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樓夢》的「礙語」

論《紅樓夢》的「礙語」

論《紅樓夢》的「礙語」

紅樓評論

一,《紅樓夢》的「礙語」之說,見於瑤華的批語

    《紅樓夢》的「礙語」之說,見於瑤華在永忠《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上的批語:

    此三章詩極妙。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余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

    恐其中有礙語也。1

因此,要瞭解《紅樓夢》的「礙語」,必先瞭解永忠及其題《紅樓夢》的詩。

永忠,生於雍正十三年,逝於乾隆五十八年(1735—1793),字良輔,是康熙的曾孫。其祖父是雍正的政敵,因爭皇權失敗而受迫害,被雍正禁錮。其父弘明終生被排斥。永忠目睹宮庭鬥爭之殘酷,產生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的消極避世思想,自號栟櫚道人。他的世界觀和曹雪芹很接近。大約因年齡及政治鬥爭等原因,他與曹雪芹未能面識;但他卻非常敬重這位與自己「同病相憐」的長輩。在他的《延芬室集》中,寫有《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簡稱永忠《三絕句》)。詩云:

    第一首: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

    第二首:顰顰寶玉兩情癡,兒女閨房語笑私;三寸柔毫能寫盡,欲呼才鬼一中之。

    第三首:都來眼底復心頭,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時七竅鑿,爭教天不賦窮愁?

    從這三首詩可以看出:

    永忠和雪芹有非常濃厚的神交之情。這種感情是通過《紅樓夢》而建立起來的。他對《紅樓夢》的評價極高。《紅樓夢》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書中對現實的深刻批判性和巨大的悲劇性力量,使永忠產生了深深的共鳴,以致多次掩卷,向已經離他而逝的未曾相識的知友曹雪芹痛哭哀悼。

    此詩的第三首的頭兩句意思有點隱晦。聯繫後兩句,就不難理解其意。後兩句非常重要,用《莊子》中的「渾沌之死」典故,指出了《紅樓夢》的主旨——真善美的大毀滅。這一悲劇的內容和永忠祖父、父親一輩的被迫害密切相關,所以有「都來眼底復心頭」之感。「天賦愁」句,是說其悲劇的巨大力量可以感天動地。在乾隆時代,對《紅樓夢》悲劇意義作出如此重大的評價,似只有永忠一人。這種悲劇性的大毀滅結局,表明了永忠所見過的《紅樓夢》,是曹雪芹已經寫完了的全璧《紅樓夢》,她既不同於程本120回的《紅樓夢》,也有異於脂本80回的《石頭記》。

    永忠讀的《紅樓夢》和明義所見的《紅樓夢》,不但書名相同,其悲劇性的大毀滅結局內容也相同;應當是同一個本子。

    曾經做過乾隆的駟院侍衛的富察·明義。據吳恩裕先生的考證,約生於乾隆五年(174O),比永忠大五歲,比曹雪芹小二十多歲。雪芹離世時,明義約二十三歲。明義喜歡飲酒賦詩,善於交朋接友。他和雪芹、永忠、敦敏、敦誠、墨香等人結成了一個友誼圈子。他的《題紅詩》二十首對《紅樓夢》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綜觀二十首《題紅詩》,內容豐富。主要的人物、環境,重要的情節場面,都有所反映,有所涉及,有所評論。詩中的思想感情,大多寓於對情節和人物概貌的摹寫之中,這給我們從詩來瞭解書的內容帶來極大的方便。明義的二十首《題紅詩》中,有十六首是反映《紅樓夢》八十回前內容的。其中有半數詩所示的情節和脂本、程本的八十回內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極不相同。另有四首詩所涉及的內容是八十回以後的事,反映的是賈府大毀滅的悲劇性結局,與程本後四十回的內容大異。這,正是明義《題紅詩》最具特色之處,也正是這個特色,才反映了明義所見過的《紅樓夢》是獨立於脂程本之外的一個特殊版本;其悲劇性的大毀滅的結局內容,和永忠所讀到的《紅樓夢》的結局一樣,不但表明了她倆是同一個本子,而且都是完整無缺的曹氏原著全璧《紅樓夢》,既不是脂本的八十回本,也不是程本的那種「家道復初,蘭桂齊芳」的一百二十回本。2

    瑤華所說的「礙語」,就存在於永忠和明義所讀過的全璧《紅樓夢》之中。

    瑤華是永忠的堂叔,乾隆皇帝的堂兄弟。他的批語稱永忠詩極妙,可見他完全贊同永忠對《紅樓夢》的評價和態度。這不僅是他倆藝術觀點相同,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政治上都是受迫害受排擠的人。《紅樓夢》中所寫的宮廷貴族內部的殘酷鬥爭,既然引起永忠的強烈共鳴,也當然會使瑤華產生共鳴。他非常想讀《紅樓夢》,但聽說這書中有「礙語」,長時間來始終沒有去讀她。究竟是什麼樣的「礙語」在抑制著、阻礙著他對《紅樓夢》的這種渴望欲的滿足呢?學者們早已認定,是政治性的礙語,是《紅樓夢》書中的傷時罵世內容,特別是後面部分寫賈府毀敗時,涉及到誹謗朝廷之事,作為大清皇朝「右派」的瑤華,怕連累自己,怕殺身之禍。

