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的病態

紅樓的病態

紅樓的病態

紅樓評論

一、摘下《紅樓夢》「頭上」的諸多光環:

《紅樓夢》雖然是本空前絕後的優秀小說,但也就僅僅是本難得一見的好小說而已。追捧此書的人,給該書套上了種種炫人眼目的光環,以圖讓人產生崇敬膜拜之感,其實都是過度神化了的虛情幻象。

1、《紅樓夢》中反封建的精神有多少?

過去常把《紅樓夢》當作是一部反封建的戰鬥性作品,直到現在還有人這樣講:「我們不妨把《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看作是封建階級,四大家族的最後的衰落,預示著封建階級的衰落,四大家族的敗亡,預示著封建階級的敗亡,曹雪芹就告訴你,封建王朝的命不久矣!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反抗,體現出了曹雪芹對於封建社會的強烈的不滿。」

對於這種觀點,江湖夜雨難以贊同。四大家族死光光,和封建階級衰落其實根本不沾邊兒!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在激烈的官場傾釓中又有多少個昨天還是紫袍玉帶的權貴,今天就滿門抄斬,全部人頭落地,連屍首也沒有人收拾?要說慘,比賈府慘的有的是。遠的如秦朝的李斯、呂不韋;唐朝的長孫無忌、王涯且不去說,就算清朝當時,鰲拜、年羹堯等人不都是從富貴已極一下子跌進阿鼻地獄嗎?難道他們一家一族被抄滅,人家封建社會就完了?長孫無忌一家完了,大唐盛世就結束了?鰲拜被除,不倒更促發了康熙盛世嗎?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賈府不過其中一個小小的例子罷咧。所以,將「腐朽沒落的賈府」和封建社會拉扯在一塊,用賈府的衰落來象徵封建社會的衰落是毫無道理,根本不能成立的。

至於賈寶玉等對於封建思想的反抗,也極為有限。賈寶玉在賈政呵斥他時反駁道:「老爺教訓的固然是,但古人云『天然』二字,是何道理?」(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有人覺得這就算是非常大膽的反封建行為了,還說什麼「中國古代那部小說裡面,有這樣一位只依道理,不遵父道的正面角色」?其實《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形象就不知要強過多少倍,那裡面哪吒追著他爹滿天跑,賈寶玉敢嗎?

賈寶玉有這樣一篇話,歷來也理解為閃耀著「反封建思想光華」的言論:

「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鬚眉濁物只聽見『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節,便只管胡鬧起來。那裡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諫之臣,只顧他邀名,猛拚一死,將來置君父於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戰,他只顧圖汗馬之功,猛拚一死,將來棄國於何地?……那武將要是疏謀少略的,他自己無能,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麼?那文官更不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記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瑕疵,他就胡彈亂諫,邀忠烈之名;倘有不合,濁氣一湧,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若非聖人,那天也斷斷不把這萬幾重任交代。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釣譽,並不知君臣的大義」。

其實細看賈寶玉這段話,邏輯極為混亂,照他這樣說堅守睢陽的名將張巡等人都是疏謀少略的蠢材?魏征等直言敢諫的諍臣都是沽名釣譽之輩了?而且賈寶玉這段話中也不是要反朝廷和皇帝,什麼「置君父與何地」,擺明了還是站在忠君的立場上的,那什麼「朝廷是受命於天,若非聖人,那天也斷斷不把這萬幾重任交代」,更像是歷代馬屁精佞臣們慣說的話。比如當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問老滑頭馮道說:「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老狐狸,一腳把球踢了回去,他說:「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現在的天下百姓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是皇帝您能救,我們聽你的就是了。我們看賈玉玉上面這番言語和被司馬光罵作「朝為仇敵,暮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作」的馮道的言行頗有相似之處,朝廷既然受命於天,皇帝都是聖人,你們這些文武大臣們瞎費那門子心,一切聽皇上吩咐就行了唄。

賈寶玉這番話,哪裡有什麼反皇帝的言論?比起明朝未年的黃宗羲那種金剛怒目式批判君主的言論來,差了十萬八千里。人家那才真是反封建反皇權,閃耀著民主思想光芒的文字:「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這樣的言論才真正像一把利劍,直刺封建專制的心窩,像賈寶玉那樣的話,根本連封建制度的毫毛也傷不著。

