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條脂硯齋批語看《紅樓夢》的主題思想
《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是什麼?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二百年來人們見仁見智,各種說法漫天飛,搜羅起來不下有數十種之多,新說法又不斷湧現,彼此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在中、外文學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其實,《紅樓夢》的主題思想脂硯齋已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了,我們何必再去作毫無意義的爭論呢?
對於《紅樓夢》的主題思想,脂硯齋是怎樣告訴我們的呢?
書中第七回秦鍾初次露面,脂硯齋對他加了如下一條批語:
古詩云:「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便是此書大綱目、大比托、大諷刺處。」批語中的「此書」當然指《紅樓夢》;「此書大綱目」當然指《紅樓夢》的綱領或要點,也就是《紅樓夢》的主題了。由此可知《紅樓夢》的主題是寫一位姓秦名玉的姑娘出閣嫁了人家。這當然是隱喻之詞,所以脂硯齋隨後說:《紅樓夢》的主題可以用秦玉姑娘嫁人來作最恰當的比喻(即批語中的「大比托」 )。脂硯齋還告訴我們:秦玉姑娘嫁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即批語所說的「大諷刺」 )。我們只要把「秦玉姑娘嫁人」這件事搞清楚,《紅樓夢》的主題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應怎樣解釋「秦玉姑娘嫁人」這件事呢?
筆者認為,解釋這件事並不困難,因為「秦」可指華夏或指漢人,在一般工具書裡都可查到;而「玉」呢?我們知道傳國玉璽是華夏政權的象徵,它就是現今我們所說的國家的印把子。所以「秦玉」二字就是指華夏政權,也就是指華夏這個國家。
在封建社會,姑娘出閣嫁了人家,就要改從夫家的姓,成為夫家的人,服從夫家的家規。其行動受管束,人格被降低,勞力受剝削,於是形同奴隸。曹雪芹生活於明亡於清的時代,也就是華夏亡國的時代, 漢人由姓明改為姓清,漢人被強制剃髮易服,成為低頭滿人之下的被征服者。滿人不事勞動,卻過著優越的生活,完全由漢族勞動人民來供養。至於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掠奪與剝削,史書有載,不消多說,這種情況,用封建社會姑娘出嫁至夫家的遭遇,比喻漢人亡國後的情況不是很恰當的麼? 由於人口近億,並且實力強大的明朝,卻亡於一個人口不足百萬、實力弱小的小國,這就是「大諷刺」了。
綜上所述可知,脂批所說的「秦玉姑娘嫁人」是隱指明亡於清,也就是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華夏古國的滅亡,這就是《紅樓夢》的「大綱目」。除以上解釋外,我們還能有其它的解釋嗎?
《紅樓夢》的主題既然是寫明亡,那麼反清與悼明之亡必然是這部書的主要內容。
曹雪芹雖然是漢人,但卻是入了旗的,他怎能反清?
