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敬忠:《紅樓夢》與中國古典小說傳統

梅敬忠:《紅樓夢》與中國古典小說傳統

梅敬忠:《紅樓夢》與中國古典小說傳統

紅樓評論

中國古典小說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是中華民族燦爛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誕生於十八世紀中葉(清朝乾隆初年)的長篇小說《紅樓夢》,即是其傑出的代表。

一、中國古典小說的歷史與傳統

(一)中國古典小說的歷史進程

中國古典小說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鯀禹治水,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等,表現了古代人民向自然和社會作鬥爭的英雄氣概,以及他們豐富天真的想像才能,為古典小說的孕育和產生作了最初的準備。

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先秦兩漢歷史著作中具有較高文學性的篇章,在寫人、敘事反面所取得的藝術經驗,對古典小說的創作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戰亂和動盪的時代。這時期的小說作品按其內容可以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大類。志怪小說專談鬼怪神異之事,所謂張皇鬼神,稱道靈異,自神其教,是當時神仙鬼怪思想盛行和佛教廣泛傳播影響下的產物。干寶的《搜神記》最有代表性,其中,《三王墓》、《韓憑妻》、《李寄》、《紫玉》、《董永》等篇,很有浪漫色彩。另外,張華《博物誌》中的《八月浮槎》、《千日酒》,曹丕《列異傳》中的《宋定伯捉鬼》,陶潛《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劉義慶《幽冥錄》中的《劉晨阮肇》,亦皆生動有致,想像奇特。志人小說專門記錄人物的軼聞瑣事,主要是記錄一些士族人物玄虛的清談和奇特的舉動。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堪為一部集大成的志人小說集。其中,《新亭對泣》、《劉伶縱酒》、《周處自新》、《王藍田性急》、《王子猷雪夜訪友》、《王戎儉嗇》、《謝安聞淮上大捷》、《顧雍雅量》、《咄咄怪事》、《望梅止渴》等則小品,非常生動傳神。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雖然大多是一些粗陳梗概叢殘小語,但為後世小說的敘事技巧和人物描寫提供了藝術經驗,尤其是為後世小說的創作提供了不少素材。

傳奇小說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文言短篇小說體裁。唐傳奇開始了有意識創作小說的歷史時期,標誌中國古典小說進入成熟階段。蔣防的《霍小玉傳》,白行簡的《李娃傳》,元稹的《鶯鶯傳》,陳鴻的《長恨歌傳》,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李朝威的《柳毅傳》,陳玄祐的《離魂記》,杜光庭的《虯髯客傳》,袁郊的《紅線傳》,裴鉶的《聶隱娘》,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韋瓘的《周秦行記》,皆鋪張其事,增飾文采,情節曲折,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並首次把我國古典小說引向現實主義個廣闊道路。

從宋代開始,中國古典小說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白話小說(短篇和長篇)蓬勃興起和長足發展的歷史局面,業已形成。

宋元時代,城市經濟發達,適應市民審美趣味的「說話」藝術亦獲得了興盛的各種必要條件。說話人向聽眾講唱故事,事先有一個文字簡略、往往只記錄唱詞和主要故事情節的底本,一些書會才人常常將這種底本加以增飾潤色,寫定為專供閱讀的書面文學作品,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白話小說。宋元話本小說主要有小說和平話兩大類。小說,又名銀字兒,專門演述短篇故事,其代表作品有《碾玉觀音》、《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快嘴李翠蓮》、《錯斬崔寧》、《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西湖三塔記》、《拗相公》等,內容大多是反映市民的生活和心理。平話,就是專門講說歷史故事的話本,主要演述長篇歷史情節,內容相當豐富。現存有刊於元代的《全相平話五種》(《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後集)》、《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還有《大宋宣和遺事》等。這些講史話本已初具長篇小說規模,為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明清時代,社會政治和經濟出現了新的景象,人們的社會生活亦愈趨複雜豐富,中國古典小說創作也進入了它的繁盛時代,其局面蔚為壯觀。

元末明初,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章回形式的長篇白話小說。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它也有其逐步完善的過程。羅貫中和施耐庵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對社會生活有親身的體驗,也擴大了眼界,他們在三國、水滸故事長期、廣泛流傳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完成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兩部劃時代的作品,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兩部作品為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和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樹立了楷模。

