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紅樓
提起古典文學,就不能不提四大名著;提起四大名著就絕對不能不提《紅樓夢》。不過我本人來說,並不贊成所謂「四大名著」的提法。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文學確實能劃分等級,比如小學生和中學生的作文,明顯能看出高下來,但是對於專業的作家來說,他們的成就早已超越了語言範疇的成就了,而語言只是某種載體罷了,主要還是要看作者的思想怎樣。可是思想的境界又最難分高下,誰能說李白和杜甫誰的境界高?所以有句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練武的好說,不服你就過來比劃比劃。但是文人卻沒法比,要不怎麼說文人相輕呢!都是覺得自己的東西好。記得邏輯學是有個原則說:「不是同類,不可比。」雖然都是文學,但是好像又難以說是一類。當年文無第一還是說的在大師級的水平來看的。
而且就算確實有高下之分,為什麼偏偏端出個「四大名著」來,為什麼不是五大?為什麼不是八大,看來還是中國的什麼觀念在作怪吧!四大名著都是小說,單單從小說來看,我覺得這四個小說並不顯得怎麼高超。所以我覺得與世界名著相比,明顯得份量要輕許多,所以只能說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而且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人從不把小說當回事,真正的文學大師並不屑於寫什麼小說,所以中國真正的文學成就並不是小說,而是在詩歌和散文。比如美國人中也有下圍棋的吧?但是美國人也能選出美國圍棋的四大手吧?但是這四位美國的第一流高手,如果參加中、日、韓三國擂台賽的話,以很可能在小組賽中就慘遭淘汰。所以所謂的四大名著不過是矮子中的大個。還難以躋身於世界名著之中。不過這並不說明將來我們不會產生那樣的大師,也不說明中國的文學不如外國,我說過,中國文學的精萃並不在小說之中。
就語言藝術而言,紅樓夢的成就要比其它三部高,《三國》幾乎是半文言,《水滸》和《西遊記》雖然接近白話,但是都水平不高,只有《紅樓夢》的語言堪稱優美和慎密。這也不足為奇,因為畢竟紅樓夢是清朝的作品,而其它三部都是明朝的,差了好幾百年時間。子曰:「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但是所謂「文以載道」,如果文並不能載道,那麼再好的文又能怎樣呢?我們看古文觀止裡,固然有文言優美,義理深邃的作品,更有一些從語言來看並不華美的篇章也能千古流傳。比如我們急切需要一個杯子,於是我們就找來一些土,用火燒成了一個杯子,幸而沒有燒壞。這樣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然而這個杯子畢竟有些不好看,於是我們又找來七彩的顏料,為他塗上美麗的色彩。如果杯子能完成裝水的功能而且色彩漂亮,那當然是最好的情行了,而次之的是能裝水但是色彩一般,甚至是沒有色彩。總之必須是能裝水的,最不接受的是:天下最美的衣裳披到了最醜的婆娘身上。
幸好紅樓夢並不是醜婆娘,但是就表達的意境而言,其實難分高下。三個國家,幾個王朝的興衰,百年歷史中的社會和人生,《三國演義》的恢弘他大氣是其它三部所不能比擬的。《水滸》也是算是戰爭題材吧,但是與三國不的是:水滸更注重「個人」的情感,所以水滸裡的人物明顯要比三國裡的個性鮮明。先前我是愛看三國的,因為裡面有一種歷史沉澱出的智慧,但是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我就更容易接受水滸。因為水滸裡的貼近生活的口語,以及那種豪俠和肆無忌憚的張揚性格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更有吸引力。這四部作品中最最貼近生活的還是要數《紅樓夢》。沒有國家,沒有戰爭,只有兩個男女在一個大院裡發生的愛情故事。有個朋友有這樣一個理論:《紅樓夢》對小市民來講影響力要大於另三部。為什麼呢?因為《三國》裡講的是政治兼軍事的,是高層權力鬥爭和你死我活的戰爭;《水滸》是強盜們殺人越貨的勾當;《西遊記》更離譜,是關於神仙妖怪的事,這些都太遠離尋常老百姓的生活,只有《紅樓》例外,一男一女的愛情故事、婆媳妯娌間的家庭瑣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能借鑒上的。
