設盂蘭會,誦經齋醮,並在夜間焚化這種用紙紮糊而成的「法船」,用以「渡幽冥孤獨之魂」(《京都風俗志》)。有一首《京都竹枝詞》云:「御河橋畔看河燈,法鼓金鐃施食能。燒過法船無剩鬼,月明人靜水澄澄。」末兩句便是描繪焚化法船。

陳毓羆在查閱並依據以上資料後認為:

「首句『水不流』是指紙糊的法船放在地上,並非真在水中」;「次句是說法船上『扎列和尚唸經之形式』」;「三句是說在真和尚放完焰口之後,鼓鈸齊鳴,將此法船焚化」;「末句系指法船上紮了許多『鬼王、鬼判、鬼官、鬼役』(《民社北京指南》第二編「禮俗」),末了付之一炬,化為青煙和紙灰。」陳毓羆並註釋了「風冷」焚化法船時是「時已入秋,且在夜間,故謂『風冷』」;「喧闐」「乃指聲音嘈雜喧鬧,用來形容萬人空巷、傾城出現的盛況」。說實話,恕我見識不廣,我開始不知「法船」為何物。但解釋此謎底,一共有四個人,就有三個人有一共同的看法。我反覆思考後,也認為此首懷古詩的謎底是「法船」。特別是後三句中的「徒留名姓」「喧闐一炬」和「無限英魂」數語,看來此懷古詩的謎底確實非「法船」莫屬了。

但是,我反來復去思考,總覺得「法船」與第一句「赤壁沉埋水不流」對不上號。也即就是說「法船」既不能用「赤壁」、即「壁立」「絕壁」來解釋,也不能用「沉埋」來下注,更不能用「不流」來說明。既然如此,其謎底是「法船」能成立嗎?

我前邊早已說明過,「如果得出的謎底不能用謎語中的文字作恰當地、全面地說明,那麼,得出的謎底便不能成立。」鑒於此,我認為「法船」這一俗物不是此首懷古詩的謎底。赤壁,山名,位於今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岡巒壁立,上刻有「赤壁」二字。此二字在作為古跡來說,當然「赤壁」僅地名而言;但赤壁一詞本身也帶著「其地石山高聳,如城垣」之意。在謎底中,我們也必須尋求謎底這個「俗物」也有「絕壁」的一面。法船有這一面嗎?當然沒有。當然在俗物中,我們也絕對不能按赤壁的「其山惟石,壁立千仞」(見《水經注·河水》)的「壁立千仞」這個意思來解釋,但最小也必須有「壁立」之含義吧。這就是我們在找尋的「俗物」中必須符合「赤壁」二字含義的一面。

還有「沉埋」一詞,必須有「深不見底」的意思了。「法船」自然沒有。

最後是「水不流」,即謎底中的這個「俗物」必須是「清」如「水」;但它似水,又不能「流」動。並不是指法船放在臨池的陸地上的「水不流」一意。

謎底要具有三個特性,不僅不多,可以說絕無僅有,除過「鏡子」(不論是銅鏡還是玻璃鏡)恐怕在天下再也找不到這個「俗物」了。

鏡子有「壁立」的一面,即「赤壁」山巒壁立的一面;也有「沉埋」即「深不見底」的一面;同時也有清澈如水,但又似水而「不流」的一面。這就是我將此首謎底猜為鏡子的原因。也可以說,除了鏡子,沒有任何俗物可以用第一句來作解釋的了。

下邊我們再來看看「鏡子」能不能與後邊三句相統一的問題。

第二句是「徒留名姓載空舟」,「空舟」一語是對「鏡子」的諧稱,因為鏡中本來就空無一物;「徒留名姓」是言鏡子所照的每個人實不過徒留下了每個人的姓名,即鏡中只有影子而已,鏡中並實無其人。此句和第四句同一個意思。第四句中的「無限英魂在內游」中的「無限英魂」也即指鏡中的影子,它是諧稱,此處不能作鬼魂講。所謂「無限」自然指誰也可以去照照一意。

至於為什麼要用「喧闐一炬悲風冷」一句呢,此句在古跡典故中指劉吳火燒曹軍,在謎底中有何用呢?照鏡子,白天可以照,晚上可以照,難道照鏡子只有點著蠟燭(即一「炬」)方可照照嗎?何況還有「悲風冷」一語呢?