明代中葉以後,城市經濟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市民階層進一步壯大,中國古典小說的黃金時期已經到來。長篇小說領域,盛況空前。歷史小說數量繁多,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熊大木的《北宋志傳》,皆影響深遠。神魔小說有《平妖傳》、《風神演義》、《西遊補》等,吳承恩的《西遊記》最有代表性,它在一個傳統的取經故事裡,映射出時代精神的光芒。世情小說的代表作是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這是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描寫日常生活的長篇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小說用一百回的篇幅,細緻描寫了清河縣一個破落戶西門慶的發跡史,以及他腐朽縱慾的家庭生活,刻劃了眾多類型的人物形象,是當時明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其重大缺陷是對所暴露的黑暗現實缺乏批判,對色情描寫持欣賞態度,流於惡劣的自然主義。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以「三言」和「二拍」為代表。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中的反映明代社會生活的擬話本,最有文學價值和認識價值。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灌園叟晚逢仙女》、《施潤澤灘闕遇友》等篇,令人耳目一新。「二拍」即是指凌濛初創作的兩部擬話本專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二拍」的思想藝術水平不及「三言」,封建氣息濃烈。其中,《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疊居奇程客得助》,寫商人的海外冒險和對金錢財富的追求,《神偷寄興一枝梅》寫一個神通廣大的俠盜形象,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清代小說種類繁多,各種體裁的小說蓬勃發展,富有總結性。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描繪了一幅封建科舉制度下的知識分子的百丑圖,具有高超的諷刺藝術。其中,「范進中舉」、「馬二先生」、「王玉輝女兒之死」、「匡超人」、「嚴貢生」等,皆為精彩篇章。曹雪芹的《紅樓夢》更是一部為後人「說不盡」的奇書,它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將古典小說的體制發展到最為完備的地步。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借花妖狐魅的故事,反映了廣泛的現實社會生活。其中,《促織》、《席方平》、《司文郎》、《書癡》、《嬰寧》、《阿寶》、《黃英》、《商三官》等,皆為佳品。以上三部傑作,在思想和藝術上可說是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另外,清中葉以前的小說創作中,有些作品亦值得重視,如才子佳人小說《好逑傳》,探討婦女問題與理想世界的《鏡花緣》,標誌俠義和公案小說合流的《施公案》,歷史小說《隋唐演義》、《說唐全傳》以及《說岳全傳》等,反映出清代小說多樣化的趨向。

中國歷史進入近代,古典小說已盡黃昏。《兒女英雄傳》、《蕩寇志》、《三俠五義》、《品花寶鑒》、《海上花列傳》等,可算是古典小說的余緒。近代小說的創作與近代政治生活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改良主義運動的影響下,產生了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即《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和《孽海花》。由才子佳人小說發展而來的「鴛鴦蝴蝶派」小說,和由譴責小說發展而來的「黑幕小說」,反映了近代小說的另一側面。

魯迅《狂人日記》等作品的發表,標誌著中國古典小說歷史的結束,現代小說體制的誕生。

(二)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風貌

中國古典小說有著豐富的民間傳統。小說的起源和發展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和審美創造。比起屬於正統文學的詩歌散文來,古典小說能夠更加充分地表達人民的思想心理、愛憎感情、道德觀念和藝術情趣,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對我國古典小說民族風格的形成和藝術上的成熟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民間創作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經驗,往往為文人創作所繼承,文人作家與民間藝人的共同創作,成為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一大特色。從民間創作到文人的潤色和寫定,其過程紛繁複雜,而小說在流傳過程中又增大了其不確定性,深刻反映了不同時期讀者的趣味,所以,版本問題成為中國古典小說史的一個突出問題。中國古典小說由粗到細,由叢殘小語到長篇巨製的發展,無不凝聚著人民群眾和文人作家的藝術心血。不斷地繼承和出現創新,開闢新的小說天地,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良傳統之一。

中國古典小說有著獨特的藝術風貌。寫作方法上是積極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表現方式的有機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用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來引導讀者認識生活。我們對古典小說所敘寫的人物和事件很難指實,尤其是對那些歷史現實和英雄傳奇作品。由於講說形式的深遠影響,古典小說在刻劃環境和人物時,很少用靜態描寫的筆法,而往往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狀物寫景、刻劃人物性格。在敘事觀點上,古典小說很難用第一或第三的敘事人稱來限定,使用的是一種模糊敘事的手法,不同於現當代西方小說。而這能多角度、多側面地傳達藝術內涵與思想含量。講求情節的奇險和完整,在風口浪尖上塑造人物,達到傳神寫照的藝術效果,也是古典小說的藝術追求。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語言,準確,通俗,生動,豐富,具有感覺色彩和藝術情韻,有很強的表現力。

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與發展,受到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影響。古典小說的思想內容,往往是精華與糟粕雜揉在一起,需要我們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鑒別。在藝術上,我們也要看到古典小說的局限性。比如在塑造人物上存在著類型化、程式化乃至簡單化的傾向,這是為我們今天的文學創作所應該摒棄的。

二、《紅樓夢》的基本價值

《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說,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夠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並且具有人類文化普遍價值的少有的傑作之一。《紅樓夢》能夠而且已經起到引領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作用。「紅學」已經是國際顯學。

《紅樓夢》完整寫出了中國封建制度下一個典型的愛情婚姻悲劇。它以獨特的民族情調,用細緻的筆觸,向世人展示了又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永恆的主題」。這部長篇小說所描繪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種種感情糾葛和人生觀的碰撞,使這個傳統的悲劇故事有了深厚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深度,藝術形象的美感也隨之而大大增強。

