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對聯中的典故譯介

《紅樓夢》對聯中的典故譯介

《紅樓夢》對聯中的典故譯介

紅樓詩詞

典故是文苑中的奇葩。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無不垂青於應用典故,因為典故多為形象生動的故事濃縮而成或是絕詞佳句提煉而成,含蓄而雋永,冼煉而深刻,文人吟詩賦詞對句,必會考慮用典,文學大家曹雪芹也不例外,其作品《紅樓夢》用典無數,僅其中的聯額、對句就應用了很多典故。

典故雖一字、一詞,但意義深遂雋永,翻譯時如何才能保持原文的丰姿,傳達原文固有的神旨呢?這就涉及到文化意象的傳遞問題。因為典故就是一種文化意象。「文化意象大多凝聚著各個民族的智慧和歷史文化的結晶……具有相對固定的、獨特的文化含義。有的還帶有豐富的、意義深遠的聯想,人們只要提到它們,彼此間立刻心領神會,很容易達到思想的溝通。」(謝天振)但是,對一個民族而言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事物對另一個民族而言可能毫無文化意義。即使是對同一意象,不同的民族賦予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例如,在漢語文化中,「松」象徵著高潔挺拔,「蓮」則讓人聯想到「出污泥而不染」,但它們在英語文化中就喪失了這些文化意象。又比如,西風對英國人而言意味著「溫暖」和「生機」,他們對西風心存好感,雪萊還有名篇《西風頌》傳世;而對中國人來說,西風卻像征著「寒冷」、「破壞力」,如「昨夜西風凋碧樹」。同樣是蟋蟀,在中國文化裡給人憂傷淒涼、孤獨寂寞的聯想,如岳飛的「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而在英美文化裡,蟋蟀卻成了快樂、幸運的象徵,如Kingsley的「IhavenothadtheluckIexpected,but...amasmerryasacricket.」這種文化意象的空缺和錯位是語際交際中的一大障礙,是翻譯的一顆絆腳石,常常令譯者們陷入顧此失彼的尷尬境地。其原因在於,文化意象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在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介紹進另一種文化中去時,就像魚與熊掌一樣難以得兼。如「班門弄斧」,若譯為to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雖譯出其表層含義,但西方讀者並不瞭解魯班的故事,當然更無從揣摩這個成語的含義;若譯為toteachone』sgrandmothertosuckeggs,譯出了其深層含義,但卻丟掉了「魯班」這個文化意象。在翻譯典故時,譯者們一般採取三種方法:省典、化典、注典。《紅樓夢》的兩個全譯本———楊譯本和霍譯本在翻譯《紅》的過程中,也採用了這三種方法。

省典(omission)

翻譯界對於典故的翻譯,基本上達成一個共識: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一切從簡,可以省略的就省略。所謂省典就是只將原文字面意思譯出,而不深究其內涵。在翻譯《紅樓夢》對聯時,二譯也這樣處理了其中的一些對聯。

新綠漲添浣葛處好雲香護采芹人

此聯是寶玉為稻香村所題一聯。其中「浣葛」典出《詩經·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歸寧父母。」是寫新婦浣淨葛衣才回娘家,這裡喻指元春歸省。下聯中的「采芹」亦出自《詩經》。《詩經·泮水》有云:「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指泮宮之水,而泮宮指學宮。後人把考中秀才入學為生員,叫做「入泮」或「采芹」。所以這裡的「采芹人」是指賈府的讀書人。二譯在處理此聯時,採取了避繁就簡的策略。

楊譯:Thegreentidefillsthecreekwhereclothesarewashed.Cloudsoffragrancesurroundthegirlspluckingwater cress.

霍譯:Emergentbudsswellwheretherewasherwomansoakshercloth.Afreshtangriseswherethecress gathererfillshispannier.

二譯都省譯了典故,而直接按對聯的字面意思將「浣葛處」譯成「洗葛衣的地方」,「采芹人」譯成「採摘水芹的人」。二譯運用省典的辦法,譯出了此聯的表層含義,譯語讀者能不能完全理解就成了問題,而且他們絕對不會明白為什麼寶玉吟成之後諸位清客一個勁讚好。《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引借其中的詩句產生的效果無異於一位英語作家引借喬叟或莎士比亞的句子。一種語言的歷史文化積澱,另一個民族往往是難以完全領受的。

賜裘憐撫戍

加絮念征徭

楊譯:Furcoatsareissuedtothegarrison,Cotton paddedclothestoconscriptsinthesnow.

霍譯:Nowwarmclothestothefrontieraredispatched.Andwivestodistantdearonessendsupplies.