    二,全璧《紅樓夢》八十回後的「礙語」

    《紅樓夢》「礙語」的具體內容,約略說來如下:

    先說八十回後的「礙語」。 因「礙語」重點在此。

    全璧《紅樓夢》八十回後的「礙語」,不但量大,而且鋒芒畢露,矛頭直指朝廷。

    (1)賈府的大衰敗、大毀滅。

    如上所述,在永忠《三絕句》中,透露了賈府的大衰敗、大毀滅結局。正是這種悲劇性的結局,才引起永忠的「幾回掩卷哭曹侯」。在《三絕句》第三首中,一、二句是對全書內容以及永忠讀時感受的一種概括。意思是說,由於曹雪芹寫出了活生生的現實,引起了自己的聯想,往事歷歷在目。這必定是書中貴族內部的激烈鬥爭,賈府的毀滅等情節,引起了這位朝廷在野派永忠的共鳴。所以有下面「混沌一時七竅鑿,爭教天不賦窮愁」反映全書頂峰的悲慘結局的詩句。「混沌鑿」出自《莊子·應帝王第七》: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

    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渾沌,即混沌。莊子用這則寓言的原意,是為了宣傳「無為而治,為則敗」的思想。後人用此典常斷章取義。混沌,引申為「樸素」「童心」、「童真」的意思;「混沌之死」,常被用來譬喻對樸素的、真實的、美好的、自由的事物的摧殘與扼殺。在《紅樓夢》中,「混沌」與「童心」是同義語。永忠此詩中的「混沌一時七竅鑿」正是用的這個意思。是對《紅樓夢》美的毀滅的結局,作出概括和評價。混沌鑿,譬喻《紅樓夢》中那些富有童心的、具有某種追求民主自由意識的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晴雯等等的被毀滅。天賦愁,是說作品悲劇力量之巨大。當代有許多紅學家,把「混沌美」即童心美的毀滅,看成是《紅樓夢》的基本主題。永忠在《紅樓夢》剛問世時,就一語說到要害上,真了不起。

    「混沌美」的毀滅,這一悲劇思想,在脂本《石頭記》中,是作為基本主題來寫的。雖然,這個抄本只有八十回。但從八十回的種種預示和伏筆中,從抄本的許多關於八十回後的某些情節的批語中,她的毀滅性的悲劇結局,是非常明顯的。在程本中,雖然也有悲劇的成份,如黛玉之死,寶玉出家等,但很薄弱,構不成作品的主題,也構不成「礙語」。而在全璧《紅樓夢》中,「混沌美毀滅」的悲劇思想,比起脂本來,還要濃厚、深刻、尖銳得多,因而成了「礙語」。

再看明義《題紅樓夢》詩中反映八十回後的四首:

    第十四首:病容愈覺勝桃花,午後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稍差些。

    第十八首: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第十九首: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總使能言也枉然。

    第二十首: 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

    這四首詩的前二首,反映林黛玉的病、殤逝及其愛情悲劇;第十九首反映薛寶釵、賈寶玉及全書的悲劇性結局。從此詩的語氣可看出悲劇的徹底性和深刻性。與程本的「蘭桂齊芳」迥然有異。重要的是第二十首。「王孫瘦損骨嶙峋」,僅憑這一句,即可看出賈府衰敗毀滅到何等程度。貴族公子賈寶玉瘦得皮包骨頭,真是「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這種大毀滅的結局,和程本的「家道復初」是根本不能比的。和脂本比,也更深刻。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這兩句是反映「女兒國」(童心「混沌美」)的毀滅,聯繫永忠「混沌一時七竅鑿,爭教天不賦窮愁」,這種毀滅必定非常悲慘。

    「慚愧當年石季倫」,有學者說是用綠珠殉石崇的典故。西晉大貴族石崇,字季倫,在家敗毀滅之際,尚有寵姬綠珠為他殉情跳樓;而賈寶玉落魄之時,一向對他溫柔和順的花襲人卻離他而走了;比起石崇來,賈寶玉是不無慚愧的。此說似亦有理。但從明義此詩的整體意思來看,這青娥紅粉決非專指襲人一人,而是指大觀園中的「千紅萬艷」。「慚愧當年石季倫」似應解釋為借用石崇當年殘殺美人的典故,來和《紅樓夢》中的女性悲劇相比較,以此來揭示紅樓女性慘遭毀滅的嚴重災難,為這幕驚心動魄的大悲劇揮淚一哭。

    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汰侈》中載: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校斬美人。

