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雪芹隱寫秘法看《紅樓夢》的史書特質

從曹雪芹隱寫秘法看《紅樓夢》的史書特質

從曹雪芹隱寫秘法看《紅樓夢》的史書特質

紅學研究

歷代正史均由官方編撰。為了維護統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力、尊嚴和利益,在史記中竭盡歌功頌德之能事,而不利於皇室利益的事件,是無論如何也上不了正史的,即使上了正史,也必欲刪削殆盡而後快。正史的階級性決定了史料的取捨。於是,為了彌補正史之缺憾,便產生了野史。但是野史,歷來為統治者所不齒,而在民間卻有很大市場。所以,我認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化。正史有其權威性的一面,但也有其缺憾的一面。野史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也不是毫無價值。這大概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吧! 

《紅樓夢》則不同。他雖然不是正史,但也決不能與野史相提並論。作者曹雪芹之所以將《紅樓夢》與野史相類比,脂批之所以將曹雪芹稱作「史公」,是想借此告知讀者,不能把《紅樓夢》僅僅看作是一部小說,而應該把它當作歷史來讀。脂批曰:「凡野史具可毀,獨此書不可毀。」是想告訴讀者,不能把《紅樓夢》當作野史一起毀掉。作者和批者都說《紅樓夢》是一部史書。但是,時至今日,大多數文學家、紅學家以及多數讀者,只承認它的小說屬性,不承認它的史書特質。這就讓人不可理解了。《紅樓夢》是一部特殊形式的史書,具備史書的基本特質,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本文試從曹雪芹隱寫秘法的角度談談《紅樓夢》的史書特質。 

脂批告訴我們,曹雪芹為了把一部鮮為人知的歷史隱寫進《紅樓夢》小說之中,創造了40多種奇法秘法。這些奇法秘法是任何其他古今中外小說所沒有,而《紅樓夢》所獨具的。這是《紅樓夢》的特殊性之一。 

一、 奇特的「八十回正文+『誤謬』+脂批」的作品結構 

《紅樓夢》最早的版本是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結構形式問世的。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是:1、小說只有八十回,似是未竟之作,實乃曹著之全璧。作者曾經寫完過百一十回《紅樓夢》,為了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隱寫在前八十回中的一部完整的歷史上去,作者忍痛刪掉了後三十回,把後三十回的內容通過脂批和詩詞曲賦的形式,隱寫在了前八十回的字裡行間。2、八十回小說中,作者有意製造了許多「誤謬」。這是作者為了隱寫歷史而獨創的寫作秘法,是一種高超的寫作藝術和寫作技巧。在這些「誤謬」的反面都隱有「實事」。所以,作者把正面小說稱為「假語村」、「滿紙荒唐言」,即不是本來意義上的小說。3、作者又以脂硯齋的身份對小說寫了大量評批。這些脂批的作用,是「指點通途」、「精心彌補」、「搜剔刳剖」、「明白註釋」、揭示隱秘。脂批應被視為曹著的不可分割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我們看到,《紅樓夢》的這種奇特的作品結構,完全是為了隱寫歷史的需要而獨創的高超的藝術形式。這種結構形式中所隱含的內容則是一段不便明寫、而又不得不寫的重要歷史。 

二、 奇妙的「一喉二歌」的雙重內容 

《紅樓夢》又叫《風月寶鑒》。作者告訴我們,《紅樓夢》就像一柄《風月寶鑒》,正反皆可照人,照正面是一個美女,照反面是一個骷髏;正面是小說,反面是歷史。空空道人告訴賈瑞,只許照此書反面,不許照正面。脂批告訴讀者,「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凡看書人從此細心體貼,方許你看,否則此書哭矣!」只有「腐儒」、「癡弟子」才正照風月鑒。 

清末文人戚蓼生在「序」中說,《紅樓夢》具有「一喉二歌」的雙重內容,「此萬萬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 

