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之「哭」
從藝術的角度看,《紅樓夢》寫哭也堪稱一絕。不同的人物,哭的形式、程度、原因,各有不同,各有特點。哭,也哭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
小說中第34回和第35回寫到薛寶釵的兩次哭,就頗有典型性。事起於第33回寶玉挨打,寶釵聞訊前往怡紅院看望傷病中的寶玉,並詢問挨打的因由。不想,精細的襲人當著寶姑娘的面說「走了嘴」,竟然說寶玉挨打是薛蟠「調唆人來告的」。儘管寶玉加以遮飾,襲人深感失口而懊悔,但寶姑娘還是「心中已有一半疑是薛蟠調唆了人來告寶玉的」。倘或是打的別人,這位「冷美人」未必放在心上,如今打的是心上人寶兄弟,所以也不管「青紅皂白」地告到了母親那裡,共同責怪起薛蟠來了。事情也是巧極了,恰恰寶玉挨打與薛蟠無干,這位呆霸王又如何嚥下這口冤氣呢!於是薛家屋內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俗話說,「狗急跳牆」。氣極中的薛蟠不僅要拿刀去殺人,而且借酒蓋臉,把「矛頭」指向了妹妹薛寶釵。他說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鬧,我早知道你的心了。
從先媽和我說,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動護著他。
一句話未說完,「把個寶釵氣怔了」,竟然「哭」了起來:
寶釵滿心委屈氣忿,待要怎樣,又怕他母親不安,少不得含淚別了母親,各自回來,到房裡整哭了一夜。
直到次日早晨,也不梳妝打扮就來母親房中,又「由不得哭將起來」。
這兩次哭,都是由一樁事引起,也是《紅樓夢》前80回惟一寫薛寶釵「哭」的情節。
直到薛蟠酒醒神清之時,趕出來向妹妹「左一個揖,右一個揖」,如同作「像生兒」似的賠情道歉,才結束了這場小風波。
難道真的是薛蟠錯了嗎?不是的,薛蟠沒有錯,他說的都是大實話。首線,寶玉挨打確與薛蟠無關,這在小說裡寫得明明白白。其次,薛蟠說「金鎖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這話是實情。小說第8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已「露」端倪。若說「委屈氣忿」的話,該是薛蟠「委屈氣忿」才對勁兒。但是,小說中偏偏寫的是寶效「氣怔了」,「委屈氣忿」,竟「整哭了一夜」,這又是為什麼呢?
說來也很簡單,就是薛蟠的話雖是實情實話,但他此時此刻大吵大嚷地說出來,卻傷害了妹妹的自尊心,把寶姑娘埋藏在心底中的隱秘給「暴」 了光。
試想寶釵平日為人行事,都是表現出大家閨秀的風範,不僅有知識有教養,而且處處事事都不「越禮兒」。因此,在賈府主僕上下和眾妹妹中,寶釵所得的定評是「品格端莊」、「穩重和平」。特別是在男女愛情婚姻方面,她雖然暗戀著寶玉,但她是處處躲著寶玉,生怕被人議論是非,破壞了她謹守「婦道」的形象。薛蟠的話,雖是急不擇言,但在室僅聽來就等於說她有背「禮教」,私許終身了,這是寶釵無論如何也不能承認的「罪名」。況且,薛蟠的話萬一傳人他人之耳,議論起來又成何體統呢!所以,薛寶釵之哭,感到「委屈」,首先是出於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換句話說,薛蟠的話傷害了寶釵的尊嚴,讓她感到「委屈」傷心了。
說到「金玉良緣」,寶釵的心中自然明白,平日之所以不露聲色也是出於自尊心。
當然,一個受封建禮教毒害至深的少女,還有著一種羞怯的心理,這在少女來說是內心裡一種極不願說出的隱秘。薛蟋的話等於把寶釵的隱秘公開化,這是她不能不「氣忿」
的。就如同有人揭去美女面上那層面紗一樣,把真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惱羞成怒一樣。所以,寶釵之哭又是她羞惱之極又無法發洩的一種表露。
人們常說,哭是吐苦水。其實薛寶釵儘管是面冷心冷,甚至身上散發的「香氣」都透著一絲「冷」意。但她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家,她的胸中也積著一般少女所有的「苦水」。在賈府、大觀園那樣特殊環境中,她在與清秀多情的小表弟的相處中產生一種愛慕之情,心底裡湧動一股熱流,這是極合乎清理的事情。但是,她所受的教育和現實社會的種種「禮教」教條又緊緊地束縛著她的感情,不敢「越雷池」一步。冷與熱是一對矛盾,集中在寶釵身上,使她的性格出現了複雜的雙重性。因此,可以說室釵的哭也是她內心深處兩種感情和道德觀的矛盾所產生的苦悶的一種流露。她「冷」得不會輕易哭,但這一哭卻哭出她一腔的心事——愛,又不敢明明白白大膽地去愛!
199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