    王丞相與大將軍嘗共詣崇。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強,至於沉醉。每至

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 。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石崇和大將軍一夥豪霸,不把女性當人,以殺美人取樂,令人髮指。可是若與《紅樓夢》中「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破家滅族」的故事相比,石崇殺美人的故事還有點遜色。死在石崇屠刀下的只有幾條人命。而《紅樓夢》中被毀滅的女性卻是「千紅萬艷」;她們不僅肉體的被摧殘,還有長時間地精神上的被折磨,被戕害。因此,倘若石崇尚在,讀了紅樓悲劇,恐怕要感到自愧勿如的。當然,明義在這裡是出於一種憤激之情而用了誇張的文學語言,不必理解成青娥紅粉全被殺掉。

這種悲劇性的結局為什麼說是「礙語」呢?因為賈府毀滅的根本原因,實在是朝廷鎮壓的結果。再說,賈府及王、薛、史幾大家族,乃是當時整個貴族社會的某種縮影,賈府的毀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意味著或預兆著整個貴族社會的毀滅。所謂「凡系舊家大抵皆破」。曹雪芹的創作用意確實是如此。他心中的「茫茫白地」,不單是指賈府,也是指整個封建末世。這一點,朝廷當權者哪能看不出來?這不是明目張膽地詛咒現實和誹謗皇朝嗎?

    (2)賈府的毀滅,根本原因是朝廷的鎮壓,抄家沒收財產;也和賈內部的自相殘殺有關。這後者的描寫,不但是淋漓盡致的,而且,直接影射著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殘酷鬥爭。裕瑞所見《紅樓夢》後四十回目錄中有「大觀園抄家」。大觀園是皇妃省親處,在這裡抄家必然反映皇宮中的矛盾。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矛盾的反映。由此推測,八十回後的抄家,極有可能是皇宮矛盾和賈府矛盾的交叉,性質必然是相當激烈的。明義詩「慚愧當年石季倫」,除了上述的意思外,還有一層意思是:據吳恩裕、周汝昌二位紅學家的意見,認為明義是借用西晉八王之亂石崇被趙王倫所殺的典故,來反映康乾皇朝內部的矛盾鬥爭。這真犯了皇家大忌。在那康乾盛世時代,朝廷宣揚的是「我皇英明,國泰民安」。而《紅樓夢》卻影射說,為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國不泰,民不安。「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第五回的這幾句話,影射清皇朝是「他鄉」,實則否定這個朝廷統治的合法性,諷刺統治者內部的惡鬥,抨擊、揶揄漢族人士投靠清皇朝的可恥嘴臉,宣揚不為統治者賣命的思想。這些內容在程本後四十回裡是沒有影子的;在全璧《紅樓夢》的八十回後,是必定有所照應,有所描寫的。這一切,對於那個「國泰民安」的「康乾盛世」,當然是一種可惡的誹謗和惡毒的攻擊;是最不可赦的「礙語」。

    (3)朝廷對賈府的抄家,捕人,殺人。

「半生俯首與低眉」的明義,在詩中對這方面的反映當然是很隱晦的。但詩中說賈寶玉瘦到那樣程度,以殺美人取樂的石崇還感到慚愧,無可奈何的石頭要發言,等等,都隱藏著由於朝廷的殘暴,導致賈府的徹底毀滅,有冤難伸,有苦難訴。我們若從脂本前八十回的種種預示、伏筆和某些脂評來推測,那麼,抄家,沒收家產,捕人,是必然的。「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不見得就是單指賈雨村一人。至於朝廷殺人,也是勢所必然。

    例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樣的醜事,有兩條大罪:其一是亂倫罪,按照清朝皇法,是要嚴懲的。其二是欺君罪。秦氏之喪,皇帝是派了特命全權代表戴權來參加喪禮的。而皇帝對秦氏的死因卻被蒙在鼓裡。這兩條罪合在一起,如同戚本第四回脂批所說:「必破家滅族不已。」這樁醜事,當時可說閤府人人皆知。當賈府走紅運之時,雖然無人敢向上揭發,尚且有焦大在醉後說破。而當賈府衰敗倒霉和內部矛盾鬥爭激烈的時候,是會有人出來揭發的,因為賈府主子們的仇人實在太多了;像賈珍這種淫棍惡霸,被他整的人、恨他的人還算少嗎?何況牆倒眾人推,這樣的大罪有人出來揭發,是理所當然。書中第五回秦氏判詞「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秦氏曲子「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很明白的預示,秦氏這個尤物,是造成後來賈府大禍大災的首犯。因為她,導致了賈府的家破人亡。

    又如,葫蘆僧判案一事,賈雨村庇護殺人犯薛蟠,其後台是賈政,此事後來也是會被揭發出來的,受害人的家屬不會就此罷休,為賈雨村出大力卻受到賈雨村恩將仇報的葫蘆僧,更會出來揭露真相。賈政的罪惡是不少了。推薦賈雨村這樣十惡不赦的壞蛋,就是欺君大罪。僅憑這一條,也夠判他個死刑了。