我們知道曹雪芹的入旗是因其先人的居地被清朝佔領,其先人被俘,成為滿人的奴隸,這樣才入了旗,並且世代為奴。曹雪芹是一個具有強烈的、光榮華夏民族意識的人,加之他的高傲性格,他哪能甘心做異族的家奴!因此他具有反清思想是必然的。也有人說:當曹雪芹那個時代,清朝統治中國已歷百年,入了旗的漢人都已「滿化」,不會有反清思想了。這一說法值得研究,我們用現實例子加以質疑:當前外籍華人已分佈於全世界,有許多家族在國外生活已歷數個世代,遠超過百年,他們都應當「洋化」了。然而他們中很多人卻堅守本民族傳統,熱愛祖國,不少人每年不遠萬里回國祭祖、祭掃皇帝陵墓、祭奠孔子等。這應如何解釋?過去英國統治印度已超過百年,為什麼還會出現一個反英的甘地?而且追隨甘地的印度人何止千千萬萬!像印度這樣的例子,當今世界上還有很多。那麼清朝統治入旗的漢人一百年,就不會出現一個反清的曹雪芹!雪芹之後的嘉慶朝,入旗的漢人官員曹綸參加漢人創立的天理教,共謀在京發動反清政變,事洩被處死。這是清朝統治中國超過百年後,入旗漢人反清的一個顯著例子。類似例子還有很多。怎能說入了旗的漢人經過清朝統治一百年就不會反清了。
當然,時至今日滿漢兩族已融合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各民族都是國家的主人,已不存在誰統治奴役誰,和誰反抗誰的問題,這和曹雪芹那個時代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是毋庸多說的。
《紅樓夢》主題既然是寫反清與悼明之亡,可是這部書的內容不就是賈寶玉在大觀園內與林黛玉、薛寶釵等少女們寫詩、作賦、填詞、造謎語麼?再不然就是打打鬧鬧、啼啼笑笑,哪裡有什麼反清悼明的影子?但我們應充分理解曹雪芹所處的那個文字獄恐怖時代,如果《紅樓夢》被發現有反清悼明內容,那麼粉身碎骨的將不僅曹雪芹一身一家,而且還會禍連九族,所以曹雪芹必須將此書義旨深而又深的隱藏起來,因此要想找出《紅樓夢》這種犯大禁的內容,也是不容易的。百年來,根據這部小說文本的特殊性、根據它對觸忌清朝的隱微表露、根據一些脂批的指引,認定《紅樓夢》是反清悼明政治小說的索隱派,雖然前仆後繼地去探尋這部書背後的這一隱秘,但始終未能獲得公認的突破。
當然,曹雪芹寫作《紅樓夢》不是要人們絕對看不出這部書的義旨的,否則就失去他寫作這部書的根本用意了。為了使人們破解這部書的犯禁義旨,他在書中留有突破口,我們只要從突破口切入,就會得到全面突破。
破解《紅樓夢》義旨的突破口有兩個,一為《姽嫿詞》,是有關反清的;一為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謎,是有關悼明之亡的。我們先研究第二個突破口。
《紅樓夢》與 《桃花扇》有著密切關係。我們知道《桃花扇》是以侯方域與李香君二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從側面反映出南明之亡的前因後果 ,從而告訴人們:明代三百年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這一問題,所以《桃花扇》與悼明之亡有關,因而《紅樓夢》也就與悼明之亡有關了。《紅樓夢》與《桃花扇》有關,是借助第五十一回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謎透露出來的,因為這十首詩謎中的八首是用隱筆採取《桃花扇》的某些內容編製成的。今說明如下:
我們首先研究其中第八首《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裳尚有香。
這首懷古詩謎是根據《桃花扇》有關史可法的一些劇情編製的。據《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的敘述,史可法於清軍攻破揚州後,他縋城而出,急奔南京去保駕。但渡過長江後,遇到柳敬亭、老贊禮、侯方域三人,從他們口中得知皇帝(福王)已出逃,絕望之餘,史可法脫掉靴、帽、袍服,跳入長江自殺。柳敬亭等人見史可法脫下來的衣裳裡面滿是印著史可法官銜的朱印,即「欽命總督江北等處兵馬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衣裳由老贊禮保存起來,欲將其埋葬於揚州梅花蛉史可法點兵之處。在續四十出《餘韻》中,柳敬亭問老贊禮史可法的衣冠後來怎樣處理的。老贊禮答曰:
