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黛愛情悲劇
十八世紀中葉出現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的最高峰,裡面寫了一對青年男女——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二百多年來一直激動著人們的心弦。早在曹雪芹還沒有完全脫稿的時候,這部小說就在人們手中傳抄流行,其中的故事,已成為人們熱烈談論的話題。當時流行一句話,叫做「開談不講《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清代陳其元的《庸閒齋筆記》和鄒弢的《三借廬筆談》還分別談到了兩則動人的故事:一個是杭州的一位姑娘,因為讀《紅樓夢》,自感身世,積鬱成疾,後來悲痛而死;一個是蘇州一位姓金的男子,讀《紅樓夢》,悲悼黛玉的命運,終於成為瘋子。曹雪芹在《紅樓夢》裡譜寫了一曲關於愛情和理想的動人心弦的樂章,它使封建社會裡遭受禮教殘酷壓制的廣大青年男女因為愛情上的痛苦和不幸命運而產生共鳴,也喚醒了他(她)們為幸福和自由的戀愛、婚姻的追求。《紅樓夢》所寫的寶黛愛情悲劇有著時代的深刻的典型意義。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寶黛愛情有著精心的設計與佈局。這部作品有著一個複雜龐大而又精巧玲瓏的網絡結構,寶黛愛情在這個結構中佔有重要位置,它和一些次要的故事和情節互相穿插,互相交織,構成了嚴密的整體。從這個愛情故事來說,第三回到第七回,黛玉、寶釵相繼進入榮國府,是這個故事的序曲,從第八回到三十二回,主要是愛情雙方這一對矛盾的內部發展和衝突。寶釵的出現,又給這矛盾以新的複雜內容,同時又逐步展示各有關人物的思想、性格。三十二回以後,愛情的矛盾由內部轉到主要寫外部,作者從賈府這個更為廣闊的空間來展示它無比的複雜性,進一步突出它的悲劇結局的必然性。八十回以後,應該還有急轉直下的第三個階段,宣告這—悲劇的最後完成,悲劇人物的最後結局。可惜作者沒有完稿(或者說原稿的這—部分已經遺失)就去世了。這—工作是由高鶚來完成的。
賈寶玉是賈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的世家子弟,是這個封建家族所期待的家業的繼承人。但是他並沒有按照封建家庭所安排的道路走,而成了一個叛逆者和不肖子孫。在該書中讓我們看到,在這個家庭充滿了腐殖質的土壤裡,長出了一株具有新的活質的幼苗。賈寶玉的家族和所在的世俗社會反而成了他認識—切罪惡淵藪的課堂。書中有一首《西江月》寫他:「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怕世誹謗。」
他成了這個社會「無才補天」的頑石,成了封建家長心目中的「混世魔王」。封建家長在這個子弟身上充滿了失望和驚慌。
賈寶玉性格的一個突出的方面就是對舊的傳統的封建文化和孔孟禮教的懷疑與批判。他說過,「除了《四書》,杜撰的也太多呢」。他批評「混供抻,混蓋廟」的愚昧主義。他對當時一般讀書人走的八股科舉制度極端反感。他厭惡仕途經濟,厭惡那些貪婪無行、鑽營拍馬、像賈雨村之流的官僚士人。對於封建社會標榜為文臣武將的典範的「文死諫」、「武死戰」,則大膽痛斥為「沽名釣譽」,「國賊祿鬼」,而對於在封建家庭中處於受壓迫、受侮辱地位的許多女子,則寄予讚揚和同情。在賈寶玉身上,透露出了我國十八世紀剛剛升起地平線的民主主義思想萌芽的光芒。
林黛玉在大觀園姐妹中最瞭解、同情和支持寶玉,因而成為寶玉知心的—位朋友。他們在志同道合的基礎上培植了愛情的幼苗。黛玉從來不勸寶玉關心仕途經濟,去讀書做官。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化傳統所陶冶出來的高潔才情。她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明詩工賦,在大觀園裡迸射出奇光異彩。她酷愛的不是《四書》、《列女傳》,而是那大膽表現反抗封建禮教的《西廂記》、《牡丹亭》。這些作品激發了她和寶玉的青春的覺醒,並共同為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而鬥爭。
三十二回以前,我們看到愛情主題的描寫差不多是緊針密線,筆力集中。三十三回以後,雖然也寫了與這—主題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件,如寶玉挨打,釵、黛探傷,襲人被提拔,繡鴛鴦夢兆絳芸軒,寶玉夢中大喊「木石姻緣」等等,但這條密線漸漸疏淡了下來,到三十八回以後、似乎中斷了。