  賈寶玉不喜歡讀舊時那些教科書,但是他卻不敢公開反對四書五經,他說:「除四書外,都是杜撰的。」又說「除明明德外無書」,看來賈寶玉始終不敢反對和否定《四書》。但就這樣,也被人們認為是反程朱理學。其實和曹雪芹同時代的戴震,思想要更先進的多,尖銳的多,他直斥程朱理學是「以理殺人」--「 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浸浸乎捨法而論理死矣,更無可救矣!」這樣的論斷不知要比《紅樓夢》中羞羞答答地透露出來的那點反抗思想強多少倍!

另外,賈寶玉不愛讀書,未必就是反封建。少年人誰不對課本深惡痛絕,江湖夜雨還十分討厭過英語四級,學高等數學哪,那我反的是什麼?看賈寶玉喜歡看的書都是些什麼?《西廂記》之類的倒還罷了,那些什麼「飛燕、合德、則天、玉環」外傳放在今天也算得上是情色小說一類,看這個當然比看教科書有趣多了,但這和思想先進,反封建什麼的並無關係。

曹雪芹在書中一開始就哀歎:「無才可去補蒼天」,其實他對賈府的敗落是非常痛心的,曹雪芹經常在書中大講賈府中憐老惜貧,善待丫頭下人。書中曾寫道:「賈府中從不曾作踐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親侍的女孩子們,更比待家下眾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樣尊重的。」《紅樓夢》書中的丫頭僕人,一個個過得確實都非常滋潤,比現在大公司中的白領還舒服。像晴雯那樣的大丫頭們,每月工資要有1兩銀子左右(合人民幣200-300元左右),而且這是純收入,她們並沒有房租、伙食、衣服等開支,吃穿都相當好。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像司棋這樣的丫頭居然也能讓廚房按排小炒,不如意時就將雞蛋羹全潑在地上。怪不得這些丫頭們一旦被「開除」,走出大觀園後一個個不是去跳井,就是碰死哭死。襲人在她家裡人商量要贖她出去時也說:「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跟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的,為什麼要贖我回去受苦?」曹雪芹對賈府的沒落充滿惋惜之情,他在寫鳳姐的判詞中感歎道:「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可以看出來他內心中的無比傷痛,所以他對「興利除弊」的探春和早有「深謀遠慮」讓賈家預留後路的秦可卿大加讚美,充滿同情。

其實說來說去,《紅樓夢》書中的反封建因素是非常弱的,賈寶玉和林妹妹哭啼一萬聲,又和封建帝王們的天下興亡有何干係。歷史上誰看了《紅樓夢》就「兩把菜刀鬧革命」,揭竿而起來著?要說還是《水滸》中那些「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怕官司不怕天」之類的文字更有反抗精神,說什麼人心似鐵,官法如爐,梁山好漢們偏偏就「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並且聲言「殺到東京,奪了鳥位」。這樣的精神才真正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傑們蔑視封建權威,扯起造反的大旗。

·     2、《紅樓夢》會反清復明嗎?

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反清復明的作品,其主題是記錄清朝暴行,抒發對清朝的仇恨,歌頌民族精神和民族英雄。前面我們說過,曹家的先祖其實是和吳三桂、尚可喜等一類的明朝貳臣,他怎麼會對明朝有那麼多的感情?有人牽強附會,將一些根本不著邊的東西都說成是「反清復明」,甚至達到十分可笑的程度。比如有人認為蘆雪庵的聯句詩,就是一篇控訴清兵暴行的詩篇。他們是這樣說的:

第四十九回的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的「琉璃」暗寓「流離」;「白雪」暗寓清朝統治;「紅梅」暗寓反清人士。「腥膻」則暗寓滿族貴族。因為北方少數民族是遊牧民族,食物以牛、羊等腥膻動物為主,故以「腥膻」喻之。「割腥啖膻」與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的意思相同。因此聯句可能是反清人士在顛簸流離中的一次聚會上的作品。

