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夢
想起《紅樓夢》,就感到心痛: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壬午除夕,淚盡而逝」卻於死後百年養活了一大堆所謂的研究紅學的人。而就現在的形勢來看,《紅樓夢》已經被所謂的紅學家逼到了死胡同!
人總是愛生事的。自認為別人批駁不倒的問題就要拿出來論一番,其真實目的如何往往無從得知。聽說研究到現在,連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都在爭執不休。前些年關於「脂硯齋」究竟存在與否依舊究竟是男是女等問題也還沒有解決!不知道這樣的爭來爭去到底有什麼意思,到底對這本書的普及和理解有多麼大的好處?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這爭來爭去之間,我們的一些紅學家們的名氣也就出來了!可是《紅樓夢》真正思想的理解卻越來離大家越遠了!
前一些年,某紅學家考證出寶玉是個女人,因為他從「可憐金玉質,終陷污泥中」——這大家都已經公認的是說妙玉的判詞中看出了所謂的證據;還有的學者說寶玉不是賈政的親兒子,證據云云。我不知道這樣的考證的意義在哪裡,這本是一本小說,而不是歷史,也不是戶口調查!而且一般考證的結果又往往是「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等讓人感到一頭霧水式的結尾,難道這樣能夠觸及本書的真正內涵?顯然不能。
「文學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這樣的文學習慣不知道已經使多少人受到毒害了!同時,我挺佩服曹雪芹先生的,他沒有將幾件事情真正的說明白,因此也把這些學者們搞的暈頭轉向。或許,在曹先生看來,說清楚並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因為在這本書裡,他已經將要表達的思想表達清楚了,也就是說書的中心是明確的。
我這樣說肯定是要受到抨擊的,然而這樣說是有必要的。讀一本書,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和境界,以不同的眼光來評價著他所接觸的東西。想要得到真正的知識,尤其是一種思想,讀者還是要靠自己的感悟。
我知道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人只是聽說過這本書,或者是讀了一些感到迷迷糊糊的就停止了。我們的紅學家為紅樓夢的普及沒有做什麼很多貢獻也就表現在這裡。他們如同鑽在故紙堆裡搞文字的探討和研究而不是將一種思想傳播。
然而,不得不承認,像《紅樓夢》這種書所要表達的思想是難以描述的,只能靠讀者用心去接觸曹雪芹所創造的意境,將自己融入書中,又站在整個故事的立場上來觀看。沒有敞開的心扉,不能顧及大局的人,想把這本書看的明白一些顯得不太可能。成此書者胸懷家國。看此樹這,亦需胸懷家國。自私自利者,胸懷不廣者,雖然也讀,或者章節熟悉,然收穫寥寥。無非「幽微靈秀地」的範疇,想感知那「無可奈何天」的內涵,顯得可能性渺茫。
眾人讀《紅樓夢》,關心實事關心細節的很多,探討內涵的很少。知道作者是曹雪芹也就夠了,用不著去考證他是男是女。讀一本好書,不必要知道作者究竟是誰,身世如何,因為這樣容易讓一個人對書的理解產生偏見,導致誤解。書的作者作為寫好這書而有價值,而不是作為他本身生活的行使者而有價值!讀者們要讀書,學的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精華,而不是要關心作者說的生活瑣事,等雞毛蒜皮。因為如果把精力放在那些事情上,顯得小氣有餘,大氣不足。探索道理,容易誤入歧途。
這本書既然是小說,就有許多的虛構成分.但因為作者的思想是明確的,所以虛構的東西也顯得真摯。若完全的用現實的眼光來考證之,過於牽強,所以寶玉究竟是否是他父親的親兒子啊等這類的問題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純粹屬於庸人自擾。我用一顆悲壯而低沉的心領略完這本書,淚流滿面,然而 根本沒有接觸這類問題。
誠然,在對書中的劇情的瞭解程度上,我遠遠的比不上紅學家們。第一我只是讀者而不是紅學家,第二,想要感受書的內涵不一定要瞭解小說中的不必要的事情!