下面就是我讀紅樓的一些感受:我同情賈寶玉的不幸遭遇,但是我不喜歡賈寶玉的女人一般的性格。曹操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子,如豚犬爾。」中國人說「將門有將」,這話有一定有道理,但是也不一定。你看,同是將門的孫堅和劉表,所生的兒子卻是天壤之別。孫策、孫權虎距江東都是青年開始的,孫權指揮專赤壁之戰時才二十七歲,真是英氣逼人;也是將門之後——-劉表的兒子——-劉蹤和劉倚卻又是一翻模樣,前一個當孫權做戰前準備時選擇了投降,後一個馬上投靠了劉備。我怎麼看寶二爺都有點像劉倚,當然,不是行事上而是性格上。賈寶玉的祖爺爺好像就是行武出身,好像還戰功卓著。但要是他老人家有興向人間看一眼,恰巧看到了寶二爺,怕也要所感慨吧:「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古希臘有一部偉大的作品,叫《荷馬史詩》。其中說有一個女神嫁給了一個凡人,並生下了一個男孩。她知道她的兒子命運己定,注定要死於十幾年後的一場戰爭。但是出於一個母親的本性,她還是希望能改變兒子的命運,雖然心裡也明明知道這是徒勞的。於是她將孩子送到了一個王宮裡,並將她打扮成一個女子,與眾公主、侍女混在一起。後來戰爭果然暴發了,就有人來來王宮找這個孩子——-這時他已經是青年人了,但是來人怎麼也辨認不出那個青年,因為那個男孩實在太俊美了。他的母親正是這個意圖:如果來人找不出來,那麼他也可以逃過命中之劫。但是也許命運之神是冷酷的吧?它竟然絲毫也不同情這個可憐的母親,因為它派來的是一個聰明人。那人在外命人吹起號角,擂起戰鼓,假裝敵人來入侵了。一下子王宮裡就亂了套,眾女子們都驚惶失措,而只有這個男扮女妝的青年拿起了矛和盾,勇敢地衝了出去。於是就這樣被那人認了出來。
後來的結局就和命運規定的一樣了,他成了遠征軍的主力,所向無敵。可是由於向太陽神「阿波羅」挑戰,不久被阿波羅「暗箭射死。這些都是題外話了,我想的是,同樣的俊美,同樣生活在女子群中,為什麼一個是有著阿波羅都不敢與之正面一戰的英雄氣魄,而另一個則是十足的娘娘腔?當然不能用有著一半天神血統的英雄作標尺,這樣的話,我們大家沒有幾個能及格,但是也不能差得太過分吧!除了生理之外,精神氣質上總應該有點男子的氣質吧!
把男主人公描寫成俊美的女子模樣,這是過去中國拙劣的小說家的喜好和傳統,你看一看《三言兩拍》類的書就知道。有一部書叫《鏡花緣》,裡面說海外有一個女兒國,風俗與中國正好相反,男人穿女人衣服,作著女人的事,也繡花、也塗粉、也撒嬌、也嫁人,就是不負責生孩子;女人則相反,穿男人衣服,做官、打仗、經商。我看寶二爺是不是沒送小鬼紅包,投錯了胎。要是他生在女兒國正好,馬上應能適應環境!
賈寶玉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太美了。一個男人不應該像一塊寶玉,受人珍惜、憐愛、呵護。而應該像一塊石頭,而且是那種高山之巔,壁立之崖的石頭,能經受急風暴雨、怒濤洶湧。最不成也要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賈寶玉就像是畫上沒有點睛的龍,哪都好哪都完美,沒有人能說出缺憾來,可是就是少那麼一種精神和活力。
賈寶玉確實在一些地方超越了當時的文人心境,但是遠遠談不上成就和深刻,整本書我也沒發現一點深刻的地方。深刻是我衡量書本的標準,尤其是古典書。一種是消遣用書,也就是枕邊廁上看的書。另一種是非消遣的書,是一些在某些領域有某些獨到想法的人留下來的。而深刻就是其中的分水嶺。紅樓夢就是消遣一類。據說曹雪芹寫寶玉是有自傳的意思,那我只能對曹先生投以同情的目光而不是尊敬的。總之紅樓夢裡的正面人物中,我所最不喜歡者,賈寶玉也。
在中國,研究紅樓夢也成了一種學問——紅學,而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就是紅學家。
我們知道的不少「學」,都是一些精英的人物在做一些有益的研究。比如科學,比如文學,比如漢學。所以我一看到「學」字,或者在學字後而加一個者字——-學者,就會尊敬不已。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那就是紅學。為什麼呢?因為其它的學者做的都是有益的研究,比如國外的漢學家,雖然有些說法不很對中國人的口味,但是畢竟在促進相互間的瞭解,比如犯罪心理學,雖然甸;犯罪率還是居高不下,但是畢竟讓我們對犯罪的心理情況有了些瞭解。那麼紅學家們呢?這些有著偵探和記者天賦的精英,也許他們要是能改一下行更合適。但是現在他們在一本幾百年前的小說裡翻滾、搜尋,從隻言片語裡苦苦思索、推敲,希望由此挖出一個可以震古爍今的大秘密——-賈寶玉到底是不是同性戀,或者林黛玉為什麼叫林黛玉!