我認為第三句當作「點著蠟燭照鏡子」,固然對於「俗物」「鏡子」來說,沒有講不通的地方,關鍵是曹雪芹有在此句中下了另一種含義:「一炬」自然為晚上,也含有明「月」當空的意思,「月」加上「風冷」中的「風」,它組成了「風月」二字,這便是此一句的出處。此第一首懷古詩的謎底是「鏡子」,但「鏡子」再加上「風月」,要說得更透徹一點,此謎底乃是「風月寶鑒」,即《紅樓夢》一書的另一個別名。

有人可能說,明言「暗隱俗物十件」,「俗物」中有「風月寶鑒」這個東西嗎?「風月寶鑒」,它不過曹雪芹假托而已。是的,當然沒有。但我從第一句中研究時,已經說明過,此俗物非「鏡子」莫屬;又根據第六、第七、第八首的謎底均與《紅樓夢》十二釵中的李紈、林黛玉、薛寶釵有關;第九首懷古詩謎底引伸為《思賢操》,第十首謎底引伸為《猗蘭操》,我覺得,在第一首謎底俗物的「鏡子」上將「風月」一語而延伸一點,引伸為「風月寶鑒」也不足為怪——須知「狡猾之筆」的曹雪芹和脂硯齋常繞道而走的道理吧!

當然這首謎底的「鏡子」,要比第二十二回增補的「南面而立、北面而朝,像猶亦猶,像喜亦喜」這個「鏡子」的謎語要複雜得多。

第二首懷古詩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此首懷古詩是借漢馬援南征西討的故事寫成的謎語。

此詩的謎底周春、徐儀鳳、護花主人、陳毓羆均擬為「喇叭」。惟有太平閒人擬猜為「洋琴」。

護花主人曰《交趾懷古》似是馬上招軍。俗名『喇叭』。僅此而已。陳毓羆借明戚繼光《新書·號令篇》註釋為「軍中吹器,所以傳號令者也。」

陳毓羆解釋為:「作為燈謎來看,頭兩句是說喇叭用銅鑄成,其聲高亢,音量宏大,吹奏起來,可起傳達號令,整頓隊伍,統一行動和鼓舞士氣的作用。」「三四句因喇叭在舊時俗名『馬上招軍』,騎兵集合隊伍向敵人發動攻勢,每以之為前奏,作者讚揚此物建功甚大,比張子房所用『鐵笛』還要好。」

在此我們不去計較陳毓羆的「曹雪芹拿軍中吹奏樂器喇叭來別作燈謎,並且對它加以讚美,這是很有意義的。這說明他很有眼光,深知音樂的戰鬥作用」這一評論是否有據,是否正確?但「喇叭」這一謎底能夠成立嗎?

是的,太平閒人的「洋琴」固然不確,周春、徐儀鳳、護花主人、陳毓羆四個人的看法儘管罕見一致,但也不確。其所以都在「洋琴」和「喇叭」上繞圈子,可能不外乎「銅鑄金鏞」的「聲」「如鞞鼓」,又根據張子房的「鐵笛」的有「聲」,既然此謎底是有「聲」之物,當然斷言此謎底非「樂器」莫屬了。

在這裡,請我們必須注意一個根本的問題:請不要忘記「振紀綱」一語,此首懷古詩的謎底的「俗物」必須有「振紀綱」的作用。「洋琴」不過一樂器而已。「喇叭」雖然「傳達號令整頓隊伍,統一行動和鼓舞士氣」,但它無論如何都無法「振紀綱」,它遠遠不夠資格。

能夠穩定國家,規範朝綱,甚至連君臣也不得不循規蹈矩「振紀綱」的東西是法紀政令和禮樂一類東西,豈是「喇叭」能勝任的,千壤之別了!