曹雪芹的筆開始轉而去寫榮國府裡大大小小的宴飲聚會,姑娘們的聯社賦詩,寫賈府內部複雜的矛盾鬥爭,以及一系列其他事件。因為在三十二回以前,在集中筆力寫了寶黛的互相試探,然後在他們共同的思想基礎上建立了信任這個「內部」矛盾解決以後,曹雪芹需要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來揭示寶、黛愛情悲劇的典型環境和深刻的根源,需要更加深廣地寫出賈府以至整個世俗社會的腐敗、衰朽,以及大無可如何的沒落趨勢。所以,可以說三十二回以後,寶黛愛情描寫重點從「內部」轉向了「外部」。
我們看到,在此後的章節裡,寶黛的誤會、吵鬧少了。在疏密相間的愛情描寫的發展中,林黛玉總是哀歎在大觀園裡誰是自己知冷知熱的人。三十五回,怡紅院前,探傷的親人絡繹不絕,「黛玉看後,不覺點頭,想起父母的好處來,早已淚痕滿面」。她想起《西廂記》裡的崔鶯鶯,見到新來的薛寶琴,都不由產生何處有親人的悲歎。她脆弱的心差不多要被這沉重的心事所攪碎。在偌大的大觀園,只有那貼身的丫環紫娟在為她分擔著自己的悲哀和歡樂。情辭試莽玉,這位好心的丫環代姑娘去考驗寶玉幾乎鬧出—場亂子,但也只有她,能夠和黛玉直率地討論深深隱藏著的心事:「……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又沒個父母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趁早兒,老太太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完了大事要緊。」但是我們又怎能希望黛玉會有更勇敢的行動呢?而且又怎能期待紫娟這個地位卑賤的丫環能給姑娘以多大的幫助呢?然而當薛姨媽假惺惺地說不如把林妹妹定給寶玉時,紫娟終於不顧自己的身份和羞澀而急忙湊上去說:「這主意,為什麼不和老太太說去?。」但是,縱觀《紅樓夢》前八十回,(實際也包括高續四十回)我們卻始終沒見薛姨媽把自己的話付諸行動,究竟「為什麼不和老太太說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僅沒有說,倒是「金鎖是和尚給的,說是要有玉的才能配」之類的話沒有忘記掛在嘴上。這位偽善的姨太太—席廉價的「愛撫」,居然就贏得了黛玉天真的感激,並從此認她作了「媽」!五十七回的文字,不僅寫出了薛氏母女的偽善,黛玉的天真,紫娟的熱情,更是我們洞察黛玉內心世界的重要章節。
封建社會裡,普遍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制度,青年男女對於關係著自己切身利益的「終身大事」沒有主宰的權利。他(她)們被隔絕在互不接觸的狹隘的天地。封建家長對自己子弟的要求是熟讀聖賢書,做好八股文,走科舉考試的道路,以便成為統治階級的幫兇和奴才,而對於一個女子,則要求她們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們的青春就是在重門深閨嫻習女紅針黹、描龍繡鳳中耗去,《女兒經》、《列女傳》之類的腐朽書本成為她們僅被允許看的生活教科書。封建禮教的枷鎖禁錮著她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我們今天的讀者差不多無法理解或者怪罪她的過分感傷了,但我們應知道,這個姑娘這種扭曲了的思想性格正是那罪惡的社會制度造成的。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作品描寫愛情婚姻的第二人——那個本來在寶黛愛情中是個多餘的人的薛寶釵吧!
姑娘們同填柳絮詞,黛玉寫得很感傷:「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而薛寶釵卻在漂泊的柳絮裡找到了樂觀和希望,她似乎是針對著黛玉的悲愁唱出另一種迥然不同的格調:「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寶釵在大觀園裡的成功,正是和她的「善假於物」分不開的。她能在鳳姐向賈母討歡的當兒湊著說:「我來了這麼幾年,二嫂子憑他怎麼巧,再巧也不過老太太。」在三十二回裡,我們已經看到她竟然就金釧兒的慘死大張誣蔑之詞。而在這裡我們又看到,當尤二姐被鳳姐毒計害死後她的冷漠無情:「這是前生命定……只好由她去吧!」這個少女靈魂已經被封建正統思想污染到了一種可怕的境地!