王實甫寫《西廂記》至「碧雲天,黃花地」之句,嘔血而死,我相信有這事;曹雪芹「壬午除夕,淚盡而逝」我也相信。當一個人的感情與《紅樓夢》合二為一時,將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我讀《紅樓夢》常常無奈而落淚心酸。初讀《葬花吟》竟然兩周不能吃下什麼多少東西。不知道有多少侃侃而談的紅學家揮淚寫書?紅學評論評來評去,最大的影響就是對成書之事造成了最大的不肯定,也就是造成了混亂。眾人就書從何而來,究竟由誰寫以及書中的人物究竟做了什麼事情等爭吵的喋喋不休,儘管聲音很大,可是仍舊沒有吵醒書中沉睡的思想精華。我為此書悲哀,許多人關注這書無非是因為書的名氣,因為紅學家的爭論,而不是細讀。他們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名氣和爭論。這也是紅學家的悲哀,他們有太多的不脫離「幽微靈秀地」的範疇,從文學上講上拘泥於物,哲學上是表面認識,心理上講是獵奇,宗教上是人想我想眾生想。
我=勸讀者們不要相信什麼亂七八糟的評論,就是本文的評論,也不要相信!因為這終究只是個人之見。應當懷著平靜接納的心情來看待這本偉大的書,去把握書的主線,去做你自己的學問。
書中有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著是作者的感受,也就是說是作者發自肺腑的評價。在這裡,曹雪芹主要是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做的思考,並不想一些人理解的那樣 ,這首詩牽涉多少書的主旨,與書的思想有多大的聯繫,而僅僅是個人感情的表達。
另外,甲戌本中有這樣的詩歌「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這幾句到是概括的說一些書的思想,講述盛衰之理,然而究竟是什麼道理,這裡並沒有明確的說出來。這詩歌後面還有四句,但可以也看作是作者自己感情的表達。
書中有一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兩句到是對全書的總說。這是在說一種治理家國的學問。試看警幻仙境「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的對聯,榮寧二府前篇多麼的興盛,然而無所顧忌節制即為「身後有餘忘縮手」,到後來抄家,多麼的傷心後悔,可是已經是「眼前無路想回頭」的地步了。這個對聯包含的意義遠遠不只這麼多,設想,身後有餘的時候注意防微杜漸等不正是任何事情都要注意的嗎?
不可否認,書中花大量的筆墨來討論寶黛愛情,什麼「還淚」啊「判詞」啊等等無非是作者作為表達自己思想的依托,而不是實質。作者借這種種現象——抄檢大觀園,協理寧國府啊,放風箏啊等究竟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內部隱藏著什麼含義才是讀者真正要學習的。而活動的細節等作為茶餘飯後的談笑,自然是樂趣,然而治理學問卻是不好。可是紅學家對此好像很熱衷。
設想有人能熟練的背誦書裡人物的穿戴——那的確是華麗的穿戴,這對理解書的意思究竟有什麼意義?我們無非是想他可能比較喜歡珠寶首飾或者喜歡服裝等,是否能理解書的意義還要做進一步的考證。背誦有許多的好處,可是要理解全書,還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統觀全局的眼光更為重要。否則,知道的再多現象,也不過是會背誦幾句,虹虹小孩子而已。
到抄家一節,大觀園的「紅樓夢」已經徹底的醒了,曹雪芹的夢也早已經醒了,可是現在不少讀《紅樓夢》的人還沉在書中的夢裡,讀者們的「紅樓夢中夢」也是該醒的時候了,尤其是一些紅學家的夢也是該醒的時候了。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別認為現在年輕時間很多就不 認真的做學問,等到老時想多學習已經是「眼前無路」回頭難啊 。做好現在,路就一直在你的腳下!
紅樓夢中夢,夢醒一場空;早晚終需醒,不如及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