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談紅樓

傾談紅樓

傾談紅樓

紅學研究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創作成就的最高峰,它的價值誰人可擬?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於寫成。《石頭記》文辭藻麗,結構緊湊,問世時,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無人不讀,無人不愛。更讓人驚訝的是雪芹先生竟能完整地寫出四百多個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人物來,並使他們活現在書中。

所謂「開言不談《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故斗膽在此發表愚論,不當之處,還望見諒。

紅樓一歎

看過現今出版《紅樓夢》一書的人,一定對高鶚續成的後四十回有所感想,從八十一

回起,我們就已經看出他已違背了曹雪芹先生的思想情感,有的竟然一面倒地去遵循封建主義的社會倫理規律。有人說高鶚是續編《紅樓夢》寫的最好的一位,在我看來也不過是「狗尾續貂」中的極品罷了。

張愛玲曾寫道:「《紅樓夢》高鶚續成的部分,與前面相較,有一種特殊的枯寒的感覺,並不是賈家敗落下來了,應當奄奄無生氣,而是他寫得不夠好的緣故,高鶚所擬定的收場,不能說他不合理,可是理到情不到,裡面的情感僅僅是sentiments(觀念)。不是真的。(張愛玲《談跳舞》)

她還在《海上花》譯後記中說:「每逢有人指出續書中的種種毛病,大家太熟悉內容,早已視而不見,就彷彿這些人無聊到對人家的老妻評頭論足,令人不耐。」可是有話不說,總像有那麼一口氣憋著,如果不吐出來,就會窒息,實在不是滋味。

講起高鶚失敗的原因很多,我認為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他的寫作水平相對曹雪芹來說,真是無法比擬的,就單單是詩、詞、歌、賦,就已經非他能力所能及了。

其二,就是他的思想觀念問題了。曹雪芹寫的眾多人物、故事輪廓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都和他說編造的結構截然不同。

一、就像賈寶玉與薛寶釵成婚後,賈寶玉可以忘卻林黛玉一樣,難道他們的愛情是這樣容易塗抹乾淨的?有了一個寶釵和一個五兒,就可代替寶玉心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黛玉和晴雯)了嗎?

二、林黛玉之死雖然寫的好,但是賈母與眾姐妹對她死的態度真是不合情理。因為這畢竟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與寶玉是賈母的左右手,何況黛玉之母賈敏是賈母的掌上明珠,而黛玉又是賈敏的獨苗,難道昔日的老祖母真有那麼絕情嗎?再來分析賈母,他是個貪圖享樂的人,不但重感情,心腸也很軟,平日裡不怎麼相干的人死了,他也會留下幾滴淚,難道親外孫女死了就這麼坦然?還有大觀園裡的眾姐妹,大家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突然間就這麼去了,也這麼冷淡對之?所以我認為高鶚在毫無根據的亂作一氣,卻拿這點來博取同情。

三、曹雪芹在《飛鳥各投林》中已經寫得很明白:「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散皆前定。預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是、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既已乾淨,為何還埋筆「賈家」還有復興的一天?寶釵肚子裡竟有了「寶玉高魁貴子」可以飛黃騰達?寶玉走失後,竟得了個「文妙真人」的道號。照此看來可真是皇恩浩蕩啊!

四、還有,尤二姐、尤三姐本與大觀園、金陵十二釵沒有什麼相干,曹雪芹都要細說詳談。一句「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刻畫除了尤三姐剛強不阿、不隨濁流的性格。而高鶚卻把金陵十二釵中的迎春草草地以「沒了」來結案,竟連死因都未交代清楚。湘雲、李紈等人最終更是不知去向,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五、再有,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釵副冊」裡只寫了晴雯、襲人、香菱,便沒再寫下去,理應在後半部交待清楚。可是高鶚卻只交待清楚了鴛鴦、紫鵑,更不明白他為何要添一個五兒?又有,原書第二十回。寶玉曾反駁襲人:「林姑娘說過這混賬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由此可見兩人知心的地步了。未想,到了高鶚的第八十二回,林黛玉居然說出讓寶玉不堪入耳的話來:「我們女孩兒家雖然不要這個,但小時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唸書,也曾看過。內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那時候雖不大懂,也覺得好,不可一概抹倒。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憑黛玉的脾性和為人能說出這種話來?那麼,黛玉與寶釵、湘雲還不是一個樣,又哪來的叛逆感?寶玉也該與她生分了。我看高鶚簡直就在詆毀《紅樓夢》,用意就在對封建世俗社會吹牛拍馬,獻媚討好!

