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讀「元妃省親」
一、胡適先生解讀「元妃省親」南轅北轍
「元妃省親」是《紅樓夢》的重頭戲,對「元妃省親」的解讀,也是胡適紅學的立論基礎所在。胡適先生斷定《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紅樓夢》故事是以曹家在南京擔任江寧織造期間的真實生活為原型創作的,其主要根據就是認定《紅樓夢》書中借省親描寫康熙皇帝南巡,史料記載曹家一共接駕四次,書中趙嬤嬤對王熙鳳也說甄家接駕四次,因此,胡適先生斷定,書中的甄家就是賈家,其原型都是曹家。朋友們不妨重新翻閱一下胡適先生的《〈紅樓夢〉考證》,便可清楚知道對「元妃省親」的解讀在胡適紅學中的重要地位。
「元妃省親」對胡適紅學的重要性可謂大矣。可以說,今天紅學主流派幾乎所有的學說,都根源於胡適先生對「元妃省親」與曹家接駕的附會,正是由於對「元妃省親」就是隱寫曹家接駕的認識為基礎,才開始了對曹寅祖孫三代任江寧織造期間事跡的研究,才確立了曹雪芹的作者地位,才創立了所謂的「曹學」。如果胡適先生的附會不成立,「曹學」成為學術界的笑柄,那麼整個主流紅學大廈就會轟然崩塌,百年紅學就會成為一場令國人哭笑不得的鬧劇,多少畢生為《紅樓夢》研究嘔心瀝血的老專家將為自己終身做無用功而扼腕太息。問題的嚴重性自不待言。人們不禁要問,這樣嚴重的問題有可能產生麼?
我們當然不希望紅學界出現如此難堪的學術醜聞,我們對胡適先生及其繼承者馮其庸、周汝昌等大師的畢生努力抱著深深的敬意。但是,感情是不能代替學術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不能明知道胡適紅學所走的道路是南轅北轍,仍為了顧全某些名人的面子而曲意掩飾,也不能出於對大師們的盲目崇拜而違心逢迎,更不能沿著錯誤的道路繼續奮勇前行。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這恰恰是今天紅學主流派頑固心理。本文如果得罪了當今主流紅學界的各位朋友,敬企見諒,因為這是不得已的事情,筆者不能為了顧全朋友的面子而放棄對真理的探索。
胡適先生解讀「元妃省親」的方法,恰恰犯了他自己痛詆的「猜笨謎」的弊病,陷入了「附會」的泥潭。他看到《紅樓夢》書中趙嬤嬤說甄家當年曾接駕四次,在清史資料中又發現曹家當年確實接駕四次,兩者是如此偶合,因此就毫不猶豫地說:看,曹雪芹在寫自己家當年的事情!問題是,胡適先生當年是否認真閱讀過《紅樓夢》,是否真的看懂了《紅樓夢》,大可懷疑。每個認真的讀者,只要精心閱讀和思考,不難發現胡適先生附會的漏洞。
其一,《紅樓夢》書中描寫元妃省親的過程,並非千里迢迢從北京遠赴南京,而是從同一城市的宮中到大觀園,路上時間不過一兩個時辰而已,考慮到當時轎子的行進速度,也就走了十幾里路程吧,距離並不遠。省親結束後,元妃並未在大觀園居住,而是與祖母和父母依依惜別後,含淚連夜又回到宮中。這與曹家接駕的場面根本不同,康熙皇帝遠途跋涉來到南京,長驅三千里,路上需要幾十天時間,一兩個時辰如何能到達?曹家以織造府作為康熙皇帝的行宮,皇帝在南京期間是住在織造府裡的,也不可能連夜又回到北京皇宮。
其二,《紅樓夢》書中用於接待元妃省親的大觀園,「芳園築向帝城西」,可見位置在城市的西邊。南京為六朝古都,可以稱為「帝城」,但曹家的織造府及其附屬的西花園,位置無論如何也談不到在這個帝城的西面!書中大觀園的形勢是「芳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既離開紅塵滾滾的城市,又與城市相距不遠,就在「帝城」西邊不遠的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地方。曹家的織造府在南京城中,所在位置並非「別紅塵」的「仙境」。書中大觀園「銜山抱水建來精」,「山水橫拖千里外」,園子周邊銜山抱水,形勢壯闊,這與江寧織造府的形勢更是相去甚遠,在織造府中,無論如何也看不到橫拖千里的「山水」,更看不到高起五雲的「樓台」!
其三,《紅樓夢》書中王熙鳳與趙嬤嬤對話說,甄家接駕四次是「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時候的事,接待的是「太祖」,並非元妃;接駕的是甄家,並非賈家,這四次接駕與元妃省親根本不是同一時期的事情。王熙鳳當時尚未出生,只是聽說過,並未親見,所以感歎自己生晚了。但距離元妃省親的時間似乎也就是五六十年,不會太久遠,因為趙嬤嬤當時「剛記事」、也就是十幾歲吧,曾親自見識過;現在她「七老八十」了,距當時應該有五六十年了,所以只能憑回憶發一大通「罪過可惜」的感慨。康熙皇帝四次南巡駐蹕江寧織造府,是前後相繼的事情,中間沒有幾十年的間隔,如果《紅樓夢》是借元妃省親寫曹家接駕,時間上根本就不對。假如「元妃省親」是隱寫康熙南巡,那麼,就是從康熙第三次南巡的1699(康熙三十八)年上推五六十年,也反推到了1639——1649年之間,這是明清交替時代的事情,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什麼清朝的「太祖皇帝」南巡之事,曹寅的父親曹璽,還在東北和西北領兵打仗,根本沒有到江寧織造任上。
其四,有一個很奇怪、也很重要的情節,紅學家們很少注意到,就是《紅樓夢》作者把「太祖皇帝」巡遊比作「舜巡」。這可是大有奧妙的說法!古代舜帝巡視三山五嶽,死在了巡遊途中,他的湘江邊上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帝的斑斑淚水,染紅了湘竹,此竹便由此稱為「斑竹」,毛澤東先生詩中曾有過「斑竹一枝千滴淚」的說法可證。如果《紅樓夢》作者敢把康熙南巡比作「舜巡」,那簡直是詛咒皇帝在巡遊中死去,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曹雪芹因為家庭敗落,可能對查抄他家的雍正皇帝心存不滿,但康熙皇帝對曹家可是恩重如山啊,曹家的富貴榮華可以說都是康熙皇帝給的!曹雪芹怎麼能盼望他死在南巡途中呢?
