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寶鑒照碌碌人生

風月寶鑒照碌碌人生

風月寶鑒照碌碌人生

紅學研究

    讀《紅樓夢》是跟著感覺走的人多。曾有人試圖或假借理性或解析方法去分析其中感性的問題,結果什麼八卦圖之說也就應運3而生了。可見如用之不當,理智也會帶著偏頗的,想要結果但難以找到出路。以二十世紀末平常人的理性來分析與之對立的200多年前的感性,如無以前的雷同,恐怕難有客觀的新發現,至少我無法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同曹公著紅樓的血淚激情相比,現代人理性成熟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冷漠」 ,這種冷漠是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並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隔膜體現出來的。由於這種隔膜已被大家接受,所以大家對心底的冷漠也就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了。這種冷漠是一種透明的「契約」,雖看不到但人人遵守,而試圖違規的人則被遵紀者唾棄。在這個契約之內,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干自己想幹的事:我們可以風花雪月,可以對酒當歌,可以遊戲人間,可以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結婚生子、白頭偕老,可以在VR空間展開理性的翅膀到自由幻想的國度去遨遊。 

    曹雪芹早早地用《紅樓夢》這面風月寶鑒揭開了200多年前擋在人們眼前的黑幕的一角,讓光明與希望有了一絲生機。這希望儘管渺茫,但畢竟有了一種感覺。而我們現在似乎不希望讓自己重新站起來,活著已是累了,合併去反思人生呢?尋找工具,用《紅樓夢》揭開心中的黑幕,讓自己見到光明。但直到現在,卻不得不承認,光明最終是一種夢想,就像一個天生的盲人,色彩在他心中只能是個想像或者這想像都無法被創造出來。幸好讀了《紅樓夢》,還能從曹雪芹耗盡畢生心血的八十回中依稀體會到一點感情,而用文字表達出來則是一個「愛」字,而芸芸眾生從中也僅能體會到的「愛」的層次無外乎就是男與女之間的「愛情」而已。這種愛情是體現在毫無世俗風塵中的一種男女感情,就像在與塵世隔絕的「大觀園」中體現出的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感情一樣。只可惜這種愛情是夭亡的,無可避免的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以失敗告終。而這失敗的悲劇是注定的,不是賈黛本人能左右的,更不是曹雪芹能改變的。而我們試圖通過《紅樓夢》而進行的體會最終也只能已失敗告終,這看上去也不是某個人的過錯。 

    魯迅在《文學和出汗》中認為人性是會變的。我看人類的悲劇情結到像永存的。而我們生存的現代社會以另一種面貌來延續的著這種悲劇,這個悲劇我們每個人都在參與上演,都在幫助編纂劇本。如果說賈寶玉的悲劇是個人追求愛情的理想為當時社會所不容,而導致沒有出路;而我們現在則是在親手摧毀上蒼賜予、自己擁有的愛情,這種摧毀是更為殘酷。現代社會中我們最容易放棄的大概就是愛情了。 金錢、地位、名譽、舒適的生活都是我們不談愛情的理由。 這種新的選擇、新的取捨觀念到底是物競天擇的結果還是我們自己的迷失?我們無法回答,因為我們自己也是一個找路人,不知道方向在哪裡。 固守著紅樓這一方淨土,暗自慶幸有個避風港,但又不由自主地卻在疑惑:還能堅持多久?因而更知道這不是一勞永逸。終於會有這一天的到來──當最終不在為《紅豆曲》、《葬花詞》而感動的時候,是不是就徹底為社會同化了呢? 徹底變成《一地雞毛》中的雞毛呢? 

    這個社會的力量是無限的,任何人想不按照它的軌跡生存,想打破別人默認的契約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說賈寶玉能以出家來與現世決裂,而普通人卻只能有徹底做一個普通人這個結局。承認自己是個凡人是件很痛苦的事,對每一個心比天高的人說都是殘酷的。但我們已經簽了契約,又正在不知不覺的按照它為人處事,更想不到它的不合理性。或許它根本就是合理的,我們的偶爾困惑到是不正常的。用現代人的思想是不能當鏡子照出自己了,而用《紅樓夢》作鏡子又是如此渺茫,我們的路應該向何處去?無奈中我們似乎沒有選擇。這就是現代我們只能寫出《一地雞毛》和《不談愛情》而不可能再有《紅樓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