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謎話
擺在您面前的這本《紅樓謎話》,是一部努力科學、系統和全面地揭開《紅樓夢》謎底的學術著作。不過您別害怕,它和那些專業性極強、普通讀者很難涉足的學術著作不太一樣。只要您有點文化基礎,又肯動點腦筋的話,相信這本書您就一定會讀懂。台灣錦繡文化企業出版集團將自己在大陸編輯出版的《綿繡叢書》的性質定義為「可讀性強,卓具創見的學術著作」,這也是本書的學術追求與寫作宗旨。
無庸諱言,《紅樓謎話》是一本索隱派著作。我之所以要用索隱考證的方法來研讀《紅樓夢》這部奇特的作品,完全是由《紅樓夢》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自認為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必然結果。所以首先應該鄭重聲明的是,寫這樣一本書決無譁眾取寵之心,更無欺世盜名之意。說到底,我的目的只有一個,這就是想讓人們實實在在地知道《紅樓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和已有的索隱著作有點質的區別,為了使索隱從猜想變成科學,一句話,為了真正科學地揭開《紅樓夢》的謎底,我為自己確定了三個努力去達到的目標。一是要結合確鑿的史料記載來確定作品中隱入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日期。這一點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無須多言。否則無論你費盡了多少心血,建立了多麼龐大的體系,充其量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二是不脫離作品本身,要盡可能多地解釋作品內容。大到人物情節,小到花鳥魚蟲、骨牌酒令,都要給予確切明晰的闡釋說明。我認為這也是判定對《紅樓夢》的索隱考證是否能符合作者旨意的重要標準。毫無疑問,對作品內容解釋得越多,這種解釋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就越大。因為一個是巧合,兩個是巧合,三個是可能如此,但不可能有一千個巧合或一千個可能吧?正如楊昱先生論霍氏姐弟《紅樓解夢》(增訂本)時所說的那樣:「或有言曰,此乃自圓其說之技耳,然巧中縱有一二,豈有百巧之巧耶?百隙且合,千矩能中,此天機道破之緣也。」(見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紅樓解夢》第三集下冊651頁)。三是要保證這些解釋之間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互相貫通,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確保每個具體解釋的正確性的重要條件。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處在和外界的聯繫之中,任何事物的性質和狀態都是由該事物本身及它與外界的某種特定聯繫來決定的。對《紅樓夢》中某個內容的解釋,就其本身孤立地看,也許似是而非,不容易讓人信服,但當這種解釋能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時,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一個有機整體之中的各個具體觀點之間,具有相互印證的功能,由此使得它們的正確性得到可靠的保證。
上述學術追求及目標是否達到,就要請學術界和廣大讀者來裁定了。《紅樓謎話》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我對清代歷史瞭解得很不夠,對古代歷史文化知識也知之甚少,所以對作品中隱入的史實,對作者構思所涉及到的文化典故,不可避免地會有所遺漏。這就使本書的內容容易存在如下兩個缺陷:一是有些解釋可能不正確,二是有些解釋可能不太到位。
一般來說,做學問的人在自覺地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時,要從自己的特長出發。有些人由某一課題不自覺地轉向某一新的研究領域時,常常是他積累了新的研究領域所需要的知識的結果。我對《紅樓夢》感興趣並決心讀懂它的原因卻不是如此。如果說自己還有什麼長處的話,只能說我的理論思維的能力相對來說要強一些。而對《紅樓夢》進行索隱考證的最重要的基礎:熟知清史和掌握豐富的古代歷史文化知識,都是我的知識積累中最薄弱的環節。所以,我決定研讀《紅樓夢》,只是由於意識到揭開其謎底的重要性的緣故,而不是因為自己在這方面有什麼優勢和特長。所以,由於這種知識儲備上的先天不足,儘管我還算用功,但身體狀況不是太好,又不敢拚命用功,再加上開始也走了一段彎路,就必然使得這本《紅樓謎話》一定會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我也不敢有太高的奢望,只希望它在整體上沒有致命的錯誤。