    雍正和乾隆這兩個皇帝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尤其是對付政敵和不夠馴服的知識分子,更不手軟。永忠對此深有體會。他讀《紅樓夢》時,之所以「幾回掩卷哭曹侯」,必定是曹雪芹在書中披露了或用曲筆寫出了皇帝鎮壓政敵之事,引起他對往事的聯想,因而悲憤欲絕,放聲痛哭。「都來眼底復心頭,辛苦才人用意搜」,說的是曹雪芹用心良苦,搜集寫出了那些令人痛心的往事,使永忠感覺到歷歷如在目前。因而接著大呼大號:「混沌一時七竅鑿,爭教天不賦窮愁?」。

    (4)賈寶玉蔑視皇權、傲視現實的性格,變本加厲。在賈府大毀滅之際,賈寶玉可能受北靜王的某種庇護而活了下來。北靜王可能勸他悔改前非。他隻身一人,雖然餓得瘦骨伶仃,飽受折磨,卻根本不聽北靜王的勸告。他已徹底看破紅尖,對皇權,對現實,對統治者,更加蔑視和仇恨,比以前罵得更凶。在憤恨和無可奈何之中,他流浪出走,回到青埂峰下,雖然變成了頑石,卻仍然不屈,依然要發言。賈寶玉這一頑固不化的皇權反對派的藝術形象,是《紅樓夢》中最大的「礙語」。明義詩「王孫瘦損骨嶙峋」,讀此詩時,聯想敦敏寫贈曹雪芹「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的詩句,我們眼前立著的不僅是一個餓得精瘦的賈寶玉,同時又是一位桀傲不馴、白眼看人、一身傲骨的封建社會叛逆者的形象。像這樣的人物形象,朝廷當權者能准許他存在著嗎?

    三,全璧《紅樓夢》八十回中的「礙語」

從明義題紅詩中的十六首詩所反映的《紅樓夢》八十回的內容來看,有八首不合於脂本和程本。由此推測,全璧《紅樓夢》和脂程本的差異是很大的。全璧《紅樓夢》八十回中必有不少「礙語」。這些「礙語」在全璧《紅樓夢》中,當是很明顯的,在現存的本子中,由於作者不得已的刪改,而變得比較隱晦了。但仍可看出它的批判鋒芒。不妨舉出一些:

    (1)揭露皇帝「美人骷髏」的雙面無恥人格。

    《紅樓夢》第十三回寫寧國府的媳婦秦可卿,因與公公搞婚外戀被丫鬟發現而上吊死了,3皇上派了大明宮掌宮內監戴權暨文武大臣來祭弔。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把寧國府一條街也壓斷了。這給寧國府增添了多大的威風啊!寧國府者,安寧國府之反語也,殘酷剝削農民之地也(從書中五十三回那張嚇人的租單可證),淫棍尤物集聚之窩也,亂倫喪德之窟也。秦氏之死,是賈府一樁腐朽透頂的大醜事。賈府卻把這喪事辦得奢侈隆重,一來是為了掩人耳目,以正面「美人」遮蓋背面「骷髏」,二來是顯示賈府「百尺之蟲,死而不僵」的貴族氣派。皇帝老爺給這樣的大醜事派出他的全權代表(戴權者,代表皇帝之大權也)來弔喪,至少說明他不瞭解情況,昏庸而被蒙蔽。這已經算得上是礙語了,但僅僅是批評皇帝的「官僚主義」,還情有可願。在弔喪中,還寫了這麼一筆驚人的事:皇帝大開龍恩,以一千兩銀子的最低價格,把龍禁尉這種神聖的、皇帝貼身的侍衛官兒,出售封贈給死者秦可卿,既使這個冤死的女人獲得平反昭雪(因為她的上吊,罪魁禍首是賈珍),更增添了賈府的榮光。

    皇帝賣官,這已經是腐敗到頂的無恥的大醜事了;而把如此神聖的官兒賣給一個這樣的女人,更是大醜特醜的事了。這是極其露骨的「礙語」。

    或曰:弄錯了吧,書中戴權答應賈珍的是,給賈蓉補一個龍禁尉的缺,而非秦氏啊。答曰:沒有弄錯,封龍禁尉的是秦氏,而不是賈蓉。書中第十三回的題目,明明白白地寫著「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確確鑿鑿,哪裡會錯?當然,從這回書的文字中,看似給賈蓉封龍禁尉。但怎樣來理解這一矛盾呢?,這裡可能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按照戴權的意思,是為賈蓉補龍禁尉的缺,但當他把此事向皇帝會報後,皇帝要親自封贈賈蓉之妻秦氏為龍禁尉。其二是,作者寫出如此露骨的特大醜事,這樣的「礙語」在脂硯齋、畸笏等人眼中通不過,要作者修改。作者不願意割去這種精彩的文字,便耍了狡猾之筆。回中寫的是封賈蓉,卻在回目上明白地寫出是封秦氏。用了這種矛盾的筆法,略加遮掩。

    皇帝親自封贈的龍禁尉,必定是秦可卿,而決不是賈蓉。這無可懷疑。除了上面說的理由外,還有最重要的兩條理由:

    其一,秦氏是一個絕色美人。她鮮艷嫵媚,大似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她是警幻仙子的妹子下凡。從她臥室的陳設來看,一派「情天情海幻情身」的風流味。她是一個風情萬種、真情可傾的絕艷女人。世上如此絕色的天仙美女,皇帝老爺能放過她嗎?須知,所有皇帝都是天底下第一流的色狼。一心要做和尚的順治皇帝,仍天天流戀宮中美女不放手,這還不算,見到某軍人的漂亮妻子,還要霸佔過來;何況別的不想當和尚的皇帝?像秦可卿這樣的尤物,皇帝這種情種遇到她,「情既相逢必主淫」,必然想方設法把她獨吞掉。如果無動於中,那才是怪事呢。可惜皇帝老爺在秦氏活著時不知道賈府有這麼個神仙寶貝,否則,也許早已據為己有了。如今,從戴權口中得知此情,雖說秦氏已死,但她既是天仙下凡,靈魂定然不死。封她為龍禁尉,讓她的仙靈貼身在寡人身邊,不是很浪漫的艷事嗎?警幻仙子曾倡導「意淫」說,意淫就是精神戀,能和神仙妹子的靈魂享受精神戀的樂趣,也只有真命天子才能有如此的艷福了。幸好深宮中的皇帝,官僚主義嚴重,不瞭解秦氏的隱私秘事,否則,賈寶玉、賈珍要倒大霉,說不定賈府還會遭受滅門之禍呢。

    其二,如果說,上面僅僅是一種推理,那麼,第五回關於秦氏房中的陳設描寫,就是更有力的證據了。壁上掛的是楊貴妃的「海棠春睡圖」,案上設的是武則天的寶鏡,趙飛燕立舞的金盤,……等等,都是皇宮中的風流絕艷之流。這是明明白白地暗示秦可卿是皇宮中的第一流尤物。說不定在她生前就已經和皇帝有私情了。對於這樣一個風流美人,死了封她為龍禁尉,讓她的靈魂時時和皇帝作伴,是理所當然的事。

    僅此一事,就看出曹雪芹筆法的厲害。揭露皇帝「美人骷髏」的雙面人格,揭露宮廷此種見不得天的醜事,含蓄、辛辣、尖刻。既可逃避文字獄,又使「能解其中味」的讀者知曉皇帝的人格。呸,盛世的明君賢主,原來是如此貨色!

初讀《紅樓夢》第十三回,以為作者只是寫秦氏的喪事和鳳姐理事,以此顯示賈府的奢侈和鳳姐的才幹。多次細讀才發現「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的深刻內涵。妙矣哉,《紅樓夢》!

    (2),揭露當代皇帝的老祖宗之丑底。

    在「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事件中,作者不僅無情地揭露當代皇帝的醜行,而且還挖了「康乾盛世」明君們的祖墳。真是又一筆可怕的「礙語」。

    在甲戌本第十三回的總批中,有一段大家很熟悉的批語: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風姐賈家後事二件,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難)能想得到者。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卿刪去。

    那位「老朽」(畸笏叟)為會什麼要命令作者刪去「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醜事呢?畸笏叟說的理由是,秦氏托夢鳳姐安排賈家衰敗後的出路,其言感人。這是難能說服人的欺人之談。庚辰本同回總批說的理由是「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大發慈悲也。」這種理由更是可笑無理。這兩條批語都是出自畸笏叟之手,所說的理由不但不成其理,而且相互矛盾。甲戌批語說的是「老朽」 命令作者刪去的,而庚辰批語卻說是作者因大發慈悲而主動刪去的。這 一矛盾暴露了兩種說法都是批者為了掩蓋真相而編造出來的。

    實際上的原因是阿Q頭上的癩瘡疤,觸犯了朝廷當權人士。須知,歷代的皇帝,都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色中餓狼;在他們身上,類似賈珍秦氏的醜事,多得不可勝數。貞觀之治的聖主李世民跟武媚娘,開元盛世的明君李隆基跟楊玉環,即是其例。「康乾盛世」中的頭頭們,很難說沒有此類醜事。即使他們本身沒有此種醜行,他們的老祖宗是有過這種醜事的。史載,順治七年,掌握帝王實權的皇叔多爾袞,逼死親侄豪格後,霸佔其妻即多爾袞的侄媳婦為妃。這不就是叔公公和侄兒媳婦通姦嗎?其所用的極其卑劣的手段,比賈珍壞十倍。這樣的醜事在當時是隱晦不宣的。直到多爾袞死後的順治八年,被追論多爾袞的謀逆罪時,才將此事定罪。(據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紅樓夢》中寫賈珍這種醜行,無異於揭露當代皇帝的老祖宗之丑底,挖他們老祖宗的墳。這是極大的「礙語」,是脂硯齋、畸笏叟輩所不能通過的。而這,才是刪去「淫喪」情節的真正的原因。

