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謎語析
說《紅樓夢》是百科全書未免有些過分,但《紅樓夢》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是一往任何一部小說都不曾有過的。從皇帝到貧民、從宮庭到原野、從吃喝玩樂到衣食住行……等等無不細訴。通過對環境、文化、習俗等的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幅封建社會的生動場景,準確地刻劃了活生生的人物,使書中人物呼之欲出。筆者喜愛《紅樓夢》已有多年,對於其中的謎語情有獨鍾,以為也同《紅樓夢》中其它的描寫一樣,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性、欣賞性,而且對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發展都有著極大的作用。而這一點往往被紅學家們所乎視,筆者今摘錄幾段,試探性的給予分析,與大家一同賞鑒賞鑒,以圖拋磚引玉。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和第五十回中集中地出現了較多的謎語,也較有代表性。在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時值元宵佳節,又逢薛寶釵過生日,賈母一時高興,便湊份子為她舉行生日宴會。其間,賈元春(娘娘)派人送來了一個燈謎,命大家去猜,猜著了每人也作一個送進去。賈元春的燈謎是: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此謎謎底是「爆竹」。迷信傳說爆竹能驅鬼除魅散穢氣,故說能使妖魔鬼怪聞之喪膽。「身如束帛」形容爆竹像一卷束起來的絹帛。後二句說儘管爆竹氣勢宏大卻極易毀滅,是「一響而散」之物。這個燈謎是賈元春入宮得寵和短壽的形象寫照。脂評說:「此元春之謎,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這裡前二句當比喻入宮為妃身價百倍,聲勢顯赫,從此賈家成了皇親國戚,賈家的政敵一時「膽盡摧」。後二句暗示元春如曇花一現,榮華富貴頃刻瓦解,賈府的好景不長。《紅樓夢曲‧恨無常》中元春曾以自已之死作為前車之鑒,勸告賈政「須要退步抽身早」,可知元春之死當與政治原因有關,與後四十回續書所寫有所不同。
第一個為元春製作燈謎的是賈環,他寫的是:
大哥有角只八個,二哥有角只兩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
此謎謎底是枕頭和獸頭。被元春認為「不通」,命太監帶回。作者寫此謎,意在表現賈環不通文墨。既是謎,首先不該直說;既直說,文理又不通,「有角八個」還說是「只」,難怪只引得眾人大發一笑。
「有角只八個」是說當時的枕頭是有六個面的長方體,所以共有八個角。「二哥愛在房上蹲」是指獸頭,古代建築塑在屋角上的兩個怪獸。
第二個應元春的要求製作燈謎的是賈母,她是隨口念到:
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
當時賈政就猜著是「荔枝」。「站樹梢」的意思與「立枝」相同,「立」與「荔」諧音,所以謎底為荔枝。然而「荔枝」又與「離枝」諧音,所以脂評說此謎的寓意在暗示「所謂『樹倒猢猻散』是也。」這也就寓示了賈家勢敗的結局。
接著賈政出一燈謎是:
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打一用物。