《紅樓夢》形象地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如何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邏輯。它以描摹愛情婚姻悲劇的背景為出發點,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運,主要是寫了賈家這一家族的由盛到衰。由於四大家族的特殊地位,整個社會各階層的種種情態也連帶地被展現了出來,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封建末世社會景象的宏闊畫卷。

《紅樓夢》堪稱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對封建末世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思想體系、價值取向、文藝生活狀況,都作了形象而深刻的解剖和藝術的批判。我們可以從中瞭解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面貌,瞭解當時的階級關係狀況,瞭解當時的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瞭解當時的人們究竟是以怎樣的價值觀念在思維和生活的,進而瞭解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增長許多知識。在此意義上,《紅樓夢》比任何歷史教科書都具體、細緻、生動,如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為人們提供了法國巴黎上流社會的現實主義歷史一樣。

《紅樓夢》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義而又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長卷。沒有《紅樓夢》中的人物,中國文學的人物畫廊裡,就會缺乏迷人的光彩。《紅樓夢》寫了400多個人物,涉及到各個階級、各個階層。這裡有寵貴無比的皇貴妃,有雍容華貴的貴婦人,有道貌岸然的官僚,有荒淫無恥的惡少,更有一群天真爛漫的青春女子(即所謂金陵正、副、又副十二釵),還有農村老太婆、清客相公、市井流氓、和尚道士、尼姑道婆以及各種類型的男女僕人,等待。隨便提起一個人物,就有呼之欲出之感。尤其是那些主要人物形象,簡直就成了中國人某方面品質的代名詞。

《紅樓夢》作為文學作品,具有巨大的美學價值。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圍,優美傳神的文學語言,宏闊有序的篇章結構,引人入勝的場景描寫,發人深省的哲理表述,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彌足珍貴的藝術經驗。閱讀《紅樓夢》是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

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一)曹雪芹的家世

《紅樓夢》的原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是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一說是河北省豐潤縣。

曹雪芹的先祖本是漢人,明代後期被後金軍隊俘虜,編入滿洲八旗之一的正白旗籍,成了包衣(滿語奴僕之意)。後來,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彥跟隨多爾袞的清軍「從龍入關」,立下軍功,便由低級軍官(牛錄章京)最後升至一品光祿寺大夫(管理皇室內部事務的官職)。曹家由此成為了顯赫的貴族世家。

到了康熙時代,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伯父曹顒和父親曹頫\,三代四人先後任江寧織造(還曾兼任蘇州織造和兩淮巡鹽御史)達60年之久,職責是採辦宮廷用的各種絲織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兼做皇帝的耳目,監視江南地區的吏治民情(如米價漲落、氣象狀況、莊稼長勢、官員廉貪等),隨時向皇帝密報。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寧織造署為行宮,後四次是在曹寅任內。曹璽的妻子孫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曹寅曾做過康熙皇帝的侍讀、御前侍衛,是康熙的親信。可見當時曹家權勢的顯赫以及和康熙關係之密切。

曹雪芹的父親曹頫\由內務府員外郎繼任江寧織造之時,已到了雍正皇帝時代。雍正窮治政敵,康熙的親信曹家,自然成了重要的打擊對象。雍正五年(1727年),曹頫\因「騷擾驛站,苛索銀兩,虧空帑項(國庫錢財),隱匿財產」等罪名,被雍正降旨免職,並抄沒家產,次年全家北返,家道遂衰。到了乾隆初年,曹家大概又遭禍變(原因不明),從此更是一敗塗地。

(二)曹雪芹的生平

曹雪芹大約於1715年即康熙54年出生。這一年,曹雪芹的父親繼任江寧織造之職,曹家也即將面臨風雲突變。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

曹雪芹的少年時代在江南,身處所謂「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過的是「錦衣紈褲」、「飫甘饜肥」的豪華奢侈的貴族生活,享受的是古典詩禮文化的熏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當時的「名士」,著名的藏書家、校勘家、文學家。家有精本藏書3000多種(見《楝亭書目》),刻古書10餘種,曾主持刊刻著名的《全唐詩》,還能詩會曲(有《楝亭詩抄》),擅長書法,且與當時的一些文人名士多有交往。曹雪芹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卓越的文藝才能,與此家庭環境有關。

曹雪芹13歲那年,父親獲罪落職,舉家遷到北京崇文門外蒜市口居住,一下從繁華跌入困頓境地。他曾一度在宗學(皇族學校)或正黃旗義學擔任過教職,結識了敦敏、敦誠兄弟。乾隆時,曹家又遭打擊,多次搬家,更加沒落。

後來,曹雪芹從城內移居到北京西郊香山鍵銳營一帶(現今「曹雪芹紀念館」附近),過著「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的窮困潦倒的生活,同時開始了《紅樓夢》的創作。敦敏、敦誠有贈詩描述道:「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尋詩人去留僧捨,賣畫錢來付酒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愛將筆墨逞風流,廬結西郊別樣幽」。從這些詩句裡,可以約略瞭解曹雪芹的晚年生活狀況。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因唯一的幼子夭折,感傷成疾,不到50歲,便於此年的除夕溘然長逝。身後留下的,只有續娶的年青的妻子和那部花費10年心血仍未定稿的《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過程,確實是充滿痛苦和艱辛的。