「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形容清兵入侵,一夜之間打到家門口。

「鰲愁坤軸陷,龍斗陣雲銷」是暗指抗清鬥爭失敗,國家淪陷。「龍斗」形容國家間大規模戰爭。「坤軸陷」與「女媧補天」出自同一典故,形容國家淪陷。

  葦蓑猶泊釣,林斧不聞樵」等句描寫清兵大屠殺後的慘景。查繼佐在《國壽錄》中寫道:清兵陷嘉興時,「城中被屠,郭外數十里無人跡至者」。朱彝尊的「夏墓蕩」一詩,描寫了夏墓蕩在清兵燒殺虜掠數月後,仍然是「飛遍蘆花不見人」的慘景。上述「葦蓑」兩句詩就是借柳宗元的《江雪》所描寫的酷寒死寂景象來形容清兵大屠殺後的慘象。「霞城隱赤標」句中的霞城即赤城山,在浙江天台縣。詩中描寫的蘆葦又是江浙一帶的常見植物。因此詩中描寫的可能就是「嘉定屠城」、「揚州十日」慘劇後的景象。

我們看,這些本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卻硬扯在一起,「割腥啖膻」和「壯志饑餐胡虜肉」能是一回事嗎?去了「胡虜」這個最關鍵的詞,還有什麼相同處?「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能形容清兵入侵,這想像力也太豐富了吧?那我可以找出一首詞來,比這個更像反清復明: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上面只是北風大雪就代表滿清,我找的這個裡面,不但明說「層冰積雪摧殘」,更有「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這樣清清楚楚地點出「愛」、「明」、「憔悴」之類的字樣,豈不是鐵定了怨謗大清,懷念前明?但該詞何人所作?滿人納蘭性德是也。他會反清復明乎?不辯自明。

其實清代康雍乾隆年間,文字獄雖然嚴酷,但是還是有人敢直言書寫清人的暴行,明末的慘景。和曹雪芹同時代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曾這樣寫過:

    本朝開國時,江陰城最後降。有女子為兵卒所得,紿之曰:「吾渴甚!幸取飲,可乎?」兵憐而許之。遂赴江死。時城中積屍滿岸,穢不可聞。女子嚙指血題詩云:「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殘惡如魔的清兵,人間地獄般的江陰城,剛烈赴死的女子,這一切構成的畫卷是何等觸目驚心?這樣的事人家袁枚怎麼就敢奮筆直書?這樣看來,其實說《紅樓夢》反清復明的人,表面上似乎是「擁曹「,但其實卻是「罵曹」來著。何以見得?一來曹公先祖本來就是明朝降將,說曹公反清復明,這不等於故意諷刺嗎?二來曹雪芹如果沒有反清復明的思想倒還罷了,如果他有此意,卻羞羞答答地寫成如此隱晦的程度,那老曹也太沒種了,算不上真爺們兒。所以,真正的曹雪芹的粉絲們,以後誰再提《紅樓夢》反清復明,咱就跟他急。

3、《風月寶鑒》就是封建社會的鏡子?

《紅樓夢》曾用過《風月寶鑒》一名,但現在很多人將之抬高為「封建社會寶鑒」。所謂《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紅學家常這樣唬我們: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其實我們看《紅樓夢》中的文字,主要描寫的不外乎寧榮二府和大觀園這樣的小地方,有道是「螺絲殼裡做道場」,雖然這「道場」做得不得不承認相當有藝術性,但畢竟對於古代社會反映的十分有限。遠不如《水滸》、《金瓶梅》等更能反映當時社會的民俗風情及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們看《水滸》中,皇帝、奸臣、衙役、胥吏、客商、土豪、莊主、道人、和尚、屠夫、農夫、漁民、潑皮、妓女、店小二等各種角色無一不有,那才真的堪稱一幅宋代民俗風情畫。而《紅樓夢》主要就是小姐丫環、主子奴才,基本上不出寧榮二府和大觀園的範圍。而且多數事情都是些家長裡短,連社會上男人們的活動都寫的很少。比如鳳姐理家的情況,寫得非常詳細生動,但賈璉等人在官場上的事情卻幾乎不提。其實這一點,後四十回中寫得倒多一些,比如第九十九回中「守官箴惡奴同破例 閱邸報老舅自擔驚」中就寫了一些賈政在江西糧道任上的不少事情,堪稱一出官場活劇(在本書第四編中有更詳細的敘述),描寫的範圍倒有所拓展。當然,對於《紅樓夢》這本小說的主旨來說,就是要描寫閨閣之事,絕不干涉朝廷。外面的閒事寫得多了,那就不是《紅樓夢》了。但從反映「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這個角度來說,「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這樣的評語未免過譽。就算是鏡子,也是蛋圓小鏡子。依我看,《紅樓夢》也就和出現於十一世紀的日本小說《源式物語》反映的層面差不多,都是當時社會中特殊環境下特殊群體的生活,是不能反映當時社會中普通人的生活情景的。如果想以小說研究古代社會的風俗人情,無庸諱言,《紅樓夢》的價值遠遠不及《三言二拍》之類作品。

