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樓夢作者和成書年代之謎
摘要
本文根據《紅樓夢》原著發現了《紅樓夢》作者的姓名,並得出成書的準確年代。《紅樓夢》的作者有朱雲陽(朱由析)、石溪、石濤三人,他們都是明的遺民,具有道士和僧人的身份,其中朱雲陽是道學大師,石溪和石濤都是著名畫家。《紅樓夢》成書的準確年代是1692年。本文的結果對於《紅樓夢》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導言
《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直是紅學界十分關心的問題。在學術界關於《紅樓夢》作者的爭論由來已久,劉夢溪先生在《紅樓夢與百年中國》中對《紅樓夢》作者之爭有過詳細的、客觀的評論:
「《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自胡適1921年發表《紅樓夢考證》以來,《紅樓夢》研究者絕大多數對這一結論都是肯定的,所以考證派紅學才有可能發展為曹學。只有一些索隱派學者懷抱異見,認為曹雪芹最多不過是一個增刪改定者,他之前當另有一位具有遺民思想的人是原作者。台灣的潘重規先生以及《紅樓夢原理》的作者杜世傑,即持此說;但由於立論孤弱,加之反對者甚眾,沒有集中展開討論。1979年,戴不凡的《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的系列論文發表之後,如顆顆巨石投入『紅湖』,在紅學界引起強烈反響,一場大規模的關於曹雪芹的著作權的論爭由此拉開戰幕。
戴不凡的文章刊載於《北方論叢》1979年第一期,長四萬餘字,主要論點是,曹雪芹不是《紅樓夢》的『一手創纂』或『創始意義』的作者,他是在『石兄』的《風月寶鑒》舊稿的基礎上,巧手新裁,改作成書的。總之,曹雪芹只是小說的『改作者』。」
由於戴不凡先生拿不出「石兄」的有力證據來,反對他的觀點的文章很多。「儘管如此,戴不凡的關於曹雪芹的著作權的一組文章,在學術上卻不能說無足輕重,恰恰相反,他提出了許多考證派紅學考而未決、證而不清的問題,進一步說明《紅樓夢》的成書過程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他的猜想很可能是有道理的,只嫌證據不足。對於紅學來說,這已經足以引起人們的興趣。」
近年來關於紅樓夢作者和成書年代仍然是一個討論的話題。土默熱先生從清代的避諱制度對《紅樓夢》進行了分析,得到成書年代在康熙朝的觀點。
本文根據的資料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紅樓夢》原著,書中的文字是作者親自寫進去的,是最可相信的資料。
二、諧音字和藏字詩
眾所周知,《紅樓夢》作者在書中使用了大量的諧音字和一些藏字詩,這種現象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很少見到。
《紅樓夢》書中諧音字的使用舉例。在《紅樓夢》一書中使用同音字的例子多不勝舉,如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村)、嬌杏(僥倖)、詹光(沾光)、卜世仁(不是人)等等。同音字不僅用在人名上,而且用在作品的文字中,如第四十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其中「琉璃」是「流離」的同音字。在護身符中的「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其中「雪」和「薛」是近同音字(指拼音相同,聲調不同的字)。所以,研究《紅樓夢》一書,允許合理使用同音字、近同音字以及諧音字。
《紅樓夢》書中藏字詩的使用舉例。《紅樓夢》中使用了大量的藏字詩,如:
(1)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第一首: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
詩中藏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名字。
(2)又如史湘雲的判詞:「湘江水逝楚雲飛」藏著「湘雲」二字。
(3)李紈的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藏著「李紈」二字,並使用了「紈」的同音字「完」。