「振紀綱」一語框定了這一謎語底「俗物」的基本範圍,即是什麼樣的「俗物」能起到「振紀綱」的作用,方可作謎底,如其不然,這個謎底就不能成立。

「銅鑄金鏞」一語,「銅鑄」被陳毓羆解釋為馬援製成的「銅鼓」;「金鏞」被破釋為「銅製」的「大鐘」。在此處,陳毓羆顯然把「銅鑄」一詞當名詞用了。但一般人的破釋卻把「銅鑄」當修飾詞用。比如說蔡義江在他編寫的《詩詞曲賦評注》裡,認為「『銅鑄』句:金鏞、銅鑄成的大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收兵器鑄金鐘和銅人」(見蔡文251頁)。但不管怎麼破釋,皆認為其在原典故里,能「振紀綱」的則是「銅鑄金鏞」了。

按照陳毓羆查對的有關「金鏞」的記載:「《詩經·商頌》有《猗那》篇,讚美成湯的功業,其中說道:『庸鼓有═,萬舞有奕』(『庸』通『鏞』)。鄭玄箋云『此樂之美,其聲鐘鼓則══然有次序,其干舞又閑習。』孔穎達疏云『大鐘之鏞與所植之鼓,有═ 然而盛;執其干戈為萬舞者,有奕然而閑習,言其用樂之得宜也。』」還有蔡義江在十首懷古詩《附錄》裡說的「南齊則置金鐘於景陽宮,令宮人聞聲起來梳洗。」從陳毓羆和蔡義江查對的這些材料來看,「金鏞」亦不過是禮樂之屬和規範朝官一類,它是屬「振紀綱」的東西。這些都說明「銅鑄金鏞」根本不能用「喇叭」作軍號來作說明。

至於「聲傳海外播戎羌」的「聲」,我認為單純當作「軍號」聲音來破釋就太狹窄了。 這裡的「聲」指「聲望」、「聲威」,並非「聲音」。所以在解釋謎底時,第二句中不能當「喇叭」的聲音來解釋,只能用「振紀綱」的禮樂之屬的「聲望」「聲威」來說明。

此懷古詩:「銅鑄金鏞」在「程乙本」中改為「銅柱金城」。從詩句本身來講,當然更切題一點。即切合馬援的「交趾」一事。也符合馬援生平的「金城」典故。歷史記載東漢光武時,交趾人民反抗地方官吏暴政而舉行起義。建武十八年,馬援率兵鎮壓,事成後,馬援在交趾立了兩個銅柱作為標誌以記漢朝邊界。又漢武帝時,羌兵反,入金城(治甘肅西南、青海東部)。但從與史典和謎底有關的程度來看,我認為改此詩者恐非高鶚之流,當出於張宜泉之手(未見「夢稿本」不敢斷定)。

不論「銅鑄金鏞」也好,還是「銅柱金城」也好。此處「振紀綱」的「銅鑄金鏞」一語的「俗物」當指一種輝煌燦爛的建築物——「孔廟」,又稱「文廟」。

在古代,「振紀綱」的是當推禮樂之屬的「金鏞」;自漢武帝以後,「振紀綱」當要算儒教的規範。它一直延續了幾千年。

第二句「聲傳海外播戎羌」,乃是指以儒教為主的封建文化對四鄰、特別是指詩中所提到「戎羌」的影響了。也就是影響著邊境四鄰部族或國家由部落奴隸制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三句「馬援自是功勞大」和第四句「鐵笛無煩說子房」這兩句對謎底來說,它是一時間概念,它是說作為封建社會統治的特殊工具儒教的立教和傳播,在時間上,它是在張良之後,馬援之前。

西漢政治有三個變化時期;與政治相適應的學術,也有三個時期。前期為了符合與民休息的無為政策,漢統治者奉行了黃老的刑名之學。到了中期,漢武帝則實行了多欲政治,為了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了以儒為主,以刑為輔的《春秋公羊》學。到了西漢後期,也即馬援時期,則奉行純儒學,就是依據孔子所傳在周天子統治下承認封建割據合法的原始儒學思想,其中心提倡寬柔溫厚的《詩》學最為盛行。結果導致了西漢末期中央集權的削弱,四方割據。

西漢初到東漢初的這些儒教地位變化便是此懷古詩中「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時間概念上的應用。

對於這首懷古詩謎底的解釋,我也感到很吃力。但我認為「文廟」作為謎底要比「喇叭」作為謎底要紮實得多。儘管粗粗一看,「喇叭」一釋要比「文廟」可信,也容易被人們接受,但「喇叭」卻經不起第一句「振紀綱」三字的推敲。