其五,與上一個問題直接相關的,就是林黛玉與她居住的瀟湘館的稱謂問題。林黛玉是個尚未破瓜的妙齡少女,為什麼要取「瀟湘妃子」的別號?須知「瀟湘妃子」就是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就是因舜帝死去哭丈夫哭紅了斑竹的人,難道林黛玉與「舜巡」有什麼關係麼?更奇怪的是,建大觀園接待元妃省親,大觀園中景點可謂多矣,元妃也一一遊覽過,並未在瀟湘館特意停留,可是,作者為什麼單單把瀟湘館題為「有鳳來儀」?瀟湘館的景物特點是「窗前也有千竿竹」,竹影在窗紗上搖曳是引發林黛玉傷感的最通常觸媒,與「舜巡」、「瀟湘妃子」、「愛哭」聯繫起來思考,其奧妙難道不發人深省麼?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紅樓夢》中所寫的「元妃省親」,根本不可能是隱寫曹家在江寧織造任上接駕四次的事情,也不可能由「元妃省親」情節來證明《紅樓夢》是以曹家舊事為原型創作的,當然更不可能證實曹雪芹的作者身份。胡適紅學根本就是建在沙堆上的一座大廈,早就應該到了轟然倒塌的時候了!
二、「元妃省親」另有生活原型
胡適先生所附會的《紅樓夢》元妃省親情節是隱寫康熙南巡、曹家接駕的傳統說法,應該說不攻自破了。《紅樓夢》所描寫的「元妃省親」一事,與曹雪芹和他的爺爺曹寅沒有什麼關係,換句話說,《紅樓夢》根本就不是以曹寅家事為原型創作的。紅學界那些關於曹家與雍正朝宮廷鬥爭關係的附會,那些關於曹家與「阿其那」、「塞思黑」關係的猜測,都與小說《紅樓夢》毫無關係。那麼,《紅樓夢》作者精心描寫的元妃省親,其生活原型究竟是誰、是什麼時期的事情呢?
根據筆者考證,《紅樓夢》中的元妃省親情節,確實是隱寫的康熙皇帝南巡,但南巡的地點不在南京,而是在杭州;南巡的接駕人也不是曹寅,而是高士奇;進一步說,能夠在《紅樓夢》中記載元妃省親這件事情的人當然也不是曹雪芹,而是高士奇的同鄉好友洪升。
現在紅學界有些學者不知是何居心,幾乎是在有意誤導讀者,他們幾乎把康熙南巡與曹寅接駕四次等同起來,讓讀者以為康熙到了江南似乎就只到過南京一地,只住曹寅的織造府一家。這是嚴重地歪曲歷史!康熙南巡前後凡六次,南巡路線都是是沿京杭大運河南行,巡幸的地方有揚州、南京、杭州等諸多城市。曹家接駕四次只是康熙皇帝巡視到南京一地的事情,皇帝巡視到其他城市還有別的官員接駕;即使是同一次南巡中,在不同的城市接駕的人也有好多,曹寅只是若干人中的一個。
《紅樓夢》中描寫的「元妃省親」過程,與曹寅接駕四次的哪一次過程也不相同,倒是同史料記載的高士奇在杭州接駕一次的過程完全相同。高士奇就是康熙朝那個位高權重的「南書房侍讀」,號稱「萬國金珠供澹人」(高士奇字澹人)的著名人物,他是康熙皇帝的親近之臣,也可以說是寵臣。蔡元培先生在《〈紅樓夢〉索隱》中對這個人有詳細考證。康熙朝朝廷黨爭嚴重,高士奇是「南黨」領袖之一,康熙二十九年,由於以明珠為領袖的「北黨」的攻擊,高士奇被皇帝解職歸里。
高士奇是杭州西溪人,與洪升是小同鄉。說來也巧,二人不僅同年生(1645),同年死(1704),還幾乎一起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不過在京期間高士奇當了大官,發了大財,洪升卻只當過國子監監生,一個窮學生,沒有一官半職,窮的時常斷炊。不過二人之間的友誼卻歷久彌新,保持終生。洪升在康熙二十八年因為在「國喪」期間聚演《長生殿》,受到朝廷的「斥革」「下獄」處分,康熙二十九年從北京返回故鄉杭州,與高士奇返籍時間也在同一年。
康熙皇帝一共南巡六次,前四次分別發生在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和四十四年。《紅樓夢》通過元妃省親隱寫的這一次接駕,是隱寫的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這一次康熙皇帝巡幸到了杭州,駐蹕在浙江巡撫衙門特備的行宮裡。高士奇聞聽皇帝到了杭州,作為當朝老臣、皇帝當年的心腹,提出請皇帝到他的家鄉西溪一遊,讓他盡一盡地主之誼,接駕一次。康熙皇帝高興地答應了。於是,就有了《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元妃省親」的全過程——
其實,高士奇早就知道了康熙皇帝要再次南巡的消息,為了接待皇帝,他事前做了精心準備,特意修建了接駕的花園——西溪山莊。這個西溪山莊的特點就是竹林茂密,十分清幽。康熙皇帝到了這裡後,十分喜歡這裡的寧靜淡雅,親筆為西溪山莊題寫了「竹窗」二字。朋友們可以仔細想一想,這個西溪山莊是《紅樓夢》中的什麼地方呢?相信都能看得出來,這就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瀟湘館的最大特點,就是「窗前也有千竿竹」,窗前不論晝夜,都有竹影搖曳。為什麼《紅樓夢》作者單單把瀟湘館稱為「有鳳來儀」?就因為這裡才是接待康熙皇帝的真正場所!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紅樓夢》中接待元妃的地點是整個大觀園,不僅是瀟湘館啊?問的好極了。《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是整個西溪景區,面積很大,高士奇的西溪山莊(也就是瀟湘館的原型)只是其中的一個景點。朋友們有時間,不妨親自到西溪實地考察一下。今天的西溪,已經被闢為國家級濕地公園,遊人正旺。歷史上的西溪,從宋朝直到清朝,卻是一個都市裡的村莊,風景十分秀美、幽靜,猶如一個天然少雕飾的妙齡村姑,杭州籍的歷代致仕官僚和風雅文人,都願意到這裡來構建別業庵堂,以躲避塵世的喧囂,做養靜的場所。西溪的主要標誌性景物,是梅花、翠竹和蘆葦,這與《紅樓夢》中大觀園是完全一致的。