三、 神奇的「回風舞雪,倒峽逆波」之法 

在第二回,作者寫一個既昏且聾的老僧,住在一座破廟裡。在正文「雨村不耐煩,便仍出來」處,甲戌本有眉批曰:「畢竟雨村還是俗眼,只能識得阿鳳、寶玉、黛玉等未覺之先,卻不識得既證之後。未出寧、榮繁華盛處,卻先寫一荒涼小境,未寫通部入世迷人,卻先寫一出世醒人。回風舞雪,倒峽逆波,別小說中所無之法。」由此批可知,第二回中那個老僧便是寶玉既證之後的形象。作者將書中被隱寫人物的命運歸宿,變換方式,隱寫在小說的開始部分,或穿插進前半部。這就好似一股狂風乍起,將本該寫進小說結尾部分的內容捲起,再將其灑落在前面。恰如風雪向回飛舞,高峽倒影在湖面,水流遇阻之逆波。又如,第十九回,在「(寶玉說)臨了剩我一個孤鬼兒」處,庚辰本有夾批曰:「可謂見首知尾,活是寶玉。」亦說的此法。

四、高明的「顛倒相酬」法 

戚序本第六回的回後批是這樣一段話:「夢裡風流,醒後風流,試問何真何假?劉姆乞謀,蓉兒借求,多少顛倒相酬!英雄反正用機籌,不是死生看守。」 

此批向讀者揭示了作者的一種重要的隱寫秘法--「顛倒相酬」法。「酬」,就是酬勞、酬謝、報答之意。「顛倒相酬」法,是指將某個事物顛倒著來寫的方法。具體來說,即:作者將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按其本來的面目抒寫,而是在時間、人物、性別、事件等方面作了顛倒以後,再隱寫進小說之中。 

1、所謂「夢裡風流,醒後風流」,說的是小說第五回,寫到寶玉在太虛幻境中與可卿仙子成婚,可謂「夢裡風流」。接著,在第六回便寫寶玉與花襲人「偷試雲雨情」,可稱作「醒後風流」。按照一般理解,「夢裡風流」當為假;而「醒後風流」當為真。然而,脂硯齋卻向讀者提出:「試問何真何假?」用「顛倒」之法,可理解為,「夢裡風流」應為真,而「醒後風流」應為假。但是若從其背後所隱之史實來看,寶玉是曹雪芹的分身,可卿仙子和襲人均為竺香玉的分身,寶玉與可卿仙子、襲人二人的兩個風流,都是隱寫了曹雪芹與竺香玉了卻情緣之史實。 

2、所謂「劉姆乞謀」,是指劉姥姥為了狗兒的家計長策,進榮國府求乞一事。劉姆即劉姥姥,「謀」即謀劃,謀求。「劉姆乞謀」意即:劉姥姥去謀劃、乞求。 

「劉姆乞謀」先後有兩次。第一次是屬於試探性的,結果得到二十兩銀子的幫助。第二次,只王夫人便給了兩包銀子共一百兩;平兒一些人還給了一包,共八兩;賈母給了兩個筆錠如意的錁子(金的),寶玉給了一個成窯鍾子,其他還有兩斗御田京米和大量衣物。 

批語中說「劉姆乞謀」實屬「顛倒相酬」。劉姥姥身上隱寫著數個歷史人物,其中一人便是乾隆皇帝的姥姥「鈕姥姥」(「劉姥姥」的諧音)。因乾隆的母親是鈕祜祿氏,其母當可稱作「鈕姥姥」。賈母背後所隱寫的應是竺香玉皇太后。 

《紅樓夢》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家喻國」。當把寧國府看作皇宮,榮國府看作後宮時,榮國府中地位最高者賈母便隱寫著皇太后--竺香玉皇太后。 

從上述兩點,我們便可以瞭解到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二回賈母對劉姥姥的接待,所隱寫的史實是乾隆元年時,香玉皇太后作為後宮之主,對乾隆外祖母鈕祜祿氏的接待。 

賈母接待劉姥姥,並帶著她遊覽大觀園,隱寫著香玉做皇太后以後(乾隆元年時),接待乾隆的外祖母「鈕姥姥」,並帶著她遊覽圓明園一事。 

上面所隱寫之事,發生在乾隆元年。此時,弘歷(乾隆)已做了皇帝,其母鈕祜祿氏便自然成為了皇太后,年例為金二十兩、銀二千兩,其生日賀禮便是銀一萬兩。也就是說鈕祜祿氏的母親「鈕姥姥」,會被封為誥命夫人,有年例二百四十兩。所以說,「鈕姥姥」實際是個富婆。她來圓明園遊玩,竺香玉皇太后作為後宮之主,當然要將她作為「老親家」來接待,並給她一些禮物。 

