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評點家的卓識

第二十六章 評點家的卓識

第二十六章 評點家的卓識

紅樓藝術

第二十六章 評點家的卓識

   

中華文苑中,早有文論文評;文論如《文賦》、《文心雕龍》,皆是民族形式:一為賦體韻文,一為四六驕文。這是外國所難以想像的文學現象。文評,則發展成為「評點」,這也是一種更為奇特的民族形式,它進入了小說範圍之後,對一般「細民」(魯迅語)的影響之深之巨,真是無法形容。它起的文化作用極為廣大,但正統士大夫、高層知識界則視為「野狐禪」,譏曬或不屑一齒及之。這個寶貴的民族文評傳統,今亦斷絕。在《紅樓夢》這題目上,評者太多了,只「評點」形式也有多家。我總以為在此諸家中,從評筆法評章法來看、始終是只有一家予我的印象最深,即戚蓼生序本中的總評,尤其是後半部,精采倍出。我們如果借來,不但大可啟牖我們的靈智,提高自身對雪芹文筆的欣賞能力,也有益於領會我們這個民族在藝術方面是何等地自有奇珍,不應捨己從人,總是搬弄別處的東西,奉為圭臬。

前章我曾舉示一點:書到鳳姐病休、探春暫替之後,直至夜壽怡紅這一階段(實為「六九」之數以後的「七九」大段落),雪芹的筆致一變,特為精采。巧得很,也正是這一大段中的總評,也將重點傾側到文章藝術的角度上去了。這個現象恐怕也非偶然巧合,其間當有尚未發掘的文藝寶藏,有待後人再為講清道理。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在全書中為特異文情,其理、趣、驚、險,場面之奇突,氣氛之緊張,與遭笞撻那一回堪稱相埒,而境界之高或有過之。我們如何評賞這種天地間獨一無二的文字?且聽那位尚未考知名姓的先生〔1〕評道:作者發無量願,欲演出真情種,性地圓光,遍示三千(指大千世界),遂滴淚為墨,研血成字,畫一幅大慈大悲圖。

你怎麼理解這種「文評」的意義?不習慣?不太懂?——難以「接受」?要知道這幾句話,誰也說不出,其力千鈞。似乎離開了評文,實則這才探到了為文的最深根本。這僅僅是一男一女兩個「戀愛」的間題嗎?這是對寶玉的真理解,對「情種」的真註腳——大慈大悲的心腸,滴淚研血的心情,來寫一種無以名之的(故只好借用佛家詞語,莫要錯會本旨)、最極博大的愛才惜人、悲天憫世的胸懷——此即本書開卷大書交代「大旨談情」的那個「情」字的真實意義。

如果你認為這講得太「玄虛」了,只願從人間一般男女愛情的角度去欣賞,那麼就在這兒也還是大有可評可思之處,故那回後又另有總評,說道:寫寶玉黛玉,呼吸相關,不在字裡行間,全從無字句處,運鬼斧神工之筆,攝魄追魂。令我哭一回,歎一回,渾身都是呆氣!

讀讀這樣的文評,乃覺今日之評家何必一定要板起面孔,搬弄一些土洋教條,來「訓示大眾」?我們用別的方式。能像他說得這麼懇切動人嗎?

同回,曾涉寶釵與岫煙一段對話,此位評家就又重筆評云:寫寶釵、岫煙相敘一段,真有英雄失路之悲,真有知己相逢之樂!時方午夜,燈影幢幢,讀書至此,掩捲出戶:見星月依稀,寒風微起,默立階除良久。

是可見其人之不俗,他讀《紅樓夢》的注意點與感受區,並不與後來流行的世俗眼光相同,因為那時他還受不到程、高偽續的壞影響。

如今且多看幾條,他對雪芹文心筆致的體會——

用清明燒紙,徐徐引入園內燒紙。較之前文用燕窩隔回照應,別有草蛇灰線之趣,令人不覺。前文一接,怪蛇出水;後文一引,春雲吐岫。

道理徹上徹下,提筆左瀠右拂,浩浩千萬言不絕。又恐後人溺詞失旨,特自注一句以結穴,曰誠,曰信。杏子林對禽惜花一席話,彷彿茂叔庭草不除襟懷。

此乃戚序本第五十八回《茜紅紗真情揆癡理》一回的評語。看他又賞筆法,又品意味,兩者交融,並無違隔。

山無起伏,便是頑山;水無瀠洄,便是死水。此文於前回敘過事,字字應;於後回來敘事,語語伏:是上下關節。至鑄鼎象物手段,則在下回施展。

蘇堤柳暖,閬苑春濃;兼之晨妝初罷,疏雨梧桐,正可借軟草以慰佳人,采奇花以寄公子。不意鶯嗔燕怒,逗起波濤;婆子長舌,丫環碎語,群相聚訟:又是一樣烘雲托月法。

此評鶯兒、春燕一回書文也。

前回敘薔薇硝,戛然便住。至此回方結過薔薇案,接筆轉出玫瑰露,引出茯苓霜——又戛然便住。著筆如蒼鷹搏兔,青獅戲球:不肯下一死爪。絕世妙文!