高士奇的西溪山莊今天已經不存在了,其地點今人稱作「高莊」,也就是高士奇初建的村莊的意思吧。高莊的附近,有洪府和洪園,這是洪升的故園,從小的天堂。這裡應該是大觀園中「怡紅院」的原型。洪府洪園是洪升的六世祖、明朝成化年間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洪鐘所建。洪家是個「百年望族」,「宋代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孫太保五尚書」(洪家祠堂聯)。高士奇接駕時,洪家已經敗落,但故宅故園還在,外觀上當年的豪闊氣勢還在。皇帝乘船去高士奇的西溪山莊,要經過西溪的很多景觀,皇帝在西溪遊覽,也要遊覽這些著名景點,洪府洪園在當地歷史悠久,名氣很大,應該是遊覽景點之一。洪升與高士奇關係密切,又是近鄰,很可能參與了高士奇的接駕活動,所以能在《紅樓夢》中把元妃省親全過程寫得繪聲繪色,生動傳神。
在高莊、洪園的周邊,還有「花塢」,歷史上這裡香花遍地,香飄十里,是遊覽西溪必到的景點之一。古人稱香花為「蘅蕪」(或者「蘼蕪」),所以《紅樓夢》中把這裡稱為「蘅蕪苑」,讓薛寶釵居住。不過今天花塢早已不存在了,被一個很重要的單位佔用,人們只能通過史籍和傳說來瞭解當年情況了。
西溪的核心景區中,首推「秋雪庵」,每到秋季,蘆花如雪,蔚為壯觀,故名。這裡歷來是遊覽西溪的首選之地。在《紅樓夢》大觀園中,作者把這裡寫成了「蘆雪庭」,供探春居住。書中「蘆雪庭」也叫「蘆雪庵」或「秋爽齋」。湘雲在這裡烤鹿肉吃,黛玉就曾說「我為蘆雪庵一大哭」。「秋雪」和「蘆雪」都是秋季蘆花如雪的意思,《紅樓夢》作者取名還是很尊重原地名的。
秋雪庵附近,有個地名叫「藕香橋」,是遊人到秋雪庵的必經之處。這裡原來是個木橋,今天橋已不存,但地名仍在。傳說藕香橋旁邊的水面中,原來還建有一個四面臨水的亭子,叫做「藕香榭」。《紅樓夢》作者是原封不動地把以「藕香」二字命名的一橋一榭寫在書中的大觀園裡面,讓惜春居住。藕香橋附近,水淺灘多,盛產紅菱,古人稱這裡為「紅菱洲」,在《紅樓夢》裡,作者把它寫成了大觀園的「紫菱洲」,讓迎春居住。
提醒朋友們注意《紅樓夢》書中各景點名稱的微妙之處:「瀟湘館」為什麼稱為「館」?因為它是皇帝駐蹕的館舍;「怡紅院」為什麼稱為「院?,因為它是洪升家庭的府邸;「蘅蕪苑」為什麼稱為「苑」?因為它是一個大花圃;「蘆雪庵」(秋爽齋)為什麼稱為「庵」(「齋」)?因為這裡本來就是出家人清靜梵修的庵堂,古代讀書人喜好借寺廟讀書,所以這裡也是讀書人閉門苦讀的好地方;「藕香榭」為什麼稱為「榭」?因為這裡只是一個水中的亭子;「紫菱洲」為什麼稱為「洲」?因為這裡本來就是盛產紅菱的洲渚。如此等等,洪升在《紅樓夢》大觀園的描寫中,忠實地記錄了故鄉的景色,真是「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啊!
我們不妨再比較一下《紅樓夢》大觀園與杭州西溪的山水形勢。西溪位於杭州西部十里左右,與西湖只隔一道山梁,山南是西湖,山北是西溪,當年西湖很熱鬧,西溪卻很清靜。《紅樓夢》書中說大觀園築在「帝城西」的一個「仙境別紅塵」的地方,杭州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當然可稱「帝城」,城西距「紅塵」不遠的仙境,就是西溪。西溪依山面水,山下面就是轉山河,山水的特點是橫向的,綿延很長的;我們再來看《紅樓夢》書中怎樣形容大觀園景致:「銜山抱水」,水隨山轉,正是西溪轉山河的特色。「五雲中」建有樓台,五雲山恰是杭州一座山脈的真實名稱。「山水橫拖千里外」就更形象了,活脫畫出了西溪山水橫向分佈的典型形勢。
我們再來看一看《紅樓夢》書中元妃省親的行蹤,與康熙皇帝巡幸西溪山莊是否相同?書中描寫元妃是傍晚才從宮中出發,夜遊大觀園後,又連夜趕回宮中;康熙皇帝也是傍晚才從杭州行宮出發,夜遊西溪山莊的,遊歷後,康熙皇帝也是連夜趕回城內行宮。元妃下轎後,是乘船遊覽的大觀園;康熙皇帝抵達西溪後,也是改轎為船,沿河遊覽各處景點。元妃游大觀園,所乘花船穿行於兩岸的輝煌燈火之中,場面蔚為壯觀;康熙皇帝遊覽西溪時,高士奇也沿河佈置的燈火通明,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康熙皇帝?次饗陸緯舜牡胤劍筧順莆壩萸擰敝兩竦孛檀媯徽飫鎘Ω鎂褪恰逗炻巍分忻櫳叢譴牡胤健稗』ㄤ印薄?滴躉實鄣醬鏤饗階螅吹皆鹿庥癡障攏裼霸諼饗階拇吧弦∫罰那櫬笪絲耍侍廡戳恕爸翊啊倍幀E笥衙強梢韻胍幌耄逗炻巍分形裁吹唁煜婀萏餉壩蟹錮匆恰保蛭飫錁褪俏饗階腦停煜婀蕕囊勾爸裼熬吧怯是滋獾模賜反蟮暮埽?
朋友們注意到《紅樓夢》描寫大觀園省親燈火輝煌盛景時,那塊「石頭」說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話麼?石頭說,自己是被「夾帶」著觀看到如此盛景的,由此想到了昔日自己在「大荒山」的荒涼,今日經歷這般勝景還想作幾篇《省親賦》、《燈火賦》等等。這段話暗含著洪升自己的真實經歷:高士奇接駕,洪升作為一介草民,也是西溪山莊的鄰居,確實是被「夾帶」著方能觀看皇帝巡遊場面的;看到如此勝景,洪升不由得想起十年前自己由於在京城獲罪,被朝廷革去了功名,永遠斷絕了仕進的道路,痛心疾首跑到京郊盤山(大荒山)去逃禪,夜聽虎嘯猿啼時的淒涼。做什麼《省親賦》之類,本來就是洪升所長,當年在北京,康熙皇帝巡視國子監,洪升正在這裡讀書,曾經寫過「一百韻」的長篇歌賦,歌頌皇帝的盛舉。這次洪升是否又寫過歌賦,就無從考究了。話說回來,《紅樓夢》的創作,不就是最好的《省親賦》麼?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揚州、南京、杭州都是必去之地,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你憑什麼斷定《紅樓夢》書中寫的就是第三次南巡的場景呢?這是因為,康熙皇帝巡幸中,別的地方都重複去過,惟獨到杭州西溪巡幸,只有一次。《紅樓夢》記敘的元春省親場面是如此獨特,大觀園的景色與西溪完全相同,省親的夜遊過程與康熙巡幸的過程完全相同,與康熙其他次南巡及巡幸其他地方的活動,都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推論,《紅樓夢》描寫的就是這一次,也只能是這一次!