其三,《紅樓夢》的詩詞是這本書的極品,曹雪芹先生把每個人的性格與此人所作的詩詞相陪相忖,並通過詩詞把眾多人物的個性描畫的稜角分明。如:林黛玉的《菊花詩》和《詠白海棠》有一種玉潔冰清和風流別緻的感覺,而《葬花吟》,《題帕三絕》、《秋窗風雨夕》和凹晶館聯詩的那句:「冷月葬花魂」,又有一種悲寂、蒼涼、無奈的心境,這些正顯露出了瀟湘妃子才華出眾,清高、孤僻的本性來。而薛寶釵的詩詞含蓄渾厚,像那首《詠白海棠》;又很現實,諷刺性又極高,如她那首《螃蟹詠》,這些也正寫出了薛寶釵滿腹經綸,外柔內強,聰明能幹,內心又很狠的複雜個性來。但是,高鶚續成的後半部分竟沒什麼詩詞,除了在第八十七回《感秋聲撫琴悲往事》中薛寶釵和林黛玉各寫了一首詞外,其他本該寫詩詞的地方,也是以「實在想不出該寫什麼」草草收場。如在一百四回「癡公子余痛觸前情」,寶玉道:「我自從好了起來就想要作一篇祭文,不知道如今怎麼一點靈機兒都沒了。要祭別人呢,胡亂還使得;祭他,是斷斷粗糙不得一點兒的。……」表面看上去說得倒是合情合理,可他又何嘗不是寫不出才欲蓋彌彰,矇混過關呢!

其四,《紅樓夢》原稿被遺失了三十回,真是讓人痛心疾首。更可惡的是,聽說高鶚續補了四十回又倒過來改前文,使鳳姐、襲人、尤三姐都變了質,人物也失去了多面複雜性:鳳姐雖然貪酷,並沒有不貞。襲人雖失節再嫁,可「初試雲雨情」是被寶玉強迫的,並沒有半推半就。尤三姐放蕩的過去被刪掉了,他認為殉情的女人必須是貞潔的。賈寶玉最終也失去了平日叛逆的個性,開始上私塾念讀平日裡被他自己稱為「祿蠹」的四書五經。

即使香菱的結局也是離經判道,與前文不符。曹雪芹寫香菱的結局是「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說明她是被夏金桂逼死的;可高鶚他寫的卻是夏金桂引火自焚,先死了,而香菱倒被扶了正,得了寵,最終卻是難產而死的。還有就是曹雪芹先生大費筆墨刻畫了「小紅」這一個人物,寫她從一個低等丫頭攀上了鳳姐的高枝,又與賈芸各懷心事。到高鶚寫時,結果便不了了之。後面還有和尚幾次送玉,那部分寫得也極為的草率。

總之,我覺得如若要使《紅樓夢》一書更能讓人賞心悅目,不留一絲遺憾,何不收集許多古人續寫的稿件,「取眾之所長,蔽《紅樓夢》後四十回之所短」呢!

金陵釵裙

歌德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一千個人之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協調。」(歌德談話錄)

這就是雪芹先生的《石頭記》最優秀、最突出的一點。四百多個人物個個脾性不一,言談舉止,一顰一笑,無不忖托出每個人的性情心態來:林黛玉才高八斗,性情乖僻;薛寶釵藏愚守拙,技壓群芳;迎春、惜春的不諳世事;鴛鴦、晴雯的不畏權勢;還有挑撥離間的襲人;兩面三刀的王熙鳳;世俗迂腐的賈政;貪圖享樂的賈母等等等等。是誰有誰,了了分明,哪裡能找得出模稜兩可得人來呢?