四、《紅樓夢》的成書、續書、版本及研究狀況

《紅樓夢》還未定稿,曹雪芹就在貧兵交迫中擱筆長逝,這給後人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和許多困惑。《紅樓夢》的書名即有《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情僧錄》、《金玉緣》等名目,所流傳的版本也十分複雜,文本內容也存在種種矛盾,值得我們進行必要的疏理。

據研究考證,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現今流傳的120回本的《紅樓夢》,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後40回是高鶚的續作。

曹雪芹的未完稿原題《石頭記》,已寫定80回,起初是以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而且大都有脂硯齋(與曹雪芹關係密切者)的批語。據脂硯齋吐露,曹雪芹還寫有「後三十回」的初稿及若干情節,但稿子已經散失了。脂硯齋看到過這些稿子,所以在批語裡常常暗示後面的情節內容。這也為後人的續作提供了基本線索。

到了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紅樓夢》結束了只以抄本流傳的形式,而首度以活字印刷本的形式和120回的篇幅行於世。書名也首次由《石頭記》改為《紅樓夢》。出版者名叫程偉元,前80回的整理者和後40回的續作者名叫高鶚。學術界稱這個版本為「程甲本」。第二年,(1792年),程偉元、高鶚又對「程甲本」作進一步的修訂加工,重新出版活字印本,學術界稱之為「程乙本」。

高鶚,字蘭墅,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人,世居遼寧鐵嶺。他是乾隆年間進士,歷官內閣侍讀;嘉慶時選官江南道御史,後升任刑科給事中。著有《蘭墅詩鈔》、《蘭墅文存》、《硯香詞》等,頗有才華。高鶚根據曹雪芹原作的意圖續作《紅樓夢》,完成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寫了賈家衰落的趨勢,使《紅樓夢》成了一部結構完整、故事首尾齊全的巨製長篇,推動了流傳,功不可沒。但他又寫了賈府復興,所謂「沐天恩」、「延世澤」、「蘭桂齊芳」、「家道復初」,則顯得庸俗,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除高鶚的續書以外,還有《後紅樓夢》、《續紅樓夢》、《紅樓圓夢》、《紅樓重夢》、《紅樓幻夢》、《紅樓真夢》、《紅樓夢補》、《續紅樓夢稿》《續紅樓夢新編》等10多種續作,比較而言,都不如高鶚續書的高明。

《紅樓夢》的版本,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系統:

脂本系統--即附有脂硯齋批語的80回抄本系統。今存有「甲戌本」(1754年)、「己卯本」(1759年)、「庚辰本」(1760年)等12種以上,附有3000多條批語。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共3冊),即是以「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為底本、補以「程甲本」而成書的。此新版被認為最符合曹雪芹的原著面目。

程本系統--即程偉元、高鶚的120回活字印刷本系統。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四冊本《紅樓夢》(1979年第二次印刷),即是以「程乙本」為底本的。

五、《紅樓夢》內容簡析

《紅樓夢》是一部「說不盡」的奇書。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無比豐厚的藝術涵蘊,值得我們永遠探求。

《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以畢生的血淚寫就的。脂硯齋說:「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曹雪芹也說:「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第一回)顯然,《紅樓夢》的主題內容是蘊涵著深意的,決非簡單可解。

魯迅先生曾說過:「《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全集》卷七《絳洞花主小引》)社會上還有所謂「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賈寶玉」的說法。自《紅樓夢》出世至今,人們對其主題的認識一直是眾說紛紜,有「愛情說」、「愛情婚姻悲劇說」、「四大家族心衰說」、「政治歷史說」等等。

但《紅樓夢》肯定是可解的。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通靈寶玉與叛逆主題--賈寶玉的形象

賈寶玉是《紅樓夢》最中心的人物,也是作者著力最多、寄托最深且貫穿全書的人物形象。作者突出描寫的是賈寶玉的叛逆性格,藉以表達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寄托對理想人生的追求。

賈寶玉是賈府裡榮國府的嫡派子孫,生長於「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第一回)。作為賈府振興的希望之所繫,賈寶玉受到賈母等家族上層人物的特別寵愛。他本應該為了家族的利益,遵循傳統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為一個標準的封建士子和孝子。但他卻叛變了,反而成了本階級的逆子與破壞者。

作者在第三回中,用兩首《西江月》詞來評論賈寶玉的基本品格:

其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其二: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過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些詞句用反語揭示了賈寶玉思想品格的突出特點。

賈寶玉的思想性格,主要有以下幾點:

1.厭棄功名仕進。他不愛讀正統的經書,說那是「前人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第十九回)。但他卻愛讀《西廂記》一類的書。他厭棄學習時文八股,說那「不過作後人餌名釣祿之階」(第七十三回)。他厭棄科舉考試,反對結交權貴,聽不得薛寶釵、史湘雲有關「仕途經濟之道」的勸告(第三十二回)。