後來約了許多忠義之士,齊集梅花嶺,招魂埋葬,倒也算千秋盛事,但不曾立得碑碣。
根據以上敘述我們對照《馬嵬懷古》
第一句:「寂寞脂痕漬汗光」
由於史可法衣裳裡面滿是朱印痕跡。過去印油(俗稱印色或印泥)都是用銀朱與油脂調和而成,印字及其周圍有明顯油脂痕跡,因此「寂寞脂痕」是代指史可法自殺前脫下來的、永不再穿的、帶有朱印油脂痕跡的衣裳。「漬汗光」是說衣服被汗水濕透。這一句總的是說:史可法由揚州奔走而來,他脫下來的衣裳已被汗水濕透了。
第二句中的「溫柔」,是代指人的軀體,因為活著的人的軀體都是溫暖的柔軟的。「付東洋」也就是常說的付諸東流,此處可作毀滅講。這一句是說史可法跳入長江自殺,毀滅了自己。由於長江流入東海,史可法的遺體要流入東海的,所以「付東洋」是很巧妙的雙關說法。
第三、第四句是說史可法留在揚州梅花嶺的衣冠塚,供後人瞻仰、紀念,流芳千古。
在《紅樓夢》裡,有關史可法的事還有許多,今舉兩例:
第三十回有「齡官劃薔」一事。書中說「薔」字為十八筆,但「薔」字正寫正該為十七筆,多少年來引起人們的探討、質疑,始終未能得到澄清。其實齡官在地上所劃的字不是「薔」,而是「史可法」三的字!這三個字不多不少恰為十八筆。作者借許多事暗示「劃薔」一事與史可法有關。例如:史可法沉江而死(《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是在五月,而齡官劃「史可法」是在端陽節前一日,也是五月。端陽節為愛國者屈原投水自殺的日子,這與史可法的情況相似,可見作者在此處是用屈原投水自殺點出史可法的沉江自殺來;齡官被大雨淋濕而全然不覺,仍在地上劃字不止,豈非在水中劃字!原來這為暗示史可法之死於水,而齡官(其實是作者)在哀悼他;表面上齡官哭泣是為想念賈薔,但賈薔就在她身邊,她的哭泣就毫無道理。這說明齡官之哭完全不是為了賈薔,而是為了哀悼某一個人——當然就是史可法了。另外一點,寶玉在大雨中跑回怡紅院,高聲叫門,丫鬟們卻聽不出是他的聲音,這可能嗎?後來襲人為他開了門,他把襲人踢了一腳。其實這是曹雪芹踢讀者,恨他們聽不懂自己的話,不理解「劃薔」這篇文字的真義。第一百十七回邢大舅借說笑話罵賈薔,應是針對「劃薔」一事而發的。這個笑話最後說道:「我打量是真牆,哪裡知道是個『假牆』」。作者借「牆」「薔」諧音,指點出齡官劃的「薔」不是「薔」字,應是別的字。
通過以上對「劃薔」隱義的論述,我們可約略窺出曹雪芹表達危險政治意蘊的方法。
由於「薔」字可暗指史可法,所以賈薔便與史可法有了聯繫,有時他可代指史可法!如此就可解開有關賈薔一條長批之謎。
第十八回對賈薔有一長批,是取自庾信的《哀江南賦序》。今節錄其文如下: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是知併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烏呼!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不免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淒愴傷心者矣!
這一批語加於賈薔身上可以說是荒謬的。現在我們知道賈薔可以代表史可法,問題就解決了。史可法受命督師江北以抵禦清兵,但其部下的軍閥們飛揚跋扈,不受鈐束,而且內訌不已,互相殘殺,因而被清軍各個擊破予以屠戮。致使福王政權一年之內垮了台,南明很快被清消滅。批書人借賈薔而說史可法以寫出此批,那就非常對景了。