·     二、《紅樓夢》的病態情結:

《紅樓夢》這部書其實成書之後,也是遭到過不少非議的。現在大家都知道「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這兩句詩,前面兩句卻有好多人不知道,據嘉慶二十二年刊本得輿《京都竹枝詞》「時尚門」中所錄全詩如下:「做闊全憑鴉片煙,何妨作鬼且神仙。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可想而知,當時亦有人認為讀《紅樓夢》和吸鴉片煙一樣,是讓人頹廢靡弱的東西,有人甚至建議將《紅樓夢》傳到國外去「麻翻」那些洋鬼子們:「莫若聚此淫書(指《紅樓夢》),移送海外,以答其鴉煙流毒之意,庶合古人屏諸遠方,似亦陰符長策也」。當然隨著《紅樓夢》地位的越來越高,現在來看這些話,往往只作為笑談來講。但是平心而論,《紅樓夢》中的思想也確實不乏頹喪病態的因素。

《紅樓夢》一書,其藝術成就是巨大的,這難以否認。但其中的思想卻不可恭維,明清之時,社會風氣越來越病態,像大家熟知的《病梅館記》一文中就寫當時的人們喜歡畸型扭曲的梅花,就動手「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將一株株好好的梅花都弄成「病梅」。梅是如此,對於女人,也是用裹腳等惡劣的風俗加以束縛摧殘。更為甚之的則是全社會思想上的病態化。不客氣地說,《紅樓夢》可謂集明清時病態思想之大成。

《紅樓夢》中,以《好了歌》、《好了歌注》最能代表此書的主題思想,我們先來看一下《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跛足道人,在書中是作為最高權威人士的面目出現的,他唱的這首歌,貌似和佛道兩家常說的清心寡慾、萬法皆空之類的思想大略相同。其實這類說法在舊小說中並不新鮮,《金瓶梅》開卷就來了這樣一段,意思與《好了歌》和《好了歌注》極為相似:

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見得堆金積玉,是棺材內帶不去的瓦礫泥沙;貫朽粟紅,是皮囊內裝不盡的臭淤糞土。高堂廣廈,玉宇瓊樓,是墳山上起不得的享堂;錦衣繡襖,狐服貂裘,是骷髏上裹不了的敗絮。即如那妖姬艷女,獻媚工妍,看得破的,卻如交鋒陣上將軍叱吒獻威風;朱唇皓齒,掩袖回眸,懂得來時,便是閻羅殿前鬼判夜叉增惡態。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墳時破土的鍬鋤;枕上綢繆,被中恩愛,是五殿下油鍋中生活。只有那《金剛經》上兩句說得好,他說道:「如夢幻泡影,如電復如露。」見得人生在世,一件也少不得,到了那結束時,一件也用不著。隨著你舉鼎盪舟的神力,到頭來少不得骨軟筋麻;由著你銅山金谷的奢華,正好時卻又要冰消雪散。假饒你閉月羞花的容貌,一到了垂眉落眼,人皆掩鼻而過之;比如你陸賈隋何的機鋒,若遇著齒冷唇寒,吾未如之何也已。到不如削去六根清淨,披上一領袈裟,參透了空色世界,打磨穿生滅機關,直超無上乘,不落是非窠,倒得個清閒自在,不向火坑中翻觔斗也。

而與之相比,《紅樓夢》中的思想更為消沉頹喪。要說古來勸人拋棄世事,求道修仙的詩句並不少,但多數都是強調抑制自己心中的貪、瞋、愛、欲、癡等諸般妄想而已(《金瓶梅》這篇也大體如此),絕不像《好了歌》中那樣將一切都一筆抹掉,甚至連兒孫親情也全盤否定。佛道兩家講究慈悲為懷,並非將世間一切全部打倒推翻。所以,像傳說中仙人呂洞賓和張三豐等高人所寫的勸世詩歌,都不像《紅樓夢》書中這樣頹喪,而是充滿勃勃生機和朝氣: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有人學得這般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大千沙界須臾至,石爛松枯經幾秋。