2.追求人性自由。他輕視封建倫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長幼、嫡庶、貧富、貴賤、主奴關係上的等級名分。他比較尊重女性,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第二回)他還認為:「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第二十回)他講求「赤子之心」,常常以「好色」來對抗「好德」,竟說「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肯把天理好得像人欲似的?」

3.追求愛情婚姻自由。他極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選擇未來的生活伴侶;抵制不成時,以離家出走來維護理想。這種行為極大地衝擊了封建禮教的桎梏。

4.夢醒者的苦痛,「多餘人」的悲劇。魯迅先生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墳·娜拉走後怎樣》)賈寶玉看見了許多黑暗,看見許多美好的東西被毀滅而無力相救,經歷了家族的巨大變故,可算是一個有些迷糊的夢醒者。這使他經常陷入巨大的內心痛苦之中。他在思想上常有超前的閃光,意圖走向新生活;但又離不開富貴的環境,消極而軟弱。他既不為新生活所認同,更不為舊勢力所容忍,成了一個「多餘人」的形象(俄羅斯文學中的典型)。他感歎「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第一回),只得向佛老哲學尋求解脫辦法(第二十一、二十二回),最後,懸崖撒手,遁入空門。

賈寶玉的藝術形象溶注了曹雪芹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情感。叛逆者的痛苦有了形象生動的藝術體現。

(二)木石金玉與愛情主題--賈寶玉的愛情婚姻悲劇

無論人們對《紅樓夢》的主題有怎樣的多種解說,但不可否認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故事,應該是全書的中心線索。第五回中太虛幻境舞女所唱《紅樓夢曲》的「引子」,已經表白了作者的意圖: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說明作者是把愛情婚姻悲劇作為中心來寫的。愛情的產生與發展,愛情的人物關係,愛情的社會環境,愛情與婚姻悲劇發生的原因和悲劇性,可以作為我們打開《紅樓夢》思想內涵奧秘的鑰匙。

作為愛情婚姻悲劇的三個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分別代表三個類型。

薛寶釵溫厚賢淑,端莊穩重,罕言寡語,安分隨時,善於處世,十分正統,家庭又是皇商,有地位,應該說最符合當時做賢妻良母的條件。相比而言,林黛玉清高孤傲,多疑任性,說話尖刻,悲觀感傷,不通世事,家道又沒落無勢力,不符合做封建家族夫人的條件。但賈寶玉竟然深愛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寶釵。第五回裡「紅樓夢曲」中的〔終身誤〕曲唱道: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第三十六回也寫到賈寶玉曾在夢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其中有故。林、薛二人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林黛玉有名士之風,有很強的的自尊自愛之心,堅守高尚的情操,不肯屈服於周圍的惡俗,純真而有赤子之心。而薛寶釵則缺少這類品質,只是封建禮教的忠實女兒。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剛好與賈寶玉比較吻合。賈寶玉愛戀林黛玉有了深厚的思想基礎。於是,薛寶釵的悲劇成了必然,儘管她最終與賈寶玉有了形式上的婚姻;又由於社會環境的重壓和愛情主人公的軟弱,寶、黛二人的愛情也難有結果,終成悲劇。第五回「紅樓夢曲」中的〔枉凝眉〕曲唱道: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有關的「判詞」也說: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

不論是寶、薛,還是寶、林,都飲的是苦酒。曹雪芹的思想深刻性正在於此。

不同於《西廂記》時代張生與崔鶯鶯「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故事,也不同於《牡丹亭》時代杜麗娘與柳夢梅未謀面而生真情的愛情方式,《紅樓夢》中的寶、薛、林三位愛情主人公,卻是長期共處,近距離碰撞與交流的。所以,賈寶玉對悲劇的選擇是完全自覺的和理智的,因而,悲劇也是更有深度更有藝術魅力的。《紅樓夢》寫愛情,打破了「郎才女貌,夫榮妻貴」的大團圓俗套。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三)四大家族與政治主題--賈府衰敗的歷史命運

賈寶玉愛情婚姻悲劇發生的具體生活環境賈府,是《紅樓夢》所反映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突出代表。而「四大家族」又是那個時代封建統治階級狀況的縮影。賈府及「四大家族」的由盛到衰,揭示的是整個封建體制必然走向衰滅的本質規律。

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第四回中門子對賈雨村所說之語)。各個家族又與當時社會的上層統治者瓜葛甚多。賈家的元春還是皇帝的妃子。第四回所記當時民間流傳的俗諺《護官符》說:

賈不假, 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東海缺少白玉床, 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豐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足可見出四大家族的顯赫地位,這使我們想到了作者曹雪芹家世的昔日繁華景象。