第四首懷古詩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此首懷古詩是曹雪芹借韓信生平的故事寫成的謎語。

此首懷古詩的謎底,徐儀鳳擬「馬桶」。太平閒人擬「打狗棒」。陳毓羆亦擬猜為「打狗棒」。

太平閒人釋曰「此是打狗棒,諸惡業,死有餘恐。北俗,人死則以飯一碗,插三秫桿,煨面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過惡狗村用之。」陳毓羆亦錄用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的北京風土人情《土俗·喪禮》條記載的「靈前供飯一盂,集秫桔七枝,面裹其頭,插盂上,曰『打狗棒』」,之後得出此謎底為「打狗棒」。陳毓羆與太平閒人解釋不同的是,一個是「三秫」,一個是「七枝」罷了。

對於徐儀鳳的「馬桶」一解,我本無法理解,幸陳毓羆作了代理說明,我才知「馬桶」之解是「謂首句指拉屎須防狗,次句之『蓋棺』是指蓋馬桶,末句是說馬桶之屎為飯所化成。」我覺得徐儀鳳的「馬桶」,不僅不是如陳毓羆所說的「因不明清代北京的民間習俗,又不知道北方向來是很少使用馬桶的」,而是徐儀鳳的這種猜法本身就太離奇了。

對於陳毓羆和太平閒人的解釋「打狗棒」,僅就一般猜謎來說,我也說不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我認為此謎底還可解釋為另一種「俗物」——「陵墓」。要說更具體、更確切一點,是「武陵」。當然這絕不是地名的「武陵」,實乃「武士之陵」。

前兩句是說再英武的「壯士」在「三齊位定」「蓋棺」的時候,也得防止其屍體被狼吃狗噬。這句裡的「惡犬」在謎底中指狗又兼指狼的意思,並非特指陰間「惡狗村」的「狗」。因為人在死後必須掩埋,這不僅是一種漢族殯葬儀式,也同樣是為了防止其屍體被狼與狗吞噬。第二句中的「三齊位定」的「三齊」,在謎語中,指韓信的三齊王(按理說韓信死時是淮陰侯,並非什麼三齊王);在謎底中「三齊」當指人的「福祿壽」三樣事到了頭。曹雪芹在第二句中用「三齊」一語是偏重於謎底。因為對於謎語來說,用詞略微出入一點,尚不大,因為誰也明白此典故;對於謎底來說,則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都必須有特定的內容,不然人們猜謎將無可適從。

第三句是說人們誰也討厭陵墓這個「俗物」,誰也不願鑽進陵墓裡去,但是誰也不要「輕鄙」這個東西。不然,將會被狼狗吞噬,就是一代「壯士」恐亦無可奈何。第四句中的「一飯之恩」當然是詼諧語了,這語來源於俗語「人吃地一世,地吃人一口」,所謂「一飯之恩」就是指埋人了。至於「死也知」當然是指誰也知道自己的這麼一天,雖死也知的了。

儘管太平閒人與陳毓羆的「打狗棒」解釋並沒有多大挑剔,但我認為此謎底作為「陵墓」,確切一點說是「武陵」,要比「打狗棒」要更合適一點,更恰當一點。其原因就是除我以上對此謎底的分析外,還有就是依據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首謎底的獨特駭異內涵:此首謎底可與第二首謎底「文廟」相對稱。至於對稱的原因在討論完第三首謎底之後再說。

第三首懷古詩

《鍾山懷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按陳毓羆的解釋此首懷古詩謎語是借六朝南齊周顒隱於鍾山沽名吊譽,後又出任海鹽令的故事寫成的謎語。但歷史並無周顒隱而復出並作海鹽令的事實。此事取源於《六朝事跡編類》中孔稚珪的假托寓言而已。

此首懷古詩謎底,徐儀鳳擬猜為「傀儡」。太平閒人擬猜為「耍猴」。陳毓羆猜為「土偶」的「撥不倒」。

這首謎底範圍相當廣泛,沒有原則的修飾框定語言,也可以說猜什麼都可以。比如說太平閒人的「耍猴」,「耍猴」二字當然不確,但猜作「被耍的猴」則可以。還有徐儀鳳的「傀儡」,陳毓羆的「土偶」「撥不倒」,我認為猜作做的「草人」「撥不倒」也未嘗不可。但作為謎底來說,怎麼既可猜這個,也可猜那個,我認為這種作謎就不對了。