西溪面積很大,景點眾多,康熙皇帝遊覽的景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紅樓夢》在描寫寶玉為大觀園題寫匾額的場面中,在描寫元妃遊覽大觀園的場面中,把姐妹們後來居住的地點都寫到了;但是,書中後來又出現了「凸碧堂」、「凹晶館」等開始並未交代的景點,這是為什麼?因為這些景點當時康熙皇帝未去遊覽,所以《紅樓夢》書中描寫元妃省親場面時也就未做交代。
這些書中開始未交代的景點在西溪也是有原型的:「凸碧堂」的原型應是馮夢禎家的「快雪堂」,馮夢禎是明朝著名的官僚文人,收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此堂以帖命名。康熙南巡時,馮夢禎的兒子馮雲將在此居住,著名的馮小青被虐待致死的悲慘故事,就是發生在他的家庭中。《紅樓夢》中使用了馮小青的著名詩句:「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凹晶館」的原型,應該是著名文人汪然明的「西溪別業」。汪然明這個人很豪爽,有「黃衫豪客」的美稱,收養或資助過很多落魄文人和漂泊名妓。明末著名妓女詩人柳如是與黃皆令,就曾經長期居住在「西溪別業」中,並經常在此館的水池邊聯詩對句,她們的詩作,也由汪然明資助出版。
三、甄家接駕四次寫的不是康熙南巡
前面說過,王熙鳳與趙嬤嬤議論的甄家接駕四次的事情,是發生在元妃省親前最起碼有五六十年的事情,那時候趙嬤嬤「剛記事」,王熙鳳還沒出生。洪升和高士奇均死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生前只經歷了康熙三次南巡,高士奇西溪接駕是第三次南巡,時間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由此反推五六十年,恰恰是明清鼎革、改朝換代時期!
這一時期可以稱為「太祖」的皇帝是誰呢?清朝的太祖皇帝是努而哈赤、太宗皇帝是皇太極,這兩個皇帝在位時,滿清還沒有入關,當然不會有南巡之事。明清鼎革時期,在位的是小皇帝順治,後人稱之為世祖,一來他當時年紀尚小,二來當時江南還沒有平定,當然也沒有南巡的舉動。康熙皇帝後人稱為「聖祖」,他確實六次南巡,但明清鼎革時期,他還沒出生,再說他也不能稱為「太祖」,何來的太祖皇帝「仿舜巡」?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紅樓夢》書中趙嬤嬤說的甄家接駕四次,王熙鳳說的王家準備接駕一次,都不是大清王朝的事情!不是清朝難道是明朝的事情麼?也不是,明朝的正德皇帝生前喜好南巡,但時間過於久遠了,大概那時候趙嬤嬤她爺爺還沒有出生。按時間對應,趙嬤嬤說的五六十年前,應該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時期,但這個可憐的亡國之君,在位時為應付戰爭整天焦頭爛額,從來沒跨出過北京一步。所以,《紅樓夢》所說的甄家四次接駕也不可能是明朝的事情。
既不是清朝皇帝,又不是明朝皇帝,那麼,《紅樓夢》作者讓趙嬤嬤回憶的這位「仿舜巡」五六次的「太祖皇帝」,究竟指的是誰呢?他只能是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南明小朝廷的「弘光皇帝」。弘光皇帝朱由崧,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堂兄。甲申年(1644)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前,他的父親老福王封地洛陽被李自成攻破,被俘的老福王同鹿肉一起放進大鍋煮成了「肉羹」被農民軍吃掉。朱由崧僥倖逃出洛陽,輾轉逃往南京。崇禎皇帝殉國後,在馬士英和「江北四鎮」等軍閥擁戴下,朱由崧被擁戴「監國」,隨後又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但他的皇位坐了僅僅一年,就被南下的清朝大軍消滅,小朝廷在1645年便煙消雲散了。
這位弘光皇帝很不爭氣,是位「英雄氣少,兒女情多」的昏庸皇帝,在位期間熱中於到處遊玩,所游之處多為秦淮河畔的青樓楚館,或者是大臣馬士英、阮大鉞、王鐸的府邸花園,他的口號是「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整天以聽曲、看戲、喝酒、宣淫為能事。馬士英、阮大鉞、王鐸等權臣,為了迎合這位「弘光皇帝」的嗜好,家中都備有十分出色的戲班子,以便皇帝隨時前來觀演。弘光皇帝到大臣家中飲酒看戲在當時是常事,次數遠不止四次。他每次巡遊到大臣府中,其奢華情景正如《紅樓夢》中所說,「銀子成了土泥」,什麼東西都「堆山塞海」的,大臣們也不過是「拿皇帝的銀子往皇帝身上花」而已。
朋友們注意,《紅樓夢》作者用詞是很講究分寸的,把這個熱中巡遊的弘光皇帝稱為「太祖」。什麼是「太祖」?就是每個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如唐太祖、宋太祖、明太祖等。清朝的康熙皇帝稱「聖祖」,順治皇帝稱「世祖」都不是「太祖」,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此時早死了三百年了,此時可以稱太祖的,勉強只有這個弘光皇帝!南明時期在歷史紀元方面很微妙,因為明朝從崇禎皇帝殉國的1644年(明紀元崇禎十七年,清紀元順治元年,干支紀年為甲申)就宣告滅亡了,南明朝廷建立於1645年,朱由崧「監國」期間稱這一年為「崇禎十八年」,當上皇帝後又改元「弘光元年」。清朝不承認南明朝廷是明朝的延續,正史中稱1645年為「順治二年」,根本就沒有什麼「崇禎十八年」和「弘光元年」。那麼,南明紀元就從歷史中消失了。這個正史根本不承認紀元的小朝廷的開國之君,也只好算作一個新王朝的開國「太祖」了。不過,這個「太祖」既是開國之君,也是亡國之君,充其量只當了一年半壁江山的「太祖」皇帝。
