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擬書底裡(網絡什錦版六)
夢稿本與程乙本(節選)
後四十回
程高刊刻之前,社會上有百二十回本的傳言。吳曉鈴藏舒序本卷首舒元煒序:
惜乎《紅樓夢》之觀止八十回也;全冊未窺,悵神龍之無尾,闕疑不少,隱斑豹之全身。……漫雲用十而得五,業已有二於三分。從此合豐城之劍,完美無難;豈其采赤水之珠,虛無莫叩。……核全函於斯部,數尚缺夫秦關。
「業已有二於三分」,是說此本止八十回,已有了全書的三分之二。「秦關百二」乃典。「合豐城之劍,完美無難;豈其采赤水之珠,虛無莫叩。」是說要抄配齊全並不難,一心搜求,卻蹤跡難覓。這幾句透露當時有一百二十回抄本的傳聞。舒序署年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比程偉元第一次排印本早二年多。
周春《閱紅樓夢隨筆》(1794):
乾隆庚戍(五十五年,一七九0)秋,楊畹耕話余云:「雁隅以重價購鈔本兩部,一為《石頭記》八十回,一為《紅樓夢》百二十回,微有不同,愛不釋手,監臨省試,必攜帶入闈,閩中傳為佳話。」時始聞《紅樓夢》之名而未得見也。壬子(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冬,知吳門坊間已開雕矣。茲苕賈以新刻本來,方閱其全。
周紹良考證,雁隅即福建巡撫楊嗣曾,浙江海寧人,本姓徐。(周紹良《論〈紅樓夢〉後四十回與高鄂續書》)何林天分析,
[從]他「監臨省試,必攜帶入闈」的閩中佳話來看,他還不是初次帶著《紅樓夢》入考場,「必攜帶入闈」,至少應是兩次以上。否則,不可能有「必攜帶」的話。秋闈三年一次,即算一百二十回抄本剛抄成就被他買到了的話,至遲在1787年雁隅就已購得一百二十回的抄本了。比程甲本出版至少早三四年。……(何林天《是誰「曲解歪纏亂世林」?》,原載《紅樓夢學刊》85-2)
舒元煒只聞其名,不見其形。雁隅則「以重價購」,都說明難得,並非社會上廣為流傳。但舒序中所說的和雁隅所購的一百二十回的後四十回應該不是程偉元搜求到的這後四十回,因為除了程偉元自己說這後四十回的來源不一,「數年以來,僅積有二十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書中還有一條證據線索。第九十四回賞花妖,有人指出是套了紀昀的《灤陽消夏錄》中的一小段,只不過將「牡丹」改成「海棠」。(引文略)紀昀的《灤陽消夏錄》寫成於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而雁隅至遲在1787年就已經購得了一百二十回的抄本。
這後四十回的來源,程甲本程偉元序中說:
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二十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
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翻閱,見其前後起伏,尚屬接榫,然漶漫殆不可收拾。
程乙本小泉蘭墅聯名引言也說:
書中後四十回系就歷年所得,集腋成裘。
看來沒有撒謊。
(一) 後四十回續書者
高鶚續書說始於胡適、俞平伯、顧頡剛。根據就是張問陶的《船山詩草 贈高蘭墅鶚同年》裡的「艷情人自說紅樓」一句小註:「《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而把程偉元放在書商的位置上。
他們二人當時的生活境況都不好。看看高鶚的履歷表:
乾隆五十三年(1788),約四十歲,中順天鄉試舉人,
乾隆六十年(1795),約四十六歲,中進士,殿試三甲一名。
嘉慶十四年(1809),約六十歲,考選江南道御史,刑科給事中。
(參見《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 〈紅樓夢考證〉》)
高鶚算「大器晚成」者,不惑之年考中舉人。中舉之前長久以授徒為生,教人八股。程偉元邀請他時,正「閒且備矣」。
而乾隆末年的程偉元,據胡文彬、周雷考證:
既不是《紅樓夢》的出版商,更不是「文粹堂」的闊老闆,而是一個不得志的閒散文人。他之所以收集、整理、排印《紅樓夢》,並不是出於「出版商的生意眼」。《紅樓夢》印行後,他也沒有因此而大發橫財。嘉慶初年,他就入了盛京將軍的「蓮幕」,出關到瀋陽去做「西賓」,仍舊過著詩酒放誕的筆墨生涯。程偉元的一生,既沒有做過大官,也沒有成為富商,始終是個「冷士」。(《程偉元與紅樓夢》)
第七十八回回末,有硃筆書「蘭墅閱過」幾個字。
