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韻的說明書,無聲的主題曲——關於〈紅樓夢曲〉
我國古典小說創作自古以來便有「文備眾體」之特點。很多作品都在其情節中楔入詩、詞、曲賦等韻語文言,以仰附「能詩者就是清品」之說。不朽的巨著《紅樓夢》雖然也沿用了此一舊有形式,但她的「問備眾體」卻是和其他作品不可同日而語的。《紅樓夢》是將所「備」的眾體作為小說自身的有機組成部分,融合進作品整體結構之中的。在這裡,詩、詞、曲、賦各體的作用詩不可或缺的,這一點在回目眾也有所反映:如第五回回目《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曲演紅樓夢》就直接點出了《紅樓夢曲》。有評論認為《紅樓夢》中詩、詞、曲、賦諸體之中,曲的水平最高,詞次之,詩則最末。細讀原著,便可發現,這套《紅樓夢曲》以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是完全不負此評的。
甲戌本《凡例》謂:「寶玉做夢,夢中有曲。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可見這套曲子具有「點睛」之價值。
首先,從結構上來看。
《紅樓夢曲》共十四首,中間主體部分為十二支,故又稱《紅樓夢十二支》。從此套曲總體結構看:又套曲的面目與結構,但並無套曲的一些程式,其曲牌、格調、韻律均是作者自擬。作品中,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說過:「此曲不比塵世中所填傳奇之曲,必有生旦淨末之則,又有南北九宮之限。此或詠歎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首,即可譜入管弦。」可知,作者是故意避開傳統的曲套和牌名。這樣處理是有其用意的。一是可以不受格調韻律之限,而著眼於曲子本身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如果僅僅是按傳統,用一些《點絳唇》、《七煞》等舊有曲牌的格律,那麼就難以想像拘於聲病的作者還能寫出諸如《引子》、《終身誤》、《枉凝眉》等如此哀晚淒絕、情真意切、感懷身受的佳曲,也不能想像還能發出那「傷懷時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絕唱。其次,形式為內容服務,新制曲牌,可使每個牌名與曲文相應和,提示出全書發展上的關目。如《終身誤》主要寓意寶、黛、釵三人愛情悲劇使三人都誤了終身,三個字很好地作了概括。《枉凝眉》則總結寶、黛、釵愛情破滅,「心事終虛化」,徒然凝眉悲愁。《分骨肉》是應和了探春遠嫁,《虛花悟》隱含了惜春出家,《聰明累》則是鳳姐聰明一生,算盡機關的寫照。《飛鳥各投林》更是賈家勢敗後悲慘結局的揭示。其餘的《恨無常》、《世難容》、《喜冤家》、《留餘慶》、《晚韶華》等也各有用意,並非是「虛」的牌名。這些曲牌名不是作者信手拈來,而是曲子組成的關鍵部分(傳統曲子隨著發展,曲牌名僅是限定格律之用,牌名本身大多已與曲文無關)。作者自創新曲之苦心可見一斑。再者,這套曲子這樣寫,也應了警幻仙子話說的前提。作為仙曲,當然只能仙境有,與俗世之套有別,使讀者增進一層對「太虛幻境」的感性認識。
把《紅樓夢曲》放入整回以至整部作品結構中去考察,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安排也是有深意的(曹雪芹寫作中,胸有丘壑,結構是有序的,文中詩、詞、曲、賦出現的位置無不可深究)。這套曲子與判詞同處一回,兩者又有相似之處,便有人據此以為這詩繁複。其實不然,與判詞相較之下,曲子雖也是預言性質的,但帶有更多的感情色彩,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傾向,其中還有涉及人物經歷、作者對社會、家庭、人物必然結局的認識等。所以曲子與判詞出現在同一回中,結構上貌似重複,其實是有意識地反覆衝擊讀者思維,增進讀者對作品的把握,這樣的安排自有其合理性。否則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怎麼不把這字字血淚的作品中的幾百字贅言刪去,以求更加簡潔?
《紅樓夢》規模宏大,一至五回都可以看作開頭。長長的開篇部分的尾聲的這麼一組《紅樓夢曲》,是曲子在作品中所處的位置。在這裡,曲子既呼應了第一回中的《好了歌》及其註解所揭示的興衰榮辱、富貴榮華有似過眼雲煙的感慨,同時又彙集主要的「世間所見女子」,提挈整部作品的內容。整個開篇,前「歌」後「曲」,貫穿一氣,連成一個整體,顯示了作者非凡的氣魄。「歌」與「曲」象條條經線,縱貫作品,構成了作品的「骨架」。所以從結構上看,曲子成為必然、必要的存在。(跳過曲子不讀,這是很多讀者的作法。這雖無礙故事的完整性,但只能進入「故事」中,無法退後一步,站得更高去把握作品,作者謀篇佈局的良苦用心也就無著了。)
下面再從《紅樓夢曲》的內容來看。
這套曲子可以看作是一篇有韻的說明書。與同一回的判詞一樣,寓真於誕,為讀者指「迷」。作為整部作品的「文眼」,「洩露天機」,使讀者對全書的脈絡有一個隱約的把握(這樣的預示在文中也不只此兩處,像廿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所悲的燈謎同樣也有預言性質)。在這裡,曲子一方面預言了十二釵的終身和結局,這是全書發展的骨幹。《終身誤》、《枉凝眉》預言釵、黛,《恨無常》寓元春,《分骨肉》預言探春等等,不一而足。另一方面,《紅樓夢曲》作為一個整體,預示家道、世道沒落的必然結局。從曲子總體上的人物命運發展線索和《飛鳥各投林》的歸結,可得出「末世」氣氛籠罩著各個人物的「命運」,賈府以至整個世道的沒落是小說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的結論。
再從這組曲子的思想感情上看。
作者有感而發,把自己對世態人生的豐富感受和強烈感情傾注於《紅樓夢曲》的字裡行間。這組曲子是作者對「天下所有女子」以及家道、世道、命運的現實主義的集中反映和高度濃縮,是「千紅一哭(窟)」、「萬艷同悲(杯)」的悲曲。
這組悲曲的主旋律是「情」字。由於作者寫作目的是為所見的女子寫一部閨閣之傳,將曲以至全書的主調定在兒女之情上,再恰如其分不過。通過這「情」,折射出家庭、時代,突出地表現為當時所不容的帶有叛逆色彩的的對情的理解與看法。作為作品的主題曲的這套曲有這樣以「情」為核心的主旋律,或悲或喜,如訴如泣,與全書開宗明義在第一回所宣稱的「大旨談情」的主題是一致的。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時日;寂寞時,
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引子》
這開篇的引子就是遺篇「情」的宣言。「情種」為「風月情濃」所困,這也是作品潦倒半生之後,追今撫昔,所發出的深深感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