然而,《紅樓夢》並沒有把筆墨重點放在抒寫繁華方面。據專家考證,八十回本《紅樓夢》只寫了賈家15年時光,前6年是序引性質,整寫只有9年(周汝昌《紅樓記歷》)。全書一開始便借古董商人冷子興的口,說賈府「榮寧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 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這種佈局和描寫是有深意的。其中最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更有一件大事」,即「兒孫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賈府及四大家族的後繼無人,才是作者著力描寫的。衰敗的根本緣由也正在於此。

《紅樓夢》寫了賈家水、代、文、玉、草共5代人。

第一代是創業的一代。賈演、賈源二位先祖,跟從皇帝征戰,立下汗馬功勞,獲封寧國公、榮國公的爵位,「九死一生掙下這份家業」(見第七回焦大語)。

第二代是守成的一代。賈代化、賈代善尚能守住家業。賈代善娶金陵世勳保齡侯尚書令史家小姐為妻,即賈母。

第三代是拆牆的一代。寧國公賈代化死後,次子賈敬襲封爵位(長子賈敷早夭),卻是「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一心想作神仙」,「又不肯回原籍來,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第二回冷子興語)。後來乾脆把官爵讓給了兒子賈珍,不管家事,任憑兒輩胡作非為。不久因吃丹而死。「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見第五回有關秦可卿的「紅樓夢曲」【好事終】)。榮國公賈代善有二子:長子賈赦,襲封爵位;次子賈政,即賈寶玉之父。賈赦無所作為,是個浪蕩色鬼,威逼賈母丫鬟鴛鴦為妾,為霸佔幾把古扇而逼死石呆子,最後因包攬官司而被免爵抄家,發往邊關。賈政與賈敬、賈赦有別。他「自幼酷愛讀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後被額外賜了一個工部主事之職(後升員外郎,見第二回)。在個人品性上,賈政無吃喝嫖賭之惡習,表面看是個正人君子,很有出息。但是,他是個庸人、草包,無能之輩。只知按封建規範行事,對兒子殘酷壓制;又缺乏才華,沒有創造,做官清白但管理不善,任下人作惡。所以,作者筆下的賈政形象,並不是賈家的希望。

第四代是垮掉的一代。早早襲爵的寧國公的賈珍,是個大色鬼,成天不務正業,和女人鬼混,與兒媳關係不正當,與尤氏姐妹作樂,還和兒子一起招集親友中紈褲子弟,日夜飲酒聚賭,無所不至。賈璉是榮國公的賈赦的兒子,雖然良心未滅(對石呆子事件存有惻隱之心),還有一定的辦事能力,是賈府男人裡的幹才。但他也是一個標準的浪蕩公子,經常依財仗勢,玩弄僕人之妻,還不顧國孝家孝在身,偷娶尤二姐。至於賈政的兒子賈寶玉,「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而且叛逆無道,是個封建正統家族的敗家子。顯然,他也不是賈家的希望。

第五代是爛掉的一代。以寧國公賈珍的兒子賈蓉為代表。賈蓉浪蕩無行,與乃父沆瀣一氣,助桀為虐,經常幫助賈珍、賈璉、王熙鳳(賈璉之妻)等人做壞事(如調戲母輩尤氏姐妹,參與陷害賈瑞等等)。至於賈薔等人就不用提了。

《紅樓夢》裡的女性大多比男性有才能,如王熙鳳、賈探春等人還有治理之才。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她們無補大局。王熙鳳的才華經常顯露在損人利己、聚斂錢財方面。王夫人(賈政之妻)表面寬厚仁慈,實際上昏聵殘忍。邢夫人(賈赦之妻)無子,只知奉承丈夫以自保,貪婪吝嗇而又愚蠢。至於賈母,雖是賈府的最高權威,但心思全在享樂中,對家族後輩的惡行,聽之任之,並常常加以保護(如第四十四回中對賈璉的維護)。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紅樓夢》用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揭示了這個道理。榮損與俱,四大家族的最後敗落的命運,除了統治者上層爭鬥的原因外,都有自毀河山、後繼無人的問題(抄家的借口多是家族內部犯下的惡行)。不可否認,作者是帶著某種惋惜甚至痛苦的情緒來描繪四大家族的命運的(正如巴爾扎克對舊時代的惋惜一樣)。作者也寫不出真正能夠挽救四大家族頹敗趨勢的先進力量。第五回中,借太虛幻境舞女之口,作者歎道:

【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但現實主義藝術描寫的強大功能,卻使得《紅樓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貴族階級乃至整個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本質規律。可以說,《紅樓夢》既是一曲哀悼舊制度滅亡的輓歌,又是一封對舊貴族之家的嚴厲的判決書。

從政治主題的角度看,許多教科書、研究專著的表述仍可成立:《紅樓夢》以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線索,通過對賈府及四大家族由興盛到衰敗的發展歷史的描寫,深刻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末期(十八世紀中葉)廣闊的社會現實,集中表現了封建社會種種尖銳複雜的矛盾和鬥爭,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特徵,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四)色空觀念與人生主題

