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墓碑」是彌天大謊
沉寂多年的關於「曹雪芹墓碑(墓石)」真偽的話題最近又起波瀾。5月8日,《解放日報》刊發了一篇對紅學大家馮其庸老先生的訪談報道。在這篇署名「馮其庸、曹可凡」,題為《傷心最此斷腸辭》的訪談報道中,馮老舊話重提,「堅信不疑」北京通州區張家灣農民李景柱於1968年「發現」的「曹雪芹墓石」不是造假。
關於「曹雪芹墓碑(墓石)」的發現經過,馮老在《曹雪芹墓石目見記》(原載1992年8月16日《文匯報》,收入馮著《曹雪芹家世新考(增訂本)》)一文中有詳細的敘述。《目見記》一文並沒有提出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明「墓碑(墓石)」的真實性,以至於文章結尾只能寫道:「我的這些看法都只是直感式的初步的意見,提出來只是為了引發大家的研究和思考而已。」
馮老的意見當年的確引發了大討論。杜景華、史樹青和劉世德等先生認為「不是偽造」,「不容疑」;周汝昌、秦公和顧平旦等先生則認為「漏竇重重,大可疑議」。可是,以我所見的資料來看,正反兩方都沒有提出有力的證據來證實或者證偽。各位前輩專家學者在辨析這塊「墓碑(墓石)」的真偽時,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常識性判斷:如果曹雪芹的確死於「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並且他生前的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確為他立了墓碑或者埋了墓石,這塊石頭上絕無任何可能刻上「壬午」兩字!因為1763年2月4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二)已經立春,立春後屬癸未年,因此曹雪芹的墓碑(墓石)上如果要刻上去世時間,正確的刻法一定是「癸未」!這是常識!
也許有人會辯解說,曹雪芹不是死於「壬午除夕」,但他一定是死於「壬午」年,因此「墓碑(墓石)」上的「壬午」紀年完全說得通。可是,有任何確鑿的史料證據能證明這個說法嗎?完全沒有!請有興趣探討真相的各位讀者不妨到中山大學「中國文體學研究中心」網站、「悼紅軒」紅學網站、「傳統中國文學」網站以及「清韻書院」網站仔細看一看拙文《破譯紅樓時間之謎》,這篇紅學論文對曹雪芹的生年與卒年做了清晰的論證。
《新京報》3月30日刊發的對拙文兩個整版的報道,完整清晰地描述了拙文的論證結構、論證方式和幾個主要結論。拙文已經論證:曹雪芹生於1725年6月6日(乙巳年歷四月二十六芒種節),死於「壬午除夕」,按實歲只有38歲,按虛歲則存年40歲,正好符合他生前好友敦誠在輓詩中所寫的「四十年華付杳冥」,以及「四十蕭然太瘦生」。明確寫出「壬午除夕,芹為淚盡而逝」的脂硯齋就是120回小說的真正作者、曹雪芹之父曹?1706年6月8日—1774年2月17日)。
所謂的「墓碑(墓石)」不但在干支紀年問題上犯了常識性錯誤,在其他文字內容方面也錯得離譜。有專家辯稱墓碑(墓石)的規格、標準存在許多不合理處,是因為這個「墓誌」是「急就的,臨時找的,所以石頭很舊,字也很草率」,符合曹雪芹死前的狀況。可是,這種辯解蒼白無力,完全無視清政府對喪葬儀式嚴格的法律規定。
《欽定大清通禮》卷五十《凶禮》對品官墓葬的規定是:墓門勒石,書「某官某公之墓」。五品以上用碑,龜趺螭首;六品、七品用碣,方趺圓首。壙志用石二,一書如碑碣,一詳記姓諱謚字(無謚則止書字)、州、邑、裡、居、服官、遷次及其生卒年月日時、葬處、坐向、所遺子女。石字內向,以鐵合而束之。
《凶禮》對士人墓葬的規定是:墓門、石碣圓首方趺,勒曰「某官某之墓」;無官則書「庶士某之墓」。刻壙志(式見官員喪儀)。以上引文中的「壙志」
就是通常所說的「墓石」或「墓誌」,是下葬時特意和棺柩一起埋在墓穴內的刻石。我們將「曹雪芹墓碑(墓石)」跟上述法律規定對比一下就知道,這塊石頭既不是墓碑,也不是墓石。曹雪芹一生窮困潦倒,從未有過一官半職,死後即使有墓碑或墓石,上面也絕無可能刻上「曹公」二字,按法律規定最多也就是「庶士曹諱霑雪芹之墓」。這仍然屬於常識的範疇。不用再質疑了,我們可以堅信「曹雪芹墓碑(墓石)」就是一個彌天大謊,是毫無常識、醜陋怪誕的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