在藏字詩中,作者有意將一些字放到詩中,等待讀者發現。讀者在將藏字找出之前,必須對藏字的含義有所瞭解,才能將藏字準確找出。比如,《紅樓夢》書中預先交待了湘雲的名字,我們才能在「湘江水逝楚雲飛」中把「湘雲」二字找出。如果隨便找出兩個字「湘飛」,代表什麼意思呢?毫無意義。藏字的順序一般與讀詩的順序相同。像「玉帶林」反向閱讀的,屬於特殊情況。藏字可以是同音字,也可以是諧音字,如「金釵雪裡埋」中的「雪」和「薛」、嬌杏和僥倖中的「嬌」和「僥」都屬於近同音字。要揭開《紅樓夢》中的藏字之謎,需要掌握從藏字詩中找出藏字的方法,以及諧音字的使用方法。現在我們就可以著手做揭開藏字的工作了。
三、從詩謎中找出兩位畫家
在第五十回中李紈有一條謎語:
「水向石邊流出冷。謎底:山濤。」
這個謎語稱為山濤謎語。仔細想想,謎底是有問題的。「濤」是指大的波浪,水從石邊流出,在低速時可形成邊界層,在高速下可形成湍流,但怎麼也不會形成大的波浪。顯然這是一首藏字詩謎,作者為了把「濤」字寫在謎底裡,不得已而為之。我們先確定「濤」字,然後在謎面中找到「石」字,得到一個人名:石濤。石濤 (1641~約1718)的名字在畫壇如雷貫耳,他與石溪並稱「二石」。
山濤謎語中的「濤」字使用得不恰當,以余之拙見,擬將「濤」字換成「溪」字較好。當看到該謎語後邊出現了「溪壑分離」以後,使我恍然大悟。這個「溪」字正是作者的苦心安排,目的是提醒讀者。在「薛小妹懷古詩十首」中就有作者用後面的文字提醒讀者的例子。
現在我們可以把山濤詩謎改寫成:
「水向石邊流出冷。謎底:山溪。」
從謎面和謎底中又找出一個人來:石溪(1612~1692)。他俗姓劉,恰與謎面中的「流」同音,是清初四大僧之一,在畫壇上赫赫有名。其實,從「水向石邊流出冷」的謎面,可直接得到石溪。
我們找出的這兩個人名對不對呢?作者在山濤謎語後面又給了我們提示:
李紈又道:「綺兒是個『螢』字,打一個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眾人道:「螢與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好。」
顯然此處的謎底「花」是提醒「畫」字。黛玉乾脆將「畫」的同音字通過「草化的」「化」直接點出,「眾人會意」,不知讀者是否會意?我們找出的兩人都是畫家,這裡作者通過「花」和「化」進行提示,說明我們猜對了。
四、從猴子詩謎中找出了署名
接下去是是一首「點絳唇」詩謎:
「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這首詩我們稱為猴子詩謎,謎底是猴子。「溪壑分離」在邏輯上是不合理的,也與謎底沒有任何關係。「溪」是山澗的小水流,「壑」是山溝或大水坑,「溪」只能在山溝裡流,或流入大水坑,溪壑怎麼能分離呢?「枝葉分離」、「沙石分離」、「米糠分離」都合理,為什麼一定要用「溪壑分離」呢?顯然這裡的「溪」字是作者特別需要指出的字,指的是石溪,說明我們找對了,作者並沒有單獨為石溪出詩謎。
我們把「紅塵遊戲」先放一放,假定是一個人名,暫時用xxx代替。下面兩句是藏頭詩,需要細心才能看出。我們從「真何趣?名利猶虛」兩句中提取每一句的第一個字,得「真名」。然後從最後一句「後事終難繼」中提取最後一個字:「繼」,再用同音字「記」代替「繼」,得到「真名記」三字,將此三字與前邊得到的石濤和石溪合在一起,得
石濤、石溪、xxx真名記。
這明顯是作者為作品署名,而且用的是真名。用同音字「記」代替「繼」,符合同音字的使用原則。作者如果在藏字詩中直接使用「記」字,過於暴露,所以使用同音字「繼」代替。「真名記」的含義就是用真名登記的意思。
五、署名的年代
既然是作者署名,總應該寫明年代吧? 而且年代應當位於署名之後,即在「點絳唇」詩謎後邊的一段文字中。從這段文字,我們不難找到「猴」字,根據「申猴」的關係,得到紀年用的地支「申」字。
這段文字開頭便有:「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仔細想想,「猴子詩謎」的謎底與和尚、道士和偶戲人毫無關係,沒有人會想到這樣的謎底。這裡「猜和尚的」是作者在提醒我們,找到的人名應是和尚。我們找到的「二石」的身份果然是和尚,再一次確認我們的結果正確。「偶戲人」使我們想起在「薛小妹懷古詩十首」中有一首「鍾山懷古」的謎底是傀儡,又稱木偶。所以從偶戲人我們很容易得到傀儡。取傀儡中的第一個字「傀」的近同音字,得到天干之一「癸」。把天干和地支合起來,得到癸申二字,顯然這是年代。
眾所周知,甲申年為1644年,癸申年距甲申年48年,則癸申年為1692年。這個年代是石濤和石溪等人用真名正式在書中署名的年代,可作為《石頭記》的成書年代。也有一種可能,書寫成後,經過一些年以後,作者才將署名加上去。總之,《石頭記》的成書年代決不會晚於1692年。