「色空觀念」是借用佛教概念。「色」約當於現象世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色法皆是空幻不實。因緣而生,緣起性空,故無固定不變之自性;世俗認識及面對的對象,皆虛幻不實,本質是「空」。總之,世俗世界的一切,都是人們認識上的幻化產物。有大悲痛者,往往產生這種虛無心態。俞平伯先生的《紅樓夢辨》即認為《紅樓夢》主要宣揚的是「色空觀念」。

賈寶玉確實看到了許多美好事物慘遭毀滅,親身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大苦痛。

《紅樓夢》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許多性格鮮明、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們的悲劇命運。其中,探春、妙玉、王熙鳳、晴雯、惜春的形象頗有代表性。

探春出身低賤,但有魄力,善於管理。第五十六回中,「敏探春興利除宿弊」,在大觀園裡搞「承包制」,顯露出她非凡的才幹。她還是賈府中的屈原,是個「獨醒者」的形象。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一片混亂之時,探春當頭一棒說道:

「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

然而,探春的命運不濟,正如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所言: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妙玉是大觀園攏翠庵帶髮修行的尼姑,原是蘇州仕宦之家的女兒,因多病而出家。她的特點是高潔、漂亮、有才華,是惡濁社會的一顆閃亮的明珠。但她的命運同樣悲慘。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點評道: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妙玉對寶玉有感情,說明二人在思想上有共同點。我們從中可看到作者的影子。

王熙鳳是作者傾心描摹的人物,也是個性格多面的人物。她不識字,但是個女中豪傑,有幹練之才。協理寧國府,搞「責任制」,有管理才能。但她又有「弄權鐵檻寺」、剋扣丫鬟月例錢放高利貸等罪惡行為。她是賈家府的頂樑柱,又是賈府的蛀蟲。她最後的命運是被休棄,流落獄神廟(高鶚寫她病死)。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點評道: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晴雯身為奴婢,卻聰明伶俐,且心高氣傲,是林黛玉的影子。從賈寶玉對她的喜愛中,可看出作者的褒賞態度。但她的命運更是悲慘,身負「妖精」的罪名冤屈而死。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上評論說: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譭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作者對這個人物是寄托頗深的。

惜春多才多藝,卻早就看破紅塵,目睹家族變故,最後遁入空門。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言道: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這其中包蘊著作者對世事無常的萬千感慨。

這些賈寶玉身邊人物的命運遭際,最能夠破滅賈寶玉的理想天國。尤其在《紅樓夢》的後半部分,厄運接踵而來:抄檢大觀園,晴雯被驅逐而死,迎春苦嫁「中山狼」,金玉成婚,黛玉怨死,探春遠嫁,賈府被抄,賈母死去,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賈寶玉在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陷入走投無路的狀態,終於由極端熱愛人生變為極端感傷,再變為心灰意冷,遁入空門。作者的消極情緒也是明顯的,但有憤激;否則,他不會去熱情描繪那麼多的美好形象。

《紅樓夢》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念了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解注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從此意義上看,《紅樓夢》確實寫了「色空」主題。但是,現實主義的藝術形象有著獨立的思想邏輯。藝術形象本身的蘊涵,往往超出作者的創作意圖。作者只能提供遁入空門、逃避現實作為人生的出路,只是認識到事物的「否極泰來」。作者最後讓賈寶玉離家出走,拋卻塵緣,回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但「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亦枉然」(清·明義《題紅樓夢》),逃避畢竟不是辦法。我們並不會隨著賈寶玉的指引而看破紅塵,忘卻那些美好的藝術形象,也不會將《紅樓夢》的主題僅僅歸結為表現所謂的「色空觀念」。

六、《紅樓夢》的藝術特色

《紅樓夢》代表了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第一回),可以想見其創作的艱辛與精心。

首先是其結構的宏偉與構思的精巧。賈寶玉的愛情婚姻悲劇故事,被作者安置在一個網狀的文學環境裡,使之能夠牽扯起紛繁複雜的社會諸般景象。章法則是由小及大,由甄士隱家的衰敗引發出賈府及四大家族的故事來。黛玉進府,寶釵進府,劉姥姥三進榮國府,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元妃省親,等等,利用富有表現力的場面,巧妙地描繪賈府的面貌。

第二是人物描寫的高超藝術。「摹一人,一人必到紙上活見」(脂硯齋評語),400多人的藝術呈現,體現了生活的全部豐富性和複雜性。人物個性鮮明,類型中有差別,不簡單化。正面、側面、反面,從各個角度來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對王熙鳳的刻劃)。

第三是細節描寫的傳神。此為《紅樓夢》最引入入勝之處。第四十回寫道:

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 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裡,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裡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裡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 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 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劉姥姥拿起箸來, 只覺不聽使,又說道:「這裡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個。「眾人方住了笑,聽見這話又笑起來。

寫出了眾人笑時的不同性格。這一回裡還寫到探春居住的秋爽齋: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 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 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 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

環境的開闊疏朗,與探春的性格十分貼切。第二十三回寫林黛玉聽唱《牡丹亭》曲文時的心理活動:

這裡林黛玉見寶玉去了,又聽見眾姊妹也不在房,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上, 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歎,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纔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癡, 眼中落淚。

這種十分細膩的心理描摹文字,在中國古典小說裡是少見的。

第四是人物語言個性鮮明,通俗傳神。魯迅說《紅樓夢》能由說話看出人來。第三回寫王熙鳳初見林黛玉:

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 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裡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王熙鳳八面玲瓏的個性以及她在賈府裡的地位,顯露無遺。第十六回寫到賈璉自外歸家,王熙鳳對賈璉吹噓協理寧國府的功勞:

且說賈璉自回家參見過眾人, 回至房中。正值鳳姐近日多事之時,無片刻閒暇之工, 見賈璉遠路歸來,少不得撥冗接待,房內無外人,便笑道:「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賈璉笑道:「豈敢豈敢,多承多承。」一面平兒與眾丫鬟參拜畢,獻茶。賈璉遂問別後家中的諸事,又謝鳳姐的操持勞碌。鳳姐道:「我那裡照管得這些事! 見識又淺,口角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個棒槌,我就認作『針』。臉又軟,擱不住人給兩句好話,心裡就慈悲了。況且又沒經歷過大事,膽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嚇的我連覺也睡不著了。我苦辭了幾回,太太又不容辭,倒反說我圖受用,不肯習學了。殊不知我是捻著一把汗兒呢。一句也不敢多說,一步也不敢多走。你是知道的,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們, 那一位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說槐的報怨。『坐山觀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武藝。況且我年紀輕,頭等不壓眾,怨不得不放我在眼裡。更可笑那府裡忽然蓉兒媳婦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著討情,只要請我幫他幾日,我是再四推辭,太太斷不依,只得從命。依舊被我鬧了個馬仰人翻,更不成個體統,至今珍大哥哥還抱怨後悔呢。你這一來了,明兒你見了他,好歹描補描補,就說我年紀小,原沒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他的。」

通俗生動的語言,明砭實褒,活脫出一個個性鮮明的王熙鳳。

七、《紅樓夢》研究與「紅學」

有關《紅樓夢》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門中外聞名的顯學,名為「紅學」(且另有「曹學」)。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罕有的形象。

清代乾嘉以後即有「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草珠一串·京都竹枝詞》)的說法,繼脂硯齋評點以後,陸續產生了一批雜記隨筆式和論文式的評論著述。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1904年)以「解脫說」立論,是第一篇論述《紅樓夢》思想意義和美學價值的長文。此後,以「索隱派」為代表的「舊紅學」,風行到「五四」運動之前。「索隱派」的研究方法是把《紅樓夢》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與清代歷史作簡單的比附,尋找小說背後隱藏的的「本事」及「微言大義」。王夢阮的《紅樓夢索隱》(1916年)說《紅樓夢》寫的是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1917年),認為《紅樓夢》是宣揚民族主義思想的「排滿」之作,所謂「吊明之亡,揭清之失」,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還有人說《紅樓夢》是影射康熙年間內閣大學士明珠的家事,賈寶玉即是明珠的兒子納蘭性德,等等。這類研究陷入主觀臆斷,違背了文學創作的內在規律。

從「五四」時代到1954年,《紅樓夢》的研究進入了「新紅學」時期。胡適、俞平伯等學者,接受西方學術思想,破除「索隱派」的牽強附會,主要以「自傳說」來重新解說《紅樓夢》。胡適的《紅樓夢考證》(1921年)確定《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初步考察了曹家的情況,頗有新見。但說該小說完全是曹雪芹的「自敘傳」,賈寶玉=曹雪芹,賈家=曹家,全書是寫曹家「坐吃山空」、「樹倒猢猻散」的「平淡無奇的自然主義作品」,則歪曲了《紅樓夢》的性質。俞平伯的《紅樓夢辨》(1923年)認為《紅樓夢》的主要觀念是「色空」,說後40回完全出自高鶚之手,雖自成一家之言,但不無偏頗。

1954年以後,「紅學」進入了新的階段。先是李希凡、藍翎二人批評俞平伯先生的研究方法,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重新解說《紅樓夢》,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支持,一封《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引發了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應該說,《紅樓夢》研究的天地得到了擴展,雖然後來又有簡單化、概念化的毛病,「文革」時期更有為政治陰謀張目之嫌。

改革開放以來,中外文化交流甚頻,對《紅樓夢》的解說眾彩紛呈,傳統的方法之外,又有「新批評派字義分析法」、「接受美學影響分析法」、「敘述學見事眼睛分析法」、「結構主義寓意分析法」、以及「比較法」、「文本分析法」、「電腦統計法」,等等,常常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少有研究「禁區」,有利於「紅學」的長足發展。中外較著名的學者有周汝昌、吳世昌、蔣和森、胡文彬、柳存仁、周策縱、余英時、蒲安迪、馬泰來等人。《紅樓夢》研究的不斷深入,「紅學」的悠久與興旺發達,恰恰說明《紅樓夢》本身博大精深,是個永久性的話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