下面我們研究第四首《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一首主要是根據柳敬亭的某些故事內容編製的。在續四十出《餘韻》中,柳敬亭、蘇昆生、老贊禮三人在江邊談論史可法、黃得功、左良玉三位南明將帥之死。因為這三位將帥都握有重兵或兵權,關係當時南京福王政權的生死存亡,所以作者將他們三人都比做漢朝的齊王韓信。這就是第二句「三齊位定蓋棺時」中的「三齊」一詞的含義。句中的「蓋棺」,即所謂蓋棺論定,是指一個人去世後,人們對這個人的最終評價。「位定」是指對這個人評價的高低。根據柳敬亭等所言:史可法由許多忠義之士,齊集梅花嶺,招魂埋葬,算是千秋盛事;黃得功由村中父老檢骨殯殮,起了一座大大墳塋,好不體面;而左良玉則是由他的兒子左夢庚扶柩回去了。可見這個「位定」高低順序是史、黃、左。當他們談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奉命捉拿山林隱逸之士的皂隸徐青君正佯睡在旁,竊聽他們的談話,隨後要捉拿他們。第一句「壯士須防惡犬欺」就是指的這件事。第三句「寄言世俗休輕鄙」:這是說休要輕視柳敬亭是個窮說書人,但他卻是一位深明大義、受到復社文人和左良玉敬重的人。第四句中的「一飯之恩」應指柳敬亭以說書人身份為左良玉門下食客一事。「死也知」是指柳敬亭的話:「左寧南是我老柳知己,我曾托藍田叔畫他一幅影像,又求錢牧齋題讚了幾句;逢時遇節,展開祭拜,也盡俺一點報答之意。」
第五首是《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盡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這一首是諷譏那些改變節操求仕於清的明朝文人名士的,詩中最關鍵的一個字是第三句中「風流號」的「號」字。這個「號」是暗指科舉考場的號捨。科舉制度的鄉試,需經多日才能完場,應試者都要食、宿於其內,不得外出。其居室稱為號捨。號捨有採用數字編號的;也有使用文字編號的。《廣陵懷古》第三句「風流號」的「號」字,即是暗指考場的號捨,「風流」二字是號捨名,它可以牽合隋煬帝風流天子稱號,為「號」字的真實含義作掩護。
明白了「號」字的真意,這首懷古詩謎的內在含義就很容易解釋了,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句話來概括這首詩謎所暗中表達的意思:明亡之初,一些文人名士鼓噪要傚法夷齊,堅決隱居而不仕於清。但轉眼之間,這些人怎麼樣了呢?他們為了攀登士途卻擠滿了清朝的考場,惹得場外人議論紛紛。這首詩謎暗隱柳,應是作者暗刺這些人都是經霜先凋的蒲柳,而不是能耐歲寒的松柏。《桃花扇·餘韻》有徐青君的話:「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識時務的俊傑,從三年前俱已出山了。」應與此詩謎有關。
第九首《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這一首應出自第二十六出《賺將》。其內容為:在南明抵禦清兵的黃河防線上,總兵許定國因事受到元帥高傑的責罵。許的夫人侯氏竟定計將高傑騙入許營加以殺害,然後強迫許定國投奔清朝,偷引清朝兵馬踏冰渡河,使這一道防線不戰而潰。
這首詩謎的前兩句是指侯氏夫人,說她絲毫不懂得國家民族大義,因睚眥小怨,竟出此毒計,強迫自己的丈夫接受,以致殺了高傑,獻了河防。後兩句是指許定國,說他受妻子的擺佈,跟著她走向叛國的道路。
《賺將》這齣戲在《紅樓夢》裡反映特別強烈,有好幾處地方都提到這一事件。今舉一例:
第三十八回有薛蟠說的四個「女兒」就是罵許定國與侯氏夫人的。根據《賺將》所述,侯氏夫人定計將高傑誆騙至許的駐地睢州,於察院公署首先將高傑的隨從人員殺害。高傑見事不妙,急忙跳上屋樑,然後頂破房蓋鑽了出去,躲到房上。許營的人要用箭射死他。高見無可脫逃,只得跳下房來被殺害。現在我們揭秘薛蟠說的四個「女兒」,這四個「女兒」都是暗指侯氏夫人。第一句:「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因為許定國受妻子擺佈,毫無丈夫氣,所以稱他為「烏龜」;另一方面,侯氏夫人投奔清朝,,好像與清朝私通,所以許定國也就是「烏龜」了。第二句:「女兒愁,銹房鑽出個大馬猴。」這是指高傑被殺前,將察院公暑房蓋頂開個洞鑽了出去,躲到房上這件事。第三句:「女兒喜,洞房花燭朝慵起。」這是罵侯氏夫人投奔清朝如同改嫁一樣。因為前面說她「嫁了個男人」,後面又說她「洞房花燭」,其用意就很顯然了。最後一句是用髒話辱罵侯氏夫人甘受異族的統治、壓迫。