就以猜中「猴兒」為例,我們就假定為「耍的猴兒」,但不妨就以前第五十回的「耍的猴兒」的謎語來作對照,看一看情況如何。

湘雲編的謎語是一首《點絳唇》,其詞曰:

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湘雲這首謎的謎底只能猜為「耍的猴兒」。這謎底的俗物來源於「溪壑」山谷叢林之中;又被耍猴的訓練後來到「紅塵遊戲」;「名利猶虛」乃是指在遊戲中扮演的各種角色;「後事終難繼」乃是詼諧的指猴兒砍去了尾巴。這首謎語每句框定謎底本身何等具體分明,然而與這首謎語相隔不過二百來字的《鍾山懷古》卻語意甚為含糊,怎麼能認為它是「耍的猴兒」呢?同樣的道理,它到底是不是「木偶」或「土泥人」的「傀儡」呢?我們也難作具體的結論。

但是,不管謎語本身作的對與不對,我認為此首懷古詩的謎底,既不是「被耍的猴兒」,也不是傀儡、木偶、泥人一類的東西。

它乃是鍾山之下的「石頭城」。

其原因之一,是我無意中在十首懷古詩謎底中發現了與大觀園「四大處」之中的三大處主人李紈、林黛玉、薛寶釵有關的謎底,而「四大處」之一的、也是大觀園最大一處的「怡紅院」的主人賈寶玉在十首懷古詩中下落不明。要說十首懷古詩中無「怡紅」主人的謎語這也顯然不可能。其原因之二是在《紅樓夢》中,誰曾「名利」纏身,顯赫一時,並大為「遊戲」,也並被人們「嘲笑頻」呢?我們不妨看看《紅樓夢》中關於寶玉的一些文字。

第三回,曹雪芹在寫完寶玉一段妝束後寫道:

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半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其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避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見73頁)

還有第三十八回《螃蟹詠》中的「多肉更憐卿八足」(指寶玉八大八小丫頭)「橫行公子卻無腸」(見885頁)之句。雖然某些句子出自曹雪芹假托的賈寶玉之手,但這些都是對賈寶玉的嘲弄。

我想,《紅樓夢》中的這些賈寶玉的評論不正是《鍾山懷古》中的「莫怨他人嘲笑頻」之含義嗎?

原因之三,是賈寶玉的原來形質乃是一塊可大可小的「石頭」,此第三首懷古詩取材於「當日地陷東南」的「金陵」,這「金陵」又正好有一個稀世之寶「石頭城」。由此我認為此首懷古詩的謎底乃是賈寶玉的原形質「石頭」。確切具體一點說,即是金陵城內的「石頭城」。雖然這樣解釋謎底有些荒誕離奇,這樣 解釋在別處別的謎語中則不可取,但在十首懷古詩中,在研究《紅樓夢》這種特殊謎語的情況下,我認為勢在必然,而且必須這麼研究,不然將一無所獲。

到此也應該明白我為什麼要將第四首認定為「武陵」而不是「打狗棒」,也就是說,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乃恰巧組合成「四大處」之一的最大一處「怡紅院」,其原因就是第三首乃是「怡紅」主人賈寶玉;第二首乃是指「一文」襲人;第四首乃是指「一武」晴雯;由這「主人」並「一文」「一武」結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怡紅院」,這便是這三首謎底的全部含義。

 

《十首懷古詩》的謎底討論完了。到此我想我們該明白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了。像我前邊屢屢申述過的問題,《紅樓夢》的寫作是以賈府為核心的,賈府的描寫又是以《大觀園》為核心的,「大觀園」的佈局又是以「四大處」的描寫為核心的,《十首懷古詩》的十首謎底中就有六首揭示了這「四大處」的問題:這就是二、三、四首揭示的「怡紅院」主人及其兩個左右侍從襲人、晴雯的原始形質和六、七、八首揭示的「稻香村」、「瀟湘館」、「蘅蕪院」的主人李紈、林黛玉、薛寶釵的原始形質。