3、「蓉兒借求」,指的是賈蓉到鳳姐處借玻璃炕屏。從背面歷史看,寧國府所隱寫的是清皇宮。賈蓉是寧國公的第五代孫,所隱寫的是清皇族的第五代皇帝--雍正皇帝。由於賈珍是寧國府的管家人,當寧國府隱寫著清皇宮時,賈珍則隱寫著雍正皇帝,此時的賈蓉--賈珍之子,便隱寫著少年時代的弘歷(後來的乾隆皇帝)了。而榮國府所隱寫的是曹雪芹家。曹家是清皇族的「包衣」,連續幾代人都在內務府供職。按照寧國府和榮國府背後所隱寫的歷史,清皇宮的當家人--不論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都不可能去向榮國府--曹家去借什麼物品的。從中便可意會到寧國府及其「蓉兒」所隱寫的真史,決非一般的貴族之家,而是清皇宮及其皇帝--雍正或乾隆。只有按照真實歷史的邏輯來進行思考,才可能得出「蓉兒借求」,確實是「顛倒相酬」了。這是情理上的「顛倒相酬」。 

4.文字上的「顛倒相酬」。 在靖藏本第五十三回的回前批,有一段文字,錯亂不堪,難以卒讀,系作者和批書人有意所為。經霍國玲女士校訂後,發現這段文字原來是包含著兩首七絕的一段批語

祭宗祠,開夜宴,一番鋪敘,隱後回無限文字。 

今回首-- 

亙古浩蕩無洪恩,屢遭變故不逢辰。 

兄亡母孀無所依,令人斷腸亦摧心。 

積德於今到子孫,都中旺族首吾門。 

堪悲立業英雄輩,遺脈孰知祖父恩。 

脂硯齋是曹雪芹及先後兩個妻子集體的批書筆名,但是其批語的核心部分系出自作者曹雪芹本人之手。從這條批語的內容上看,唯曹雪芹才能批得出,因而也應視為曹雪芹作品的一部分。這兩首佚詩道出了曹雪芹的身世、曹家與皇家的關係,從而也驗證了《紅樓夢》的著作權實乃曹雪芹所有。 

「蘆」詩詩句順序上的「顛倒相酬」。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原本是曹雪芹記述竺香玉一生的敘事詩,但在收入書中時,為了諱知者,便將詩句的前後順序作了顛倒,以使人們難以輕而易舉地識辨出作者的原意。 

5.時間上的「顛倒相酬」。《石頭記》一書,即曹雪芹為竺香玉所豎立的一座碩大無朋的豐碑。為了躲避文字獄,曹雪芹對竺香玉傳記中的主要事件進行隱寫時,完全打亂了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 

按照正常的順序,應是:清宮選聘秀女、才女,香玉進入清宮→香玉被納為皇貴妃→香玉做了皇后,並回曹家省親→雍正暴亡後,香玉皇太后出家後薨逝。 

然而在小說中,所記述的這幾件事的順序恰好相反: 

首先,寫秦可卿之死(第十三、十四回)(所隱寫的是香玉皇太后的薨逝)。 

接著,寫元春省親(第十八回)(隱寫著香玉皇后回曹家省親)。 

之後,寫黛玉的《葬花吟》(第二十七回)(隱寫著香玉被納為皇貴妃)。 

最後,寫賈赦欲納鴛鴦為妾(第四十七回)(隱寫著清皇宮選聘秀女、才女)。 

小說中元春省親是在正月十五日,但所隱寫的歷史與此恰恰相反。甲戌本第一回有眉批曰:「所歎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這正是反照「風月寶鑒」的結果。因而香玉皇后的省親應是在八月十五日。哪年的八月十五日呢?香玉被立為皇后是在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二日,為香玉皇后省親,修建省親別院,費時一年。因而省親的時間當是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6、地點上的「顛倒相酬」。「姑蘇」所隱寫的「是金陵」。金陵隱寫著北京,北京亦隱寫著金陵。寧國府隱寫清皇宮。大觀園隱寫圓明園。元春回賈家省親,遊覽大觀園,在一般情況下,賈家隱寫著曹家,大觀園應屬曹家的花園。但是由於此時元春所隱寫的是已做皇后的香玉,後來居住大觀園中的十二釵,均為香玉的分身,因而這時大觀園所隱寫的便不再是曹家自己的花園,而是皇家園林--圓明園了。 

