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紅樓夢》裡的分身法--評周思源《再評紅樓解夢的分身法》
一. 《紅樓夢》裡的分身法
《紅樓解夢》第一集已對《紅樓夢》裡的「分身法」作了論述,本篇再作一些補充。
(一) 「女媧石」有正、反兩面
《紅樓夢》第一回講了一段女媧氏煉石補天的故事: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梗峰下。……
在上面引文的「高經十二丈」處,戚序本有夾批曰:「照應十二釵。」在「方經二十四丈」處,有批曰:「照應副十二釵。」
女媧石是塊石頭,十二釵是人。為什麼作者把石頭和人連結在一起呢?很明顯,這是在明告讀者:女媧石是用來喻指人的。
《紅樓夢》的基本特點是包含著正、反兩面。就這段話來說,也有正、反兩面:
正面:講女媧煉石補天時,多煉了一塊,被棄於青梗峰下,未用。
反面:這塊被遺棄於青梗峰下之女媧石,喻指著某個人。表面是在寫石,實際是在寫人。
(二)「女媧石」寓寫著誰?
作者究竟把誰比喻成了「女媧石」呢?
我們需要首先將這塊女媧石研究清楚。
從《南康記》:女媧石「山石紅丹,赫若彩繪」所述來看,應是紅顏色的。後來經一道一僧大施佛法幻術,將其變成一塊扇墜大小、鮮明瑩潔的美玉,被銜入寶玉口中,隨寶玉的降生而降臨人間。此玉便被稱作「通靈寶玉」,亦是紅色的,即是紅玉。
原來這塊女媧石,竟是一塊「紅玉」。
由上面論述可推斷:「女媧石」所寓指的是一位名叫「紅玉」的人。
(三)絳珠仙草也有正、反兩面
下面我們來看絳珠仙草。
關於「絳珠仙草」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第一回)
在此處,甲戌本有側批曰:
飲食之名奇甚,出身履歷更奇甚,寫黛玉來歷自與別個不同。
原來「絳珠仙草」也有正、反兩面:從正面看,是生在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而從反面看,則是喻指一個人。此人即黛玉的前身。
(四)絳珠仙草具有怎樣的特點?
「絳珠仙草」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關於「絳珠」的「絳」字,有脂批曰:「點紅字。」而「珠」字,根據脂批關於「瑕」、「瑛」字均可點「玉」字的規律看,則亦可點「玉」字。因此「絳珠」實隱「紅玉」二字。這樣黛玉便和「紅玉」勾掛起來。即黛玉背後隱寫的是一個名叫「紅玉」的人。因「黛玉」只是小名,那麼「紅玉」也應是小名。
果然,第三十四回在「小名紅玉」處,有脂批曰:「紅切絳珠,玉則直通矣。」這樣,一個小名叫「紅玉」的人與絳珠(即黛玉)亦勾掛起來。即從另外一面說明:黛玉背後隱寫著一個小名叫「紅玉」的人。
(五)「紅玉」=正、副十二釵之總合
當我們把上面的論述倒回去,便形成了如下的規律: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小名叫「紅玉」的人,可以與《紅樓夢》小說中的黛玉相勾掛(或說是她的原型);
小說中的黛玉又可以與絳珠仙草相勾掛;
絳珠仙草又可以與紅色玉石相勾掛;
紅色玉石又可以與通靈寶玉相勾掛;
通靈寶玉玉又可以與女媧石相勾掛;
女媧石又可以與正、副十二釵,或三十六釵,乃至六十釵相勾掛。
多麼神奇!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名叫「紅玉」的人,在曹雪芹的筆下,怎麼竟變成了《紅樓夢》中的三十六釵(乃至六十釵)!也就是說,在現實中的紅玉其人在《紅樓夢》小說中,被分寫在了三十六釵(乃至六十釵)的身上。
這便是曹雪芹為了隱寫現實生活中的人物,而獨創出來的寫作秘法--「分身法」。即把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特點、經歷分寫到小說中眾多人物身上去的一種寫作方法。
(六)曹雪芹對「分身法」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