薛寶釵這個在寶黛愛情王國突然出現的不速之客,她是以與當時社會的融洽自如、樂觀與進取的精神進入大觀園的。這個少女不僅有著封建「閨英闈秀」中少有的秀美,但又有著世俗社會的一切庸俗。這個「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深得下人歡心的少女,出身於四大家族之一的金陵薛家,是赫赫一世的皇商的千金。她的母親是賈府當權派一一也是主宰著寶玉婚姻大權的王夫人的胞妹。正由於上一代的聯姻,使得四大家族更具有榮辱與共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寶釵形象有時確也迷亂過寶玉這個具有世家子弟某種劣根性的貴族公子的視線,因此使黛玉不得不帶有過敏的提防。而林黛玉這個蘇州姑娘在賈府,實際上已是寄人籬下的孤女。世俗社會要求婚姻—方的一切,她幾乎都沒有,她沒有任何有效的物質力量去與第三者抗爭。她唯—具有的,只是她那顆少女赤誠的心,一顆與寶玉共同跳動的心。她熾烈地愛著寶玉,但卻又必須把這顆心深深地埋藏在她那閨閣小姐的身份裡面。她需要自矜內重,絕不允許她的小姐身份那怕稍稍損傷—點。在這個異姓的環境,一切「都要步步留神,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要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更何況那種「淫亂」、「私奔」等在禮教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她畢竟還是一個詩禮傳家的名門閨秀,她所受的教養,使她不可能有更大膽的反抗行動。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如此矛盾,如此痛苦的悲劇性格!而在大觀園世俗的人們看來,她反而是孤高自許,目無下塵,這對她又是多麼的不利。
第七回,周瑞家送宮花。我們看到唯有她要問:「還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她並不知道她是無意中得到最後的兩枝,然而卻禁不住冤屈送花人:「我就知道麼!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呀!」這是序曲裡讓我們看到的黛玉的性格。
進入第八回,愛情的衝突便逐漸展現出來。寶釵初入賈府,一次,不過與寶玉閒談而被黛玉撞見,她偏偏說了一句:「我來的不巧了。」這是我們在作品中所看到的黛玉愛情的第一次流露,而且是以一種她所特有的莫名的、多疑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她知道,封建社會裡,往往因應著什麼「金玉良緣」之類的話而構成婚姻。她已感到,這個佩戴著金鎖的姑娘,進入在她看來似乎是自己領地的王國,對自己有多麼大的威脅!
第九回寫寶玉入學時到黛玉處辭行,黛玉也要問一句:「你怎麼不去辭你的寶姐姐呢!」從第八回到三十二回,我們看到寶、黛愛情是充滿著如此多的、無休止的煩惱、生氣與痛苦的。「大觀園詩才題對額」以後,黛玉以為自己給寶玉做的香袋被小廝們摘去而大為傷心慪氣,卻不知寶玉珍藏在自己貼身的胸前;又一次,因湘雲無意中說了句唱戲的小旦像林姐姐,卻引起了一場氣洩在寶玉身上的風波。……
愛情,總是帶著它那個階級和時代的色彩。在《紅樓夢》的時代,像黛玉的出身和教養,我們不能想像能有今天劉巧兒那樣的女性,會驕傲地唱出:「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的時代的聲音。現實主義巨匠曹雪芹,總是把握住這個塑造人物典型的方法。
在二十九回裡作者就曾經給我們作過交待:「原來那寶玉……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 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反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都只用假意試探。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爭。
封建社會和它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就是這樣,統治階級可以允許最下流的淫亂,最無恥的兩性關係——像寧、榮二府裡裡外外發生的一樁樁醜事那樣,但卻不允許純潔合理的青年男女——像賈寶玉、林黛玉那樣的愛情存在。