7、性別上的「顛倒相酬」。如,小說中的「石頭」,有時指寶玉,有時指黛玉,有時指紅玉;歷史上,有時指作者曹雪芹,有時指竹香玉(小名紅玉)。 

《紅樓夢》中有個重要的寫作秘法--「合身法」。小說人物與歷史人物並非是一對一的相互對應關係,而往往是一個小說人物隱寫著數個歷史人物,這便是「合身法」。比如:小說人物寶玉身上,便隱寫著歷史人物曹雪芹、弘歷、雍正、香玉和弘曬;而小說人物黛玉身上,則隱寫著歷史人物竺香玉、李大姑娘和曹雪芹。其中寶玉身上隱寫著竺香玉,黛玉身上隱寫著曹雪芹,便屬於性別上的「顛倒相酬」。 

寶玉在一般情況下所隱寫的是曹雪芹,但是在個別情況下,也隱寫著竺香玉。其一,寶玉的臥室是「小姐的繡房」。其二,寶玉的衣食用具,是「奇衣、奇食、奇玩等類」,許多是外國進貢給皇宮的,作為織造府的曹家不可能具有。即是說因大觀園隱寫著圓明園,大觀園中的「奇衣、奇食、奇玩等類」,所反映的亦是皇宮中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寶玉身上所隱寫的便不可能是曹雪芹,而是身為皇后的竺香玉了。 

黛玉在一般情況下,隱寫的是竺香玉,但有時也可隱寫曹雪芹。 

秦鍾有「女兒之風」,寶玉則「作小服低」,而兩人都是「情種人」,即一人為男,一人為女。寶玉為男,則秦鍾為女。此時秦鍾身上便隱寫著竺香玉。 

從小說看,似乎寶、秦、香、玉四人在搞同性戀。而從背面歷史角度看,仍舊寫的雪芹與香玉之間的愛戀之情。「香憐」、「玉愛」兩人,是「多情的小學生」,「生得嫵媚風流」,寶玉、秦鍾對他們「綣繾羨愛」。但當將「香憐」、「玉愛」兩人名字簡寫時,便成了「香」、「玉」,所隱寫的恰恰是香玉--即以兩個男孩隱寫著一個女孩--竺香玉。在此時,寶玉和秦鐘,由於同為「情種」,亦可相勾連一起,均隱寫著曹雪芹一人。 

8、年齡上的「顛倒相酬」。小說中,元春隱寫著歷史人物香玉,寶玉隱寫著歷史人物曹雪芹。年齡上,元春大於寶玉;在隱寫歷史中,香玉則小於雪芹。小說中,探春大於賈環;隱史中,杏齋小於棠村。 

探春和賈環均是賈政的庶出,為趙姨娘所生,探春為長,賈環為幼。從小說背後所隱寫的歷史來看,賈環的原型棠村,要長於探春的原型「杏齋」,棠村和杏齋都是曹雪芹叔嬸的孩子。 

9、感情上的「顛倒相酬」 

《紅樓夢》是以「風花雪月」的喜劇小說的形式來隱寫了一部「血淚交加」的悲劇歷史。其中有很多故事情節是以歡樂的場面,記述了悲痛的史實。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是一段才子、才女們在雪後賞景歡樂、烤吃鹿肉、索折紅梅,爭聯詩歌的場景。由於這段詩歌在收入小說時,其詩句已作了顛倒,原詩的內容實際是竺香玉悲慘的一生,因而可以說該詩歡樂場面背後所隱寫的,實是令人斷腸催心的悲痛情感。 

在一般情況,隱記大悲哀的人和事,其文、其詩,必然悲痛欲絕,如泣如訴,但是作者呈獻給讀者的《蘆》詩,卻是一派極大的歡樂場面!這種寫作奇法,便可稱作感情上的「顛倒相酬」。 

「眼淚還債」的「顛倒相酬」。在小說中,作者是寫絳珠仙子用自己一生的眼淚償還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黛玉多愁善感,以淚洗面,正是為了還寶玉之情債。但其背後所隱寫的歷史則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向竺香玉以「眼淚還債」。脂批曰:「……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恩情山海債,惟有淚堪還。」「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四字是作者痛哭。」「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淚。」「一字化一淚,一淚化一血珠。」「……滴淚為墨,研血成字,」「……又不知作者多少眼淚灑出此回也。……」。 