以硝出粉,是正筆。以霜陪露,是襯筆。前必用茉莉粉,才能搆起爭端;後不用茯苓霜,亦必敗露馬腳。——須知有此一襯,文勢方不徑直,方不寂寞,寶光四映,奇彩繽紛!

你看他對這第六十回的繁筆巨幅,複雜情狀,是用什麼見識去分析去體會?用什麼詞語去讚歎欽服?這一切,都是民族的{註:此三字下有著重號},中華獨創的美學系統。他講究的正筆襯筆,可與擊鼓的「鼓心」、「鼓邊」法合參。正筆並不等於死筆板筆呆筆,這區分切莫弄混了。鷹搏兔,獅弄球,俱是活爪,並非「一拳打死」。「打死」的做法,就沒了「戲」可看,即無復藝術可賞。比如禪家,師徒以對話傳道,也講「參活句」,最忌「將活龍打作死蛇弄」。中華的文藝美學的靈魂就是永遠將文藝——從創作到評賞,都當它是一個活生生的對象來看待對待,有血有肉,有經有絡,有生機流轉,有精神靈魄,而不是像上「生理」課那樣「解剖青蛙」的辦法去認識一個死東西的「構造」。

評論《紅樓》藝術,此為要義之首。再看——

數回用「蟬脫」體,絡繹寫來,讀者幾不辨何自起,何自結,浩浩無涯,——須看他爭端起自環哥,卻起自彩雲;爭端結自寶玉,卻亦結自彩雲。首尾收束精嚴,「六花長蛇陣」也。識者著眼。

這真一點兒不假。收束,不是現代用法的「煞尾」義,而是「穿著裝束紮裹」,用穿衣打疊以喻文事安排組構。精嚴是絲毫不得草率隨便,含渾疏落。比如五十四回(上半部也)以前,事情雖然也十分紛繁,但畢竟段落較為可分,如秦殯、省親、魘魔、詩社、兩宴……直到除夕元宵,是大致看得清爽的;而書到這數回,那真是大波細漪,環環套套,鉤聯回互,莫見涯涘,而且筆勢健飽,不但無懈,精采愈出!是何神力?無怪乎那評者說是「六花長蛇陣」,妙極了!我想用「洋話」術語名詞來說,就索然寡味了吧?

書至第六十二回,有一總評:

寫(諸案紛擾)尋鬧,是賈母不在家景況。寫(寶玉生辰夜間)設宴,亦是賈母不在家景況。如此說來,如彼說來,真有筆歌墨舞之樂!

這又表明一個道理,欲評文,先須解事——即要明白所寫的時代、環境、背景、規矩、習俗……。家長們有事他往,家下種種事態便乘隙作發;書中人物有云:「近日家反宅亂的」,一語點破,不然者何以上半部書中無此痕跡。弄不清事情的實際,空評文字,必難切中肯綮 。

看湘雲醉臥青石,滿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雲笙月鼓而簇擁太真者。

觀此,又令人感到,評文者本身也得「能文」才好,人家比方出來的,咱家就不會,說不出來。所以體會《紅樓》藝術,雪芹文心筆境,買際上也是一種極好的中華文化的高層次的素養的問題。

第四十一回攏翠庵品茶,總評云:

劉姥姥之憨,從利。妙玉尼之怪,圖名。寶玉之奇,黛玉之妖,亦自斂跡。是何等畫工!——能將他人之天王,作我衛護之神抵,文技至此,可為至矣!

此深層烘托之義也。在筆法的欣賞中,逐步地將目光放寬時,就發現了還有章法的一大課題。筆法章法,有分也有合,這才是中華文評的傳統敘述美學觀。

此回(第四十九回)原為起社,而起社卻在下回。然起社之地,起社之人,起社之景,起社之題,起社之酒餚:色色皆備。真令人躍然起舞!

今天的人,只會說「做準備」,那是毫無意味的呆話死語,與文學藝木是兩回事,豈得相混?

詩詞之俏麗,燈謎之隱秀,不待言。須看他極整齊——極參差,愈忙迫——愈安閒;一波一折,路轉峰回;一落一起,山斷雲連。各人局度,各人情性都現。至李紈主壇,而起句卻在鳳姐;李紈主壇,而結句卻在最少之李綺。——另是一樣弄奇。

最愛他中幅惜春作畫一段,似與本文無涉,而前後文之景色人物,莫不筋動脈搖;而前後文之起伏照應,莫不穿插映帶:文字之奇,難以言狀。

這樣賞文評文法,後世可還能遇否?我們「讀」《紅樓夢》,又是注意些什麼文藝的美處?你盡可以不都同意他的看法,但你拿出什麼來足以取代自己民族的那樣的文評傳統?