    (3)用林黛玉的形象來誹謗朝廷。

筆者撰寫此文至此,休息時,讀到梅玫女士的《如何分析<紅樓夢>中真事隱去的內容》一文。其中說到林黛玉可能是出身於一個被朝廷排斥的罪人之家。此論引起筆者的關注。在讀《紅樓夢》時,常有一個頗費疑猜的問題。《葬花詞》中流露林黛玉那麼深重的痛苦和委屈,「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林黛玉進賈府來時間很短,沒有這麼嚴重吧。僅僅是訪寶玉不得進門就痛苦委曲到這種地步,雖然是文學誇張,也難合乎情理。今讀梅玫大作,豁然開朗。該文提出的幾條理由來論證林黛玉是出身於罪人之家:其一是黛玉曾講她是一無所有,其二是她常表現出絕望情緒,其三是賈元春毫無理由地不喜歡自己的親表妹林黛玉。這些理由我都同意。我在這裡再補充幾條:

    1、甲戌本第三回回目:「榮國府收養林黛玉」,在「收養」旁有朱批:「二字觸目淒涼之至。」按常理來說,一位出身於世代簪纓書香之族,父親是朝廷命官的千金小姐,來到外祖母家居住,無論如何,這外祖母家絕對不會用「收養」來對待她,更不會「觸目淒涼之至」。即使是對於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也不至於此。這回目,這批語,分明是對一個被遺棄的、極端可憐的孤兒而說的。而像林黛玉這樣的家庭,只有在政治鬥爭中犯了大罪,家人被殺被關,子女成了受歧視的罪人後代,才會受到這種待遇。無怪乎林黛玉進賈府時,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心理,膽子小到這種可憐的程度,哪像一位大家閨秀的風格,分明是一個無依無靠寄人籬下的孤兒心態。

    2、筆者在《論明本紅樓夢》中曾論述過,林紅玉是林黛玉的影子。這兩個女人,在許多方面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1同姓,名字一紅一黑,正相對。2黛玉戀寶玉,寶玉是二爺;紅玉戀賈芸,賈芸亦是二爺。3紅玉和賈芸相戀的信物是手帕;寶玉贈送給黛玉的愛的信物也是手帕。4小紅在寶玉跟著的位置以及她與寶玉的關係,其親密程度與寶黛關係相似。明義讀《紅樓夢》詩中有「小紅梳頭」的事。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紅玉和佳蕙對話一段文字上方,有畸笏叟批語:「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歎歎。」可見在八十回後,紅玉在寶玉落難時,與茜雪一起侍奉著寶玉。5她父親林之孝(小)與黛玉父親林如海(大)也是相對著的。6書中多次寫紅玉與黛玉之間直接或間接的糾葛。第27回紅玉對墜兒說,她拿「這個」謝賈芸時,清人張新之有評:「『這個』卻是何物?三首詩耳!」紅玉不會寫詩,送賈芸的「這個」就是她的手帕。顯然,張新之說的三首詩,是林黛玉在帕上題的那三首詩。可見,張新之是把紅玉和黛玉看作一個人的。

作者上述這些描寫,決不是偶然,分明是在暗示,紅玉不但是黛玉的影子,而且,兩玉即一玉也。既然如此,則黛玉亦與紅玉同為家奴。不同的是,一為虛,一為實。黛玉名為小姐,實為榮國府收養之家奴。

    3、黛玉的身邊兩個丫頭的名字,可看成是黛玉身世的註腳。紫鵑,為啼血之鵑;雪雁,乃雪中之孤雁。黛玉把紫鵑看作知己,當然是因為紫鵑對她一片赤誠。而從紫鵑的名字看,兩人實系同病相憐。古代蜀人傳說:山有鵑鳥,晝夜哀啼不止,啼必出血,其聲淒涼。此鳥乃蜀王杜宇之化身。杜宇因與某女自由戀愛不成而死,蜀人很同情他,故名鵑鳥為杜鵑。黛玉為山野之孤草,乃神仙之脫胎;紫鵑系山野之悲鳥,是帝王之化身。黛玉名為小姐,實為家奴;與紫鵑真是同命同運。

    4、林黛玉的哭,亦似有難言之隱。若是為愛情而哭吧,寶黛之愛情,在未受挫折之前,應是歡樂多於苦惱,但黛玉幾乎是日日愁,天天哭,就像啼血杜鵑那樣,直到哭出血來,淚盡而亡。作者說,是為了「還淚」。這是浪漫主義的解釋。用現實主義來解釋呢,就不很說得通。

    5、第二回的回目「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從回目看,黛玉母親之死,必有大段文章。但回內寫此只有一句,令人費解。又寫黛玉終生之病,起於母親之死,似含有真事隱去之意。