由於薛蟠的無文化與粗魯,又是「薛大傻子」,他說這些粗話、髒話符合他的水平,因而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也是作者掩蓋危險政治內容的一個方法,也使我們體會到雪芹表達這種危險內容的巧妙。
第十首《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此詩謎前兩句是說侯方域;後兩句是說李香君。前者出自《聽稗》一齣戲。《聽稗》的開頭是復社文人侯方域、陳定生、吳次尾相約出遊賞春。戲文中有四首《懶畫眉》,其第二首中有「怕隨梅柳渡春江」的句子。這首詩謎首句「不在梅邊在柳邊」即是暗指這一句的,它是代指侯、陳、吳三人游春一事。第二句是說:他們三個人當中,誰將得到李香君的愛情?第三句取自《寄扇》。其內容是:李香君托蘇昆生將用自己的血點染成的桃花扇遠寄給侯方域,並期望來年春天桃花時節能和侯方域團圓(見《鴛鴦煞》),這就是第三句「團圓莫憶春香到」的意指。侯、李二人分別是在《辭院》一出,時間為癸未十月,正是離別秋天進入冬季,所以第四句說「一別西風」。從兩人分別到《寄扇》(甲申十一月),所歷時間為一年,這就是「一別西風又一年」的含義。
第六首《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棟樑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這一首是暗指左良玉的,最關鍵的一句是「桃枝桃葉總分離」。「桃」是為牽合詩題「桃葉渡」而虛設,那麼「枝葉總分離」指的是什麼?原來「枝」是指左良玉;「葉」是指他的兒子左夢庚。因為葉由枝生,以此用來比喻他們之間的父子關係。據《桃花扇》所述,左良玉雖曾給南明福王政權製造麻煩,但他還是忠於明朝的,但左夢庚卻率先發動反明叛亂,將左良玉氣死在戰船上(見《截磯》)。左夢庚隨即降清。這應是「枝葉總分離」的含義。第三句的「六朝」,是暗指南明;「棟樑」是指國家棟樑,即指南明將領。這一句是說:南明將領多數都和左良玉一樣,對抗朝廷、鬧內訌和互相殘殺,以致斷送了南明政權。第四句「小照空懸壁上題」,是指柳敬亭請人繪製和題贊左良玉的像,按時向其展拜一事(見前《淮陰懷古》)。其中「空懸」二字對左有譏貶的意思,是說他對保衛南明未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不值得人們敬拜。此詩第一句似指第三十一出《草檄》左良玉在江上操練水兵一事。
第七首《青塚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胸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笑,樗櫟應慚萬古羞。
這首詩謎應出自《餘韻》中的彈詞《秣陵秋》。在這首彈詞之前,有「照盲女彈詞唱介」幾個字,第一句的「茫」字當是「盲」字的諧音。此外,文人常用「明眸」「流波」形容美女的眼睛,那麼「黑水」「咽不流」即暗含盲女的意思。這是給讀者指點出這首詩謎出於《桃花扇》的哪個地方。第二句是指柳敬亭自彈自唱,抒發出對國事的悲憤與哀愁。第三句用漢朝畫工毛延壽因對王昭君挾私怨,因而愚弄皇帝使王昭君受害一事。在這裡是指福王信任奸相馬世英,而阮大鋮又憑借馬的權勢暗害復社文人以報私怨而說的。最後一句「樗櫟應慚萬古羞」:這是說福王與馬世英都是廢物, 一個昏君、一個亂相,僅一年時間政權就垮了台,斷送了國家最後半壁河山,應受到後人恥笑。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第一首《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這一首出自《入道》的前半出村民設壇祭奠甲申死難人物一事。第一句似指北京被義軍攻陷,明王朝結束。第二、三、四句應是說:書於紙牌上的皇帝的謚號和從死臣子的姓名、官爵,連同紙錢、錠錁一起被焚化。