瀟湘妃子——林黛玉

這個人物,許多人都看的很透徹。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貫穿了絳珠仙子「以淚報恩」的緣由。

「春顏如酒透心香,俏語嬌音居瀟湘。才華滿腹墨不盡,淚滿斑竹溢湘江。」

無論是孤女投奔、撫琴葬花,還是焚稿斷情,無處不體現出讓人同情的地方:家無雙親,寄人籬下,怕被人看不起,怕被人說三道四。因為她畢竟不是養尊處優、家財萬貫的富小姐們,知道「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多說一句話。」有不安,有悲傷、難過,只能流淚。加上一身子骨的病和一肚子的心事,哪能不成「美人燈」呢?最終落了個「瀟湘館裡魂飛去,夜半急雨助淒涼。」

曹雪芹塑造這個人物的確花了不少精力: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賈雨村說道:「我這女學生名叫黛玉。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我心中每每疑惑,……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這些言語說明了黛玉自小聰明,幼時便已懂得為人處事之道。

黛玉投奔外祖母時,箱籠物件甚少,來時以淚洗面,愁緒滿懷,戰戰兢兢,疑慮重重。更顯一副孤苦伶仃的可憐態來。

在他人眼中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而寶釵卻品格端方,豁達隨分,深得下人之心,對此黛玉已生嫉妒之心。自父親林如海去世後,黛玉自卑之心便逐漸加重,認為自己寄人籬下、無依無靠。在賈家,她雖然是賈母的外孫女,可畢竟是外親,不比寶玉、迎、探、惜三位姑娘是賈母嫡親的孫女,在賈家有一席尊地,可以對下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就連自己生病了也不敢隨便張揚。全書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中林黛玉秋後犯舊疾,寶釵來看望時讓她「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吊子熬出粥來。要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黛玉卻說:「雖然燕窩易得,但只因我身子不好了,每年犯了這病,也沒什麼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那些底下老婆子丫頭們,未免嫌我太多事了……況我又不是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了,他們已經多嫌著我呢;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從這裡可以看出,林黛玉雖然平日裡疑心極重,禁不得一些委屈,但也有她的道理,如果她有家有父母,可以不用顧及那麼多,因為父母自然而然就可以顧慮得到。

那次黛玉去怡紅院被丫鬟拒在門外後,若憑她小姐的身份,她完全可以去質問她,或是去告訴賈母,讓賈母作主。可她想到的卻是:「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這不是寄人籬下的悲哀?

賈府上下,黛玉知心者惟獨寶玉一人,兩人親密友愛,如膠似漆,情投意合,心靈相通。非他人所能及。賈寶玉不願去讀俗之又俗的八股文章,黛玉從不規勸。相反,兩人花下共讀西廂。寶玉可以把所有東西送人,卻只黛玉送的香囊不送。黛玉可以為寶玉流乾眼淚,寶玉可以為黛玉砸碎命根。偏偏來了個寶釵,樣樣都在黛玉之上,並且又有項上金瑣,達成「金玉」之說。為此,黛玉曾在第三十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中感歎道:「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歎者,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的知己;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

封建社會下,婚姻乃父母做主,黛玉無父無母,無人依靠,心事無從寄。兩人雖有前世姻緣,也抵擋不住封建社會的戕害。沒奈何,寶玉新婚之夜,黛玉是「償還今生淚兒債,一股冤魂歸離恨」。

衡蕪君——薛寶釵

溫柔敦厚、才德兼備,讓賈府上下的人無不嘖嘖稱讚的人只有薛寶釵了。

論才,寶釵與黛玉旗鼓相當,詠白海棠時還略勝一籌。

論德,和藹可親、通情知理。在黛玉行酒令時,誤說了《牡丹亭》、《西廂記》裡的兩句詩,當時寶釵聽了並不露聲色,事後才苦口婆心的告誡黛玉,讓她不要以作詩、寫字作為自己分內之事,要勤做針線紡織等女兒應該作的事;更不要看雜書,移了性情。黛玉聽了,心裡也暗服。在第三十七回,史湘雲要做東結社,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家庭難處,寶釵便給她細心分析利弊,還及時排憂解難。讓湘雲感激不盡,更把她當親姐看待。邢岫煙家裡沒錢,衣衫單薄,寶釵便施以援手。對賈府中最卑微的爺賈環,也是一視同仁,沒有偏見。