再請朋友們注意,《紅樓夢》作者說這個「太祖皇帝」的巡遊是「仿舜巡」,不是「南巡」。「南巡」是指從北京出發巡視江南的意思,有特指;而「舜巡」則是巡視五嶽,方位是四面八方。弘光皇帝「仿舜巡」則是仿照舜帝巡視四方,也不獨是「南巡」一個方向。「舜帝」死在巡視途中,弘光皇帝也是遨遊未畢,就亡國被俘,慘遭殺頭了。所以《紅樓夢》作者說這個「太祖皇帝」「仿舜巡」,並非歌頌他像堯舜一樣英明,而是曲折交代他在巡遊的紙迷金醉中突然亡國死去。
前面交代過,《紅樓夢》作者莫名其妙地讓瀟湘館別稱「有鳳來儀」,讓林黛玉別號「瀟湘妃子」,讓她的哭泣總是同竹子聯繫在一起,隱含的意思就是像娥皇女英哭舜帝哭紅了斑竹那樣,悲悼這位「仿舜巡」的「太祖皇帝」。《紅樓夢》作者著此書,有深刻的悼明反清意圖。作者在依照康熙南巡場面描寫元春省親的同時,一手二牘,一聲兩歌,隱寫了南明皇帝因為巡遊等驕奢淫逸行為而亡國的教訓,同時也表達了對康熙皇帝南巡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的不滿情緒。
《紅樓夢》是一部既寫家難、又寫國仇的作品。作者洪升的家庭在明朝是個百年望族,由於改朝換代的原因,其家族徹底敗落了。洪升著書過程中,對「家難」是明寫,對「國仇」則是暗寫,其不得已的苦衷不難理解。書中描寫的那些家庭內部爾虞我詐「窩裡鬥」、最後被朝廷抄家、「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故事,就是洪家敗亡的真實記錄,筆者對此有詳細考證。這樣家庭出身的洪升,內心深處有強烈的遺民情結,對祖先「赫赫揚揚」一百多年的明朝是既留戀,又惋惜。這樣,在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筆觸就自然不自然地寫到明朝上面去了。
朋友們可能注意到了,《紅樓夢》中的好多地名、官位名稱,都使用的明朝特有名稱。例如,把南京稱為「應天府」,把北京稱為「長安大都」,都是明朝的叫法,「蘭台寺大夫」、「都統制」,都是明朝特有的官位。王熙鳳的父親升了「九省都統制」,可是南明時期的特有提法,因為南明時期只統治著江南九省,「九省都統制」幾乎就是南明王朝的總管了。書中王熙鳳說王家過去曾經總管過「各國朝貢」事情,卻又說管轄的是粵閩滇浙四省,這四省當時都是在南明政權管轄範圍的九省之內。書中甄家的家長名叫甄應嘉,官職是「金陵體仁院大總裁」,明顯是隱寫南明小朝廷之當政高官。甄家「壞了事」的隱喻,應該是指南明政權之覆亡。
《紅樓夢》作者特別愛明裡暗裡使用「明」字,出宮的太監,叫做「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修建大觀園的設計建造者,是「老明公山子野」,等等。「戴權」是大權的意思,宦官權利熏天的時代,是明朝後期,魏忠賢官居「九千歲」就是明證。南明小朝廷時期,宮內田姓總管太監(大明宮總管戴全的原型),與馬士英、阮大鉞等權臣勾結,賣官鬻爵,權勢也大得很。到了清朝,朝廷對宦官管的很嚴,宦官敢於干預朝政或擅自出宮,地方官府可以就地正法,宦官一直是很規矩的。至於李蓮英一類,是清朝末期的事情,清朝前期、中期,絕對沒有權利無邊的宦官。「大明宮」是唐朝的宮殿名稱,《紅樓夢》不可能寫唐朝,所以是有意借用這個名稱,突出「大明」的年代意義。書中的戴權,公然出宮招搖撞騙,公開把「龍禁尉」職位賣了兩千兩銀子,這也足以證明只能是南明時期的事情。
《紅樓夢》書中主持修建大觀園的人是「老明公」山子野,這個人的姓名怪,綽號也怪。過去古典文學中習慣說的「名公」,並非是「明公」,所謂「明公」,並非作者寫了白字,而是有意隱含明朝的一個著名人物。這個人也是有生活原型的,他就是明朝末期江南著名的風流曲學大家施紹莘,字子野,號山翁。這個人不僅擅長寫言情套曲,而且善於造園林,與陳眉公等文學大家交往密切。洪升青少年時期,之所以成為情種一流文人,終身為情所困,受他的言情南曲作品影響很大。《紅樓夢》中說「山子野」主持修建大觀園,並非是說杭州西溪諸多景觀為施紹莘所建,而是暗示作者在書中創作大觀園受他的影響很大,所以自覺不自覺地把修建大觀園的美差,安在了他的頭上。關於山子野,筆者還將專文考證。
《紅樓夢》書中所說的「國初四王八公」,也是明朝的提法。這個「國初」是明初,不是清初,清初並沒有冊封什麼四王八公,明初卻真的冊封過「四王八公」!查《明史》可見,「四王」是朱元璋的四個嫡生兒子所封的周王、秦王、晉王和燕王。其中燕王的封地在北京,所以《紅樓夢》中有「北靜王」的提法。燕王后來當了永樂皇帝,是為明成祖。《紅樓夢》中的「北靜王」,諧音「北京王」,應該是皇位繼承人的身份,但在南明時期,繼承皇位的是福王世子,崇禎的皇子並未當上皇帝。南明時期關於崇禎太子的謠傳很多,「北靜王」的描寫不乏生活素材。所謂「八公」,是指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封為「國公」的徐達、李善長等八個開國功臣。這些在明史上都有明確記載,無須專門考證。南明時期,四王八公的封地都被李自成軍隊或清軍佔領,四王八公的末世傳人,或其世子,紛紛逃來南京避難,所以《紅樓夢》中出現了四王八公齊聚金陵城的描寫,這是有事實根據的,並非杜撰。
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紅樓夢》描寫秦可卿大出殯時,四王八公都出面了,太監戴權也出面了,但是在元妃省親時,他們卻都沒有前來祝賀,好像根本不知道這件大事一樣。奇怪麼?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秦可卿大出殯,隱寫的是南明時期為崇禎皇帝出殯,四王八公當然要出面,要路祭;而元妃省親,隱寫的是清朝康熙皇帝巡視杭州西溪,明朝四王八公的後裔這時基本上都死翹翹了,如何能出面?