或為道士或為僧,混俗和光別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盧常照百千燈。

--呂巖 (呂洞賓)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蕩去漂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

肯回頭,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

訪名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

--張三豐

我們看呂洞賓和張三豐的這幾首詩,雖然同樣是勸人修道學仙,拋棄世事,但其中卻充溢著開朗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不像《好了歌》那樣,看了讓人直想自殺。什麼是「好」,什麼是「了」,死了才了,死了才好。

·     《好了歌注》說得更是空虛頹喪已極: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霜?昨日黃土垅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些文字讀來,只覺得人活在世界上一點意思也沒有,還不如早點死了乾淨。既然「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孩子,也保不定以後當賊,千萬百計為女兒找個好人家,也難免最終流落在青樓,怎麼著也不成,從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到頭來還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我們不禁要問一句:哪人活著幹嗎?在《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中,找不到一絲一毫讓人如何做,如何好好地生活的思想,簡直就是讓人全面崩潰的哀歎。舊時勸人的格言不少,但都沒有像《好了歌》這樣沮喪到底的。比如明代陳繼儒的這一篇:

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麼?

命裡有時終須有,鑽甚麼?

前途只有這些路,急甚麼?

不禮爹娘禮世尊,諂甚麼?

弟兄姐妹皆同氣,爭甚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戀甚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甚麼?

奴僕也是爹娘生,凌甚麼?

當權若不行方便,逞甚麼?

公門裡面好修行,凶甚麼?

刀筆殺人終自殺,唆甚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甚麼?

文章自古無憑據,誇甚麼?

他家富貴生前定,妒甚麼?

前生做孽今生受,怨甚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甚麼?

才過咽喉成何物,饞甚麼?

死後一文拿不去,吝甚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占甚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巧甚麼?

虛言折盡憑生福,謊甚麼?

贏了官司輸了錢,訟甚麼?

是非到底自分明,辯甚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惱甚麼?

暗裡催君骨髓枯,淫甚麼?

十人下場九個輸,賭甚麼?

治家勤儉勝求人,奢甚麼?

人爭閒氣一場空,恨甚麼?

惡人自有惡人磨,氣甚麼?

冤冤相報何時了,結甚麼?

人生何處不相逢,狠甚麼?

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麼?

誰人何得常無事,誚甚麼?

穴在人心不在山,謀甚麼?

欺人是禍饒是福,卜甚麼?

雖然粗看之下,會覺得陳繼儒這三十六條《模世說》和《好了歌》的意境大略相同,但細究起來,我們卻會發現兩者的思想是迥異的,陳繼儒是勸誡世人溫和處事,以平常心處世,不要有「急」、「貪」、「凶」、「逞」、「妒」、「淫」、「賭」等諸般惡行。對熱衷於權勢,利慾熏心者不啻是一杯醒酒湯。但《好了歌》卻不然,《好了歌》是將一切都打得粉粉碎,這世界反正是一團漿糊,做什麼都是錯,做什麼也沒個好。從《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中我們根本找不出應該怎麼做,唯一能做的就是「了」--撒手懸崖,出家。然而出了家也不算真正的「了」,出家後還要謀食穿衣,也要和廟裡的方丈、師兄弟們打交道的,和尚們也都勢利著吶。有道是:「未披袈裟閒事多,披上袈裟事更多」。所以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幾十層的高樓頂上向下來個「午夜飛行」,這樣一了百了,一好百好。

林黛玉作為《紅樓夢》中的靈魂人物,她的身上也是充滿了病態美。《葬花吟》是林妹妹的力作,全以淒婉悲苦取勝。然而,同樣是面對落花,唐代女子 鮑君徽《惜花吟》一詩的意境就迥然不同:

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盡此花下歡,莫待春風總吹卻。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