在這些章節裡,我們除了看到寶黛愛情的描寫,他們思想性格的刻畫外,還看到薛寶釵性格的逐步展示。它讓我們在大觀園大大小小事件的描寫中,漸漸認識這個隨分從時、深得上下歡心的少女的本質。她有著與自己的年齡極不相稱的處世哲學: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這個從來不愛什麼花兒粉兒的姑娘,經常吃著一種「冷香丸」,理性似乎過早地奪去了這個少女應有的熱情。她心裡口裡讚揚襲人:「倒別錯看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她並「留神窺察其言語志量,深可敬愛。」賈母為她做生日,讓她點戲,這個口口聲聲「女子總以貞靜為主」的少女,居然在賈母面前點了《西遊記》、《山門》這樣兩出熱鬧戲。她還回答賈母,她愛吃的是甜爛之物。原來,「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之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物,便總依賈母喜者說了—遍。」又一次,賈妃從宮中送來一個燈謎,在寶釵看來,「並無新奇」,但「口中少不得稱讚,只說『難猜』。故意尋思,其實一見早猜著了。」在這前一部分的初步展示中,我們看到,她是一個過於早熟、過早地就失去了少女的單純、世俗的市儈心理過早地滲入她靈魂的人。正因如此,她深得上從賈母、元妃,下至襲人等許多正統派人物的歡心。
寶黛愛情就是在這種充滿了矛盾的因素中發展著,陰霾的雲霧也漸漸地籠罩到他們的頭上,種種不祥的預兆似乎已經告訴人們它的悲劇結局:「金玉良緣」的說法以外,又來了個張道士為寶玉提親:清虛觀打蘸,偏偏又讓寶玉得到一個與史湘雲一樣的金麒麟。「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個奇怪的回目,不知道曹雪芹將要告訴我們這—愛情故事的什麼變故。二十二回又說「賈母自見寶釵來了,喜她穩重和平」,意將給她做十五歲生日。人們都說:「自然和往年給林妹妹做的不同了」。還有,宮裡的貴妃娘娘送給眾姐妹的禮物,惟獨寶玉和寶釵的一樣……這難道都是偶然的巧合嗎?
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是寫寶黛愛情的極為重要的—章,這一章是一個轉折。它至少告訴我們下面三點內容:
1,通過襲人、史湘雲的談話,我們知道了薛寶釵思想性格的本質,並且知道了寶玉所以選擇黛玉而厭棄寶釵的根本原因。
2,從黛玉無意中聽到襲人、史湘雲和寶玉的對話,親聞了寶玉「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於我」,她終於釋開過去始終「不放心」的重負。
3.寶黛互訴肺腑,偏又被襲人撞見,震驚萬分,「驚疑不止,又是怕,又是急,又是臊」,引起她「倒怕將來難免有不才之事,令人又驚又畏,卻是如何處治,方能免此醜禍」的擔心。預示著她在王夫人面前的告密、封建家長的防範、大觀園裡—系列不利於寶黛愛情的事件的發生。突出的如寶王挨打、抄檢大觀園、攆逐晴雯、司棋、芳宮等。
脂硯齋在關於《紅樓夢》的行文結構的評語中經常有一句「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說法。那就是說,《紅樓夢》描寫事件,常常運用此起彼伏,時隱時顯的寫法。有時候,事件發展的線索似乎不見了,但卻又在它遠遠的地方顯露出來。關於寶黛愛情的描寫有時也是這樣的。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紅樓夢》裡動人的重要事件。我們應如何理解寶黛的愛情悲劇呢?應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寶黛愛情悲劇是《紅樓夢》裡的中心故事。是貫穿全書的主要線索。全書以這為主線,在賈府興衰的背景上,描寫了寶黛愛情的發生、成熟以至悲劇的結局,並連接了眾多女子的不幸遭遇等其它線索,把愛情描寫引向廣闊的生活,充分揭示了造成愛情悲劇的主客觀因素,這樣就使愛情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容。
2、寶黛愛情是一種帶有新色彩的愛情。這一愛情,一方面繼承了前代的反封建傳統;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前代作家所表現的愛情,而前進了一大步。這主要表現在通過賈寶玉對「德、言、工、容」俱全的薛寶釵和從不勸他立身揚名的林黛玉這兩個愛情對象的選擇上,來展開兩種思想、兩條生活道路的衝突,並從而提出一個新的戀愛觀,那就是愛情必須建立在反封建主義為內容的,性格相投,思想一致的基礎上。
賈寶玉、林黛玉不僅在愛情上反封建,而且在對待仕途、科舉、功名富貴等問題上也具有叛逆的思想。林黛玉在實際上有許多背離了封建時代的婦道,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非女兒本分的讀書和寫詩上,她把當時視為邪書的《西廂記》在心裡記得爛熟;更重要的是她對封建家庭裡的「孽根禍害」的賈寶玉採取了支持的態度,不僅對他從不說那些仕途經濟的「混賬話」,而且還終身相許。正因為共同的叛逆性才把兩人更深的引向愛情;而愛情又使他們走向了更深的叛逆之路。薛寶釵很美麗,脾氣好,博學,會處事,雖然她也曾使寶玉心動過,但因兩個人的思想性格格格不入,一個是封建的叛逆者,一個是封建的維護者,所以賈寶玉選擇了林黛玉。
