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看「度」

紅樓看「度」

紅樓看「度」

紅樓評論

作為中國第一奇書,紅樓夢中體現的佛道思想十分的耐人尋味。空空道人青梗峰下閱石頭記而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甄士隱聽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而頓悟;柳湘蓮則因三言兩語而覺醒,掣出雄劍就削去了三千煩惱絲隨那道人飄然而去。這三個度人場面是紅樓夢故事中的關鍵情節。寶玉出家更是紅樓夢的高潮和終結。道家中的「度人」的思想也因此而得到了體現。紅樓夢情節宏大,人物繁複,伏筆千里,線索眾多。筆者經過一番爬梳條貫,終於理出了另一條線索:其實紅樓通過寶玉的感情經歷講述了是一個度人度己的過程。  

那麼究竟什麼是「度」?本文將先從「度」的歷史講起。  

「度」字的內涵和外延十分豐富。據《史記‧五帝本紀 》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這裡的「度」有征服、平定的意思。度字的本義有一種從此岸到彼岸,從混亂到平靜的含義。道教萬法之宗,眾典之首《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中有「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之句。度,就是一個從混沌到覺悟的過程。  

空空道人的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可以說就是這一條「度人度己」的線索大綱。首先,寶玉在警幻仙姑的帶領之下遊覽的是太虛幻境。《道德經》開篇即表明「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也就是說,虛無就是世界的開端。《道德經》又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意即世界本來就是空虛安靜的,要讓萬物在其中得以休養生息,就要恢復世界本來的「虛極,靜篤」的狀態。太虛幻境象徵的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境地。所謂「因空見色」在游幻境指迷十二釵一回中就表現為警幻引領寶玉遊歷太虛幻境裡的癡情、結怨、朝啼、夜怨、春感、秋悲等各司,司的名稱就體現了愛情的各種狀態。而「由色生情,傳情入色」則可解釋為警幻為寶玉引薦其妹可卿並秘授雲雨之事。警幻令寶玉翻畫冊,品仙醪,賞仙曲,意在指點寶玉領悟。然而此時寶玉歷事尚淺,縱然明白了道理,要真正的大徹大悟,還需要有一番親身的歷練。及至迷津一渡,更是「度人」的比喻。迷津深有萬丈,中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寓意世事蒼茫,暗藏機關,要從此岸達到彼岸,不僅需要方法(舟楫),還需要引路人(木居士、灰侍者)。  

寶玉在游幻境時沒有領悟,皆因「悟」之一道,須有切身之痛方能頓悟。蓋甄士隱歷經失女、去家、喪財、寄人籬下等慘痛後能聽一好了歌而悟;柳湘蓮則是親見三姐自刎而被跏腿道人三言兩語就度了去。且別小看那道人的幾句問話,看似簡單平常,實則深藏玄機。「連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要知道哲學首先就是要解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往何方」這三個大問題。道人的幾句話,正是道家「虛、靜」的最好詮釋。世界本為無,並終歸於無,此時此刻皆為無之幻相。這個道理寶玉在黛玉葬花之後也作過一番類似的哲學思考:不想寶玉在山坡上聽見,先不過點頭感歎,次後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 懷裡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 寧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於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可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釵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  

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覆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  

網,使可解釋這段悲傷。此翻思考實開中國小時哲思之先河。  

度與被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如馬列主義所說,量變是質變的基礎。甄士隱、柳湘蓮和寶玉的頓悟,其實都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其中寶玉的「被度」就顯得更為詳盡、真實以及隱蔽。同樣的,以空空道人領悟的過程來看,寶玉的「被度」的過程也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  

第一階段:因空見色。乃指寶玉一懵懂頑童之時,情竇初開,可卿、襲人乃至秦鍾等人都可算是寶玉感情世界的啟蒙老師。因空見色,淫也。  

第二階段:由色生情。而畢竟寶玉作為「不入時人眼」的叛逆者,始終不會沉迷在皮相之淫,他暗暗揣度家中各色女子,黛玉的容貌才情品性出於眾人之上,因而由色生情,也就是從皮相之歡昇華到追求一種心靈的寄托。  

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就是寶玉情悟、情盡的階段。在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中,齡官讓倍受女子歡迎的寶二爺坐了個冷板凳,她和賈薔的愛情讓寶玉自此深悟情之一字,各有分定,各人也只能得個人的眼淚而已。至於第四個「由色入空」的階段,由於後四十回已經迷失,不好再作討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