妝成罷吟恣游後,獨把芳枝歸洞房。

這也是一首惜花詩,但唐代女子和林妹妹的心懷就大不相同。林妹妹看到「花謝花飛飛滿天」,就哭哭啼啼,想到花落人亡的慘景,於是忙著給花朵「送殯出喪」,未免辜負了大好春光。而鮑君徽這首詩,雖也感歎「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卻並不頹喪消沉,而是說:「不如盡此花下歡,莫待春風總吹卻」--把握好美景,綻放自己的青春,就足夠了,和杜秋娘那首:「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洋溢著唐代那種健康樂觀的精神血脈。

正是由於書中極為濃郁的病態思想,《紅樓夢》誕生之後,也產生了相當嚴重的副作用,據說,清末民初,就有一商賈之女讀《紅樓》一書如癡如狂,父母知道她是中《紅樓》之「毒」後,一怒之下,將書燒燬,哪料到這個女孩竟氣得口吐鮮血,大呼:「奈何燒我寶玉!」當場就死掉了。

在我們今天,也有一部分女孩子為林黛玉的思想所感染,從而變得更加多愁善感,精神憂鬱。按林妹妹的思路就是:「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清冷?既清冷則生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所以越是花開明媚的好景致,林妹妹越覺得傷感,越想那花落人亡之時。其實花固然終究要落,人固然終究要亡,雖然無奈,但也不必過於傷感。古人先賢早就思考過這些問題,結論是:萬物有生必有死,有興必有敗,不必強求,把握住現在,享受美好,就可以了。

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早就講過這樣的道理:蘇軾和朋友泛舟赤壁,當時「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景致十分優美,蘇軾和朋友喝酒聊天,聊起曹操周郎什麼的,興致甚好,但他朋友突然犯起林妹妹的毛病,悲傷起來,說人家曹操周郎那樣牛叉的人都沒了,咱們更是「侶魚蝦而友糜鹿」,活在世間像螞蟻似的,真沒有意思,於是他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這就是林妹妹的思路,花不能永遠開,人不能永遠活,所以我就悲傷,就痛苦。

而蘇軾怎麼勸的呢--「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容不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麼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蘇東坡在這裡講了一大通,無非就是學習領會道家學說中齊物而觀的道理,看淡盈虛生死,把握好現在,享受今天。林妹妹不可能沒有讀過《前赤壁賦》,也不會沒有老莊經典,但是她卻沒有理解這篇文章的精髓。也難怪,明清時代,中國社會上上下下都被靡弱的病態思想包圍,一如那裹著小腳的女人們,再也沒有秦漢盛唐之時的大氣和豪氣,這是普遍現象。本就是抑鬱質性格的林妹妹當然也很難學到蘇軾那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胸和氣度。

《紅樓夢》書中的人物,不單寶玉、黛玉這樣的人物嬌氣得不得了,太陽底下走一會就怕曬著了,風口裡站一站又怕風吹著了,就連那些丫頭們也都是嬌怯怯的金貴之軀,動不動就臥病呻吟。這些人性格上也是半點挫折也當不起,比現在的80後還脆弱。像金釧、司棋、晴雯之類的丫頭,被趕出大觀園後,不是自殺就是憂鬱病死。細數一數,紅樓中自殺者極多,金釧、司棋、鴛鴦、尤二姐、尤三姐、張金哥、秦可卿……而且,曹雪芹還故意美化自殺行為,將這些人的死寫得非常優雅唯美,簡直就有教唆自殺的嫌疑。有好多人,也學著《紅樓》中的人物,「質本潔來還潔去」--「淒美」地死去。就像現在有些小資型的人還會念著「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這樣的話,在高樓頂上做人生中最後一次「飛翔」。然而,這一切在現實中卻一點也不美,故事中鏡頭裡可以定格到輕飄飄飛落時,可現實中能嗎?在最美的畫面嘎然而止,讓好多人都忽視了,那幾秒鐘後慘不忍睹的血肉模糊。江湖夜雨畢竟是理科出身,知道自由落體的公式是S= gt2,由此可算得,就算從100米的高樓上跳,「美麗飛行」的時間也不過是4.5秒--我們打個呵欠或伸個懶腰的工夫。