《紅樓謎話》另一個使我不能滿意的缺陷,就是在語言表達上不夠優美流暢,個別地方甚至有些晦澀難讀。受內容和寫作目的的限制,學術著作的寫作大約有這麼三種情況:有的著作專業性極強,無法寫得通俗易懂;有的著作既能寫得通俗些,也能寫得不那麼通俗;有的著作必須寫得通俗易懂才得。這本《紅樓謎話》的內容屬於第二種情況,而且更適於寫得通俗些。可惜我沒能在語言表達上將該書的可讀性給予較大的提高。
我從九六年下半年開始了《紅樓解味》的寫作,當時並沒考慮到書的可讀性問題。用了二年半多點的時間,寫了六十多萬字,但卻才完成了全書的三分之二。寫來寫去,突然想到了書的出版發行問題,想到此書不光是寫給專家學者們看的,更主要是寫給廣大讀者們看的,為什麼不把它寫得更好讀一些呢?於是放棄原稿從頭重寫。為了增強此書的通俗性,我首先將書名改為《紅樓謎話》。不難看出,《紅樓解味》這個書名乃針對《紅樓夢》作者題詩「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而發,更能體現此書的學術追求和學術抱負;而《紅樓謎話》則顯得更通俗親切,更強調了《紅樓夢》本身的特點,只是容易給人留下此書只是本介紹常識的通俗讀物,沒有什麼學術創見的錯誤印象。就我個人來說,當然更喜歡《紅樓解味》這個書名,但為了突出此書的通俗性,我還是想出了《紅樓謎話》這個書名來取代它。其次,將全書的結構作了徹底的改造。全書分節不分章,每節四千字左右,確定一些線索,留一些伏筆和懸念,使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還有刪去了初稿中的大量引文和註釋,許多知識都採用了轉敘的形式而盡量不引文來說明,同時也略去了大量內容。最後一個設想就是讓文筆輕鬆活潑、優美流暢,現在看來,這一點遠沒有達到。究其原因,一是受個人的文字功力和文字風格所限,二是暫時無法使身心處在散文創作所需要的審美狀態之中。而要克服這兩種局限,不是我在短時間內能做到的。只好請讀者諒解了。
從根本上說,本書的上述不足,與我目前的精力上的限制有關。如果我此生不再想做別的事情的話,就會再多下幾十年功夫。皓首窮經,博覽群書,在文字上千錘百煉,反覆琢磨,情況自然會大有不同。可是我不想以一本《紅樓謎話》終結此生,還想再做點別的事情,所以也就只能如此了。知我罪我,只好悉聽尊便了。
寫作此書所唯一能夠聊以自慰的,便是自認為自己的治學態度還是老實和嚴謹的。比如我由八九年下半年開始研讀《紅樓夢》,最初認為《紅樓夢》作者是曹宣的兒子曹 ,他實際上是康熙的兒子,他和康熙十三子允祥是同母異父的兄弟。當時也發表了幾篇文章,也寫了大量還未發表的文章,但我冷靜地意識到這些觀點與前面提出的三個目標一點也沾不上,我自己都說服不了我自己,於是又用了四年左右的時間(由九二年下半年至九六年上半年)形成了現在的觀點,完成了一次愉快的自我否定。我為了使自己的研究能夠盡量達到科學的境地所確定的三個目標和標準,就是在這個自我否定中及對其他索隱著作的反思中逐漸明確起來的。所以我在書中對有些索隱著作提出了些批評意見,實際上完全是站在自我反思的立場上的一種自我批評,希望杜世傑先生和霍國玲女士這些尚健在的前輩同仁能夠理解。相形之下,對於小說批評派的局限,除了只有幾處客觀的比較外,幾乎就沒什麼批評意見了。
此書還有兩種情況希望讀者給予理解。一是語言上顯得有些囉嗦,重複性語言太多。這一點又有兩種現象。一是在提示作品內容所隱寫的史實時,大量地使用了諸如「隱寫」、「揭示」、「暗示」、「影射」之類的詞彙,這是由本書的內容和性質決定了的,我對此毫無辦法。另外,由於作品中大量內容都是從不同角度來揭示相同的史實內容,所以我們在書中不得不反覆提及同樣的史實內容,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從另一角度看問題,這一現象卻恰恰可說明我們的觀點的正確性。此書還存在著另一種情況,就是有些解釋顯得不太有說服力,充其量只是一種可能性。希望大家別將這類解釋視為胡說八道並進而影響那些較有說服力的觀點。因為我們不想將作者的構思有所遺漏,所以要盡可能多設想些可能性,這樣也就難免有過頭的地方了。
本書涉及到的一部分古代文化知識,以及對《紅樓夢》一些內容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如懷古詩之類),筆者參考了馮其庸和李希凡先生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及同類著作,省去了我許多翻檢古籍的時間,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謝意。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香港汪家清先生,在本書還未寫完,只請有關專家審閱了部分內容後,便毅然決定將此書付梓。同時還要感謝我的妻子王傳鴦女士,在我進行《紅樓夢》研究的十年歲月中,因沒有科研經費給已經並不富裕的物質生活增加了種種困難時,毫無怨言,相濡以沫,始終全心全意地支持我的工作,使此書終於能夠在我有生之年面世。
歡迎廣大讀者和我一起進行一次十分特殊的紅樓文化之旅,願意聽到您激烈的批評意見。口佔四句:
十年辛苦太尋常,亦無血淚亦無傷。紅樓筆墨哭天下,字獄文網早收場。
張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