據《唐詩紀事》載,唐開元年間,宮中制棉袍送給戍邊的將士。有一士兵在袍子中發現一首詩:「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畜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矣,重結後身緣!」士兵將詩交給將帥,將帥呈給唐玄宗。唐玄宗查出此詩為一宮女所作,後將宮女許配給了這個士兵。如果將這個故事譯出,勢必繁複冗長。二譯都省譯了典故,從楊譯看,上下句只一個動詞,即issue,也就是說楊譯意為「給雪地裡的士兵送棉衣」,而原聯則是說「同情嚴寒中的戍邊人而加厚棉花」,意義上有所缺失;霍譯則把該句的主語定為「妻子們」,譯成了「妻子們給遠方的親人送軍需品」,根據《唐詩紀事》的這則故事,我們知道主語不該是「妻子們」,意義上有所扭曲。且不論二譯優劣如何,他們都採用了省典的辦法,也因此而丟掉了一則動人的背景故事。運用省典的辦法,就是只譯出表層含義,是對譯語讀者的理解能力的過高估計,不一定能達到使之理解並欣賞的目的。

二 

化典(paraphrase)

剛才的「省」指省掉典故不譯,「化」則不同,所謂「化」,就有變。化典就是不管其字面意義,而把典故的真實含義譯出。

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嘗之盛

楊譯:ThegratefulrecipientsofImperialFavorwillgladlydashtheirbrainsoutontheground;GenerationstocomewillmakesolemnsacrificefordeedswhosefameresoundstoHeaven.

霍譯:Withloyalbloodpouredoutwillinglyuponthegroundamyriadsubjectspaytributetotheirbenevolentrulers.Forfamousdeedslaudedresoundinglytotheskiesahundredgenerationsoffertheirsacrificestotheirancestors.

「蒸嘗」典出《詩·小雅·天保》「宗廟之祭,秋曰嘗,冬曰蒸。」但兩譯均只用「sacrifice」一詞就囊括了「蒸嘗」之意,因為在此根本沒有必要區分秋天和冬天的祭祀。

誠忘三尺冷瑞釋九重焦

楊譯:Trulythecoldofthreefeetofsnowisforgotten.Itspromiseclearsthesovereign』sgloomybrow.

霍譯:ItscoldtheCheng』sdisciplescouldwithstand.Itspromisecanaking』scaresexorcise.

「九重焦」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憂慮重重」的意思,其實不然。「九重」指皇帝。宋玉《九辯》中說「君之門以九重」。兩譯都用「皇帝」(sovereign和king)來譯「九重」。

也就是說,化典就是放棄表層含義,譯出深層含義。從上面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蒸嘗」和「九重」的文化意象丟失了。這種放棄,同時也放棄了向外介紹原著文化的機會,是原著文化屈從於譯語文化的表現。不過,我們在翻譯時也的確應該考慮這種文化意像是否有推介的價值,如剛才的「蒸嘗」和「九重」,現代的中國人都未必知曉,似乎也沒有必要介紹出去了。

三 

注典(annotation)

注典就是直譯典故之後加以註釋。加注的辦法給譯者以從容交代原文字裡行間意思的方便,但不宜濫用。一般用來翻譯極具民族文化內涵的內容,能起到促進文化交流的作用。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此聯出自賈雨村之口。他一心求取功名,不甘久居人下,慨歎懷才不遇,抱負未逢。上聯典出《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價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此句意為美玉裝在櫃子裡等著賣高價。下聯典出郭憲《洞冥記》,傳說漢武帝時,有神女留下玉釵,到昭帝時,有人打開匣子,不見玉釵,只見一隻白燕從匣中飛出,升天而去。賈雨村藉以說自己有朝一日要飛黃騰達。而且此聯中巧妙地嵌進了賈雨村的名字。上聯「價」與「賈」諧音,下聯「時飛」正是賈雨村的字。請看霍譯:

Thejewelinthecasketbidestilloneshallcometobuy.Thejadeinthedrawerhides,waitingitstimetofly1[1.Yu cunisthinkingofthejadehairpingivenbyavisitingfairytoanearlyChineseemperorwhichlatertumedintoawhiteswallowandflewawayintothesky.Metaphorsofflyingand「climbingthesky」werefrequenltyusedforsuccessintheCivilServiceexamina tions.]霍譯給下聯加了註釋,因為「美玉待價而沽」較易解,而「玉釵待時而飛」則令人不知所以,釵無翼,何以能飛?因此,這個註釋是很有必要的。

藥經靈兔搗人向廣寒奔

楊譯:ElixirsarepreparedbytheJadeHare1ThegoddessfliestowardsthePalaceofColdVoid.2[1.Inanancientlegend,ajadehereinmooncrushedherbsinatroughthere.2.ChangNgowassaidtohavestealthilyeatenherhusband』selixirthenflowntothePalaceofColdVoidthemoon becomingthegoddessthere.]