此謎謎底是「硯台」。「必」與「筆」諧音,謎面即「有言必(筆)應」,意為硯台雖不會說話,卻可以借助於筆表達。這首燈謎正是對賈政性格的刻劃,隱喻他酷愛讀書,崇尚筆墨,品格端方,古板正統的特點。從本回回目「制燈謎賈政悲讖語」看,此謎的用意當還與本回的情節有關。「硯」諧音「驗」字,意喻賈母等眾人所制燈謎中的讖語,必將得到應驗。可視為是對制燈謎用意的提示。而且既然是「賈政悲讖語」,「有言必應」四字在本回中亦應有著落,當是指賈政從燈謎中領會到某些不祥之兆,並說了某些在未來情節中會應驗的話。可惜由於此回原稿殘缺,據脂評說:「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所以賈政究竟有什麼「必應」之言已不可得知。
賈迎春出的謎語是:
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
此燈謎謎底是「算盤」。「天運」是說算盤撥動前,沒人知道最終能計算出什麼數字結果,所以說天運。「人功」是說算盤珠子要靠人的手指去撥動。「理不窮」是說算盤永遠是被人撥來撥去,所以說是理不窮。第二句意思是說算盤雖可被人撥動,但如果是命中注定生不逢時,那麼不管你怎樣撥也是撥不出好結果來的。後二句說為什麼算盤整日這樣亂紛紛的呢,是因為陰陽的運數(命運)各不相同。「鎮日」即是整日的意思。這首燈謎借整日亂紛紛的算盤隱喻賈迎春的性格及一生遭際。迎春生性怯懦無能,缺乏主見,處處聽從命運的撥弄,就像「打動亂如麻」的算盤,受人擺動。自從嫁給孫紹祖,命運更為悲慘,終日不得安生。本來賈府祖上對孫家「有功」,可偏遇上中山狼似的孫紹祖。這只能歸之於「無運也難逢」,只能得出「陰陽數不同」的結論。
賈探春出的謎語是: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此燈謎的謎底是「風箏」。謎中說,清明是放風箏的好時節,可放風箏的線一斷,風箏便隨風遠遠飄去,一去不返。「妝點」即妝飾打扮。「游絲」指放風箏的線。脂評說:「此探春運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悲哉傷哉。」此謎當是以斷線的風箏暗示探春將遠嫁不歸。這裡「清明妝點最堪宜」與探春判詞中「清明涕送江邊望」之句對照來看,實點出清明正是八十回後原稿中探春出嫁的時節。後四十回續書寫探春出嫁在秋天,顯然忽略了作者此處的暗示。以風箏喻探春之遭際,似還含有探春雖有才志高,但因生於末世,終究「無力」挽救賈府衰敗的頹勢,只能像斷線的風箏一樣飄蕩遠去。
賈惜春出的謎語是: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此燈謎的謎底是「佛前海燈」。首句說海燈本應置於佛殿,而前身卻被置於塵世之中,因其性本不適於塵世,所以總是「無成」。「色相」是佛教用語,一切有形質、顏色、相貌可見的東西都叫色相。「無成」指不能悟道成佛,修成正果。第二句說海燈前身雖身處塵世,卻能看破紅塵,只聽佛經。「不聽菱歌」含有看破紅塵之意,因為樂府詩中的菱歌蓮曲,內容多屬男女情歌。第三句說海燈終於在佛殿寺內找到歸宿。「沉黑海」指投身佛門與人間繁華歡樂絕緣,從世人來看,這就像沉入漆黑的海底一樣。結句說,海燈一旦置於佛前,儘管燈光黯淡,內中卻自有光明在。「性」是指佛教認為人自身存在一種神秘的「佛性」,只要能覺悟到它,就能成佛。「大光明」是指佛祖釋迦牟尼曾稱大光明王,後佛家以此代指佛。據脂評說:「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斤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此謎是借「佛前海燈」隱喻惜春一生的遭際。前二句說惜春未出家之前處於繁華的塵世,總未能修成正果,但她卻能看破紅塵,一心遁入空門。後二句暗寓惜春出家為尼的歸宿。說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她沉入黑海,只要能悟到人自身的本性則心中自有光明。