論能幹,休看她是「他人之事不關己,一問搖頭三不知」,鳳姐病了,暫時讓寶釵協助探春、李紈執權期間,表面上她沒有做什麼,可是那種沉穩的態度與恰到好處的話語卻佔盡了下人的心,都認為她是極好的。拉羅什福科說:「智者的冷靜純粹是一種把激憤埋藏在心底的藝術。」「知道如何隱藏自己聰明才智的人是最聰明的。」(《道德箴言錄》)。是的,這就是智者的本領。這種本領讓王熙鳳也感到忐忑不安,故在寶玉說親這事上,王熙鳳只極力推薦林黛玉。

論狠,寶釵在金釧死了的這件事上的態度是極其卑略的,她為了安慰王夫人,只說她是在井邊玩,不小心掉下去的,給她幾兩銀子就完事了,還說若是賭氣跳井,這樣糊塗的人,死了也不足惜。可見,對於一個丫鬟的死,她是漠不關心的。還有那尤三姐死了,她的態度依然是如此冷淡。

正如伊壁鳩魯說的:「命運是不大妨害智者的。」正因為她是個智者,所以她在賈府一路平坦。但薛寶釵也是一個封建社會的犧牲者,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她信奉封建制度,卻被封建社會折磨著,誤了一生。曹雪芹的《終身誤》上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這些的側面不是也感歎了寶釵的不幸嗎?第二十二回「制燈迷賈政悲讖語」賈政在猜寶釵那個「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的燈謎時,也思忖過此人不詳,皆非福壽之輩。也更進一步的暗示了寶釵的結局。

曾聽有人說:「寶、黛二人都贏了,黛玉得到了真情,寶釵得到了婚姻。」我想換個說法:「寶、黛二人都輸了,黛玉失去了婚姻,寶釵失去了真情。」因為在封建社會的趨勢下,「輸」本來就是存在的。

心高氣傲的晴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分流靈巧招人怨,壽天多因譭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在丫鬟中間,晴雯是個極好的,長得標緻,針線活也是賈府中數一數二的。雖是個二等丫頭,但心高氣傲,嘴不饒人,故總得罪人。

因為眉宇眼神酷似黛玉,寶玉也非常喜歡她,她死後,寶玉淚灑芙蓉地,悲作《祭詩》,在上寫道:「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垅中,卿何薄命。」 因為不付權勢的脾性與黛玉相仿,素日黛玉也與她較為親密。

她心比天高,平生最恨不自重的人,對墜兒做的偷盜之事,氣的咬牙切齒。見小紅不幹正事,幫鳳姐拿東西,更是冷言譏諷。

晴雯嘴利,這張利嘴也得罪過寶玉,鬧的差點讓寶玉給攆了出去。因為她心直口快,又愛逞口舌之快,更受不得氣,在第七十四回「或奸讒抄檢大觀園」中,晴雯曾直指王善保家的臉說道:「你說你是太太打發來的,我還是老太太打發來的呢!太太那邊的人,我也都見過,就只沒看見你這麼個有頭有臉的大管事的奶奶。」當時鳳姐見了她這種鋒利尖酸的話語,心中也甚喜。

在權勢與公道之間,她總站在公道這邊。看不慣狗仗人勢,看不慣獻媚討好,所以才得罪了好些咬舌的婆子。一句句利劍似的辱罵,加上一身晃悠悠的病,最終抱屈而亡。

晴雯也有她妖嬈、活潑、勇敢的一面,如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寶玉為博得晴雯歡喜,讓她撕扇子,晴雯果然有滋有味的撕起了扇子,撕了兩把便笑倒了。晴雯還小孩似的在寒冬夜裡不披衣服出去裝鬼嚇麝月,結果自己被凍的害了病。生病期間,不料,寶玉把賈母給他的孔雀裘給燒了一塊,第二天又要穿,而全府上下又只有晴雯有此能耐,於是晴雯「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亂迸」「織補不上三五針,便伏在枕上歇一會」,直到力竭神危,才咬牙把衣服補完。

她的死,也正說明了這個大家族「樹從根爛」的本質,也正體現出了封建制度下,無公道、無天理的醜惡社會面貌。

後記

我對《紅樓夢》瞭解的還不深刻,對於眾多人物我也還瞭解不多,但我的確傾佩曹雪芹,深愛《紅樓夢》。它悲金悼玉、癡於一夢。垂名千古,世人同泣。乃是一部歎為觀止的千古奇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