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黛玉性格差異

寶玉黛玉性格差異

寶玉黛玉性格差異

紅學研究

《紅樓夢》主要人物的思想意識深處大都潛藏著兩種互相對立而又不可克服的兩個方面,我們稱之為性格的悖論。比如,賈寶玉身上所表現出的「天分高」、「才情不凡」、「性情穎慧」與「癡愚」、「鈍愚」的矛盾,表面看起來是不合理的,但這種「性格上的矛盾」,正是寶玉思想性格深處存在著矛盾的外在體現。

寶玉形象的豐富性、複雜性以及其性格中的矛盾性,前人早已注意到了,《紅樓夢》庚辰本第十九回有一段批語云:「聽其囫圇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觸之心,審其癡妄委婉之意,皆今古未見之人,亦是未見之文字……恰恰只有一顰兒可對。令他人徒加評論,總未摸著他二人是何等脫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余閱此書亦愛其文字耳,實亦不能評出此二人終是何等人物。」從這段批語看,賈寶玉確實是具有較高審美意義的典型人物,具有「深不可測」的特性,他的性格不僅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加以概括,而且用很多語言也難以描述清楚。真可謂「今古未有之一人」也。

寶玉思想性格中的矛盾,概括地說:他既否定「學而優則仕」的人生道路,卻又不敢正面否定君權本身;既痛恨自己所出身的侯門公府,卻又不能忘懷宗族觀念;既有婚姻自主的要求,卻又不敢在行動上與封建家長發生正面衝突;既追求合理的家庭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又不敢違背長輩的錯誤指令;既深惡八股時文,卻又不敢公然否定「四書」;既高度讚美女性,貶斥男性,卻又並不否定封建姬妾制的合法存在,並且在某種意義上還以這種姬妾制為其婚姻的理想形式,實際上這又是對「男尊女卑」和男權觀念的一種肯定。他既是一個在思想上敢於批判封建上層建築的「混世魔王」,又是一個在經濟上「一點兒做不得主」的「富貴閒人」,總之,寶玉身上了「充滿了矛盾」。賈寶玉思想性格的內部,就是這樣的矛盾統一體,本來不可調和的矛盾,卻同時共存於其思想性格之中,從而使他的形象更加複雜,也更加富有深度。

在對待愛情問題上,賈寶玉早期的思想性格中也呈現著悖論狀態。他雖深愛著黛玉,但又時時表現出「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的傾向。他的意識中既有著強烈的娶黛玉的願望,而潛意識中又不排除也有著娶寶釵的願望。可以說,在寶玉的潛意識中是既想娶黛玉,又想娶寶釵;既想以襲人為妾,又想以晴雯為妾。但寶玉對黛玉的愛又表現出忠貞的一面。正是這種既忠於愛情又不時流露出潛意識中的泛愛性的特點,才體現了寶玉性格的深刻,「顯示出人性的深」。寶玉潛意識中之所以把「以黛釵為妻,以晴襲為妾」作為其婚姻的理想形式,正是千百年來社會傳統的影響在他思想性格深處積澱之結果。也許,這種對賈寶玉靈魂深處的展示,恰恰是賈寶玉這個形象的魅力所在。

另外,從隱喻的意義上來說,賈寶玉既具有石性的一面,又具有玉性的一面,是石性與玉性的對立統一。賈寶玉所佩之通靈玉,就具有這種象徵的意義。因為這塊通靈玉是由石頭幻化來的,實際上是真石假玉。這塊玉(實際為石),既是賈寶玉生命來源的象徵,又是他愛情阻力的象徵。換句話說,這塊玉既是賈寶玉物質生命誕生之源頭,又是他精神生命(愛情)被葬送的開始。而且,對於賈寶玉本人來說,這塊玉既是「命根」又是「禍根」。此即是彼,彼亦為此,本來就是相生相剋,相反相成的。正如王夫人所說的,賈寶玉「病也是這塊玉,好也是這塊玉,生也是這塊玉,死(或者出家)也是這塊玉(雖然沒有說出口)」。這可以說是賈寶玉形象的悖論在隱喻和象徵意義上的體現。

林黛玉作為《紅樓夢》的女主人公之一,其思想性格深處,也存在著尖銳對立的矛盾。這是因為,曹雪芹已看到了人性深層中的矛盾性、複雜性,並通過他筆下男女主人公形象表現出來。當然,林黛玉性格的內在衝突也和賈寶玉一樣,是其性格發展的必然。作者在這裡只不過是「追蹤躡跡」,並不「稍加穿鑿」,而是讓人物按照自己的性格發展邏輯去獨立地發展。至於人物性格表現出矛盾的特點,是潛伏於人物性格深層結構中的固有因素被激活的結果。我們前文所引「脂批」所說的「恰恰只有一顰兒可對」,「總未摸著他二人是何等脫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實亦不能評出此二人終是何等人物」云云,就說明了林黛玉形象的豐富性、複雜性及其性格內涵的深刻性、矛盾性並不減於賈寶玉,林黛玉形象同樣是獨特的「這一個」。

林黛玉的一生就是愛的一生。然而,在愛情面前,她又經常處於這樣的心理矛盾中:一方面熱切地希望寶玉在她的面前傾吐衷腸,但當寶玉在她的面前赤裸裸地作出這種表示時,她又忽然表現出一種氣憤和悲傷。雖然她的這種表現、這種感情是相當複雜的,但它表現了林黛玉內心中的矛盾卻是不容置疑的。愛情對於黛玉來說,既是她追求的,又是她拒絕的;追求是發自內心的,拒絕是下意識的、表面的。當愛情沒有來臨之前,她迫切追求;當愛情來到面前時,她又拒絕了愛情,或者說不敢正面接受愛情。比如第三十二回,當黛玉聽到寶玉「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於她的時候,「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歎」,「不禁滾下淚來」。這時正好寶玉出來,問她為何而哭,並「抬起手來替她拭淚」。這是愛情的表示,但在這愛的表示面前,黛玉卻下意識地退縮了,她「忙向後退了幾步,說道:『你又要死了!作什麼這麼動手動腳的』。」但是,當寶玉聽她說到「金玉」之論而「急的一臉汗」時,她又忘情地去替寶玉拭汗。她就是這樣在追求愛與拒絕愛之間搖擺,雖然她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表現了她具有突破傳統的勇氣,但「其表現方式,其傳統負荷,卻又比以往文學中的任何一個重要性格都要保守與沉重」,難怪蔣和森先生說「甚至連她自己也包括在內,都在無聲地反對她的愛情」。林黛玉既追求愛情,卻又「反對」自己所追求的愛情;既知道自己的愛情追求不見容於封建家長,卻又寄希望於封建家長的主持,這正是她思想性格中存在悖論的一種表現。

曹雪芹之所以要揭示林黛玉對愛情的追求會出現這種悖論現象,也許是因為曹雪芹發現了愛情本身就具有悖論的色彩。因為愛情既能給人帶來甜蜜、幸福,又能給人帶來痛苦。而且,寶、黛生活的時代,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悖論的時代。因為時代本應是向前發展的,但實際上卻停滯不前。這是個怪圈、是個悖論——時代的悖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