四、元妃與「十二釵」原型判讀
《紅樓夢》作者創作此書,主要是記錄「本省」十二個「異樣女子」的事跡,創作目的是記述「當日之閨友閨情」。作者明確交代,書中這些女子的事跡,是作者「親歷親聞」的,也就是說,有的事跡是作者親自經歷的,有的事跡則是作者根據傳聞描寫的。書中開始通過「一僧一道」與甄仕隱的對話交代,這些女子來自「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托生之地是「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但書中描寫寶玉在「太虛幻境」觀看的「冊子」記錄又交代,這些人又都是「金陵」一省的人。「三生石畔」、「花柳繁華地」無疑是指杭州,金陵又只是南京的古稱,二者並不是一個地方。那麼,書中的「金陵十二釵」的生活原型究竟是哪裡人呢?又究竟是些什麼人呢?
《紅樓夢》必須詳讀細品,方能領會其中奧妙。請朋友們注意,《紅樓夢》作者曾經明確交代過「一干冤孽」的投生時間,就是明清兩朝的改朝換代時期!為什麼這麼認定呢?請看書中交代:甄仕隱與「一僧一道」偶然見面、知道了「一干冤孽」要「造凡歷劫」以後,發生了「葫蘆廟失火」、甄家燒成「一片瓦礫」,甄仕隱在困境下,跟著「跛腳道人」飄然而去出家了。因此「一干冤孽」造凡歷劫的時間與甄仕隱出家的時間應是同一時期。
這是個什麼時期呢?由甄仕隱出家時口唱的《好了歌解》來看,正是天崩地裂的改朝換代時期!你看,「當年笏滿床」的貴族府邸,已經淪為「陋室空堂」;「曾為歌舞場」的繁華地,已經長滿了「衰草枯楊」;「金滿箱銀滿箱」的富家子弟,已經淪為「人皆謗」的乞丐;當年「擇膏粱」的千金小姐,已經流落在「煙花巷」當了妓女,如此等等。這種富貴人家一齊淪落的景象,只有在改朝換代的時期方能出現!書中跛足道人一再稱讚甄仕隱「解得切」,就是肯定他把改朝換代情景刻畫得實在太形象了!
再從寶玉「神遊太虛境」所聽到的《好事終》曲子看,這十二個金陵女子投生的時期,「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些排比句子放在一起,正是改朝換代時期社會「算總帳」景象的真實寫照,「白茫茫大地」顯然是指已經滅亡的前朝。
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在江南正統文人的筆下,一般都把這一時期稱為「末世」,朋友們請看,《紅樓夢》書中王熙鳳是「凡鳥偏從末世來」,探春是「生於末世運偏消」,冷子興與賈雨村談話中也說寶玉生於「末世」,總之,《紅樓夢》中寶玉和他的姐妹們都是生於末世的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明清鼎革、改朝換代前後出生的。
《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要安排作品主人公出生在這一特殊時期呢?因為作者洪升和她的「一干冤孽」姐妹們正是這一時期出生的,洪升要寫自己和姐妹們「親歷」的事情,又不想「稍加穿鑿」,只能這麼寫。洪升出生於順治二年(1645年,也就是所謂的「弘光元年」),當時正是清朝大軍下江南,南明小朝廷作鳥獸散的兵荒馬亂之中,與他年齡相彷彿的「一乾姐妹」也都出生於這一特殊時期。洪家和姐妹們出身的杭州黃家、顧家、錢家、翁家,都是明朝杭州城的「百年望族」,互相之間都「聯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南明政權滅亡,這些大明王朝的貴族家庭,確實如《好了歌解》所言,「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清朝初年,在杭州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女子詩社,社名為「蕉園詩社」。詩社分兩期舉辦,前期稱「蕉園五子」,社長是顧玉蕊,成員有林以寧、柴靜儀、徐燦、顧啟姬、錢鳳綸等人。後期稱「蕉園七子」,社長是林以寧,成員有朱柔則、錢鳳宛、錢鳳綸、馮又令、毛安芳、李淑、張槎雲等人。除去重複的,恰為十二人。這十二個女子確實是「異樣女子」,都是當時著名的女詩人。他們與洪升的關係,都是姑表、姨表姐妹關係,從小在一起長大。洪升對這些姐妹感情很深,創作《紅樓夢》的目的,就是要使姐妹們的事跡得以「閨閣昭傳」。
姐妹們的詩社為什麼要取名「蕉園」呢?原來,「蕉園」是北京皇宮內存放《明史》的地方,李自成進北京,「蕉園」被縱火燒燬了。姐妹們如此為自己的詩社取名,明顯帶有悼念明朝歷史的意圖,由此可見,這「蕉園十二釵」都是具有明顯遺民思想的女詩人。「蕉園」姐妹們結社後,文學活動很活躍,她們一起批閱《牡丹亭》,一起品評《西廂記》,一起分韻賦詩,詠菊花,歌紅梅,吟柳絮,每個人還給自己的書齋取了個別名,如柴靜儀取名「凝香室」,錢鳳宛取名「天香樓」,馮又令取名「湘靈樓」等。「蕉園」姐妹們的文學活動,與《紅樓夢》中記載的大觀園中姐妹們的文學活動幾乎一模一樣!「蕉園」姐妹們多數人青年夭亡,活下來的命運也很悲慘,與紅樓姐妹們「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下場也完全一致。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判斷,《紅樓夢》基本上是記實小說,其書中人和事的原型,就是洪升自己和「蕉園」姐妹的真實經歷!