在這十首懷古詩謎中,第二首《交趾懷古》與第三首《鍾山懷古》非出自《桃花扇》。《交趾懷古》是說鄭成功的;《鍾山懷古》前兩句是說董小宛、後兩句是說清世祖。因與《桃花扇》無關,恕不解說。
細味這十首詩謎後面那一大段書文,我們可以體會到這是作者告訴讀者,這十首懷古詩謎中有兩首的出處與其它八首不同,而且這兩首詩謎不一定就是最末兩首,這可作為《交趾懷古》與《鍾山懷古》非出於《桃花扇》的證據。
因受懷古詩來自《桃花扇》的啟發,我們於《紅樓夢》中仔細搜尋,就能找到大量有關《桃花扇》的內容:許多《紅樓夢》的內容取自《桃花扇》;許多脂批,特別是許多指點後四十回內容的脂批,例如「十獨吟」「鳳姐掃雪拾玉」「獄神廟文字」等,都只不過為了點出《桃花扇》的某一內容來而已。實際上,後四十回根本不存在這些內容。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也屬於這一情況。現僅就「十獨吟」與「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簡略說一說。限於篇幅,其它不能一一細說。
第六十四回對「五美吟」有脂批:「『五美吟』與後『十獨吟』對照。」很顯然,曹雪芹不可能寫什麼「十獨吟」。所謂「十獨吟」,其「十」,應是指《桃花扇》第十出戲,其「獨吟」,應指柳敬亭獨坐書場自吟自說,鼓板鏗鏘。侯方域走來,以為有人在聽他說書,及至進去一看,只見柳一人在內。二人相見,不禁哈哈大笑。脂批「十獨吟」即為點出《桃花扇》這件事。此外,筆者認為「五美吟」應是指《桃花扇》第五出戲中的「香扇墜」詩。由於李香君諢名香扇墜,所以此詩是詠李香君的,因之可稱之為「美人吟」。這應是「五美吟」的隱義。
《桃花扇》第十七出「拒媒」,寫南明新高官田仰欲出高價娶李香君作妾,被李嚴詞拒絕(李當時為侯方域守節)。馬世英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以為瞧不起他手下的官員,又在阮大鋮慫恿下,馬命人為田仰強娶李香君。但李抵死不從,鬧得不可開交。李的「媽媽」李貞麗只好代替她嫁了田仰。但田的嫡妻極為悍妒,容不下李貞麗,田只好將李賞與一老兵為妻。李貞麗已厭倦煙花,甘心與老兵白首偕老。這件事可稱為:因馬、阮伏下李貞麗與一老兵白首偕老的結局。但《桃花扇·尾聲》稱馬、阮為「麒麟楦」,因之此事可稱為因麒麟楦伏下李貞麗與一老兵白首偕老。這應是《紅樓夢》中的「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來歷。那麼為何稱李與老兵為「雙星」呢?原來李貞麗與老兵以船為家,二人共住黃河漕標報船上,老兵的職務是沿河傳遞文書。根據《荊楚歲時記》:張騫乘槎尋黃河源,竟進入天河,見到牛郎織女。從那以後,詞章家多以為黃河與天河相通,黃河也就是天河了。李貞麗與老兵共居黃河上,就像牛郎織女不受天河限制,在舟中團聚永不分離一樣,這就是「白首雙星」的真意。
《紅樓夢》有許多改頭換面的《桃花扇》內容;許多脂批也都暗指《桃花扇》的某些內容,以上所舉僅是個別例子而已。第一回有批語:「畫的雖不依樣,卻是葫蘆。」當是指這種情況而言的。