    6、黛玉和妙玉,算得是知己;這兩塊玉,可說是一心而分兩身。她倆性格、脾氣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從小都是多病。都把寶玉當作知音;妙玉與寶玉的心靈之戀,黛玉不但不忌妒,反而理解並支持。妙玉的家庭出身,書中寫的是半隱半露,學者們早有定論,是出身於受迫害的大官僚之家,她是一個「世難容」的、到佛家來避難的閨閣千金。而黛玉三歲時就有癩頭和尚要化她去出家;她的性格實在也是「世難容」的。黛玉和妙玉竟有這麼多的相同或相似之處。由此推測,黛玉的出身也可能和妙玉相似。其實,妙玉和黛玉,是一人二影也。據周春《紅樓夢隨筆》雲,妙玉與黛玉同姓。他引楊升庵《丹鉛錄》:宋時有女狀元林妙玉,博學多識,十二歲中進士。紅樓妙玉本此。第七十六回湘雲和黛玉聯詩,至「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句,護花主人回末有批:「寒塘鶴影,引出妙玉來。」回中「冷月葬詩魂」下有太平閒人批:「身外有身,魂即是影。」可見,護花主人(王希廉)和太平閒人(張新之)是把黛玉和妙玉看成一人的了。同回妙玉續詩中有「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石木並提,說是指寶玉和黛玉的性格和處境,不算牽強。但此詩通篇是妙玉自歎身世的寂寞,說這「石奇」和「木怪」是指自己和寶玉的性格及其處境,也說得過去。「世外仙姝」,是黛玉,亦是妙玉也。

    梅玫文章推測,林家可能被動地捲入皇族爭權鬥爭,被牽連受懲,黛玉原型可能出自一個罪人之家。筆者認為完全有這種可能。如是,則在全璧《紅樓夢》中當有所觸及。這當然是可怕的「礙語」了。永忠吊雪芹有「顰顰寶玉兩情癡」詩,固然是受寶黛純真的愛情所打動而作。但也不排除這樣一種情況:在《紅樓夢》中,有黛玉出身罪人之家的文字,引起永忠的同病相憐,產生共鳴,因而有此詩句。此詩末句「欲呼才鬼一中之」,俞平伯先生認為是「一申之」之誤,是的。這「才鬼」,可理解為既是曹雪芹,也是林黛玉。雪芹描寫寶黛愛情的歡樂和後來遭遇的痛苦,使永忠很激動,想把這位才女冤魂和地下的曹雪芹呼出來,跟她和他相互傾訴一番。

    一個朝陽廷反對派的罪人之女,曹雪芹竟敢把她當成叛逆性的正面人物來歌頌,這是了不得的礙語。

    三,「礙語」解開了全璧《紅樓夢》變成八十回《石頭記》這個大謎

    總之,瑤華所說的「礙語」,乃是《紅樓夢》中反封建、批判「康乾盛世」最精彩的成份,是這部巨著現實主義藝術風格的光輝體現。礙語,不但反映了全璧《紅樓夢》的重大特點,而且對《紅樓夢》許多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價值。她不但給《紅樓夢》的「成書全璧」說,添加了一個極重要的、無可辯駁的證據,而且,還給我們瞭解為什麼全璧的《紅樓夢》會變成八十回的《石頭記》這樣一個謎一樣的問題,提供了一把鑰匙。就是說,《紅樓夢》「礙語」解開了全璧《紅樓夢》變成八十回《石頭記》這個大謎。下面,就來討論這個問題。(主要是依據現有的很不全的資料和學者們的意見作出的推論,其中,不免有臆測之嫌,敬請專家及紅友們指正。)

    明義和永忠見到的《紅樓夢》,就是曹雪芹親自定稿和定《紅樓夢》書名的全璧《紅樓夢》。

    在甲戌本的第一回中,有一段大家早已爛熟了的話:

    空空道人……將這《石頭記》再檢閱一遍,……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這裡列出了六個稿本,五個書名及其先後次序。其中,「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這一句至關重要。《紅樓夢》,乃是第三次的修改本。吳玉峰者,無玉之山峰也,即頑石也,假寶玉也,亦即曹雪芹也。這次是定稿本。這就是明義和永忠所見到的全璧《紅樓夢》。撰抄好後不久,他的好友們迫不及待地索閱,即拿出來給他們觀看。明義詩所說「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即指此。如前所述,明義、墨香、敦敏、敦誠、永忠等人,都是曹雪芹的可信可靠的好朋友。這個本子的《紅樓夢》當時即在這個友誼圈子中相互傳閱。因為此書有礙語,使像瑤華這樣的《紅樓夢》迷也不敢讀她。(恐未必——筆者)敦氏兄弟雖然讀了,卻謹慎地沒有寫出讀紅詩來,(恐未必,可能我們沒有發現)只是在詩中偶爾流露一二句,如「開篋猶存冰雪文」,學者早已指出,這「冰雪文」就是《紅樓夢》。

    但上引甲戌本這段話很容易使人發生誤解,以為前四個稿本都是未分回的草稿,《金陵十二釵》才是經曹雪芹修定的、分了回的定稿。其實,只要推敲一下「後因曹雪芹……」句中這個「因」字,文意就很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曹雪芹題《金陵十二釵》又題一絕,是因他曾經做過此書的披閱增刪等工作的緣故。「增刪五次」,即說明前五個稿本都是曹雪芹創作修改的。《紅樓夢》定稿後,曹雪芹為什麼又作了兩次修改呢?