作者通過寶黛的愛情,表現了只有建立在反封建基礎上的愛情,才是美好愛情的這一思想,但是這種愛情為封建社會、封建家長所不容,因此造成了悲劇。
薛寶釵她雖然獲得了婚姻,但這是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所謂的「金玉良緣」也只是一種悲劇結局。曹雪芹通過寶黛所提出來的愛情原則,有了民主思想的內容,接近現代的戀愛觀,這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曹雪芹在處理這一傳統愛情題材的時候,他繼承發展了前代小說、戲曲中愛情故事反封建傳統,但又突破了過去愛情描寫上的一見鍾情,郎才女貌的熟套子,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愛情必須有思想一致的基礎。曹雪芹還打破了愛情故事上大團圓結局的傳統思想和寫法,他描寫了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這悲劇是震撼人心的。《紅樓夢》對愛情描寫具有新穎性和思想高度。
3、曹雪芹寫出了寶黛愛情的新特點,也寫出其複雜性,寫出了寶黛愛情上的歷史局限和階級的局限。賈寶玉和林黛玉在思想上渴望愛情,在行動上寄幻於家長,在愛情上他們倆沒有擺脫封建的精神負擔。這點在林黛玉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些,林黛玉願意和賈寶玉結成生死情侶,但寶玉用《西廂記》的話來表達他自己愛情時,林黛玉又把這視為有失身份、有礙道德的事。他們倆人在思想上渴望自由戀愛,能達成現實的婚姻,但在行動上無法突破封建禮教的限制。他們的愛情是真摯的熱烈的,但他們不能也不敢採取直率表明的方式,他們表達愛情痛苦、曲折的方式,反映了他們自己身上的思想矛盾,反映了在愛情觀念上,仍然沒有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是真摯的專一的,但他也曾對薛寶釵動過情,他和襲人有過愛昧的關係,他有著賢妻美妾一夫多妻的思想。因此,封建階級在這方面對寶玉的烙印是很深的。
寶玉、黛玉追求自由愛情,但他們把愛情看作是生活中最有意義的東西,把愛情在生活中的地位絕對化起來,成天為愛情而苦惱、煩悶、憂傷,他們把對方作為生活主要意義之所在,因此一旦失去了愛情婚姻的希望,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主要意義,於是覺得生命存在的價值也就有限了。他們的這種觀點和感情,和他們有錢階級的地位思想感情是分不開的,因此他們的愛情充滿了纏綿悱惻和傷感的情調。寶黛的愛情從內容到情調,從行動到方式都體現了階級的局限和軟弱性。因此我們說,他們的悲劇和自身的軟弱性是分不開的。
4、寶黛的愛情悲劇具有深廣的社會內容。曹雪芹不孤立地寫愛情悲劇,而是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揭示了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特別是描寫了賈家的衰敗,這是寶黛愛情悲劇的典型環境。「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矛盾。是封建勢力與自由愛情矛盾,隨著賈家的衰敗,形勢對寶黛越來越不利,賈母等人雖瞭解寶黛在愛情問題上的傾向,但他們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看待這一問題的。在他們看來,寶玉是個不孝子弟,而黛玉的思想作風也違背封建禮教顯得很古怪,如果讓他們二人成婚,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我們知道,當時賈府在經濟上已陷入枯竭,家族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急待一個有辦事能力的當家人,薛寶釵是理想的人選。她不僅思想上遵循封建的婦道,是封建禮教的淑女,而且她很會處關係,有管家的才幹,只有她才能適應賈家的需要,充當挽救頹局的中流砥柱。因此家長們為寶玉選擇寶釵,是一種共同的認識和必然的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寶黛的愛情就必然是悲劇的結局。吳組湘先生說:「作者是努力從人物性格和生活環境的極其複雜深邃的關聯和發展上來『和盤托出』這個悲劇的。」這是很深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