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犯了正名
《紅樓夢》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賈政攜寶玉及眾清客遊覽新落成的大觀園,為各處景點擬題匾額。行至日後稱為稻香村的所在,見一石碣待題,眾清客建議直書「杏花村」三字,賈政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請名方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於此處有一註解如下:
「犯了正名──這裡或指園中景物題名不應直用前人已有的『杏花村』之名,否則即與之相犯,失之淺俗。犯,與應避忌的法則相牴觸的意思。」〔1〕
這條註解將「犯了正名」解釋為「直用前人已有的『杏花村』之名」因而「失之淺俗」,是不對的。後文寶玉確曾批評「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但這裡賈政所說「犯了正名」卻不是這個意思。
此回開頭有一段賈政與眾清客的對話,是理解何為「犯了正名」的關鍵,試引如下:「賈政聽了,沉思一回,說道:『這匾額對聯倒是一件難事。論理該請貴妃賜題才是,然貴妃若不親睹其景,大約亦必不肯妄擬,若直待貴妃游幸過再請題,偌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眾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見極是。如今我們有個愚見:各處匾額對聯斷不可少,亦斷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兩字、三字、四字,虛合其意,擬了出來,暫且做燈匾聯懸了。待貴妃游幸時,再請定名,豈不兩全?』」
由此可知,因為大觀園是為元春省親所建,其中的景點應該由元春來命名和題寫匾額對聯。但是,一方面沒有匾額對聯將使美景失色;另一方面,元春要在歸省的一夜之間完成命名和題寫匾額對聯也是一個過於繁重的工作。所以賈政等的任務是為元春起草匾額對聯的草稿,供元春題寫和命名時參考。這些草擬的匾額對聯只能做成燈匾聯,以便元春修改。而且他們必須避免使用看起來像正式名稱的詞句,否則就有越俎代庖、強迫貴妃接受的嫌疑。
「杏花村」就犯了這個毛病:它太像是一個已經決定了的名字。這就是「犯了正名」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