《紅樓夢》中還有多處悼念崇禎皇帝的地方。今舉兩例:其一、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寫寶玉於清明節祭奠亡人的日子對著一棵大杏樹燒紙作祭奠。從表面看,燒紙的是藕官,而且也不是對著大杏樹,但從寶玉的話:「我昨夜作了一個夢,夢見杏花神和我要一掛白紙錢,不可本房人燒,要一個生人替我燒了,我的病就好的快。所以我請了這白錢,巴巴兒的和林姑娘煩了他來,替我燒了祝贊。……」這就點出是寶玉對著大杏樹燒紙作祭奠了。那麼祭奠的是誰呢?我們知道崇禎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樹上。過去皇帝所到之處稱為「幸」某處,崇禎吊死在一棵樹上,不僅是「幸」這棵樹,而且是「大幸」這棵樹了。書中所謂的「大杏樹」,其實是「大幸樹」的諧音。寶玉對著這棵大杏樹(大幸樹)作祭奠,表明所祭奠的就是崇禎皇帝;其二、第二十六回薛蟠於五月初二日宴請寶玉。書中卻說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這一差錯絕非作者失誤,因為《紅樓夢》是作者耗費十年功夫才寫成,而且經脂硯齋反覆閱讀並加上批語,怎能出現如此大的差錯呢?筆者認為,這也是為了祭奠崇禎!我們知道崇禎死於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按舊習俗,人死後每隔七日為忌日,要祭奠一次,至七個七日為止。那麼崇禎第一個忌日為三月二十六日,第二個忌日為四月初三日。書中將五月初二日的次日,即五月初三日,說成是四月二十六日,暗示月份應倒退一個月,也就是說五月初三日應為四月初三日;四月二十六日應為三月二十六日。這就完全符合崇禎的兩個忌日了。所以薛蟠為宴會準備的鮮藕、西瓜、暹羅豬等物品,是為祭奠崇禎用的,因為這些東西適合作為祭品用。作者祭奠崇禎為什麼在其忌日,而不在其死亡的日子即十九日呢?很顯然,這是因十九這一日子太敏感,易使人聯想到崇禎之死的緣故。順便指出,林黛玉哭泣並口占《葬花吟》,以及所謂的「餞花節」,都是在四月二十六日,這就值得我們思考了。
下面我們研究《姽嫿詞》的反清用意。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的「老學士閒征《姽嫿詞》」是一節很激烈的反清文字。《姽嫿詞》的故事應出自《聊齋誌異》卷四的《林四娘》或《池北偶談》中有關林四娘的敘述,這是因為《姽嫿詞》中的人名、地名與上述兩小說相同。從成書年代看,在曹雪芹生活年代,《聊齋》與《池北偶談》已在社會上以抄本形式流傳,曹雪芹是一個愛讀小說、雜書,怕讀八股與聖賢文章的人,他能讀到這兩本書是無問題的。我們將《姽嫿詞》與《聊齋·林四娘》對讀,就可看出曹雪芹是在辱罵清朝軍隊。為什麼呢?因為從《聊齋·林四娘》看,林四娘是死於清兵,這是無疑問的,而《紅樓夢·姽嫿詞》的林四娘卻是死於「流寇」,如此看來,曹雪芹豈不是明指清兵為「流寇」了嗎?書中說:這些「流寇」不過是「黃巾」「赤眉」之流,這是借「黃」「赤」點出清軍八旗的旗色來。曹雪芹為什麼稱清軍為「流寇」?原來清朝在滅明之前,尚不具備吞併明朝的實力,但卻利用明朝的腐朽,曾數次派遣一旅之師進入明朝疆域,進行燒殺虜掠,破壞明朝經濟與動搖民心。這支軍隊尋找突破口,到處流竄,曾經深入到山東境內,稱其為「流寇」是恰當的。根據有關史料判斷,林四娘之死應發生於清世祖初年清朝藉沒衡府時,她應是自殺而死的,因此《姽嫿詞》寫林四娘率領女兵與「流寇」作戰,並且全體犧牲,都是屬於虛構,其用意是號召漢族人民起來反抗清朝,寧死不做亡國奴隸。林四娘故事的虛構性可從「姽嫿將軍」這一怪名詞看出來,它顯然是「鬼話將軍」的諧音。曹雪芹虛構這一故事,並使林四娘之死好像發生於明末,這是為了便於暗罵清軍為「流寇」,並借當時農民義軍之亂,以規避文網的緣故。
《姽嫿詞》林四娘的故事不是一個孤立的、與《紅樓夢》主文無關的小故事,而是借紅樓人物的影射而貫穿全書。在此須將紅樓人物的影射特點簡略提一下。
《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既然是反清與悼明之亡,因之,書中小說人物都是圍繞這一主題思想來作表演的,他們都是虛構人物,分別代表著一些明亡之際的政治歷史人物。由於《紅樓夢》主題思想犯清朝之大禁,所以這種人物影射十分隱晦,只不過在某件事上、某句話上、從人名諢名上、從第五回他們的判詞與十二支曲上,等等,用蜻蜓點水的方式輕輕點一下,使心有靈犀的人看出這是說的誰而已,絕對不是對某個歷史人物事事影射、處處影射、好人影好人、壞人影壞人、男影男、女影女,一影到底,如果這樣的話,《紅樓夢》怎能逃過當時嚴厲的、雞蛋裡也能挑出刺來的文字獄這一關!所以紅樓人物的影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影射。今以賈寶玉的影射作例子,簡單地說一說,以略窺其特點。