其實,真正美麗的人生,是登臨絕頂後的千里清風,是暴風驟雨後的萬道霞光,充滿鬥志的人是永遠不會氣餒的,他們會把任何時候重新當做人生的起點,奮力向前,他們從不畏懼困難,甚至覺得沒有了強大的對手,將是多麼的乏味。遙想盛唐之時,人們高聲吟唱:「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就算是生死一線,九死一生之際也不妨縱酒大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就算是敗仗也敗而不餒--「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敵強我弱的大戰中,大唐男兒們卻敗而不亂,於突圍之際,射殺蠻酋的頭目(「呼延將」),然後帶著滿身浴血的數千殘兵高歌而回,有這等氣概,何愁強虜不滅?相比《紅樓夢》中那些蒼白貧血的人物,這樣的氣度更能令我們奮發,也更能讓我們的人生美麗。

其實,真正美麗的人生,是登臨絕頂後的千里清風,是暴風驟雨後的萬道霞光,充滿鬥志的人是永遠不會氣餒的,他們會把任何時候重新當做人生的起點,奮力向前,他們從不畏懼困難,甚至覺得沒有了強大的對手,將是多麼的乏味。遙想盛唐之時,人們高聲吟唱:「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就算是生死一線,九死一生之際也不妨縱酒大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就算是敗仗也敗而不餒--「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敵強我弱的大戰中,大唐男兒們卻敗而不亂,於突圍之際,射殺蠻酋的頭目(「呼延將」),然後帶著滿身浴血的數千殘兵高歌而回,有這等氣概,何愁強虜不滅?相比《紅樓夢》中那些蒼白貧血的人物,這樣的氣度更能令我們奮發,也更能讓我們的人生美麗。

《紅樓夢》反映出來的思想是相當頹廢的,江湖夜雨幼時一度也迷於紅樓,也學得臨風灑淚,對月長吁。芝麻大的事也新愁舊恨一起勾起,但覺無處不是愁雲慘霧。然而,後來讀到金庸小說,才覺得《紅樓》中的人物實在是太脆弱不堪了,人家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大多一開始就孤苦伶仃,有的患病待死(如張無忌,令狐沖等),有的身體殘廢(如楊過),但無論遭遇多麼大的磨難,這些人物卻始終自強不息,笑傲江湖。

那些歷盡坎坷的主人公且不說,就連「四大惡人」之一的段延慶,身上的骨氣也好生令人欽佩,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段延慶本是大理國的當朝太子,因逆臣叛亂而逃亡,雖然得以不死,但原本俊秀的面容被毀,下肢殘廢,甚至因喉部被砍傷,連話也不能說,吃飯時也只能用手扳開嘴巴,把食物塞下去。當時到處是想要他性命的人,他還能有什麼希望?然而,他卻能靠著一股堅強信念,在求天龍寺的枯榮大師不成後,折下兩根菩提樹枝作枴杖,飄然而去。段延慶逃到南部蠻荒之處,養好傷後,苦練家傳武功。雙腿雖廢,但他練得以杖代足,又練成「腹語」之術,再將「一陽指」的功夫化在鋼杖之上。一切有成後,他前赴兩湖,將所有仇敵一家家殺得雞犬不留。當然,段延慶行事,不免狠辣太過,但是他這等志氣卻讓我們不得不歎服。反觀賈寶玉,被抄了家後,馬上就徹底失望,勇氣全無(他本來就沒有什麼勇氣^-^),選擇出家逃避。前面說過其實出家也並非完全的清靜之所,所以寶玉的下場恐怕只有死掉,魂歸大荒後也真正算完。二者相比,段延慶雖是惡人,但誰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堅毅,賈寶玉雖是「善人」,但他的表現用兩個字說是「窩囊」,一個字說是「廢」。

所以,雖然我們不妨為「黃土垅中,卿何薄命」的大觀園眾兒女們歎息,也不妨為歷經繁華後落寞淒涼的寶玉感慨,但是,他們並非是我們效仿的楷模。而且,現實中你如果和寶哥哥林妹妹一般的遭遇,卻連多少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多少,更多的反而是幸災樂禍地譏笑。強者恆強,強者會贏得更多的尊重。國家的尊嚴是打出來的,人的尊嚴是奮鬥出來的,人生在世,征服對手,挑戰自我,才是真正的快事。讓我們重拾漢唐先人們埋在我們身體中的那股張揚剛烈的血性,正像《亮劍》上說的那樣:「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