楊譯在註釋中解釋了何為「玉兔」,何為「廣寒」。因為這是中國的神話傳說,而譯文的受眾卻是一些對中國文化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的西方人,如果不加註釋,會給他們理解原文造成障礙;加了註釋,不僅消除了這一障礙,還很好地介紹了中國的神話。

注典的辦法是最保險的,它既能譯出表層含義,又能在注中解釋其深層含義;既能保證譯語讀者能理解,又能很好地推介原著文化,促進原著文化與譯語文化最大限度的交流。但它也有缺點,對譯者而言,加大了他查閱資料注典的工作量,而在讀者方面,也造成閱讀時磕磕絆絆的困難,如同「帶著鐐銬打網球」(霍克斯)。

四 

理解分歧

以上談到的是對典故翻譯的處理方法,不管譯者們採用何種方式,最根本最關鍵的一步仍然是理解原文。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更何況對於典故這樣古老的東西。因此,譯者們必然在理解上有些分歧或者說是認識上的不同。

寶婺情孤潔銀蟾氣吐吞

楊譯:LonelyandpuretheLadyoftheStar.TheSilverToad1puffsanddeflatesthemoon.[1.AccordingtoancientChinesefolklore,theSilverToadswallowedandthenspatoutthemoon,makingitwaxandwane.]

霍譯:Theweavingmaidinlonelysplendorshines.DampairsthesilverToadofthemooninflates.

比較兩譯,我們可以發現,楊譯加註解釋說銀蟾吞吐月亮,使月有圓有缺,也就是說銀蟾和月亮是各自分離的兩個實體;霍譯卻用了thesilverToadofthemoon,其中的of可指「……處的」,說明蟾蜍就在月宮中。根據中國傳說,月中有蟾蜍,此聯意為星星閃爍,有如女神孤潔之情;雲彩掠過月面,猶如月中的蟾蜍在吞吐雲氣。

誠忘三尺冷瑞釋九重焦(譯文見化典)

我們在前面討論了「九重」的翻譯,二譯都採用了化典的辦法,但他們在「三尺」的理解上出現了分歧,也與原聯意思有所背離。楊譯將「三尺」譯為threefeetofsnow,而霍譯則沒有譯出「三尺」。「誠」,楊譯將其作為副詞truly,而霍譯將其作為名詞,採取音譯。

我們都知道,對聯的上下句結構相等,詞性相同,按照這一原則,既然下聯的「九重」指人,上聯的「三尺」亦該指人。那麼,「三尺」指誰呢?漢武帝劉邦曾自詡「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三尺」原指劍,後用來指戍守邊疆的將士,如果將此聯作更直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誠忘三尺冷→誠(使)三尺忘冷瑞釋九重焦→瑞(使)九重釋焦

那麼,此聯的意思就是:忠誠之心使將士們忘卻了雪天的寒冷,昭示豐收的瑞雪使皇帝消除了憂慮。

結論

本文談到的三種翻譯典故的方法各有優劣。從譯者方面來講,最輕鬆的是省典,因為他只需譯出字面意思,而無需考慮譯文的intelligibility,這勢必會給讀者理解譯文造成一定的障礙。從讀者方面看,化典最好,讀者們一方面能理解原文,另一方面又省去了看注的麻煩,但用這種方法不能很好地介紹文化內容,是一種損失、一種遺憾。從忠實的角度講,或者說從作品方面來講,注典最好,因為它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文化內容,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但給譯者帶來查閱很多資料注典的麻煩,加大譯者的工作量,也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不便。

三種方法既然各有優劣,譯者們在遇到典故翻譯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其中的一種。不管採用哪種方法,翻譯都應該基於正確的理解,只有正確地理解原文,才是譯者對作者、對作品、對讀者最大的負責。

注 釋:

1 Hawkes,David,TheStoryoftheStone,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9,1981.

2 YangHsien yi&GladysYang,ADreamofRedMansions,ForeignLanguagesPress,1978,1980.

3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北京出版社,1990年。

4 於舟、牛武:《紅樓夢詩詞聯語評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5 柯平:《英語與漢英翻譯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6 謝天振,《譯介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

【原載】 《紅樓夢學刊》2002年01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