薛寶釵出的謎語是: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此謎謎底是「更香」。更香即古代為夜間打更造的一種線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此得名。首句「朝罷誰攜兩袖煙」暗隱「香」字。第二句寫更香的特徵,古代的香種類繁多,這裡意思說更香與彈琴時用的鼎爐之香和熏被褥衣裳之香均無關。頷聯寫更香的作用在於報時。「曉籌」是指清晨的時刻。「雞人」是古代宮中頭戴「絳幘」(紅布頭巾,象徵雄雞冠)專職司晨報曉的衛士。「五夜」即五更,古代計時將夜裡時間分為五等分,稱五更為五夜。「添」指添香。頸聯描寫更香燃燒的情景,說更香被從頭上點燃,從外向內燃燒,永無休止之時。尾聯說時間一天天消逝,更香不斷地消耗著自已,而同風雨陰晴的變化無關。這個燈謎是借更香暗寓薛寶釵與賈寶玉成婚後孤淒寡居,獨守空房的遭際。首聯上句中的「兩袖煙」喻「兩袖清風」之意,暗示薛寶釵在榮華之後,落得個兩手空空、一無所得的結局。下句「琴邊衾裡」喻親切和諧、朝夕不離的夫妻關係,隱寓寶釵同琴瑟和諧的夫妻生活終究沒有緣分。頷聯意思是說寶釵在寶玉出家後獨守空房,因愁悶而夜夜難眠,故不用雞人報曉,也不用侍女添香。頸聯以香火燃燒的情景喻寶釵終日為孀居生活的冷落孤寂而困擾,朝朝暮暮、年復一年地過著苦惱猶煎的生活。尾聯寄寓對寶釵命運的感慨,說縱然青春可貴,韶華應當珍惜,但因世事風雲變幻,寶釵也只能任其自然了。這個燈謎透露了八十回後原稿中薛寶釵孤苦寂寞的生活情景,後四十回續書寫寶釵日後得貴子,並「蘭桂齊芳」,當與曹雪芹原意不符。
對於第二十二回中所出的謎語,賈政大為傷感,以為「讖語」。他心內沉思到:「娘娘(元春)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靜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對於薛寶釵所作燈謎,賈政心內自忖道:「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慼之狀。正所謂「制燈謎賈政悲讖語」。
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中,燈謎也有集中的表現。大家在一起春遊聯詩後,李紈因「老太太叫作燈謎」,於是她和李綺、李紋各先作了一個,說出來叫大家猜。李紈的謎語是:
觀音未有世家傳。
一池青草草何名。——各打「四書」一句。
此謎前一句謎底是「雖善無征」。語出《禮記‧中庸》:「上焉者雖善無征。」意思是說先王的禮制雖好,但無從征實。「征」是驗證、證實的意思,這裡「征」字雙關,意思是「納徵」(納彩)以成婚禮之「征」解。「雖善無征」在謎中寓意是說觀音雖善,但無人向她納彩定親,故不能傳宗接代,與謎面「未有世家傳」暗相關合。此謎第二句謎底是「蒲蘆兒」。語出《禮記‧中庸》:「夫政也者,蒲蘆也。」李紈之所以出的是「四書」謎,與她的性格和身世有著密切地關係,這也寓示了她終日以陪伴兒子讀書為結局,對愛情「心如死灰」的悲慘命運。
李紋、李綺的謎語是:
水向石邊出水冷。——打一古人名。
螢——打一字。
此謎前一句謎底是「山濤」。山濤是晉代詩人,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後一句謎底是「花」字。林黛玉說:「螢可不是草化的?」因螢在夏季多就水草產卵,化蛹成長,古人誤以為螢是由腐草本身變化而成。所以說是「花」,因「花」是「草」和「化」組成的,正對應了「草化的」。
以是幾個謎語較雅,寶釵怕「不合老太太的意思」,說:「不如作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才好。」從以上幾條「雅」謎語到下面「通俗」謎語的過渡,主要是為了表現薛寶釵的善於逢迎的性格。在寶釵的提議下,史湘雲先作了一首《點絳唇》:
【點絳唇】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書中說眾人有的猜和尚,有的猜道士,也有的猜是偶戲人的,只有寶玉猜著是「耍的猴兒」。猴本生活於澗溪谷壑之中,一旦被人所擒,則離開山林,來到鬧世,供人遊戲玩耍,故說是「溪壑分離,紅塵遊戲」。耍把戲的猴常身著官服官帽,扮成文臣武將的模樣,然而終歸與名利無緣,因此說「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湘雲已作了解釋,指耍的猴子總是被剁了尾巴的。湘雲此謎,當時眾人皆猜不出獨寶玉一下猜中,其中當有深意。有人說此謎簡括了賈寶玉一生的道路。寓指賈寶玉原為大荒山青埂下一塊頑石,歷盡悲歡離合。然而由於蔑視仕途經濟、功名利祿,最終還是斷了紅塵,出家為僧。此謎也可視為是對賈家由盛而衰,終於「樹倒猢猻散」、一敗塗地的暗示。
接著薛寶釵也作了一首是: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打一物。
此謎小說中沒有交代謎底,遂引起後人的眾多猜測。有人說謎底為紙鳶;有人說為樹上松球、松塔;又有人說為寶塔、盆景中的寶塔等。而筆者以為作者的用意似在詩句本身,是有意不點明謎底的。詩謎字面上說,謎底之物像一座精雕細刻、玲瓏剔透的寶塔,層層疊疊,但它並非出自良工之手,而是天然生成的。而且一番風雨之後,聽不到此物傳出的梵鈴的聲音。「鏤」、「鍥」均指雕刻。「檀」、「梓」即指質地堅硬的木料。「梵鈴」指佛寺和寶塔簷角上懸掛的銅鈴,被風吹動時會發出響聲。一般認為,寶釵的燈謎是對其性格、遭際的概括和感歎。前二句比喻她為人處世總能精細周全、八面玲瓏以及美麗端莊的外表,並說這些都是出於天性,並非是她有意做出的。後兩句當暗示寶釵與寶玉只是空作了一場名義上的夫妻。有人說這裡是借用唐玄宗與楊貴妃死別後於風雨中聞鈴悲感事,寓寶釵與寶玉的生離。
賈寶玉作的謎語是: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節過謹堤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此謎小說中沒有交代謎底,後人或猜風箏,或猜吹火筒,似皆不夠妥切。詩謎謎面上說,此物距天上地下都很遙遠,害怕竹子(「琅」本指青色的玉石,這裡喻指竹子),還會給人帶來「鸞音鶴信」,叫人傷心歎息。這首詩謎的寓意似在詩句本身,其中似暗寓黛玉死後,寶玉對她的悼念,詩中「天上人間兩渺茫」之句就是寫黛玉死後,與寶玉猶如有人間天上之隔。
「琅節過謹堤防」暗指黛玉住瀟湘館,號「瀟湘妃子」,小說中寫瀟湘館是「鳳尾森森,龍吟細細」。而脂評透露,寶玉八十回後曾「對景悼顰兒」,此時瀟湘館已成為「落葉蕭蕭,寒煙漠漠」。這一句當是關合寶玉悼黛玉的情節。
「鸞音鶴信須凝睇」中的「鸞音鶴信」指仙界傳來的消息。「凝睇」是注視之意。這裡當點出黛玉淚盡而逝,重歸仙境,作絳珠仙草的情節。
「好把唏噓答上蒼」意思是說對於黛玉的薄命夭亡,寶玉只能向青天長歎,以表明自已的心跡。
最後林黛玉作了如下一首詩謎:
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此燈謎小說中也沒有交代謎底,有人猜為「走馬燈」。詩謎謎面上說,此物是一匹無須縛繩的駿馬,繞著城牆、壕溝奔馳起來十分勇猛。一旦騎手下令,它就會風馳雲動地飛奔,而且三山仙境中它也享有名聲。這首詩謎的寓意是在詩句本身,似隱寓黛玉八十回後的某些遭遇。但因詩意較為晦澀,難得確指。有人說千里馬奔騰馳騁,是喻黛玉才情橫溢,口角鋒芒,銳利無比;「風雷動」暗喻重大事變發生;「三山獨立」指她魂歸仙界,復為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在人間無立足之地。
《紅樓夢》中的謎語還有很多,仔細品味,總覺意味深長,幾乎每個都有較大的作用。要麼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要麼暗示著人物的命運或結局;要麼對情節的發展有強烈的促進作用;要麼對小說環境氛圍的烘托有補充作用……總之,謎語作為我國的一種通俗文化,在曹雪芹的筆下,卻能表現出如此重多的作用,這在我國小說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