此回(第五十一回)再從詩詞著色,便與前回重複,且又是一幅即景聯詩圖矣,成何趣味?就燈謎中生一番譏評,別有清思,迥非凡艷。

閣起燈謎,接入襲人了,卻不就襲人一面寫照,作者大有苦心:蓋襲人不盛飾,則非大家威儀;如盛飾,又豈有其母臨危而盛飾者乎?在鳳姐一面,於衣服、車馬、僕從、房屋、鋪蓋等物,一一檢點,色色親囑,既得掌家人體統,而襲人之俊俏風神畢現。

文有數千言寫一瑣事者:如一喫茶,偏能於未吃以前、既吃以後,細細描寫。如一拿銀,偏能於開櫃時生無數波折;平(秤)銀時又生無數波折。——心細如髮!

這才夠得上是一個《紅樓》讀者的資格的人,看得見,說得出。如此方是雪芹獨擅的絕藝的知音。當然,也可以同時指出:這種寫法,卻拱衛著一個「暗鼓心」:專從側面寫出襲人在家時一切經手操持妥貼,別人只覺這都「自然而然,沒啥稀奇」,一旦此人一離開,什麼都不熟悉了,什麼都外行而生疏得很,須從頭「摸索」了。這一點,全從晴雯,麝月二人身上「反折」出來。前面講過「背面傅粉」之法,於此再作溝通,多麼令人可思可悟。

此回(第五十二回)前幅以藥香花香聯絡為章法,後幅以西洋鼻煙、西洋依弗哪藥、西洋畫兒、西洋詩、西洋哦囉斯國雀金裘聯絡為章法。極穿插映帶之妙。

寫寶玉寫不盡,卻於僕從上描寫一番,於管家見時描寫一番,於園工諸人上描寫一番。園中,馬是慢慢行;出門後,又是一陣煙!大家氣象,公子局度如畫。

說「如畫」,不錯;但於今日之人,作喻就可改說如「活動片(movie 電影)」了。評者確實是個善體能言之人。當然,若讓我補充,則這些描寫,皆是預為後文寶玉貧困時的對比反跌而設。不過此義須容另章再講。

如今且看書文寫到「盛極」頂點處的評論:

敘元宵一宴,知不敘酒何以清,菜何以馨,客何以盛,令何以行(注意四句是韻文——引者),先於香茗古玩上煊染,几榻座次上鋪敘,隱隱為下回張本,有無限含蓄,超邁獺祭者百倍!

獺祭,指翻書引典,死板堆砌——以充富麗,而實寒儉淺陋,雪芹與此迥異,俗常不識此理,總以為他專善鋪陳富貴繁華,即以為與「獺祭」是一回事了。

前半整飭,後半疏落,濃淡相間。祭宗祠在寧府,開夜宴在榮舟,分敘不犯手。是作者胸有成竹處。

然後他指出此回有三個層次,隨讀者之淺深而識解不同。此回一過,便到第五十四回了,看他如何感受?

……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塊壘,畫一幅行樂圖,鑄一面菱花鏡,為全部總評。噫!作者已逝,聖歎雲亡,愚不自諒(量),輒擬數語,知我罪我,其聽之矣!

真是佩服讚歎,感慨悵惘,百端交集〔2〕。此一重批,結束上文。下面是第五十五回了,你聽他說——

此回接上文,恰似黃鐘大呂後,轉出羽調商聲,別有清涼滋味。

寥寥數語,重要異常:蓋書到此際,正是上下兩半部的分界處,內容、氣氛、筆調、情味,一下子都變了!

這是何故?這就該講到雪芹原書的整體結構大法則的問題了——也就是《紅樓》藝術的另一種極大的特殊創造,在所有文學中也堪稱並無鑄匹的唯一奇例。

〔1〕此評者於第四十一回前署名「立松軒」。我於《蒙古王府本序言》中推測其人可能為佟氏之後人。但尚待佐證。

〔2〕此指賈母批評歷來佳人才子俗套的一篇議論。過去評論者,因受了程、高本的欺蔽,總以為這是預示她反對「寶黛愛情」,這真是最大的歪曲篡亂。戚本此評,是符合雪芹原意的。賈母與鳳姐都是寶黛關係的維護者,破壞它的只是趙姨娘和邢夫人那邊的一黨壞入。抄檢大觀園,主唆者為王善保家的,她正是邢夫人的親信,而抄園的目標實在「嫌疑犯」林黛玉。然則,請看邢氏之親媳王熙鳳,在全部過程中的態度與表現,最是分明,不知有些評家何以那麼容易被程、高騙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