五、 其他的隱寫秘法 

其他奇法秘法,諸如:分身法、合身法、諧音法、拆字法、注彼寫此法、不寫之寫法、射覆法等。對此,脂硯齋借寫批之機達知讀者。如在甲戌本第一回有脂批曰:「時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至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面傳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復不少;余亦於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註釋,以待高明,再批示誤謬。」 

1、分寫法。分寫法又叫分身法,是作者將一個歷史人物的年齡、性別、性格、愛好、經歷等特徵分別隱寫在眾多的小說人物身上,將一個歷史故事分別隱寫在許多小說故事之中的一種隱寫方法。如,作者將歷史人物曹雪芹的具體特徵分別隱寫在了寶玉寶二爺和眾多的二爺(芹二爺、芸二爺、薔二爺、璉二爺柳二爺)身上。將歷史人物竹香玉的具體特徵分別隱寫在了小說人物林黛玉、襲人等正副十二釵、再副十二釵、乃至六十釵的身上。將歷史人物雍正的特徵分別隱寫在了賈敬、薛蟠、賈雨村、賈赦、賈珍、賈蓉等小說人物身上。將曹雪芹與竹香玉的戀情故事的階段、過程、活動的時間、地點等隱寫在了小說中的23個情緣故事之中。把雍正與竹香玉的不合理婚姻隱寫在了小說中的所有孽情故事之中。 

2、合寫法。合寫法又叫合身法,是作者將多個歷史人物的特徵合寫在一個小說人物身上的一種隱寫方法。如《石頭記》中的「石頭」就有不同寓意。從正面看,它有時指通靈寶玉,有時指《紅樓夢》其書,有時指賈寶玉其人。從反面看,它隱寫著作者曹雪芹及其戀人竹香玉。小說中的寶玉,隱寫著多個歷史人物:曹雪芹、弘歷、雍正、香玉、弘瞻;黛玉隱寫著竹香玉、李大姑娘、曹雪芹。《紅樓夢》中有21個人物隱寫了兩個以上的歷史人物。 

3、諧音法和拆字法。《紅樓夢》小說中使用了大量的諧音法和拆字法,如,赤瑕宮的「赤」字隱「紅」字,「瑕」拆出「玉」字,「赤瑕宮」實隱「紅玉宮」;絳珠仙子的「絳」隱「紅」字,「珠」拆出個「玉」字,「絳珠仙子」隱歷史人物「紅玉」。神瑛侍者中的「瑛」字拆出「玉」字,隱寫「寶玉」。「四春」的「元」、「迎」、「探」、「惜」,諧音「原應歎息」;「嬌杏」諧音「僥倖」;「葫蘆廟」諧音「糊塗」;「皇商」諧音「皇上」;「卜世仁」諧音「不是人」;「著火」諧音「召禍」;等等。 

4、春秋字法,又稱「春秋筆法」。《春秋》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在脂批中,曾多處批出作者使用了《春秋》筆法。第三回有兩處批了「《春秋》字法」,暗示讀者,此處是在隱寫編年史。第四十三回批出「反面《春秋》也」,即是說,正面「全是老婆舌頭,全是諷刺世事」,反面才是隱寫的歷史,只有「所謂癡弟子」才會「正照風月鑒」。第四十五回,在寶玉為惜春畫大觀園幫忙處,有夾批「《春秋》筆法」,說明惜春做畫的故事中,隱寫了一段編年史。這就是,雍正十二年至十三年,竹香玉皇后以圓明園為背景畫了十二幅行樂圖,曹雪芹自始至終協助安排,幫助策劃。第四十五回有兩處脂批,一是「皆《春秋》字法也」,二是「《春秋》筆法」。小說正面是說寶釵「每夜燈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寢」。在小說的反面則隱寫了了曹天祐的伴讀丫頭柳蕙蘭。 

總之,作者曹雪芹為了隱寫一部歷史於《紅樓夢》小說之中,動用了他的全部聰明才智,創造了如此之多的奇法秘法。今天,我們通過解開這些奇法秘法,探究小說背後隱寫的歷史。曹雪芹創造奇法秘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隱寫歷史。不隱寫歷史,就不需要奇法秘法。這些奇法和秘法,就像橋樑和紐帶,把正面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與反面隱寫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這就充分證明了《紅樓夢》的史書特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