在《紅樓夢》的討論中,紅學家每每注重於諸裙釵小姐們,以及一個風雲人物鳳姐,好像「大觀園」的一個小寡婦李紈不過一個點綴而已。當然幸喜的是還沒有把她當作曹雪芹的一個什麼嫂夫人來索證。到此我想我們也應該清醒了李紈這一人物在《紅樓夢》或在《大觀園》這個花花世界朗朗乾坤中的地位了。

十首懷古詩的謎底「四大處」的主人們佔了六首,還有四首即第一首的謎底「風月寶鑒」,第五首的「柳絮」和第九首的「思賢操」、第十首的「猗蘭操」兩個琴操名。

第一首的謎底是「風月寶鑒」,它不僅是《紅樓夢》一書的又一個別名,而「風月寶鑒」的正面「紅顏」風情與「風月寶鑒」反面的「忘姓氏」的「白骨」「骷髏」的正反兩面正是脂批《紅樓夢》正反兩面皆有喻也的充分體現。曹雪芹所編第一首懷古詩的謎底為「風月寶鑒」,它不僅體現了「風月寶鑒」的獨特含義,同時表現了它在《十首懷古詩》中的地位。第五首懷古詩的謎底是「柳絮」。這個看起來與《紅樓夢》中的任何人物情節毫不相干,曹雪芹為什麼把它寫進十首懷古詩中呢?這個,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紅樓夢》是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作品,不管人們對《紅樓夢》的寫作思想和寫作基礎怎麼認識,但愛情作為《紅樓夢》的一書中的主要線索並主要內容,並佔了絕大部分篇幅,這卻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當然我們不能把「愛情」和「風流」來等同看待,它們不是同義詞,它們是兩個不相同的東西;但這兩者又有互相交錯的一面,即愛情本身也含有某些「風流」。比如說林黛玉《柳絮詞》「唐多令」中的「空繾綣,說風流」的「風流」一語,它正是指「愛情」的某一面。

既然《紅樓夢》是以「愛情」「風流」(自然也包括某些不正當的風情韻事)為重心,既然「柳絮」又常為人們寫「風流」的借用物,「柳絮」一類的填詞自古至今幾乎變成了人們比喻愛情或「風流」專用詞;我想到此我們該明白了曹雪芹為什麼把「柳絮」作為十首懷古詩之中的第五首懷古詩的謎底了。

愛情的描寫是《紅樓夢》中主要的一面,也是公開的一面,實際上也即是書中「假語村言」「假話」的一面;而另一面呢,則自然是「真事隱」即隱蔽的一面了。

那麼「真事隱」即「隱蔽」的一面是什麼呢?也即是第九首懷古詩的謎底「思賢操」和第十首的謎底「猗蘭操」了。在這裡我們絕不能機械地將曹雪芹的「思賢操」與「猗蘭操」理解為曹雪芹是孔子的門徒,孔教的忠實信奉者。「猗蘭操」的「蘭」實特指《紅樓夢》中的李紈的「一盆蘭」和賈珠之子賈蘭;「思賢操」也僅指作者是企盼有一個唐太宗李世民漢高祖劉邦一流的賢明成功君主,並非特指孔儒正教,「思賢操」「猗蘭操」二操名不過借用罷了。曹雪芹的這個思想在《紅樓夢》《即景聯句》中的「誠忘三尺冷」「清貧懷簞瓢」「吟鞭指霸橋」「賜裘憐撫戍,加絮念征徭」(皆雙關語)等句中已表現得特別突出。

隱蔽的即「真事隱」的一面是「思賢操」。公開的一面是諸紅顏們特別是賈林薛以「假話「形式演繹的愛情的一面,它在十首懷古詩的謎底實際上被「柳絮」這個專用「風流」的一詞所替代,這就是第五首懷古詩謎底「柳絮」一處的特殊含義。這也即是第五首謎底「柳絮」和第九首懷古詩謎底「思賢操」的相互轉化關係——曹雪芹的《紅樓夢》敷演的「柳絮」「風流」兒女情事不過是「假語村言」而已;真正的「真事隱」的東西,實乃是一部「思賢操」。

這才是十首懷古詩謎的玄機;這也才是曹雪芹筆下梅(墨)翰林的兒媳婦薛寶琴這個「稚子」的特殊「功績」。

這才是《紅樓夢》的寫作思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