我對這些紅學家們欽佩不已,因為我連讀完這一本書的勇氣也培養不起來了。但是就算是我知道了這些:知道賈寶玉是不是同性戀,也知道了林小姐芳名的由來,又能怎樣了呢?當然有好多明知沒有用的東西,但是還是在做,而且中國人是最通此道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所以中國是最善於在無益之事上浪費時光的國家。
英年早逝的散文家粱玉春說:人生就是走向墳墓的過程,人所能做的事就是在這個旅途中盡量欣賞旅途中的風光,不要糊里糊塗過此一生。我想不起來原話了,但是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吧!聽起來有點感傷,但是想一想事實上也是如此,不管怎麼說接受事實總是明智的和勇敢的吧!只有瞭解生命之短暫與脆弱,想必才會珍惜自己將要走的每一步,也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會在日後有追悔莫及的心情。而且這樣的人,無論他選擇什麼樣的路,我們都在尊重他的選擇,因為他不是盲目地、隨波逐流地做出選擇,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如果他覺得世界上的事他什麼也不感興趣,只是對一種無名的小草感興趣的話,他也可以選擇埋頭研究他一輩子。我想如果他能始終有條件做這樣研究的話(可能在別人眼中是無意義的),他心裡將是充實的幸福的。這樣的人我第一是尊敬,第二是羨慕。
如果有人也知道人生只有一次,知道這條路你我只能走一回,也對其它事物不再掛心,卻被紅樓夢優美的文筆和曲致的情節所折服,願意放棄別的追求,去投入紅樓夢「博大精深」的海洋,我想這也是無可非議的。只是我不知道這樣的紅不家有幾個?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要是研究某些東西,我看還是以有益為前提的好,不管是有益於人還是有益於已。不過像紅樓夢這樣的東西,看看解悶倒也可以,而且有時連解悶的目的都讓人失望,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已經是好幾百年的東西了,時代已經巨變,有些內容已經不太好理解。這樣的一本書,實在是覺得沒什麼可研究的,就算是研究出什麼,也於人於己沒什麼益處,還白白浪費人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一個人把寶貴的生命(可能看開了也沒什麼可寶貴的吧?)用於研究這樣的東西,我看是不是太不值得了?有不少傳世之作到我們的眼裡就只能看到一部分了,比如維納斯,比如《紅樓夢》。
對於續作,我始終是不以為然。記得我還沒看過《紅樓夢》的時候,就先是知道了它只有半部,後半部是一個姓高(另一個字不認識)的什麼人所續寫的。所以後來看的時候就竟然只讀了曹雪芹的七十二回。直到幾年後才草草看了看後面的。也許有了先入為為的看法了吧,反正是覺得不如曹寫得好,似乎林黛玉和賈寶玉整個換了個人似的。但是後半部確實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了看,也就談不上什麼瞭解,所以也沒什麼發言權。
那時真是迷上了紅樓,凡是關於紅樓的,什麼都看,當然也包括一些紅學家的考證。其中就有一些是有關這半部之迷的。有一種說法是:紅樓夢其實已經寫完了,從「脂批」的蛛絲馬跡來推敲,至少他是看過後半部的。只是由於某種什麼不知的原因,後半部終於失傳。每一個作者創造一個作品的時候,必定以為作品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他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的一部分。不能想像清明上河圖如果只有一半會時,我們能理解多少。也不能想像命運曲只聽到一半時會怎樣。就像我們看到一個提問,而這個提問只剩下一半時,我們根本無法回答一樣。也許只有幾十行就可以改變通篇的主題,而《紅樓夢》竟然缺了整整四十回!真是可惜可歎。那麼到底是當時發生了什麼呢?更是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比較傳奇的一種說法說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因為曹家的背景:曹家三代榮祿,而到曹雪芹時竟曹到抄家之禍,其中彷彿曹家捲進了宮廷政治鬥爭之中。曹雪芹就一腔憤懣,又不能明說,於是寓意於書中,有影射當朝的意思。於是清廷密探將後半部書稿毀去。到底原因何在,也許要將來人去考證了吧!
紅樓夢不像通常的作品,與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是:無論是作者的身世,作品的寓意以及結局,都好像是雲霧所籠罩下的黃山。
不管當年歷史的迷城裡發生了什麼,我們今天只能對著半本紅樓歎息不已了。西方人說「重要的是過程」,但是對於我們國人來說,更重要的往往是結果,所以西方人從沒有想過要為維納斯接上一條手臂,而我們呢,則是寫了好幾本的紅樓夢補。
有人說,歌德的文學地位有相一部分要歸功於他的長壽。理由是這樣的:儘管歌德早年就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但是僅僅是這本小冊子是不夠的,使他濟深躋身於世界文學大師之列的作品乃是《浮士德》。而如果他不是享有八十三歲高齡的長壽,如果他只活了七十歲,那麼我們現在只能看到《浮士德》的第一部,以及第二部的一些片斷。與歌德相比,曹雪芹就不幸得多了,所以看著眼前的半部紅樓,歎息不已,這是曹雪芹的遺憾,也是所有讀者的遺憾。如果《浮士德》只有半部,那麼它的藝術價值與整本的怕要有天地之別。而讓人不解的是紅樓夢好像並沒有因為只有半部而大打折扣。雖然只有半部,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它要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地位。這樣看來紅樓夢又有點像斷了臂膀的維納斯了。
其實又何必寫什麼紅樓夢補呢?書留半緣不也很好嗎?至少對於寶黛的將來就留給了我們想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