    礙語,使這部全璧《紅樓夢》緊鎖在曹雪芹的這個友誼圈子的箱篋中,除了他們幾個好友相互秘密傳閱外,一直沒有流傳到社會上去。所以,明義說「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瑤華說:「《紅樓夢》非傳世小說」。真遺憾,直到現在,這部冰雪之文——曹雪芹的全璧《紅樓夢》,我們一直無從得見。

    礙語,使曹雪芹的創作助手脂硯齋和畸笏老人,不敢讓這部《紅樓夢》流傳於社會。而又不能讓這部「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巨著埋沒掉。脂硯齋是雪芹之叔(據明義的外甥裕瑞《棗窗閒筆》所說)。畸笏是雪芹的長輩。他二人思想有些保守,對曹雪芹的創作傾向不那麼完全贊同。他們發現書中有「礙語」,可能比瑤華要早得多。當雪芹定稿這部作品時,乾隆皇帝即位初期,鎮壓了允祿等人的謀逆後,為收買民心,在一個短時期內,政策要相對寬鬆一些。文人寫作也就放膽一些。《紅樓夢》書中的「礙語」就多一些,批判的鋒芒就露一些。但脂硯齋的政治嗅覺很靈敏。他一看這《紅樓夢》,便感覺得太刺激,不如最初的《石頭記》那樣穩妥、含蓄。於是,經過精心研究,決定:一、不用《紅樓夢》這個書名。(脂硯齋可能認為,李白有「紫殿紅樓春光好」詩,「紅樓」,乃帝王之家,用此名作書名,有犯上之嫌。——筆者)仍用最初的《石頭記》稿本及其名字。二、由曹雪芹將《石頭記》再作修改,將真事隱去,刪掉所有的「礙語」,尤其是八十回後的內容,更要動大手術。三、由脂硯齋和畸笏在書中寫出評語,以盡量掩飾此書的批判性傾向。這一、三項決定都付諸實行。唯第二項實行得很不徹底。作家的良心使曹雪芹不很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的作品思想傾向和藝術價值削弱,雖然改了兩次,把一些鋒芒畢露的「礙語」作了刪削,或用「煙雲模糊法」進行一些掩蓋;但也只是改了一些次要的東西。例如,刪除了秦氏淫喪天香樓的情節;改變賈府毀滅後,寶玉並非孑然一身,而是有寶釵為妻,麝月為妾,還有紅玉、茜雪等丫鬟伏侍,琪官、襲人夫婦也常來照顧他,以此削弱一些悲劇氣氛,使「礙語」之「礙」盡可能地少。但這種修改,又產生了另一方面的「礙語」。寶玉竟然忍心拋棄如此溫情脈脈的家庭,毅然出走,說明他對那個社會已經徹底絕望,也說明那個社會腐敗黑暗到何等程度。這不是礙語是什麼?脂硯齋想用寶玉「情極之毒」來對此進行掩飾,又恐這樣反而是「掩耳盜鈴」。使他很傷腦筋。(但他還是作了這樣的批語)致於結局的大毀滅情節,根本就沒有改動。關於書名,雪芹的意見是另用新名《風月寶鑒》或《金陵十二釵》。脂硯齋也不甚同意。他可能認為,《風月寶鑒》,有寓含教人從反面看當時社會之意,所謂「盛世」,就是末世。這是赤裸裸的礙語。《金陵十二釵》不僅過於平淡,而且,「通部細搜檢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甲戌本《凡例》)於是,不等雪芹把書改完(八十回後只有修改的回目和部分文字),便果斷地決定只出八十回,書名仍用《石頭記》。將八十後的書稿隱藏起來;為掩人耳目,在書中的批語中揚言迷失云云。雪芹出於某種原因,對此無可奈何,但他堅持保留《紅樓夢》之名。脂硯齋在甲戌定稿時,雖未能採納雪芹意見,卻在「凡例」中寫上「《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的話;又在第一回保留「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等文字。脂硯齋這樣做,是違心的。到了己卯、庚辰定本中,便將上述文字刪除了。

    這樣看來,帶有「礙語」的,即永忠和明義所見過的《紅樓夢》,應是所有這部書的版本中最有價值的一個本子,是真正的、完全的曹雪芹的《紅樓夢》。

    正如莎士比亞是英國人的驕傲一樣,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部巨著中的「礙語」,本來是作品中的精華。但由於萬惡的封建專制主義,由於清皇朝的文字獄,這「礙語」,卻帶來了《紅樓夢》這一偉大名著在誕生的過程中的種種曲折和艱難,給我們偉大民族的文化遺產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也給她的廣大的讀者帶來無盡的遺憾和惋惜。

    廣義說來,一部《紅樓夢》,都是反封建和批判清皇朝專制主義「礙語」。因此,儘管她不幸被腰斬,精華欲掩料應難,就像斷了臂的維納斯,被腰斬的《紅樓夢》依然光芒四射,永存人間。

2002年9月12日初稿

2003年3月21日修正

2004年12月9日再修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