程甲本序中程偉元說,「乃同友人細加釐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高鶚說,「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僕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子閒且憊矣,盍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教,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且役。」校訂工作本來就是他們倆合夥干的。而且程偉元是發起者,「此僕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他早存下這個心了。既苦心搜求,怎見得不會親自動手整理?前八十回程偉元先整理過,自然要請高鶚看一遍,他看過之後,批下「蘭墅閱過」,也合情合理。這透露前八十回是程偉元整理的,高鶚分任了後四十回,甚至只是後四十回的其中一部分。與傳說的「紅樓外史」、「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也無不合。所謂的「補」,該就是補了程偉元聲稱的「從鼓擔上得來的十幾回」,即如上幾例由簡改繁、「按其前後關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
校改的情形反映,他二人其實對《紅樓夢》並未熟讀。(引證略)
後四十回的來源說明續書者至少該有兩個。
這兩個續書者的共同特徵之一:遣詞用句多滿語。如張愛玲舉出的:
l 第九十二回,「寶玉也問了一聲妞妞好」,稱巧姐為妞妞,明指是滿人。
l 皇室與八旗的田莊叫莊屯,東北的屯最多。
續書屢用「屯」字,劉姥姥三進榮府,口口聲聲「我們屯裡」。第一百十九回,賈璉見門前停著「幾輛屯車」。(《紅樓夢未完》)
特徵之二就是教書的場面特多。「賈代儒給寶玉講書,賈政教做八股,寶玉又給巧姐講列女傳,黛玉又給寶玉講解琴理。看來這位續書人也教書為生,與多數落第秀才一樣,包括中舉前的高鶚。」(張愛玲《紅樓夢未完》)
此外張愛玲指出續書中透露的事實有:(1)書中所寫系滿人;(2)元春影射某王妃;(3)元妃壽數;(4)秦氏是自縊死的;(5)任上抄家。說明二十一回的續書者瞭解曹家的底細。
後四十回寫什麼不像什麼。批後四十回的開場鑼鼓並不是胡適、俞平伯敲響的。裕瑞《棗窗閒筆 程偉元續紅樓夢自九十回至一百二十回書後》:
……此書由來非世間完物也。……(中略)此四十回全以前八十回中人名事物,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頗似一色筆墨,細考其用意不佳,多殺風景之處。……(中略)嗚呼!此謂為雪芹原書,其誰欺哉!四十回中似此惡劣者多不勝指,余偶摘一二則論之而已。且其中又無若前八十回中佳趣,令人愛不釋手處。誠所謂一善俱無,諸惡備具之物。乃用之濫竽於雪芹原書,苦哉!苦哉!
《棗窗閒筆》約成於嘉慶十九年(1814)至二十五年(1820)間。
《紅樓夢補》犀脊山樵序:
余在京師時,嘗見過《紅樓夢》原本,止於八十回,敘至金玉聯姻、黛玉謝世而止。今世所傳一百二十回之文,不知誰何傖父續成者也?原書金玉聯姻,非出自賈母、王夫人之意,蓋奉元妃之命,寶玉無可如何而就之,黛玉因此抑鬱而亡,亦未有以釵冒黛之說,不知傖父何故強為此如鬼如蜮之事?此真別有肺腸,令人見之欲嘔。(見嘉慶二十四年籐花榭刊本,周汝昌《紅樓夢新證》)
桐花鳳閣陳其泰《紅樓夢迴評》:
自八十一回起,看去總多與前文不合處。言談口角,亦都不似其人。(第83回)
最可笑者,賈母已吃過飯,而薛姨媽來,又擺飯於賈母房中,探春等不待老太太吩咐,便即陪坐。鳳姐兒不侯老太太吃完,居然同吃。(豈鴛鴦等人可伺候鳳姐耶?)王夫人不回房,竟在老太太處伺候薛姨媽及探春 鳳姐吃飯。寶玉亦在旁看吃,尤氏並不見回去。種種忽略,如何成書。又忘卻賈赦另住一宅,以致處處牽入賈赦、邢夫人,與賈政王夫人似在一處住者,尤謬。(第84回)(文長,略)
忠孝節義、因果報應甚至女人禍水論是這後四十回所竭力張揚的。
《紅樓夢》從最初為「名公巨卿賞玩」,到嘉道以後「家弦戶誦,婦孺皆知」,「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恐怕是當初程偉元、高鶚做夢也沒想到的。後四十回依傍前八十回創始之善附驥尾傳,既沾了前八十回的光,又帶累了前八十回的作者。今天的通行本上,偽續者赫然與原作者齊名,這是否尊重?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