為了使朋友們更清楚地看出《紅樓夢》書中那些「異樣女子」與生活原型中「蕉園姐妹」們的創作原型關係,我們不妨把紅樓姐妹與蕉園姐妹們的關係羅列比對一下:
林黛玉——林以寧(洪升姑表妹),
薛寶釵——錢鳳綸 (洪升舅表妹),
薛寶琴——錢鳳宛(同上),
史湘雲——馮又令(洪升表妹,又是妻舅嫂),
李紈——柴靜儀(洪升師執之女,表嫂),
王熙鳳——黃蘭次(洪升之妻,母親之侄女),
妙玉——徐燦(與四大家族無關係),
迎春、探春——洪升的兩個親妹妹,名字不祥。
姐妹以外,其他人的對應關係如下:
賈母——顧若璞(洪升外伯祖母,妻子黃蘭次之伯祖母),
薛姨媽——顧玉蕊(洪升舅母,顧若璞之侄女),
寶玉、賈璉——洪升,
賈環——洪中令(洪升三弟),
賈政——洪起鮫(洪升父),
賈赦——洪武衛(洪升伯父),
王夫人——黃氏(洪升母),
刑夫人——錢氏(洪升伯母),
趙姨娘——姓氏不詳,洪升之庶母,洪中令與洪升妹妹之母,
巧姐——洪之則(洪升與黃蘭次之女)。
從以上列表中不難看出,四大家族確實是聯絡有親。顧若璞作為賈母的原型,並非洪升的親祖母,而是妻子黃蘭次的伯祖母,洪升的外伯祖母。顧若璞這個人在清初是著名的女才子,其所以著名,不僅是因為文學才名,更因為她的丈夫早喪,自己撫育兩個兒子成人,並引導孫輩都成長為一代文人,洪升及其姐妹們的文學修養,都與這位「老祖宗」的教育引導有關。不知朋友們注意否,《紅樓夢》書中,寶玉與姐妹們都不按親屬關係稱呼她,而一律稱為「老祖宗」,這是因為:一則洪升及其姐妹們本來就以「老祖宗」稱呼顧若璞,這是寫實;二則顧若璞本來不是洪升的祖母,而是外伯祖母,但從洪升妻子黃蘭次的角度,稱呼「祖母」也不錯;三則按照文學作品「三一律」,作品中不按「祖母」寫,她就無法進大觀園。作為「蕉園姐妹」的最初啟蒙者,顧若璞假如不進大觀園,《紅樓夢》怎麼寫?
顧玉蕊是顧若璞的侄女,錢鳳綸姐妹的母親,林以寧的婆母。其夫錢開宗因江南「科場案」被朝廷殺頭,家庭被抄。抄家前原住杭州古蕩,抄家後,全家曾投奔西溪洪家。錢開宗是洪升的表丈,與洪升的伯母錢氏又是家族兄妹,屬兩重親屬關係。
洪升的母親黃氏,與妻子黃蘭次是親姑姑侄女,洪黃兩家兩輩結親。洪升詩中稱自己的父母為「兩大人」,但稱呼伯父與錢夫人也是「兩大人」,似乎存在微妙的過繼關係。從《紅樓夢》人物關係中也可見端倪:賈璉是賈赦的兒子,卻給二叔賈政管家,與洪家情況彷彿;王熙鳳與王夫人是親姑姑侄女關係,與洪黃兩家姻親關係一致;賈璉與寶玉,在一家中莫名其妙地都被稱為「二爺」,兩個「二爺」的生活原型應是一個人,就是洪升自己。王熙鳳的原型也就是洪升的親表妹兼妻子黃蘭次。好多紅學家認為《紅樓夢》的真正主角是寶玉鳳姐二人,連趙姨娘魘魔的對象也是這兩個人,決不是偶然的。洪升在《紅樓夢》中為什麼必須把寶玉與賈璉寫成兩個人?因為文學創作的「三一律」決定,大觀園中不可能同時寫洪升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時期,只好一分為二。洪升和妻子因為家難,很可能就是受庶母與三弟中令的挑撥,無奈逃出家庭的,與《紅樓夢》中寶玉鳳姐同趙姨娘賈環母子的關係也相同。請朋友們注意王熙鳳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詞中隱寫的應該是被迫逃離家庭、哭向京師時的悲哀情形。
五、「十二釵」怎麼又跑到金陵去了?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既然《紅樓夢》故事的原型是清初的事情,是杭州的人物,作品中又為什麼出現大量南明小朝廷的背景,為什麼又要稱為「金陵十二釵」呢?要想解開這個迷團,還得到作品中去分析。請注意,《紅樓夢》書中描寫,「一僧一道」對甄仕隱說,「一干冤孽」去「花柳繁華地」(杭州)投生,是再次「造凡歷劫」,這次「凡劫」之前,必然還曾經「造凡歷劫」過。那麼,以前「造凡歷劫」的這「一干冤孽」的原型是誰呢?她們「造凡歷劫」的地點又在哪裡呢?從第五回「太虛幻境」的「冊子」中可以看出,她們是金陵省籍的的「一干」女性「冤孽」。洪升及其姐妹們出生在改朝換代時期,她們出生前在金陵死去的女性「冤孽」只能是南明時期的一幹才女——「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又是誰?她們就是南明那個時期金陵的著名才女「秦淮八艷」和不列入八艷行列的若幹著名歌妓,具體有:馬湘蘭,顧橫波,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寇白門,卞玉京,陳圓圓,王修微,林天素,黃皆令,楊宛叔等。這些名妓的事跡史書中不乏記載,以她們為原型創作的文學作品也車載斗量,考證應該不難。
這些妓女不是普通的妓女,不是賣肉為生的鹹水妹,而是淪落教坊、身份相對高雅的歌妓。她們不僅年輕貌美,歌喉美妙,並且都能詩善畫,才氣縱橫。她們交往的對象,往往都是江南那些著名的才子,如冒辟疆,侯方域等。不要以為妓女都聲明狼籍,為社會不齒,當時在江南一帶,這些教坊歌妓的名氣很大,官僚文人都以能得到她們的青睞為榮,她們的詩詞書畫作品當時是社會的熱門收藏品。這些才妓,受士大夫階層的影響,都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在改朝換代的動盪中,她們的命運都很悲慘,有的被掠北去,客死異鄉,有的自殺殉國,可歌可泣,有的亂中失蹤,不知所終。總之,她們的命運也正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
由此可見,《紅樓夢》作者洪升,是按照佛家輪迴思想,把「金陵十二釵」作為「蕉園」十二姐妹的前生來寫的。書中把姐妹們的前生,稱為「一干冤孽」,是很貼切的,「冤孽」者,慘死的歌妓冤魂也!正因為如此,洪升在創作過程中,有意識地在描寫「親歷」的「蕉園」姐妹事跡的同時,把「親聞」的「金陵十二釵」事跡,糅合到一起來描寫。林妹妹的《題帕三絕》,使用的是李香君的詩;姐妹們的詠菊詩,使用的是董小宛和冒辟疆、楊龍友的詩;姐妹們的詠白海棠詩,引用的是柳如是與程松圓等人的詩;寶玉的《紅豆曲》、黛玉的《葬花詞》,都是從柳如是的詩詞曲賦中幻化出來的,等等。
其實,《紅樓夢》的主線「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本身就是根據柳如是與陳子龍、錢謙益的三角戀愛事跡為骨架創作的;《紅樓夢》這個書名,就是來自於陳子龍與柳如是同居時所做的詩《春日早起》:「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陳子龍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說自己與心愛的人柳如是在小紅樓中共度良宵,早上自己獨自起床,憑欄觀看滿溪春水東流,萬樹桃花怒放詩寫的很淺白,意境很美。但細細品讀起來,其含義則十分深刻。「獨起憑欄」用的是唐後主「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的典,陳子龍此時正面臨南明政權垮台之時,與南唐滅亡時的心境是相通的。他「昨夜」所做的「紅樓夢」,恐怕就不僅僅是桃色夢了,「紅樓夢」即「朱樓夢」,即復興朱明王朝的夢!如此解讀《紅樓夢》書名的雙重含義,應該是更貼切的。
《紅樓夢》書中在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身上,更多地帶有柳如是一生的遭遇痕跡。「瀟湘」和「蘼蕪」原來就是柳如是的別號,被作者分別交給了林薛二人。林黛玉身上,更多地寄托了柳如是與陳子龍前期戀愛的經歷,薛寶釵身上,則主要寄托了柳如是與錢謙益後期的婚姻經歷。因此,紅學界流行的「釵黛合一」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關於元妃的原型,《紅樓夢》書中明裡寫的是康熙南巡,但暗裡也有深刻的南明背景。南明時期曾出現過轟動全國的三大案,即「大悲和尚案」、「真假太子案」和「童妃尋親案」。所謂「元妃」,在封建社會特指「太子妃」。《紅樓夢》書中元妃的原型,應該就是童妃。朱由崧登基前,是「監國」身份;所謂監國,既太子代理朝政的意思。童妃本來就是朱由崧的「元妃」,與丈夫在洛陽城破失散後,輾轉來南京「認親」的。請朋友們注意《紅樓夢》書中元妃的「判詞」:「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按照曹家原型論,這個判詞幾乎無解,但按照南明背景,卻順理成章:「二十年來」辯的就是南明覆滅的是非,南明三帝一監國政權前後延續時間是二十年。「三春」與「初春」就是暗指南明三帝一監國。《春秋》書中用「春王正月」表示正統,元春正月初儀生,正是暗示正統王朝的身份。唐王、魯王、桂王前後爭當南明的正統皇帝,也正是「三春爭即初春景」!