賈寶玉與反清的《姽嫿詞》有關、與《姽嫿詞》中的恆王有關、又與悼明之亡的《桃花扇》中的侯方域有關。我們僅就他影射恆王一事略說一說。
第二十二回有寶玉的春燈謎: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憂亦憂,像喜亦喜」
此謎即是指恆王而言的,說明寶玉與恆王有關。恆王明顯是明朝的一個藩王,由於皇帝的兄弟才能封為藩王,所以恆王是皇帝的兄弟。根據明王朝規定,藩王無任何實權,也無任何職務,因而無事可做,只不過蕃衍子孫而已。但在其封藩地內,名義上他的地位最高,任何地方官員都不能壓過他,這就是「南面而坐」了。作為藩王,他必須按時朝覲皇帝,這就是「北面而朝」了。第三、四兩句中的「像」,是指舜的異母兄弟名叫象的(藩王也多是皇帝的異母兄弟)。舜對像很友愛。作者用舜與象的良好的兄弟關係代指恆王與皇帝之間的兄弟關係。恆王生於明朝末世一個岌岌可危的時代,他憂國憂君,最後為保衛國家而犧牲,這就是「像憂亦憂,像喜亦喜」了;第三十七回薛寶釵為寶玉起了兩個詩號,一為「富貴閒人」,一為「無事忙」,看起來是戲謔之詞,人們不會在意,其實這也是指恆王而說的。由於恆王在其封藩地貴極富極而又無事可做,當然是富貴閒人了。至於「無事忙」,則是指恆王閒極無聊,在王府內操練宮人們習武一事而說的;第七十八回寶玉口占《姽嫿詞》,至形容女兵逼真時,清客相公們稱讚道:「當日敢是寶公也在座,見其嬌且聞其香?」這也點出寶玉就是在座觀看宮女們習武的恆王。類似這種情況書中還有許多,不能一一列舉,但通過以上三件事已可使我們認識到《紅樓夢》人物影射的方法與特點。林黛玉這個虛構人物主要影射林四娘,也影射《桃花扇》的李香君,其影射方法及特點與賈寶玉相同。由於他倆的影射與表演,使《姽嫿詞》的故事貫穿於全書。其他紅樓人物則主要影射有關明與南明之亡的一些人與事。
必須指出,所謂《石頭記》其實就是指《姽嫿詞》!這是由於《姽嫿詞》的故事發生於山東青州,青州以產紅絲硯著稱,古人又常稱硯為「石」,曹雪芹遂以「石頭」暗指紅絲硯,再以紅絲硯點出青州,最後以青州點出《姽嫿詞》的故事,所以《石頭記》即是《姽嫿詞》所寫的林四娘的故事。至於書中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那只不過為掩蓋《石頭記》這一書名的真意所釋放的煙幕而已。
綜合本文以上論述,我們可以肯定〈紅樓夢〉是一部反清與悼明之亡的小說,這是它的主題思想。
《紅樓夢》有很多類似五月初二日的次日為四月二十六日這種看似錯誤或明顯不合理的地方。今舉幾個例子:林黛玉離家赴賈府時,根據書中所述,應為五六歲光景。可是到了賈府卻變成十三歲的姑娘;第一回有關於香菱的四條批語,竟使她與岳飛、諸葛亮相提並論!元妃省親為什麼要在黑夜?她為什麼獨自一人在大觀園內乘一乘船?她省親點戲能點如脂批所言:伏元妃之死;伏賈府之敗等凶喪的戲嗎?第七回「送宮花」恰為十二支宮花,明顯是代表金陵十二釵。可是薛寶釵不要這宮花,那麼她能算是金陵十二釵中的人物嗎?第八十五回賈政有報郎中之喜而大宴賓客,席間唱戲助興,能唱《吃糠》嗎?秦氏之出殯,可謂驚天動地,這合理嗎?她的公公賈珍,還有其祖父一輩的賈赦、賈政也在送殯之列,真是豈有此理!等等,等等。這些看似難以解釋的問題,只要我們準確地掌握了《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即可順理成章地加以解釋,是毫無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