署名年代的確定並不困難。作者採用一明一暗的方式,在明的方面給出「猴」字,在暗的方面給出「偶戲人」,從「偶戲人」得到「傀儡」,再得到「癸」,難度不算大。
六、解讀「紅塵遊戲」
最後攻克「紅塵遊戲」這個堡壘。從上下文來看,「紅塵遊戲」應當隱含一個人的姓名。在《紅樓夢》中當「紅」字有姓氏的含義時,這個姓就是「朱」姓。關於此問題我們另有詳細的證明。我們對「遊戲」中的「游」字的讀音並不生疏,崇幀皇帝的名字叫朱由檢,他的哥哥明熹宗天啟皇帝叫朱由校,他們都屬於「由」字輩的人。所以「遊戲」中的「游」 字可確定為「由」字。朱由檢和朱由校的姓名中的第三個字都帶有木字旁,所以此人姓名中的第三個字也應帶有木字旁。「戲」字是個同音字,我們打開「現代漢語辭典」按拼音找到「xi」部,然後查找帶有木字旁的字,很容易查到「析」字。「析」字的含義就是分開、分離的意思。這時我們看到該詩中的「溪壑分離」,原來「分離」二字正與「析」字的詞義相符,說明我們找到的「析」字是正確的。最後,我們得到第三位作者的姓名:朱由析。
明後期宗室日益繁盛,據說崇禎時有十幾萬之眾。由於人多,又限制第三字為五行偏旁,字不夠用,乃創造些怪字, 許多疏遠宗室甚至輪不上列名。由於戰亂,明朝玉牒保存至今的很少,要想查出朱由析的名字,尚需時日。儘管如此,我們相信有一個名為朱由析的人確實存在過,因為「析」字是常見字,不是新造出來的字,只有已有的字用完了,才會造出一批帶有木字旁的怪字。從「析」字是常見字我們推測,朱由析與崇幀皇帝朱由檢的血緣關係不會太遠。
從作者給出的提示「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道士的」,我們判斷朱由析的身份應當是道士。雖然目前我們沒有關於朱由析的詳細材料,但聯想到了書中出現的另一位道士:朱雲陽。
在第四十回第39段中「一輪紅日出雲霄」隱含了朱雲陽的名字,在第41段中「日邊紅杏倚雲栽」也暗含了朱雲陽三字。在該回中還有一首關於他的藏字詩:「御園卻被鳥銜出」,「御」與「育」同音,「園」字中的元被鳥銜出,得「元」字,元育恰好是朱雲陽的字。應當注意,「御園」兩字能隨便使用的嗎?育的同音字很多,叫「裕園」、「毓園」、「豫園」都可,為什麼一定要叫「御園」呢?他的字「元育」可讀作「源御」,實際上這是向我們暗示他的皇族身份。像「御園卻被鳥銜出」這樣的詩謎,只有瞭解朱雲陽身世的人才能寫得出。在清初許多皇族成員遭到殺害,朱雲陽對於自己的皇族身份肯定十分保密,除了朱雲陽本人外,別人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詩謎。從「御園卻被鳥銜出」的寫作特點看,朱雲陽又是一位善於使用諧音字的人。在第六十三回中又重複了「日邊紅杏倚雲栽」一次。總之,朱雲陽的姓名以藏字詩的形式在書中出現了三次,他的字出現了一次,姓名和字算在一起,一共出現了四次。
在書中朱雲陽的姓名和字一共出現了有四次,其原因就是朱雲陽想在書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朱雲陽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就是作者。朱雲陽不僅是「御園卻被鳥銜出」等詩謎的作者,他也是《紅樓夢》的作者之一,他又是道士,符合「也有猜道士的」的提示。
在書中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都姓朱、都具有道士身份的作者。朱由析和朱雲陽其實是同一個人,朱由析是真名,朱雲陽是後來起的化名。關於朱由析和朱雲陽是同一個人的問題,我們將在另文中詳細討論,並提出新的證據。
朱雲陽在道教界非常著名,稱他「會心別出直徹真源」,有《參同契闡幽》(1669年)與《悟真篇闡幽》兩著存世。他是明末清初的人,其生平道教界尚無定論,
由於受到字數的限制,若把三個人的姓名同時寫在一首藏字詩裡是不可能的。作者採用兩首藏字詩進行組合的方法是合理的。最後我們得到的署名和年代為
石濤、石溪、朱由析真名記。
癸申
這是一個完整的署名,有姓名,有年代。
七、結果討論和結論
(1)應當指出,在討論上述署名問題時作者並沒有讓我們猜任何一首詩謎,主要是從藏字詩中把藏字找出來。如山濤詩謎,首先要能夠看出這是一首藏字詩,還要對繪畫歷史有一點瞭解,知道有一位畫家叫石濤,很快就能找到石濤二字。作者通過「花」和「化」的諧音提示「畫」字,我們的到的人名正是畫家。作者又用「有猜和尚的」提示他的身份,這些都說明我們在這首藏字詩裡提取「石濤」二字是正確的。
「真名記」三字是本文的關鍵。「真名」二字從藏頭詩中提取,不難找到。「繼」字位於詩的末尾,不難發現,然後使用同音字「記」代替之。如果有人堅持認為這個「繼」字不能用「記」字代替,我們可以遷就他一次,把上面得到的署名寫成:
石濤、石溪、朱由析真名繼。
癸申
顯然這是一句病句。若小學生把這樣的文字交給語文老師,老師肯會將這裡的「繼」字改成「記」,因為「繼」字明顯的是一個別字,「記」字才符合其所處的語言環境。
署名的年代,一明一暗,從「猴」字找到「申」字不難。由於有猜薛小妹懷古詩的基礎,從「偶戲人」想到「傀儡」不難,由「傀」想到「癸」字則需要熟悉諧音字的使用。
在本文中我們一共找到三位作者,其中只要找到一位,並且找到「真名記」三個字和署名年代,本文就成立。在書中只有半頁紙的空間裡,集中了三位作者的姓名、「真名記」以及署名年代等大量信息,這絕對不是巧合,而是作者的巧妙安排。
作者的署名沒有採用猜謎的方式,而採用藏字詩的方式是很有道理的。猜謎表達的信息有時不夠準確,比如在「薛小妹懷古詩十首」中有一首「鍾山懷古」的謎底是傀儡,又稱木偶,兩個答案都正確,但在文字上是不一樣的。藏字則不同,作者要表達的字藏在藏字詩中,只需讀者將其提取出來,雖然有時使用了諧音字,但表達的信息是準確的。
(2)《紅樓夢》書中一開始就對成書過程作了交待:由空空道人從石頭上將《石頭記》「從頭至尾抄寫回來,聞世傳奇。」他又改名「情僧」。最後由曹雪芹完成此書。作者提到孔梅溪題寫書名,並沒有說他也參加了寫作。空空道人把《石頭記》帶到人間,他應當是《石頭記》的主要作者。我們不必拘泥於空空道人從石頭上抄下的敘述,只要承認《石頭記》作者的身份應該是道士和僧人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找到兩位「石兄」:石濤和石溪,令人感興趣的是「石頭」是「石濤」諧音,《石頭記》也可以讀成「石濤記」。石濤不僅畫畫得好,還擅長壘石頭。石溪長期生活在南京,石濤曾在北京生活過四年,晚年在揚州定居。周汝昌先生寫過一本《石濤與曹顒》,說明石濤與曹家有交往。有可能《石頭記》通過石濤交給曹家,得以流傳。
空空道人顯然是指朱雲陽(朱由析)。他在書中留下了四次印記,在署名中又使用真名,本文初步推測他應當是主要作者,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討論。他的最後一個署名出現在第六十三回,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本文找到的三位作者都是才智超群的人物,組成了陣容強大的寫作小組,他們除了在各自的領域裡有很高的成就以外,都寫下了專著或詩集。朱雲陽有《參同契闡幽》(1669年)與《悟真篇闡幽》,石濤有《苦瓜和尚畫語錄》及後人所輯《大滌子題畫詩跋》等,石溪有《禪偈》一卷、《大歇堂集》六卷和詩文《浮槎集》等。石溪在政治上不與清統治者合作,他在明末遺民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懷念故國,有深厚的民族感情。石溪一生到南京拜謁明孝陵七次,到北京拜謁明陵六次。
(3)署名年代與作者的生平相符。石濤(1641~約1718)和石溪(1612~1692),他們的生平與署名年代1692年相符。石濤在三位作者中年齡最小,他活到大約1718年。退一步說,既使本文沒有找到署名的年代癸申年,《紅樓夢》的成書年代也不會晚於1718年,這年曹雪芹才三歲。
(4)本文根據的是《紅樓夢》原著,這是最可靠、最權威的資料。本文使用的一些方法,如同音字法等也是書中大量使用的方法,得到的結果是可靠的。
《紅樓夢》作者問題已經爭論多年了,若想改變一些人固有的觀念決非易事。本文發表後,肯定會受到堅持曹雪芹是原作者的學者們的反對,這是不奇怪的。希望他們也能用本文的方法從原著中找出有關曹雪芹留下的任何「印記」(除第一回以外),否則是不會令人信服的。
本文使用的方法,既不屬於考證派,也不屬於索隱派,而是有點像採礦,用正確的方法將作者埋在書中的「金子」挖出來。至於挖到的是金子還是石頭,挖的方法是否正確,都能夠進行檢驗。
在數學上對未知數x有一個域值的限制,在給的域值範圍內,x才有確定的解。如果在另外一個域值範圍內,x的解是不同的。在《紅樓夢》的研究中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掌握的資料不全面,儘管研究方法很科學,也會得出錯誤的結論,而且還會為錯誤的結論披上「科學」的外衣。
參考文獻
〔1〕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土默熱,從清代的避諱制度看《紅樓夢》的成書年代, 2003-10-14 發表在 紅樓藝苑 學術研究。
2005年6月20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