我們再來看書中元妃的謎語:「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不可能是形容康熙皇帝的,因為康熙在位六十年,是中國封建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這個謎語影射的應是弘光皇帝,因為他只當了可憐的一年皇帝,龍椅還沒坐熱,就灰飛湮滅了,正如爆竹一聲!
《紅樓夢》中之所以寫了「甄賈」兩個寶玉,原型本來就是作者洪升自己,但也有明末皇太子的影子。寶玉之玉上鐫刻的八個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就是「傳國玉璽」鐫刻的「受命於天,即壽永昌」的象徵。為什麼要這樣寫?因為南明時期在北京和南京發生了兩起「真假太子案」,寶玉本人也被賦予了不知真假的「太子」身份。洪升作此書時,心中是否認為自己是前明太子托生,就無法考究了,但書中刻意詳細描述那塊酷似玉璽的寶玉,又特意交代是出生時口中銜來的,出生時口中銜玉璽的人應該就是影射太子,因為太子天生就是皇位繼承人!
南明時期三大案中最先發生的是「大悲和尚案」,據說這個大悲和尚瘋瘋癲癲,說自己是什麼崇禎皇帝封的「齊王」或者「吳王」,因此被南明朝廷殺頭了。大悲和尚與他的夥伴跛腳的挑水道人,被《紅樓夢》作者處理成了瘋和尚和跛道人。這些在筆者的系列文章中,都有詳細考證,這裡不再囉嗦了。
最有意思的是《紅樓夢》書中賈雨村這個人,他在出場前,先是口吟一詩:「每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照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隨後又口吟一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由甄仕隱資助,他考取了功名,後來又通過鑽營,先當上了金陵應天府尹,再爬升到大司馬高位。賈雨村的原型便是南明權臣阮大鉞。這個人原來是魏忠賢的「閹黨」成員,「閹黨」失勢後,他躲在南京「雞鵝巷」一個狹窄的地方避禍。南明政權建立後,在馬士英的推薦下,他先後當上了「金陵江防司令」(應天府尹)、「兵部尚書」(大司馬)等要職,權利炙手可熱,大肆迫害東林黨人。《紅樓夢》書中賈雨村所吟的一詩,就是隱隱交代南明政權建立的背景;所吟的一聯,正是抒發其原型阮大鉞當年在南京雞鵝巷待價而沽、投機鑽營時的心情。阮大鉞這個人人品很壞,但文學水平很高,特別是傳奇創作,當時的文人無出其右。《紅樓夢》作者交代用「假雨村言」創作此書,便是借重賈雨村(阮大鉞)的文學才能。
清朝初年,江南文人中興起一股描寫南明妓女才子事跡的文學狂潮,孔尚任的《桃花扇》記錄了李香君和侯方域的事跡,冒辟疆的《影梅庵囈語》記錄了自己與董小宛的事跡,吳梅村的詩歌記錄了陳圓圓、卞玉京的事跡,顧苓的《河東君傳》記錄了柳如是的事跡。《紅樓夢》則明寫「蕉園姐妹」的事跡,暗寫柳如是與陳子龍、錢謙益的事跡,並雜以南明時代廣闊的社會背景,抒發國仇家恨。能夠把明末的「金陵十二釵」事跡與清初的「蕉園姐妹」(西陵十二釵)事跡糅合到一起來寫的人,在明清兩代的所有文人中,只有洪升一人能夠辦到!
關於洪升創作《紅樓夢》的考證,筆者已經寫出了一個系列文章。要瞭解洪升身世,請詳閱《懷金悼玉訴情種,寂寥傷懷話石頭》、《〈紅樓夢〉十個為什麼》等文章;要瞭解「蕉園」姐妹們的情況,請參閱《大觀園詩社和蕉園詩社》、《妙玉原型徐燦論》等文章;要瞭解洪升與南明小朝廷的關係,請借鑒《〈紅樓夢〉與南明小朝廷》、《蕉園絳雲,紅香綠玉》等文章;要瞭解大荒山、三生石、大觀園、石兄、情僧、東魯孔梅溪、吳玉峰等地方和人物的情況,筆者都專文做了考證,不妨拿來一讀。《紅樓夢》的作者是洪升,不是曹雪芹;《紅樓夢》的創作動機,是「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為明清交替時期的才女們作傳,不是記錄雍正乾隆朝那些烏七八糟的宮廷鬥爭。搞清楚這些,對於正確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內容,意義是十分重要的。胡適開創的所謂「新紅學」,把《紅樓夢》研究領到了對清宮黑幕的附會泥潭中不能自拔,實在是對偉大的文學巨著《紅樓夢》的褻瀆。胡適紅學的大廈早就應該轟然倒塌了!
2005年6月於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