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啟蒙時代——「殆將有變」

二 啟蒙時代——「殆將有變」

二 啟蒙時代——「殆將有變」

曹雪芹小傳

二 啟蒙時代——「殆將有變」

   

曹雪芹是生活在哪些年月裡的一位文學藝術家呢?雖然大家對他的生卒年份都還有所爭論(註:參看書末補注。),但是可以粗略地說:他是生活於公元十八世紀的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就是清代的雍正一朝和乾隆朝的前半的這四十年左右的那一段歷史時間。

從全世界看,曹雪芹的出生時期是在歐洲沙皇俄國等國家瓜分瑞典的"北方戰爭"(The Northern War)終了和俄國彼得大帝死亡之際;他的去世的年頭就是與英、法的美、印殖民地戰役緊密相關的"七年戰爭"(The Seven Years'War)終了、巴黎條約訂成之次年(註:這是根據"癸未說"、即曹雪芹卒於一七六四年二月一日而講的。參看書末補注及第三十節。)。曹雪芹幾歲的時候,牛頓(Newton)逝世;他死去的那一年,瓦特(Watt)發明了蒸汽機。曹雪芹二十多歲的時候,孟德斯鳩(Montesquieu)、狄德羅(Diderot)、伏爾泰(Voltaire)以及其他"百科全書派"學者和文學家的著作正在紛紛問世;他去世的前二年,盧梭(Rousseau)出版了他的《社會契約論》(LeContract Social)。曹雪芹死後十一年,美國獨立戰爭興;他死後二十五年,法國大革命起。 在歐洲,這正是資產階級革命前夕,各種反對封建、專制、教會等舊制度的新思潮正在洶湧澎湃、歷史上的偉大著作正在產生的"轉折"年代。 那時候的中國,還是一個基本上閉關自守的強大的封建皇權國家,社會結構當然也是封建的古老社會。但在這時,卻產生了曹雪芹這樣的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說家。上面的幾筆粗線條的鉤勒,是想把曹雪芹的生活時間放在"世界大事年表"上來看一下"位置""座落"的意思。不消說,我還並沒有暗示曹雪芹的思想是否曾受歐洲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啟蒙"思潮的影響的含意。我們瞭解,在前此階段,從明末到清初,天主教徒來華所輸入的"西學",一點也不曾包括著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的新科學、新思想,完全是代表封建教會的正統經院哲學;這因為那時的耶穌會本身就是捍衛舊勢力、舊傳統的迫害"異端"改革的堡壘,它不會也不可能把當時進步科學和自由思想傳入中國。至於當十八世紀初,即使有了海外商人到中國口岸來,是否就可能馬上及時地把當時的新思想傳播過來,而且發生了相當的影響,恐怕也是尚待研究的問題。探討曹雪芹的思想根源,首先還要從解剖清初時代封建中國的社會結構下手。但是,我們這裡把目光放大些,先對照東西兩方的情況看一看,也饒有意味。

從封建中國看,那是滿洲貴族清代統治者從東北入關已然八十年到一百二十年的時期。這正是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裡說的:"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赫赫揚揚,已歷百年",可說是若合符契。清人入關以後,以實際上的創業、掌權者多爾袞為代表(包括他的兩個弟兄多鐸,阿濟格),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隨後出現了康熙大帝,這才是"治績"的真正開始;接連而來的雍正、乾隆兩朝皇帝,也都是非常傑出的政治、軍事家,儘管他們也是封建統治者,但和明朝的皇帝相比,特別是從整個歷史來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施政,在團結我們多民族的偉大古國和抵禦外來侵略上,是有其不可低估的功績的。歷史學家一向稱這三朝為"盛世",至少說明了歷史的一面。但是,到乾隆時期,那也確實有了"強弩之末"的徵兆。盛世之中,危機四伏,險象環生,孕育著時代的推遷變化。我不是清代史專門家,很難作出高度概括的科學論析,還只能用譾陋的辦法試行解說,比如,你讀包世臣(他以書法理論家著稱)的《藝舟雙楫》,讀到一篇《再與楊秀子書》,裡面就有這麼一段話:

世臣生乾隆中,比及成童,見百為廢弛,賄賂公行,吏治污而民氣鬱,殆將有變:思所以禁暴除亂,於是學兵家。又見民生日蹙,一被水旱,則道殣相望:思所以勸本厚生,於是學農家。又見齊民跬步即蹈非辜〔老百姓一邁步就會陷入本來並無過錯的犯"罪"之災〕,奸民趨死如鶩而常得白金〔壞人紛紛干可犯死罪的壞事,卻能發財享福〕:思所以飭邪禁非,於是學法家。……

包世臣實生乾隆四十年(1775),不過是曹雪芹卒後十一二年,你看,這就是那時候的文人(當然他的立場觀點是從屬於封建統治階級的)記下來的親切感受,他似乎不會無緣無故地去污蔑他自身所處的那個盛世,(至少有一部分)應屬可信。那麼再拿曹雪芹寫在《紅樓夢》開篇的那段話"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來對照看,又何其不無相似之點。

在這個盛世之中,有頭腦的人,或者說"有識之士"當時就感到"殆將有變"。這種變,大約在包世臣說來不過還是只指那些揭竿而起的"暴亂"而言;然而"民氣"既"鬱",必然會包括著思想的問題。我們為了理解曹雪芹,特別注意的倒是側重在這後一點,在這個即將有變的時代,偉大的文學家--首先是思想家的曹雪芹,他的感受不會反而不如包世臣這一類型的文士。

非常負慚抱憾的是,我對圍繞著曹雪芹的這個時代的思想界,並無任何知識,因為這只靠"查"史書是查不到的,需要自作專門的刻苦的研究,而我沒有能力去作。同樣,圍繞著《紅樓夢》的那一時代的通俗文學(小說、劇本、民歌俗曲……)的情況,也是基本無知。因此,我無力在這一方面進行"鳥瞰",並加介紹,而這卻是十分重要的。我仍然只能查"歷史年表",看到的是:在曹雪芹卒後的二十八年,乾隆作成他的《御制十全(武功)記》,而此記作成的第四年,自湖北開始、後來遍及數省的白蓮教也就正式起來了.

"乾隆盛世",是看似極盛而潛伏著"有變"的危機的由盛至衰的轉捩點。這種時代的徵兆氣機,敏感的偉大文學巨人曹雪芹好像是感到了。這正有點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註:《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